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佛法最中心處

「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於何住?」文殊師利菩薩真厲害,一步步追問。要了生死必須見到自性,既然要見自性,當於何住,住就是定。大乘不講定,講住,是停留的意思。你們雖然沒有開悟,但是能不能回答當於何住?沒有人回答?太謙虛了,我幫你們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是維摩居士的答覆不用《金剛經》的說法。

「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他說,應該住在什麼境界呢?是住在度一切眾生境界。這同《金剛經》有什麼兩樣?《金剛經》講:「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對不對?六祖在《壇經》上也告訴你,眾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動念,乃至自己身上的細胞細菌,都是眾生,都使他處在同於空的境界,見到空性。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了,要度心中一切的眾生,應當除去甚麼?

「欲度眾生,除其煩惱。」你們天天課誦都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只有自救,沒有佛菩薩可以幫忙你的。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文殊師利菩薩又問,要斷煩惱應該修行什麼法門?

「答曰:當行正念。又問:云何行於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當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嗎?我們這兒有位張居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傳佛的心印維摩居士》,我特別欣賞,是別人沒有寫過的。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文殊師利菩薩又再追問,怎麼樣叫不生?怎麼樣叫不滅?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維摩居士慢慢有點向邊上走了,只好方便度眾生。不善的念頭就是惡念,不生。善念頭就是正念,不滅。這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無念法門。我們一再說過,無念不是沒有思想,無者是無妄想,就是這兒說的「不善不生」。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滅」。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文殊師利菩薩又問,善與惡的思想來源誰作了主,哪兒是根本?

「答曰:身為本。」善念惡念是從你現有生命的身體上來,

「又問:身孰為本?」那身體又是以什麼為根本呢?

「答曰:欲貪為本。」身體是由男女兩性慾念而生,這一路是從問生與死,講到生命的來源。

「又問:欲貪孰為本?」這個世界是欲界,其中的萬物不論人、昆蟲、植物、礦物都是陽陰兩性的慾念來的。所以他要問,貪慾的根本是什麼?

「答曰:虛妄分別為本。」還是由思想觀念來的,思想觀念是空不了,永遠空不了。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你們同學要問問題就要這麼問,一步一步追。

「答曰:顛倒想為本。」顛倒妄想是虛妄分別的根本。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剛才提出來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的思想是不停留的,無所住。所以你們打坐時拚命想把思想停住,這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做。思想要你去停它的嗎?是它來停你,知道嗎?我們活了一輩子,哪個思想留得住的?你辦桌酒席、拿個鉤子去鉤,思想都留不下來的!每個念頭,就像我講話一樣,講過了就沒有。你坐在那邊,來個思想怕什麼?它根本不會留在那裡的,本來無所住,要你去空它幹什麼?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是它來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經不空了,你有這個念頭就是顛倒妄想。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來空你的,它不會留在你家裡,所以你可以很安詳,當下即是嘛!要通這個道理才是。

「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維摩居士對文殊師利菩薩畢竟客氣一點,如果是對阿難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罵「咄!」了。「無住則無本」,告訴你無住,空。空還有個本嗎?他接著告訴他,一切法本來無住。

所以你說《地藏經》念一千遍了,放在哪裡啊?你說每天念一萬聲佛,是放在保險箱還是存銀行了?本來無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處,也無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這一段好好去體會,學禪、學密、學什麼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最中心處。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心一禪個人微信號:xinyichangongyi


推薦閱讀:

綁刀氏之子經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讓人倍感神奇的佛經?
我師父說丨換個角度,就不會害怕別人誤解、傷害、譏諷自己
為什麼佛教徒總和家人吵架
如何解釋『在做某件事或身處某個場景中時忽然覺得這是自己曾做過的事或經過的場景,甚至非常清晰』這種現象?

TAG:南懷瑾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