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長見識的 請悄悄轉發 |  欣賞精美圖文 了解佛教名詞

佛教名詞注釋:

A

阿羅漢(梵文Arhat藏文DraChompa):已凈除煩惱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們是完全了悟的聲聞或獨覺(或稱緣覺)聖者。

B

本覺:一切眾生本自具有的清凈佛性。

悲心:以慈悲為懷,以利益一切他人的思想為本的一種特殊發心。真正的悲心是不舍一切眾生的,無論是親朋或怨敵。

班智達:佛教要求信徒學習五種學問:因明、醫方明(救治疾病之學)、聲明(語言學)、工巧明(技術)和內明(佛教的核心學問),合稱「五明」。通達「五明」的善知識就是班智達。

本尊(藏文Yidam):密乘行人經過合格上師的教授後依止、供奉的某一聖者即成為其本尊。然後,他應該閉關,觀想本尊形像,念誦本尊咒語,修習相關儀軌,並且發菩提心,迎請本尊顯現並與自己合一。不具備修密法資格,或沒有合格上師的指導,不能修習本尊。本尊可分為「限於特別要求的祈願」和「一生持念」兩種。

白度母:藏文sgrol—dkar。也是藏傳佛教中的偉大本尊,形象優美,面容安詳,身白色,面上二眼,雙手、雙足亦各具一眼,故有「七眼女」之名,她極其聰慧,沒有任何宇宙間的秘密能瞞過她。

比丘:梵文Bhiksu。意譯乞士,一個佛教信徒,如果出家並接受了完整的二百餘條比丘戒律,就成為人天共應敬仰的比丘。

C

赤松德贊(755~797):西藏國王,崇信佛教,曾邀請印度蓮花生大師等人入藏,翻譯了大量的佛經,也促成了密教在西藏的紮根,被尊為護教法王。

D

大手印(梵文Mahamudra藏文Chajachenpo):字義為「大印鑒」或「大符號」。此種禪修傳統強調直觀自心,而不是經由善巧法門認知自心。

大圓滿:大圓滿是舊譯寧瑪派的不共最高即身成佛法門。8世紀時由蓮花生大師傳入西藏,後來在14世紀時,由龍欽巴尊者加以組織整理而集大成。大圓滿法門來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由佛界傳入人間,是聽聞得解脫的頓悟法門,上根者聞法與解脫同時。大圓滿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與他乘可能略為不同。大圓滿的看法並不認為佛高,眾生低,知道「佛」和「眾生」的不同處只在於「覺」和「迷」。行者其實離佛境非常接近,每一刻都有機會明心見性。

大成就者(梵文Mahasiddha藏文drupthopchenpo):證量極高的修行者。

大乘(梵文Mahayana藏文tekpachenpo):字義為「大型車輛」,強調空性、慈悲心及遍在之佛法。

多傑:藏語的「金剛」,梵語「Vajra」,音譯跋折羅、縛曰羅等,即一切材質中最堅最精者。指至堅至利,能破壞其他事物,而自身堅不可破,非萬物萬理所能破壞。在密教中,金剛一詞的用途極為廣泛,可用來指稱武器,如金剛杵;或指執金剛杵的天神,如金剛薩埵;或代表菩薩所證三昧境界,如金剛三昧等。

頂禮:佛教禮儀。將左右上肢、左右下肢與頭面全部投身大地,故曰五體投地。據說,每一次這樣行禮於佛像前所產生的功德,可以使大地為之震動,可以使一切眾生的痛苦因此功德而為之暫歇,故大乘行者常常行之。

F

法界(梵文dharmadhatu藏文Choyings):一切現象所升起之遍在界,無始亦尤終。

佛性(梵文tathagatagarbha):不僅一切無生命的事物具備空性、法性,一切生命也具備空性、法性。當空性、法性體現在生命體中,就叫佛性——能令生命成佛的性質。要是不具備這種性質,生命就無法改變,更不要說解脫成佛了。具備佛性,是解脫、成佛的必要條件。開悟就是佛性的彰顯,因此,佛性往往被稱為佛的本質,或開悟的本質。

