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正確許願還願

  任何去過寺廟的人對許願、還願這件事都不陌生,那麼,佛教講的許願、還願是什麼呢?其實,在佛教經典里你是找不到「許願」、「還願」這兩個詞的,但是會經常見到「發願」這個詞。那麼,「發願」和「許願」又有什麼區別?什麼是「發願」?為何要「發願」?到底需不需要「還願」?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眾位法師怎麼說。

    什麼是發願?

    問:什麼是發願?

    學誠法師: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在「發願」,對於自己希望實現的事情,內心中生起一個願望,就叫「發願」。發願會產生一種牽引我們生命方向的力量,例如:發願考上好大學,就會努力學習。

    問: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相不相同?

    聖嚴法師:誓與願有相通的地方,都是一種希望、一種承諾。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發誓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發願一定是好的。一般人發的誓多是毒誓、惡誓,發的願則多是自私的小願。如果僅僅是發小願、自私自利的願,你得到的利益不僅是暫時的,而且是非常微小的。我希望諸位能夠發菩薩的願、發成佛的願、發度眾生的誓、發利益他人的誓,為了成就他人,一定要先成長自己,最後獲得最多利益的一定是你自己。

    問:什麼樣的大願才算是生命大願呢?

    學誠法師:如果我們想做的事情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更多人的福祉,那就是大願。心中所想的人越多,願力也就越大,希求成佛、利益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最廣大、最圓滿的大願。

 

    問:信心來源於聽聞,需要不斷憶持、思維。請問願力來源於哪裡呢?

    學誠法師:願力來源於信心。了解、相信佛法如此殊勝之後,自然發起欲修欲證之心。

 

    問:我們發大願、發善願,需要有實現的條件嗎?比如需要吃素和還願?

    學誠法師:發願是為了主導自己的生命,不是為別人做的。

 

    如何發願?

 

    問:是不是要發願才能積福積德呢?如果是,要怎麼發願?

    學誠法師:發願是樹立行為的動機,譬如一個小孩,發願成為一個科學家,行動上就會照著這個目標努力學習。有了良善的動機和實在的行為,就造下了善業,具備感善果的力量。要發善願,發大願,發利益眾生之願,比如給路上的乞丐一份午餐,可發願:願自己未來有能力解除天下人的身心之苦。

    問:怎麼樣發心呢?

    學誠法師:發心,激發起內心的力量,不是僅僅在口裡說什麼。發心不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熱情,心血來潮想去做什麼事情,一旦遇到困難就後退乃至放棄,這是不負責任;真正的發心是要有堅定不退的大願,遇到任何困難都要想辦法戰勝,永不退縮。

 

    問:平時弟子深感大願的殊勝,能摧毀一切路上的障礙,羨慕祖師大德對於理想的堅定信心,也發願成為如此的人!這種信心如何獲得?

    學誠法師:願一點點發,信心一點點培養,祖師大德們的信心與願力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經過長久的修行而得,不光要羨慕果地的輝煌,更要努力在因地效學。

 

    問:改變無精打採的生活是需要動力的,動力又是來自願力,發什麼樣的願才讓人有動力呢?是我喜歡的,還是應該的、正確的,還是可以效仿他人的?發願是一個選擇題,有選擇指南嗎?

    學誠法師:對目前來說,尋找並融入一個清凈、和合、增上的師法友團隊是修行最好的助力。在團隊中,能找到榜樣,能得到鼓勵,能學習他人的經驗,慢慢從知道變為做到。如果現在還沒有遇到團隊,那麼希望值遇有緣的師法友團隊,就是當下最好的願。

 

    關於發願釋疑

 

    問:願力和執著有何差異?「願」和「執」是否會混淆呢?

    學誠法師:願力是正向的執著,是改變業力的關鍵所在。願即「擇善固執」,其關鍵在「擇善」。沒有經過深遠抉擇,唯隨順一己私利而固執的,就是煩惱、執著。

 

    問:什麼叫發願種因啊?難道緣並非由客觀不可控因素決定的,而是可以主觀求得的嗎?

    學誠法師:緣是可以改變的,就靠自己的發心去改變。譬如暫時沒有遇到善知識,就要在內心去發願,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值遇具德的善知識,並從當下開始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弟子相,這就是為未來親近善知識種下了一個很好的因,持之以恆,將來就一定能感得善知識的攝受。

 

    問:師父曾開示「人如不盼望未來,會失去生活動力的源泉」。但又如何理解安住當下,不要耽著已發生或未到來之事呢?

