標籤:

隋侯珠、和氏璧和崑山之玉

隋侯珠、和氏璧和崑山之玉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把玉鑲嵌在國家意識形態核心的是周朝。和田玉的發現激勵了周人,促使他們發現它的權力本性。周朝的最大貢獻是制定玉器的禮制。《周禮》記載了六種宮廷祭禮所用的玉器(圭、璋、璧、琮、琥、璜),顯示禮器的精密分工。不僅如此,周朝還為世人留下了三件最著名的玉器——隋侯珠、和氏璧和崑山之玉。隋侯珠 

    古有「得隋侯之珠與和氏璧者富可抵國」之說。由此可見,隋侯珠的價值與珍貴。隋侯珠的來歷也非常有傳奇色彩,相傳,隋侯在野外散步時,突然看見一條受傷的巨蛇在苟延殘喘,隋侯立即將它帶回家中,為其包紮傷口並精心飼養照料。幾天後,巨蛇的傷開始癒合,漸漸地恢復了健康。隋侯又將其放置野外,巨蛇含著感激的淚水離開了。一天夜裡,隋侯從夢中驚醒,發現那隻巨蛇口裡銜著一顆碩大溜圓的珍珠盤居在他的床頭。巨蛇見他醒來便放下珍珠離去。原來巨蛇為報答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從江中銜來一顆碩大的珍珠給他,這就是「隋侯珠」。

  【隋侯珠】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十:「隋縣溠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葯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日『明月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O喻珍珠,或喻人之才德,或喻報恩。晉盧湛《答魏子悌》:「恨無隋侯珠,以酬荊文璧。」另參見動物部·鱗介「靈蛇」。

  「以隋侯珠彈千仞之雀,必笑所用至重,所取至輕。」 -- 《莊子》

  「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夫生豈特隋侯珠之重也哉!」--《慎子》和氏璧

據史料記載:「和氏璧」是平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具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杜光庭《錄異記》),「色混青綠而玄,光彩射人」的特徵(陶宗儀《輟耕錄》)。和氏璧觸手生溫,不染塵埃,能在夜中發光,所以又稱夜光之璧。它不僅價值連城,而且凝聚著豐富而深厚的歷史內涵。

關於和氏璧的來歷,在《韓非子·和氏篇》中有這樣的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中得一珍玉,獻給楚歷王,正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之罪斷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之罪再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淚盡而繼之以血。文王見狀,派人問其故,和答道:「吾非悲別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斑。」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遂名之為「和氏璧」。因感其忠、憐其別,文王封卞和為零陽侯,然和辭而不就。卞和獻玉的故事從此被傳為千古佳話。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司馬遷稱:「和氏璧,所共傳寶也。」

自楚國卞和獻璧後,從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約四百年間,和氏璧一直是歸存楚國王室,世接代傳,為楚國鎮國之寶。楚威王時,和氏璧被賜給伐魏有功的令尹(相國)昭陽。某日昭陽大宴賓客,將和氏璧拿出給大家觀看,結果和氏璧在宴席上離奇丟失。昭陽四處搜查,牽連了無數人,卻是一無所獲。張儀便是因此獲罪,被迫逃去了秦國。日後張儀反而受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相國,連橫霸秦。

和氏璧失蹤五十年後,突然在趙國出現,為趙國宦者令繆賢在集市上購到。賣璧的人不知道是自己不知道,還是怕惹禍上身,總之是什麼都沒說,價錢也不是特別昂貴,所以繆賢買回家時還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後經玉工鑒定為至寶和氏璧後,繆賢喜之若狂,愛不釋手。趙惠文王得到消息後,向繆賢索要和氏璧,繆賢推託沒有璧。趙惠文王趁繆賢外出打獵,派人衝進繆賢府中,奪走了和氏璧。繆賢怕趙王降罪,打算逃走,舍人藺相如勸阻了他。繆賢肉袒求罪,趙王果然原諒了他。繆賢趁機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藺相如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演出了歷史上著名的完壁歸趙的故事。

秦國統一中國後,和氏璧到了秦王嬴政手中。秦始皇命人將和氏璧琢成傳國玉璽,李斯親書八字小篆於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形呈龍鳳鳥蟲之狀。公元前 229年,秦始皇巡幸,乘龍舟至洞庭湘山,驟起風浪,龍舟頓有傾覆之險。為祭神鎮濤,於是拋寶璽於湖中。8年後,有使者過華陰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為吾遺滈池君。」從此傳國璽失而復得。秦始皇崩後,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劉邦。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當時的皇太后拿玉璽去打前來討印的王尋、蘇獻,崩掉了玉璽的一角,後來以黃金鑲之。東漢光武帝劉秀得此璽於宜陽,三國孫策得此玉璽於新殿南井中婦人死屍項下,曹操得此玉璽於許昌,唐高祖得此玉璽於晉陽,宋太祖得此璽於陳橋兵變中,元人得此璽於崖山之下。元順帝被逐出中原遠遁大漠後,此璽再未見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多次對蒙古用兵,始終未能如願找到玉璽。

和氏璧琢成的傳國玉璽一直是中國至高皇權的象徵,許多人夢寐以求,苦苦爭奪,也因此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崑山之玉

    人們大都知道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上有一條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絲綢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只有 1600多年的歷史,而「玉石之路」卻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歷史證明: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開了我國邊疆與中原、東方與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絲綢之路」是後來的絲綢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這一古老的通道發展起來的

    大約三千多年前,新疆產玉點已不少,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國內地。《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線,也大致說明了當時新疆到中原地區「玉石之路」的路線。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記載,不僅蘊藏著豐富的歷史遺迹,而且,透過這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與當今考古發掘的玉器相聯繫,我們可以清楚地窺探到黃河上、中游的遠古父系部落與崑崙北坡母系部落之間是怎樣以和田玉器溝通交往的。先民們從崑崙北坡的和田一帶向東西兩翼,把和闐玉運送到遙遠的地方。於是由近到遠,不斷向東方和西方延長伸展,終於開拓和趟出了一條最早的和田玉運輸線——「玉石之路」,這條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 的前身。西漢張騫通西域走的是玉石之路,他鑿通的絲綢之路實際是玉帛之路。漢代在甘肅設置的玉門關,是以運輸玉石而有名的。

     秦始皇已知有崑山之玉,並與隋侯珠、和氏璧同列為三寶,已較管仲時崑山玉路被大月氏阻擋不能直接運往關東六國,故關東人只知「禺氏之玉」而忘卻「崑山之玉」,它在人們心目中漸趨淡漠的情況有所改進。但秦始皇滅楚後並未繼承楚國和田玉精靈觀,從不想去和田求玉,更不想去崑崙見西王母,反而派使赴東海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之三神山上的長生不老之仙藥。確與楚國崇仰崑崙的信仰背道而馳。
推薦閱讀:

各界人士齊聚崑山緬懷顧炎武
崑山我要上學 有房有社保 為什麼不讓我的孩子上學
山高人為峰!崑山神舟電腦大廈正式啟用,多位重磅嘉賓現場道賀
原創小說:得到雜貨鋪34、35小節

TAG: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