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譯,簡稱佛。有自覺、覺他與覺行圓滿三大涵義。相對於凡夫的不覺,佛自己覺悟了;相對於有些自己覺悟了卻不去開示未覺的生命,佛不僅自覺而巳還要覺他;相對於一些也在覺他卻未完美的生命,佛「覺行圓滿」。那些自己覺悟了,卻不去開示未覺者的生命,是小乘行者;那些不僅自覺,基於悲心,還要覺他的生命,是大乘行者。大乘行者而未能完美的生命,也就是處於成佛道路上的生命,叫菩薩。

:萬事萬物的統稱。有時則專指佛教的見地或修證途徑。

法嗣:佛法方面的繼承人。

伏藏:藏文gter-ma。伏藏基本上是寧瑪派所特有的,但後來也傳播到了其他一些教派中,就是從地下、水中、山上及心意中取出的經典。分別被稱為土藏(Sa-gter)、水藏(Chu-gter)、岩藏(brag-gter)和心意伏藏(bgong-gter)。發現伏藏的人,就是掘藏師(gter-ston)。雖然其中有個別後人托古之作,但至今發現的絕大部分伏藏被證實是可靠的。許多伏藏是蓮花生大師為後人留下的珍寶般的法典,在機緣成熟時才出現在我們面前。

G

皈依:不會欺騙的依怙,是我們的皈依處。徘徊於輪迴苦海中的眾生,難以相互拯救,如同被大水沖走的一個人無法拯救出另一個人一樣。最佳的皈依處是已經脫離苦海的圓滿佛陀,佛陀宣說的清凈無垢的正法以及持此正法者,合稱為「三寶」。皈依三寶直至成佛,是加入佛門的唯一途徑。

觀音菩薩(梵文AvalOkiteSVara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廣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為西藏之怙佑者。觀音菩薩的心咒是「嗡嘛呢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甘露(梵文Amrta藏文duttsi):一種加持物,能幫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復元。

灌頂:密續用來作為傳授密法的入門儀式。因密續的力量在於透過—個持續的、不間斷的修行者傳承,保存並傳遞證悟的體驗。因此,如果希望轉化自己,就必須與這個重要的傳承接觸,這項接觸就是通過灌頂、加持。接受灌頂能夠喚醒我們心中的特別能量,讓弟子與上師之間建立起一種溝通,能啟發弟子內在的潛能,進入密續的道路,直到圓滿成就。

噶當派:公元10世紀初,有許多印度導師赴藏弘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阿底峽(982-1054),他於1042年入藏,揭開了西藏佛教復興的序幕,由他創辦的教派就是噶當派。他最重要的弟子叫仲敦巴(1008~1064),是—位在家居士,仲敦巴於1056年創建的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後來,噶當派融入了新噶當派,也就是著名的格魯派之中。

噶舉派(Kargu):噶舉派形成於11世紀,由瑪爾巴譯師和米拉日巴所創立,俗稱「白教」。第五代祖師岡波巴之後,分為四個不同的傳承,13世紀時,噶瑪噶舉派首創活佛轉世的繼承方式,而後被藏傳佛教各教派所普遍採用。其最著名的教法就是「大手印」的傳承。

觀修:觀是梵文Vipasyana的意譯,音譯「毗缽舍那」,與作為「止」的「奢摩他」相應並稱。「止」是不令注意力分散,「觀」則是觀察思惟特定的對象,以期智慧或功德能得以生起。觀修就是用「觀」的方法修習佛法的意思。

格西:藏文dge-bshes。意為良師益友,原為藏傳佛教對精通佛教經籍或具大學問者的尊稱,後來成為了一種僧侶學位。

果位:證悟了空性的人的境界。

F

化身(梵文Nirmanakaya):又稱為「應化身」,示現於世間,如釋迦牟尼佛於此世間之化現。

薈供:男女瑜伽行者聚集,故稱「薈」;陳設供品修法,故稱「供」;修上師相應法,再供養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與其相應,得其加持,誦戒懺罪消業障,快速積聚福慧資糧,是易行、力量大、能速得成就的法會。

