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幸福婚姻與不幸福婚姻的差別嗎?---是否達成三項心理任務是關鍵

全美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華勒絲汀博士在一篇重要的實證研究報告《成功婚姻的要素是什麼》中發現,比較美滿婚姻(即婚齡9年以上、夫妻雙方都覺得美滿的)與破裂婚姻顯著的差異在於,美滿婚姻能夠注重、達成三項「心理任務」的考驗,而那些不注重、又無法完成這些「心理任務」的婚姻容易以離婚收場。

在這三項「心理任務」中,最重要的是「圓滿的分離」,即《創世記》第二章24節所說的「離」;其次是「建立新的聯結」,即「合」;最後是「建立婚姻的認同:『合一』與『自主』之平衡」,即「一」。

一、離:人要離開父母

人在婚姻過程中必須離開父母,這並非單指身體上的分離,乃是指要割斷情感上的「心理臍帶」。《聖經》認為人間最親密的關係是夫妻關係。在臨床上我看到,凡忽略了這個原則的婚姻很容易破裂。有兩種經常出現的問題:

1.該「離」而不「離」。有一對父母強迫女兒離開她所愛的男友,勉強女兒嫁給他們所中意的女婿。這位女士在心靈受傷後,近30年之久始終都不向丈夫打開心門,只是一味地寵愛兒女,最後自覺虛度了一生。她這樣做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丈夫,更害了子女。她兩個子女的婚姻不約而同地都出了問題。

此外,更常見的是婚後子女在經濟上仍舊依賴父母,做父母的也樂於藉此保持對子女的控制。有位父親經常千里迢迢從日本飛到美國,替出嫁的愛女付各種賬單,他潛意識中仍希望女兒一直依賴自己。

另一個很不健康、經常發生的現象,就是小兩口一吵架,女兒就打電話回家告狀。有一個個案,她的父母婚姻不美滿,父母雙方都把自己的愛轉移到獨生女身上。結果女兒被嬌寵慣了,婚後只要夫妻間鬧點小彆扭,立即打電話回娘家告狀。平日父母之間不是激戰就是冷戰,但遇此情形,兩人就一致對外,搶著支援女兒,聲討女婿。結果父母愈干預,女兒的婚姻愈糟,終以離婚收場。

上述這些個案都是無法完成「離開」的心理任務,使得原本可以彼此相愛的親人,全都陷入痛苦的情緒煎熬之中。

2.不該「離」而「離」。人有兩個心理需要。一是依附或是「合」的需要,二是自我界定或稱為「分」的需要。在人的一生中,這兩個需要不斷地交錯出現。

那些生長在氣氛冷漠、「排斥型」家庭環境中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發展出「假獨立」的心理防護本能,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而那些在缺乏愛,充滿衝突、暴力、情緒虐待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表面上可能顯出一副堅強、不怕被傷害、不在乎父母是否愛他們的樣子,但骨子裡卻十分需要被愛。許多人為了逃離家庭,在沒有心理準備之前草率地結婚。他們對婚姻充滿幻想,婚後則強烈地失望、甚至絕望。

心理學認為,人在「合」的需要被充分滿足後,便會產生「分」(獨立或自我界定)的需要。如果父母有足夠的安全感、愛與智慧,就能有彈性地在子女需要「合」的時候,讓子女依賴;當子女安全感得到滿足,開始需要「分」時,便放手讓他們離開。等到與父母「分」,與伴侶「合」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能自由地選擇愛父母,在一種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再與父母聯合。

二、合:與妻子聯合

這是婚姻關係中夫妻必須完成的第二個重要的心理任務。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十分有道理。一般人到這個年紀,對自己的喜好、情緒、性向與價值觀才有較正確的了解,對配偶的真我也有較清楚的認識。當夫妻二人年近30,心理上能離開父母,建立了較穩定的自我認同後,彼此連合的基礎就比較穩固。

健康的聯合,並非意味著雙方失去自己的性格取向、能力與喜好。一個健康的婚姻應包含你、我及兩人間的關係三個部分。有人比喻成熟的婚姻好像一盤沙拉,由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及調味料組成,在這共同體中,夫妻二人不失原有的特色。換句話說,成熟的聯合是本著互敬互愛的原則,允許兩人都保有自我認同,發展上帝賜予的天賦,同時彼此對婚姻持守承諾,合力建造一個新的「夫妻共同體」,就是所謂的「婚姻認同」。有些心理學家把這種婚姻認同視為夫妻婚後精神上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有智慧的夫妻會努力保護這個新生的愛情結晶,固定撥出時間給對方,兩人一致對外,不讓雙方的親戚、工作,甚至新生的嬰孩介入兩人的關係中。對他們來說,婚姻是最優先的。

三、二人成為一體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指夫妻間的性關係。我認為「二人成為一體」也可解釋為夫妻達成「離開」、「聯合」這兩個任務之後,「在心理上成為一體」。成熟的愛包含尊重、自由,給予對方所需要的情感支持,也給予對方成長所需的心理空間。

只注意心理依附而忽略自我界定的愛是不平衡的。愛是幫助,不是綁住。愈沒安全感的人,愈是無法給予配偶自由發展的心理空間。真正的愛是付出而不是掠奪;是使雙方都活得更豐盛,而不是限制、絆住。健康的婚姻關係好像相交的兩個圓:一方面允許各自有成長的天地,另一方面也讓彼此有足夠的時間分享生活中新的領悟與體驗。每樁婚姻的需要不同,因此兩圓之間交接的面積也有所不同,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不一樣,故此,相交的面積也要隨著調整。

愛是既合一又相異。成為一體的健全婚姻,好像是兩團顏色深淺不同的泥混合在一起,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但雙方仍保持自己的特色。

「成為一體」,乃是在完成「離開」與「聯合」兩大心理任務之後的自然結果。人若能離開父母、清除殘存心中的「心理按鈕」,就愈能接納對方,愈能在不強迫對方改變的狀態下,與配偶有更深的聯合。當夫妻兩人都願意放棄以高壓手段改變對方時,反而能在彼此尊重與接納的聯合中,撤除心理防衛。就像許多感情深厚的老夫老妻,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用不著刻意改變對方,兩人反倒愈來愈相像,更接近「成為一體」的理想。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婚姻成長的「離」、「合」、「一」這三個主要的心理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個階段中為這些任務所做的努力,都是在為下一階段更深的「離」「合」「一」奠定基礎。

——摘自黃維仁博士的《窗外依然有藍天》,有刪節。


推薦閱讀:

婚姻情感:沒有愛情的婚姻還能維持多久?
婚姻里的4個變數
婚姻就像捧在手中的沙子
因對方出軌而要求其凈身出戶,是否有法律依據?

TAG:婚姻 | 心理 | 幸福 | 差別 | 任務 | 知道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