    學誠法師:當下並不僅僅指現前一瞬,它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有了過去和未來,當下才有意義。人必須要有願心,行為才能時時刻刻有力量。願力即是「用未來決定現在」,未來希望如何,當下就要如何努力,而不是停留在對未來的幻想中。如果內心的想法不能指導現在的行動,那就變成了妄想,而不是願力。

 

    問:為什麼做事要多發心、多祈求呢?這和不努力工作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

    學誠法師:發心是為了策勵自己不忘做事的方向,祈求是為了提醒自己一切境界中用佛法去面對,然後努力去做事。

 

    問:曾向菩薩許諾過金錢的願,我可不可以把這些捐給一些需要的人,菩薩會怪我嗎?我雖然富足,但在金錢上卻不是非常寬裕。我知道答應過的事不可反悔,但是這麼做是不是也算還了心愿呢?

    學誠法師:如法而行是最好的還願。

 

    問:在佛前已發了的願,卻暫時無法去還,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佛陀不需要我們做什麼,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需要。

    問:佛教徒如何發願?

    聖嚴法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要發清凈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蠢的願、不切實際的願,佛教徒當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應該要發願以佛法來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問:如何發大願?

    聖嚴法師:所謂的發大願,不是要做大人物、做大事或賺大錢,而是要為他人多設想。為社會、為國家、為全體眾生,自己受一點損失沒有關係:受損失的同時,其實是一種成就、一種奉獻,是值得的。但也不要做無謂的犧牲,或沒有意義的冒險,這是非常愚蠢的事。

    問:在神面前許過願,可後來沒能實現,這個願該怎麼還呢?

    玄若法師:其實你在神前邊許願也好,在菩薩前邊許願也好,果真想要還願,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教奉行,比方說,佛菩薩要你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你做了沒有,神要你慈愛世人,你做了沒有。神也好,菩薩也好,他們其實不缺少水果,也不缺少香花,如果說他們有什麼願望,那就是希望你聽話,做個如法的修行人。另外,願望沒有實現,當然不用還願,但這不是神的錯,而是你的錯,你首先要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夠誠懇,然後再觀察一下自己以往和現在的行為,有沒有行善,又造過多少惡,如果你是神,會不會想要保佑自己這樣一個人?如此,至心誠意的懺悔,改善自己的行為,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求必應。(當然,是善願有求必應,如果想要神或者菩薩保佑你幹掉看不順眼的人,那是不會實現的。)

    問:若去寺廟許願,同時許過三個願望,則何時去還願比較合適?必須要去還願嗎,若不去會不會是對我佛的不敬?

    玄若法師:所謂還願,並非佛教的說法,而是一些民間信仰,就好像有人覺著摸一摸寺院的香爐會帶來好運一樣,沒有經典依據,不足採信。但是,如果您通過虔誠的念佛,自己的命運得以改變,願望得以實現後,覺著想要報答佛的恩典,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照著佛所說的去做,依教奉行,比方說, 放生、印經、念佛、打坐等等,這才是真正的感恩佛陀,《楞嚴經》里所謂的「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就是這個意思,這比跑去磕幾個頭還願要實際多了。

    問:古人有云:人命天註定。佛家有言:事情有因必有果。那是不是說命運不可違?若發願憑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是否是可行之道呢?

    玄若法師: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怎麼不能變呢?如果你想要將來富有,現在就要多布施,如果你想要健康,現在就要多放生。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個「前」,不光指的你前世,也指你現在。具體改變命運的方法,太多了,看你想要怎麼改。如果說,只是想要今生富有,來世獲得人天福報,那麼,可以日行一善,具體你可看看《了凡四訓》,已經被改編成電視劇了。如果說,你想要擺脫輪迴的束縛,將來成佛,那麼,就要努力修證,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念佛、誦經、禪修等等,隨選一門,深入修行,皆可到達。《華嚴經》里開篇就記載到,諸位菩薩是修行何等法門成就的,有興趣您可以去看看。

    編後:「發願」里的行為因素本身就包含了「還願」的意義,依照願望去作就是在「還願」。人必須要有願心,行為才能時時刻刻有力量。願力即是「用未來決定現在」,未來希望如何,當下就要如何努力,而不是停留在對未來的幻想中。所以,學會「發願」是至關重要的。即便有些事情目前無力做到,只要始終堅定一個願望,象保護種子一樣守護她,依照這個願望合理合法的行為,終會有開花結果,所願圓滿的一天。祝願每一位發願者發願時都能做到「真實不虛」,事半功倍,所願圓滿。


推薦閱讀:

龍年到哪燒香許願最靈驗?

TAG:許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