護法神:在輪迴中,除了人以外,還有—些我們能看見或平時看不見的生命存在。其中有些生命雖然不具備像人的身體這樣寶貴的、可以系統修學佛法的條件,但卻也擁有一些人體所不能擁有的力量。這些具力卻無緣系統學習佛法的生命有時也會皈依佛教並發誓以自己的力量來守護佛法,這就是護法神。藏文稱為Chosskyong或Bstanstungma。護法神可分出世護法與世間護法兩大類。出世護法已獲得佛法的人成就,超出了輪迴,只是為了守護佛法而以忿怒形相降臨於世間。世間護法則要靠守護佛法所獲的功德上升到出世護法的行列中去,這是個極具漫長的過程。

J

劫(梵文Kalpa藏文yuga):比數百萬年更長的時間單元,是「劫撥」的簡稱。

金剛杵:金剛杵在大多數場合下都會與金剛鈴共同出現,合稱為金剛鈐杵(Rdordril)。這是藏傳佛教金剛乘(密乘)行人日常使用的法器。常見的杵為五股的。五股代表五方佛和五種智慧。因此,金剛杵有空性、佛智的意義,能斷除一切不正確的見解,契於中道。

金剛鈴則代表著大悲心,不僅可以用來迎請本尊,更兼有喚醒眾生之作用。行者多以鈴來加持咒力,利益眾生。鈴杵合用,表悲智雙運,也就是方便與智慧的結合。

金剛薩埵(Varjrasattva):金剛薩埵的涵義為「金剛、勇猛、有情」,在西藏譯為「金剛勇猛心」。「金剛薩埵」一語,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密教由大日如來傳予金剛薩埵,是密教傳法之第二祖。金剛薩埵雖有各種功德顯現,然於密教中,常以金剛薩埵為菩提心,或經由菩提心而上求佛果者之總代表,:

吉美林巴(JigmeLingpa,1729~1798):著名的伏藏大師和大圓滿傳承上師,龍欽巴尊者曾經化現在他面前三次,將完整的《龍欽心髓》傳承給他,希望他保存並傳揚這些教法。吉美林巴擁有非常多的傳承弟子,包括他的三個轉世化身——欽哲耶喜多傑(意化身)、札巴楚仁波切(語化身)和蔣揚欽哲旺波(身化身)。

解脫:梵語Moksa的意譯。對於認識到不停地輪迴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的生命而言,脫離這種痛苦就是解脫。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給想從輪迴中解脫的生命提供解脫的方法。

覺:就是覺悟。覺悟的就是眾生的無明與諸法的空性存在。

具格:具備資格。

金剛持:釋迦牟尼在宣說密乘佛法時所現之身,形象寧靜,但左右手分別持金剛鈴杵,交叉置於胸前,故稱金剛持。金剛持就是手持金剛的意思。

加持:梵文Adhisthaana的意譯。互相加入,彼此攝持,故稱加持。上師、本尊護念、攝持我們,就是所謂「加」,我們如能納容,那便是「持」。加持是雙方的事。

K

空行母(梵文dakini藏文khandro):一般是指展現慈悲智慧的女性本尊或天女。此外,空行母也同時扮演著護法者的角色。另一解釋為:已經全然開悟而且證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經得到此種成就的人,也可能是禪修本尊的化身。

空性(梵文sunyata,藏文tongpanyi):任何事物都是依特定的條件而產生,因相互的作用而變化著的,這是一種緣起的觀點。在緣起的觀點下,沒有哪個事物會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依特定條件而產生、不因相互作用而變化。對這種特殊地位的否定,就是空性,也叫法性。法性是完全開悟者所見到的現象,沒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空掉的,就是這種特殊性。佛陀在二轉法輪時開示道:外在現象及內在現象或「我」的觀念,皆沒有真實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L

