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劍術到底行不行?
李白的不少畫像,都是隨身佩劍。圖/搜狐
李白是佩劍的文人中最知名的。他在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中嗨得無以復加,又因自身影響力和宣傳,發展出一眾擁躉,儼然公眾劍神。
文 / 張發財
在古代,劍並不獨屬武夫,佩劍是一種身份象徵,文人也不例外。《賈誼新書》載:「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這種劍裝飾性成分居多,並不經常使用。而真正使用它的文人中,李白比較知名。
《新唐書》說李白「喜縱橫術,擊劍」,水平應該是可以的。不過詩人有個毛病,就是總會妄想自己文韜武略、獨霸武林。李白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在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中嗨得無以復加,又因自身影響力和宣傳,發展出一眾擁躉,儼然公眾劍神。
李白的自我宣傳手段主要是詩。有粉絲統計《全唐詩》收錄的李白近千首詩中,除去地名,出現「劍」的頻率有103次之多。而造成公眾對他劍術凌厲、兇猛的印象,莫過於這兩句詩:一是「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客少年場行》),二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
然而前一句說的是荊軻,後一句說的是燕趙俠士,與李白沒有任何關係。「十步殺一人」也不是他的原創,此句出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該篇作者雖有爭議,但成書遠早於唐。)然而這些詩深入人心,讀者不求甚解,最終作者與主角身份發生了互換。
愛喝酒愛耍劍的李白,有著鮮明的自嗨體質。圖/新浪
李白說自己很厲害,「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也曾說自己「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以他的說法,曹植七步一詩,他一步一屍。他的粉絲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也說他曾「手刃數人」。
但此事可信度極低,開元年間天下太平,當街行兇還大肆宣揚,於情於理都很荒唐。《唐律疏議·斗訟》中有「七殺」條款說鬥毆致死:「鬥毆者,原無殺心,因相鬥毆而殺人者,絞。」而「以刃及故殺人者,斬」。像李白那樣炫耀手刃,腦袋都保不住,李白變「子曰」。
可能李白少年時參與的鬥毆只是治安案件,口頭教育就放了,只不過詩人嘴硬,詩中頻頻出現「殺人」——「殺人如剪草」「殺人紅塵中」「殺人都市中」。總之是「殺人不眨眼」,總不眨眼甚至影響了視力,「明月光」看成了「地上霜」。那個時代的詩人喜歡談殺人,就連杜甫這種老實人也說過「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只不過杜甫沒有受過專業武術訓練,只敢「夜雨砍春韭」。
李白確實練過,《與韓荊州書》中自我介紹:「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他師父很厲害,乃大唐第一劍客裴旻。此人事迹《太平廣記》載有一則,說其母病逝,裴旻請吳道子做壁畫超度亡靈,其間他表演劍舞助興:將寶劍擲入雲中高數十丈,再拿劍鞘對準,利刃透空而入鞘。吳道子問他如何練成神技,裴旻答曰:吾本姓表,腦袋多劈開幾次就成了……
李白劍術並無定論,但在粉絲眼裡,李白的劍術定是一流。圖/搜狐
粉絲以「名師出高徒」推斷,李白的劍術應該唐朝第二。名教練確實能培養出人才,但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比如男足。何況李白是否與這個大師學過藝也還存疑。
拜師一事載於《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李白很可能是客套。若真的與裴師父練過,李白估計劈成李臼了。更何況這位大師也有過走麥城的經歷。《唐國史補》說裴旻守北平時曾一天射殺31隻老虎。但當地農民說他殺的不是虎,是彪。待到遇見真虎,裴旻就崩潰了,虎只吼了一下,「旻馬辟易,弓矢皆墜」。
李白在《贈武十七諤》一詩中說,徒弟武諤很兇悍,有春秋要離的狠勁,曾許諾從敵占區把自己的兒子伯禽救出來。有粉絲認為徒弟如此暴厲恣睢,師父肯定更心狠手辣。這套推論甚至不如「名師出高徒」,徒弟功夫高低跟師父關係不大,比如唐僧。
人藝經典話劇《李白》中,劍亦有不少戲份。圖/《李白》劇照
千古文人俠客夢,「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是當時文人的普遍情懷。那麼李白的實戰擊劍水平到底如何?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一詩可供參考推斷,詩中回憶當年,「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誰料遇見一夥不解風情的臭流氓,「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若不是陸調先生你衝出重圍找警察,我身體就快被打腫,零件就要被打丟,太白變大白了,此後,只能和岳不群修鍊「辟邪劍法」了。
推薦閱讀:
※李榮浩的《李白》唱的是一種什麼境界?
※如果李白在天有靈,得知其部分詩作現在被語文老師拿來分析手法、思想感情並要求學生背誦等情況,會說些什麼?
※論喝酒,我能喝倒三個李白
※李白詩文驚世駭俗表現在哪裡?
※李白:一言不合就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