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詩歌找回詩魂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然而在今天,詩歌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被大部分人所冷落甚至排斥。有人提出,中國新詩必須要首先保持傳統的中國味,格律不能丟,「興、觀、群、怨」不可棄,必須充分調動漢語言的魅力和韻律,強調詩句整齊,力避散文化;有人提出,中國新詩必須與國際接軌,不能因看不懂而拒絕現代詩,應該提高人們的審美層次和欣賞能力;還有人提出,詩歌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詩體缺少變化,惟有創建新詩體,才能根本改變詩壇現狀。

  不錯,中國詩要有中國味,幾千年的詩歌傳統不可丟棄,這是公認的準則。但是,中國詩歌絕不能否定自由體,再回到新古體詩詞的老路上去,那不是發展,是倒退。同時,中國詩歌必須適應中國國情,首先為中國人民的需求,為民族的審美習慣、審美情趣服膺。如果因學習西方而糟踐漢語,生造出一些艱澀古怪、支離破碎的詞句,將原本明白的話說得讓人不明白,以為高深和深奧,是毫無道理的。古人云:「夫物始繁者終必簡,始晦者終必明,始亂者終必整,始艱者終必流麗痛快。其繁也,晦也,亂也,艱也,文之始也。……其簡也,明也,整也,流麗痛快也,文之變也。夫豈不能為繁,為亂,為艱,為晦,然已簡安用繁,已整安用亂,已明安用晦,已流麗痛快安用聱牙之語,艱深之辭。」(明·袁中道)誠然,確有一些迫於時世隱晦艱澀的詩,這些詩一般均蘊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縱使一時難以讀懂,但仔細琢磨品讀,終能思而得之,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凡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分行文字,一定不是真正的詩。

  至於惟有創建新詩體方可解詩歌發展之困,這一話題聲勢攪得最大,也最引人注目。新詩體果真有點鐵成金、治亂變盛的魔力?我存疑。有人搶先闡釋,新詩體即「新古體」+「新格律體」+「自度詞」。此論有悖常識,謬誤明顯,新詩體當然包括格律體和自由體。一部2000多年詩史,無妨說是一部詩體演變發展史。古體的《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每一次變革都是發展,都可謂新詩體。新文化運動開創的白話詩,也是一種改朝換代的新詩體。時至今日,自由體新詩百年發展,詩體歷經多次出新,無妨說,「信天游」也是新詩體,「紅旗歌謠」也是新詩體,「民歌與古典詩詞結合」也是新詩體,國外引進的14行體、馬雅科夫斯基體、散文詩體,對我們而言,莫不也都是新詩體。有人甚至強詞奪理為那些空洞、乏味、無聊、猥瑣的詩作分辯,「廢話派」、「下半身」、「梨花體」等也都打著詩體探索的旗號。可見,想用概念模糊的創新詩體當作破解詩壇困境的萬能靈藥,是不現實的。我以為,中國詩歌的健康發展,只有從詩歌本身自律出發,激濁揚清,正本清源。

  詩,決不只是分行和押韻,不是某些脫口秀張口即來的順口溜。詩歌除了形式,更重要的是內涵。形再完美,僅是軀殼,現在詩壇最缺失的,不是徒有其形的詩體,而是魂,詩之魂。詩魂是什麼?情和志。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真情,人性至真之情;詩者,志之所至也。詩魂,必須具有不可或缺的詩核、詩質、詩情、詩意,這應該是詩歌追求的上上境界。真情動人心魄,矯情絞殺詩魂。詩魂,彰顯一個詩人的精神境界,區分境界的高尚或低下,不在詞藻,而在內蘊。

  現如今,大多數詩歌缺失魂魄,難以引人共鳴,也不能使人動情,難怪人民會不屑詩歌,避而遠之了。中國民間有種舊俗:「叫魂」,替丟了魂的病人把魂叫回來。有人說,該為詩歌叫一叫魂了。雖是一句調侃之語,但詩歌是否真的丟了魂,確實值得所有創新者深思。我希望有志於純潔詩壇的詩人們走出小圈子,回到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與人民大眾患難與共,找回失落的詩魂。詩有魂,不拘任何形式都具有詩性,詩無魂,再完美的形式均毫無詩質。

推薦閱讀:

古詩中描寫母親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海城牆 前言 時間線:現世、王國,異界、冥城 ,雲城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龍帝天篇
《愛就是》/魯米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