利美運動:19世紀由蔣揚欽哲仁波切、麥彭仁波切、札巴楚仁波切等上師推行的藏傳佛教不分教派的運動。

龍欽巴(Longchenpa,1308~1364):被尊稱為繼蓮花生大師之後的「第二佛」,是寧瑪派的法王,深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尊崇。他的著作集各派大成,包羅萬象,一生大約有250部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龍欽七寶藏》,這是寧瑪巴最高心法大圓滿法的重要傳承依據。

《龍欽心髓》(LongchenNyingthig):或譯《龍欽寧體》,是關於寧瑪派最高修行心法大圓滿法的重要著作,由龍欽巴尊者所著,後來經過吉美林巴的整理,而成為寧瑪派必修的修行法要。

輪迴: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徹底結束。如同大河急轉彎處一樣,我們雖然看不到前面,但卻並非前面就不存在。眾生依其前世與今生的不同業力,不斷地轉化其生命狀態,如果不能走上解脫的道路,就如車輪一般永不停息。輪迴是依因緣而存在的存在形式。眾生因為貪、嗔、痴(三毒或煩惱障)而流轉於輪迴,並承受輪問之苦。

綠度母:藏文sgrol-ljang。藏傳佛教中的偉大本尊,是一位呈現極為慈善寂靜的面容,全身綠色的女相本尊。修此本尊的法,能斷輪迴之根,免除一切魔障、瘟疫疾苦,並能增長福慧。所有希求,無不如願。

M

密乘:也叫密宗,密教,源自梵文Guhya一詞,願意為秘密、深奧。密乘佛法以其教義、修法及傳承皆頗為深奧、秘密,故有此稱。大乘佛教中,相對密乘的其他部分,叫作顯乘。密乘成就者從外相上看最顯著的特點是加持力顯著,且往往具有神通。在教義上,密乘則強調當生的成就和身體的成就(顯乘佛教與密乘佛教一樣注重內心的成就,但在對身體成就的舉揚上則不象後者那樣重視。密乘所獨有的佛經,就叫密續,或簡稱續。密乘也叫金剛乘,其代表經典即是《金剛頂經》。

密續:佛陀所教過的法門有八萬四千種,可分成三種不同的層次:小乘、大乘顯宗(波羅蜜多乘)及金剛乘(密續)。密續是非常善巧方便的法門,有非常不可思議、非常殊勝的、不同的一些修行技巧,能夠使自己更快速地成就正等正覺的果位。密續有四部: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摩尼:六字大明咒的簡稱,也指上面有六字大明咒的轉經筒等物。

N

涅槃(梵文Nirvana藏文nyangenlaydaypa):完全證悟時所達到的境界。在文字用法上和輪迴形成對比。

寧瑪派:佛教傳入西藏後最早形成的宗派,善知識和大成就者輩出的教派。建立在公元8世紀晚期。蓮花生大師等人在西藏國王赤松德贊的贊助下,開始將大量經、咒譯成藏文,為西藏最早的佛經譯文,所以稱為「寧瑪」(即「舊譯派」)。寧瑪派堪稱藏傳佛教之母,後來才演生出其他諸派。寧瑪派在初期,是以「桑耶寺」為其在西藏的傳法中心,有許多譯經工作也是在此寺完成,如翻譯經律論以及無數的內外密行密續的梵本修持儀軌。寧瑪派的傳承有兩類:教傳(或「遠傳承」)及伏藏(或「近傳承」)。所謂「教傳」,即是一般密續的傳承,分為三種:「諸佛密意」、「持明指示」和「口耳傳承」。

伏藏亦分三種,即:「聖言預記」、「有緣掘藏」和「勝願印授」。由於寧瑪派的喇嘛在執行法務期間,大多穿戴紅帽和紅袍,所以也被稱作「紅教」。當公元8世紀寧瑪的全盛時期,她是西藏惟一的僧團。寧瑪派最主要的教授是大圓滿,這種見修合一的教授強調本來沒有二元對立的存在,一切的二元對立都源於我們的錯誤認知——無明。據說,寧瑪派偉大的上師文殊菩薩的殊勝化身之一,龍欽饒絳巴(1308~1363)曾經指出,漢地禪宗的教法在見地上與大圓滿法頗為接近。現在寧瑪派最主要的寺院有六大寺:多吉札寺、敏珠林寺、雪謙寺、佐欽寺和噶陀寺、白玉寺。

