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何要誇大李白的酒量?【《檢察日報》專欄文章】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以斗來計算李白的酒量:「李白一斗詩百篇」。這同樣運用了誇張的手法。】2012年05月18日  正義網-檢察日報

李白的酒量

洪燭

    無人會懷疑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詩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詩一樣,是算第一的。但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這倒是個謎。 

    在這方面,他自己是最愛「吹牛」的,經常誇耀:「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以及「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此乃酒後狂言,不可全信。只是他飲到高興處,一杯接一杯停不下來,倒是真的。他的名言就是「將進酒,杯莫停」,並且很講究喝酒的氣氛:「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數到最後,恐怕連自己也數不清了。沒錢買單,就脫下皮大衣(千金裘),連同自己的坐騎(五花馬)一起送進當鋪里。在李白眼中,酒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他已非低斟淺酌的酒徒,而近似於孤注一擲的賭徒了,把生命中所有的寶都押在酒上面。甚至連吟詩,都相當於猜拳喝令,添一碟精神上的下酒菜而已,解酒或醒酒用的。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以斗來計算李白的酒量:「李白一斗詩百篇」。這同樣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酒是李白寫詩的成本,產生的利潤也頗為可觀。唐朝若有稿費的話,李白會成富翁的。只是他這樣的人,即使拿到稿費,也會悉數用來換酒喝。他原是應邀為楊貴妃寫過讚美詩,所以離開長安的時候,唐玄宗賞給他一大筆錢,估計沒多久就花完了,全用來「贊助」大唐帝國的釀酒業了。酒肉穿腸過,詩篇卻留下來了。 

    李白好喝,但我估計他的酒量倒不見得真的能大到驚人(或「超人」)的程度。他經常醉得一塌糊塗。在長安街上的酒館裡酣睡,之所以拒絕天子的召喚,是因為頭重腳輕,實在走不動路了。甚至還可能神志不清,已忘掉了天子是何物。管他那麼多呢!這是一種屬於醉漢的勇氣。據說有一次,唐玄宗在大明宮設宴招待李白,李白又喝多了,居然抑制不住地在金鑾殿上嘔吐了,把階前舞女的裙裾弄髒。幸好唐玄宗並沒有怪罪李白的失態,還命令高力士為他脫靴子,攙扶他去休息。這倒是一位很清醒、很明智的皇帝,能包容詩人的狂放不羈。也難怪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時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唐詩確實為中國的酒文化錦上添花,而李白堪稱其永恆的「形象代言人」。縱觀古今,再也找不到比李白文化程度更高、知名度更大的酒徒了。他相當一部分詩篇,都算得上是無償為酒商們撰寫的「廣告詞」,譬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譬如「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譬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詩與酒,從此成為我們民族傳統文化里的一對孿生兄弟。它們通過李白的詩篇而獲得最密切的聯繫。李白是個幸運兒,靠喝酒、吟詩而成為英雄,成為「半神」(詩仙及酒仙)的形象,令後人仰慕不已。 

    正因為此,我想李白的酒量也被傳說給無限地誇大了。畢竟,這也是樹立榜樣嘛,往榜樣臉上貼金是人之常情——很少有誰相信李白喝醉了也會吐,甚至還曾令大明宮裡的舞女們舉袖掩鼻。這多丟詩人的臉呀!「此情節最好刪去」。因而我們心目中的李白,永遠仰天大笑、舉杯豪飲,飄飄欲仙。 

    李白生前,雖然不乏「吳姬壓酒勸客嘗」的聚飲時光,但也經常一個人低頭喝悶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只好跟明月碰杯,邀影子共舞,湊合成「三人行」。李白其實是很孤獨的。在他的詩中出現得最多的,除了酒之外,就是同樣寂寞的月亮:「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的一生,既洋溢著酒的氣息,又散發出愁的滋味;他借酒來澆心中之塊壘,酒是他憂愁時唯一的解藥。不管其酒量有多大,他對酒的這份深情,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這也是李白之所以成為李白的原因。 

    李白彷彿為酒而生,他確實也是因酒而死的。公元762年,李白在高高的采石磯飲酒過度,醉醺醺地伸手去撈天上的月亮,結果落水溺死。對於苦難的詩人來說,這也不失為一種「安樂死」。瞧,這就是李白,連死都充滿了詩意。古往今來,又有幾位詩人能這麼瀟洒?

 
推薦閱讀:

杜甫草堂里的曠世之作
DF216翻譯對比:遣興二首(杜甫)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陳開勇:杜甫的藝術追求:情感與表達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TAG:酒量 | 文章 | 杜甫 | 李白 | 日報 | 檢察 | 專欄文章 | 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