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祭祀的形式和內容

日期:2013-10-17 09:57  作者:  來源:敦煌市人民政府網點擊:59【敦煌人祭祀的形式和內容】在我們王氏族人里,人們一代帶著一代,年復一年跟著父輩們每年都進行著對祖先的祭祀活動。為使這些祭祀過程不息地傳延,現將每個祭祀活動的主要形式和內容作一簡要介紹:年三十祭祀年三十的晚上做好年夜飯之後,首先必須「請神」(祭祖宗)。在太陽落山、天麻麻黑的時候,全家人帶上煙、酒、茶水、紙錢和各種菜肴吃食等到室外空地或馬路上叩頭燒紙,恭請祖宗回到家裡過年。室外燒紙結束回家後,在祖宗的牌位前放上供品,焚香跪拜、祈禱後,才能開始吃飯。清明節上墳農曆四月初五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俗稱「上墳」。按照敦煌的習俗,有「早清明,晚寒食」一說。所謂早,就是在中午12點前,並非像有些地方提前幾天。上墳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先將供品供奉在親人墓前,並在墳堆上培上新土,叫「攢墳」。攢墳後要在墳頭上面壓上墳頭紙,再將祭奠的紙錢點燃,將祭品打散在火堆里,跪拜叩頭行禮,基本儀式結束,最後在墳地吃掉剩餘祭品回家。七月十五上墳農曆七月十五,也叫「鬼節」。每逢七月十五,人們紛紛帶上祭品到墳上祭祀祖宗,形式和規模同清明節相仿。但這次上墳所不同的是不在墳頭上添土,只是以燒紙祭拜為主。十月一祭祀農曆十月初一為「送寒衣節」,與清明節、鬼節同屬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十月初一是進入寒冬季節的初期,由生者的禦寒加衣想到逝者的防冷需要,因此,人們在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品外,還要焚燒一種不可缺少的物品——冥衣。現在隨著物質不斷豐富,人們認為陰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多燒些紙錢,一般不再做冥衣。其祭祀的形式與年三十相似,也是備好祭品,待天麻麻黑的時候,全家人到室外空地或馬路邊燒紙跪拜。之所以在晚上進行,可能就是「晚寒食」的寓意吧。十月一祭祀不上墳地。另外,敦煌還有個習俗,人去世後一般在家停放三天。如有子女、親朋在外地因受歸期的限制,也可停放五天或七天。第一天是親戚朋友幫忙布置靈堂、請客。請客時孝子頭頂孝布,手拿喪棒由親朋引領前往親朋好友家叩頭行禮。恭請其參加葬禮。第二天白天。逝者的親朋好友前來奠紙弔唁,下午五六點開追悼會緬懷逝者。到了晚上,據說是為了讓逝者不再留戀人世間並能找到去陰間的路,要舉行「出紙」活動,請一年長者帶領逝者的子女親屬邊走邊打鑼,各人呼著對死者的「稱謂」,叫「上紙來,上紙來」,之後留幾個親朋好友守夜。第三天凌晨四五點前在靈堂由一長者將準備好的祭品放入棺木,由逝者的女兒為逝者洗臉之後蓋棺。抬棺木時由逝者的長子抬頭、次子抬腳,一路上遇橋放炮喊話。一般講究在太陽出來之前下葬。之後有兩次上墳燒紙,一是第三天的「攢山」,親人們帶上鐵杴,給新墳上添土,然後燒紙;二是一百天時上墳燒「百日」紙。如果有「犯七」之說(即逝者去世這一天逢農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從去世當天起每七天為一個「期」,共七期,每一期都要到墳上去燒一次紙。百日燒紙過後,各種祭祀均與祭祖同步進行。但是,當年去世下葬的稱為「新墳」,在這三年內的祭祀都要在約定時間內提前一天進行。另外,凡家距墳地較遠的親屬不能如期上墳的,可在當天晚上到室外燒紙祭奠。
推薦閱讀:

古代祭祀天地先祖用五色土夯實的祭壇,請問五色土是什麼?
曹魏時期,曹操廟的五批從祀人員是出於什麼政治考量而確定的?
中元節「哄鬼」燒的為什麼是紙?
寧古塔地區唯一保留活態「野神祭」的尼瑪察楊氏家族舉行了盛大的修譜公祭活動
古代列朝祭祀的至高神都是什麼?

TAG:祭祀 | 敦煌 |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