那爛陀寺:古印度最重要的大乘佛教大學與寺院道場。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曾有數不清的大師從那裡產生,中國的聖賢玄奘大師和義凈大師曾在那裡留學。

P

菩薩(梵文BodhiSattVa藏文ChangChupSemPa):義為「展現證悟心者」,亦指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而誓願修持以菩提心為基礎的大乘法門及六波羅蜜的修行者。

頗瓦法(梵文Phowa):一種高深的密續法門,是關於在死亡時將意識投射到善處的法門。

《普賢上師言教》:作者為札巴楚仁波切,是寧瑪巴的心意伏藏《龍欽心髓》的前行講義,一百多年來普遍被藏傳佛教四大門派用作心靈修持的指引。

菩提迦耶(BodhGaya):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故事即發生於此,位於印度比哈爾邦(Bihar),目前位於摩訶菩提寺西方之菩提樹乃1870年切下傾倒的老樹之枝重新栽種而成。

菩提心:開悟或證悟之心。菩提心是一種大雄心的承諾。可分為願菩提心(也可稱為相對菩提心與究竟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個部分,又可分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兩個階段。以慈悲心對待眾生,以智慧向圓滿大覺做迴向,把一切眾生置於圓滿佛陀的地位,這樣的承諾,是願菩提心。為完成此心,承諾擔當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就是行菩提心。通過發世俗菩提心,最終成就勝義菩提心,這是大乘行者最根本的戒律。

菩提:梵文Bodhi,直譯有「道」、「知」、「覺」等多意。

R

《入菩薩行論》:寂天菩薩於8世紀所著,啟發修行者如何發菩提心、行大願力,突破人我法執,安住光明的空性之中

S

釋迦牟尼佛:往往又稱為瞿曇佛(GantamaBuddha),指賢劫千佛當中最近出世,住於公元前565年至前486年間的佛。

生起次第(藏文Cherim):在金剛乘,禪修有兩個階段: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階段,本尊的觀想逐步建立並持續下去。

三寶(藏文konchoksum):佛寶、法寶及僧寶。

三藏:佛教的法教通常分為三藏,經藏、律藏及論藏。經藏,佛陀所說的經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論藏,佛弟子所造的論述,主體是現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闡釋或論述傳統。

十六羅漢: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中有數也數不清的弟子成就了解脫大業,成為了不受後有的阿羅漢。但其中有16位阿羅漢與眾不同,他們在導師面前發誓,要常住人世、護持正法、普度眾生,這就是著名的十六羅漢。他們的聖號分別是:第一尊者賓度羅跋啰惰闍、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闍、第四尊者蘇頻陀、第五尊者諾距羅、第六尊者跋陀羅、第七尊者迦理迦、第八尊者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戍博迦、第十尊者半托迦、第十一尊者羅怙羅、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第十二尊者因揭陀、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阿氏多、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

桑耶寺:位在拉薩東南方的河谷平原上,始建於公元762年,藏王赤松德贊為了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特別建造,是藏傳佛教史上第—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並在這裡譯出了第一批的藏文佛經。

上師(Lama):黑暗中的明燈,把眾生從千萬種罪惡的險境中拯救並引導至究竟安樂之道者。上師是具有圓滿功德和豐富經驗的善知識,是尋求解脫安樂者不可缺少的師父。必須先尋找這樣的上師,並拜他為師。上師意指心靈導師。重要的上師經常是轉世、有著「仁波切」的稱號,意思是「珍貴者」。許多上師(絕不是全部)是僧侶(也就是說受過戒,遵守著其他的戒律)。反過來說,也有許多僧侶不見得會被視為上師,雖然在日常語言中,這個詞經常被延伸應用,成為一種對任何年長僧侶禮貌性的稱呼。

T

壇城(梵文Mandala藏文chinkor):各種金剛乘修法所用的圖形,通常中央是本尊,並有四個方向。音譯為曼達拉或曼陀羅蘭。

W

無明:梵語Avldya的意譯。生命之所以長期處於輪迴狀態而不能解脫,就是因為無明。簡單地講,無明就是對因果的真相沒有產生正確的認識。

X

悉達(梵文Siddha藏文grubthab):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即成就者。

悉地(梵文Siddhis藏文ngodrub):佛教成就者的修行成就。

修空觀:通過反覆觀察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方法而證悟真實究竟的法性。

心子:按字面講就是在心中如自己兒子般親近的弟子。一般多指功德與其師相當的弟子。

Y

勇父(梵文Daka藏文bawo):相對於空行母之男性,已經全然開悟而且證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經得到此種成就的人,也可能是禪修本尊的化身。

儀軌(梵文Sadhana藏文druptap):密續修法的法本,詳細地敘述如何觀修本尊的壇城及禪定。

因果:和絕大多數佛教以外的學說一樣,佛教也認為一切事物之間聯繫、影響和生滅變化的基本規律是因果規律。也就是說,佛教也是用原因、結果以及這二者間的內在聯繫來說明萬事萬物的。而且,佛教認為,「所作不失、未作不得」,「通於過去、現在、未來」是「因果說」最主要的特徵。

因明:「明」即知識。佛教認為,認知的正確性完全取決於「因」的明了無誤,所以,幫助學人判斷認知是否正確的學問,在佛教中,就叫作因明。對因明的通俗但並不準確的誤稱是「佛教邏輯」,但實際上,在佛教因明中,除了包括了一些看似與邏輯相近的內容外,還有許多其他內容。

葯叉邪靈:一種有嗔心的邪惡神靈。

瑜伽士:居住在偏遠地方,斷絕與社會的聯繫,長期潛心修行的人。在藏傳佛教中,他們被認為是和比丘、比丘尼一樣應受人天敬仰的僧寶成員。

Z

僧(梵文Sangha藏文gendun):法道上的伴侶。泛指法道上的一切行者,或特指已開悟的聖僧。

中陰(藏文Bardo):字義為「介於兩者之間」。中陰總共有六種,一般指的是介於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間的狀態。

咒語Mantra(藏文ngak):代表各種能量的梵音,在各種不同的金剛乘修法中奉誦。

止(藏文Shinye):基本的禪修方法。修「止」的時候,行者通常盤腿而生,專註於呼吸並觀察心的活動。

智慧:與智慧對應梵文辭彙有Prajna和Jnana兩個。前者音譯為般若,即能超越輪迴的具德行為,是佛教修證中極關鍵的一法,普通世俗中人絕不會有,只有修習佛法才會產生,而且只有產生了般若智慧,才能對萬事萬物發生正確的認識,般若是實現解脫的根本途徑。般若的產生與空性的體悟相伴而生,一般講智慧,多即指此。Jnana音譯為闍那,則梵文中的同義詞是mati(末底),則指一切有分析和決斷性的認識能力,是世俗中人都會有的。

宗薩寺:薩迦派傳承的主要寺廟,位於德格,於公元746年創建。

種子字:每一尊佛和某一個梵文字相連,那個字就是那一尊佛相關咒語的濃縮形式。當我們觀想一尊佛的時候,我們開始必須先觀想這個字,這個字化成光,然後轉化成為佛本身,於是有「種子字」的稱呼。

卓千寺:寧瑪巴六大主要寺廟之一,位於東藏康區德格,創建於公元1685年。在18世紀初期,在本寺的建議之下,德格王建立了極為豐富的佛陀教法收藏,對於佛法的存續有很大的貢獻。同時,該寺也建立了許多閉關中心和佛教學院,亦譯佐欽寺。

中觀:龍樹菩薩(Nagauna)所建立的一個哲學派別,以闡述空性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基礎。

札巴楚仁波切(PatrulRinpoche,1808~1887):上世紀西藏最著名的佛學大師和大修行者之一。他在童年時即被認定為印度寂天菩薩(shantideva)的化身。覺沃喇嘛經常高度稱讚札巴楚仁波切,並傳授仁波切關於菩提心的教法;頂果欽哲仁波切則將札巴楚仁波切譽為大圓滿見、修、行實踐者的完美典範,亦譯巴珠仁波切。

止貢噶舉:帕木竹巴(PhagmogrubPa,1110~1170)如果不是岡波巴大師最重要的弟子的話,那至少也是最重要的幾位弟子中十分突出的一位。正是由於他的傳授,噶舉派才有後來的八小支派。止貢噶舉即是其中之一。寶禪大師止貢巴·仁欽貝(VbfigungParinchendpal,1143~217)是康區丹瑪人,9歲時即可為人講經,但他並不以此為足,而是拜在帕木竹巴門下精勤修學。直到1179年,才在拉薩東北郊的止貢地方擴建了止貢替寺,創立了止貢噶舉。止貢噶舉特重戒律,聲名遠播。在那個人口稀少的時代里,止貢巴大師主持的法會,參加者竟數以萬計。大師的弟子們更是將大師的優良作風代代相承,護持有加。

竹巴噶舉:帕木竹巴另一位重要的弟子是林惹大師(1128~1188),林惹創建了竹巴噶舉傳承,到了蒼巴加芮(1161~1211)時期,由於蒼巴加芮本人的功德和竹巴噶舉派系中多如星辰般的大成就者的貢獻,這一教派更是聲名大振。後來,不丹的國王和拉達克的王仰慕竹巴噶舉的聲名,迎請許多成就者到他們那裡住持佛法。竹巴噶舉成為了這兩個地區的國教。在藏傳佛教的各個傳承之中,竹巴噶舉以注重苦修和獲得殊勝成就者多而著稱,流傳極廣。今天,竹巴噶舉的金鬘傳承持有者,偉大的導師仲確·阿德仁波切就住持在藏、康、安交接的囊謙之地,以自身的無上修證,利益著三界六道中的一切眾生。

真言:就是咒語。

中道:梵文Madhyama-pratipacl的意譯。意即不落在「兩邊」上的道路。兩邊是「相對待」的意思,所以「中道」是絕待的,超越了對待。這好像有些難以理解,但確實如此。

自性:梵文Svabhaava的意澤。事物的本質屬性。眾生常以為事物具有這樣的本質屬性或內在規定性,這是一個誤會。實際上,如果一定要說事物有這樣一個自性的話,那麼就應該說「諸法以無自性而為其自性。」

自他交換: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所傳授的一種極為殊勝的發菩提心的方法。依此方法修成菩提心之後,見到任何一眾生在脫離輪迴之前所受的苦難,便會自然生出如同母親見到心愛的孩子墮入火坑那樣一剎那頃也無法忍受的感覺。而為了利益在輪迴中受苦難的眾生。就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這樣,一位偉大的菩薩就誕生了。

【溫馨提示】:精彩文章可快捷查詢

回復「數字」即可查看相關內容:

【01**】西藏畫卷 【02**】精彩視頻

【03**】精彩文章 【04**】音樂欣賞

【02**】精彩視頻

【0201】:感人微電影:交易!(6分零11秒)

【0202】:一場6分10的心靈對話(視頻),觸動你的內心!

【0203】:瘋狂轉載的視頻短片——《天堂午餐》,六分鐘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0204】:公益微電影——《希望樹》!

【0205】:《稻草人》[高清版]

【0206】:戛納獲獎微電影《黑洞》

【0207】:說不出口的愛(泰語/原版/2013)電影

【0208】:把善意傳遞下去

【0209】:蒼蠅一分鐘的生命(德語/微電影)

【0210】:【微電影】愛是給與,所以永遠不會失去

【0211】:活著(國語/2013)

【0212】:感人動畫:《時間都去哪兒了?》

【0213】:Respire(呼吸)--法國環保獲獎動畫

【0214】:超強感人勵志——《死亡爬行》

【0215】:【V電影——vmovier】《3*3》

【0216】:感人至深的第73屆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篇《父與女》

【0217】:VeganMyths Debunked 素食無迷惘(中文字幕版)

【0218】:獲得全世界102個獎項動畫片——《El empleo 僱傭人生》

【0219】:超贊短片!看貪婪的人類如何走上毀滅

………………………………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03**】精彩文章:

【0301】:龍樹菩薩:人有四種未來 / 佛門利器: 圓滿一切修持和祈願的轉經輪(值得收藏)

0302:一場神奇的辯論賽:《醒與夢的辯論》

0303:發菩提心的殊勝功德:阿羅漢與他的沙彌徒弟/ 學佛必知:佛珠顆數講究與含義

0304:人生的真相都濃縮在這張圖中/ 我的母親——季羨林

0305:不丹籍攝影師帕武旅途中的光影:《看見神聖》震撼靈魂 / 走進佛教七寶:看看你認識多少吧!

0306:中陰解脫及投生的竅訣(請收藏) / 阿底峽尊者的故事?:歸納精華要義

0307:阿底峽尊者的故事:上師的恩德

0308:讓你的親人信佛的秘密——令於三寶生信祈願文

0309:《西藏生死之書》經典語錄(此生不得不看的一本書) /藏民族古今傳頌的史詩英雄:格薩爾王

0310:太美啦!追尋生命的腳印——2013年亞洲佛教攝影佳選/ 你知道嗎?世間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0311:蓮師授記的四個秘境,到達即成佛!你看懂了嗎?

0312:中國13尊大佛,虔誠的你選擇哪一座去禮拜呢

0313:蓮師:《信心是透過「因」和「緣」而生起的》

0314:宗薩欽哲仁波切_無常之中,照見月亮

0315:揭示前世今生的真相——九個轟動全球的輪迴轉世事件(後附視頻) / 靜默不語 佛前細看世間生死輪迴

0316:拜佛不要賄賂菩薩,修福需要修因 / 發願往生——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傳授

0317:索達吉堪布:願人人都掌握「剎那往生法」 / 緬甸美景轉瞬即逝---中國攝影家鏡頭中的緬甸

0318:86版西遊記拍攝全過程,比取經還難

0319: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 我要去西藏:進藏的8種方式,每個人都需要有的一次遠行 !

0320:警察開道,鮮花鋪道,萬眾隨喜——泰國僧人「頭陀行」,穿越七大省!

0321:西方學術研究:藏傳佛教修行者的臨終關懷須知

0322:藏傳佛教的幸福學——慈誠羅珠堪布 / 因為一念善,躲過了的危險

0323:五明佛學院「蓮師七句祈禱文」共修通知(後附祈禱文相關介紹) / 感人的師徒同行——生命中那一排腳印

0324:習主席開啟「宗教文化外交」 佛教應做更大貢獻

0325:《阿秋喇嘛傳記》摘錄-----因果實錄 / 智慧禪雨:開花的佛桌

0326:錦繡一方 | 藏文明的寶庫,洗凈心靈之聖地——德格印經院?

0327:索達吉堪布:佛教的作用_坦然面對痛苦與死亡

0328:星雲大師:語言要像陽光、花朵、凈水

0329:美科學家發現善惡因果報應的秘密? / 美得太刺眼:21位攝影師的作品欣賞

0330:?關於前世今生——「靈魂轉世」不再神秘?

0331:稀世罕見的大藏經——《藏文龍藏經》,願見聞者福慧增長,轉發者吉祥如意! / 星雲大師:你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

0332:殺生果報一條蛇靈與我父親的生死故事

0333:快樂可以測量:誰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0334:瞻禮世上僅存的三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 (見解脫,隨喜轉發) / 佛學院趣事 法王的小狗 二則

0335:震撼圖片:世界上最大的寺院—泰國法身寺!見者歡喜,隨喜轉發!

0336:藏密盛景:藏傳佛教中的佛像(見聞獲益,隨喜轉發)

………………………………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你還在為集體名詞的單複數而糾結么?
佛學名詞解釋-2
相學簡明快看相識人名詞集解下
擇吉日用語名詞解釋
陰宅風水名詞解釋(三)

TAG:佛教 | 美圖 | 見識 | 了解 | 轉發 | 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