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破解碎片化社會,中產階級擺脫焦慮的秘葯良方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愈發盛行的現今社會,人類表面似乎「越來越緊密的聚集」,帶來的卻是「越來越疏離的陌生」,構成世界的基礎不再是堅固穩定的「板塊」,而是瞬息萬變的「流沙」。

有一隻四處遊盪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真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像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則可以在上面自由閑逛,性起之時甚至可以在佛像頭上撒泡尿;每當善男信女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猛吸幾口,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這麼軟,說跪就跪!」

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一把將老鼠抓住;

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

野貓譏諷道:「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然後,野貓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撕成了兩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自己,不僅要有敏銳的感知力,更重要的是具備摸清時代脈搏的洞見,首先必須要回答「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環境」;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齊格蒙特·鮑曼在其著作《流動的現代性》中,曾一針見血地點明現代社會的重要特點——「流動性、碎片化」,並且這種趨勢仍在加劇。

一個流動的社會具有這樣的特徵:人們對瞬時與快速的追求取代了對連續持久的期待,流動性與速度成為社會分層的決定性因素;既有的規則與標準都正快速液化,不再存在穩固的單一權威。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愈發盛行的現今社會,人類表面似乎「越來越緊密的聚集」,帶來的卻是「越來越疏離的陌生」,構成世界的基礎不再是堅固穩定的「板塊」,而是瞬息萬變的「流沙」。

 一、現代性的兩種形態:解讀齊格蒙特·鮑曼的《流動的現代性》

鮑曼傾向於把當前的社會狀況描述為「輕靈的」或「流動的」現代性,以區別昔日「沉重的」或「穩固的」現代性,並且指出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現代性與過往不同,先前的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時期,現代性是固態的、堅固的,以空間的佔有為主。

而目前我們進入第二階段的現代性——液態現代性,科技發展,交通運輸與傳播媒介的發展,大大提升物品和信息的傳遞速度,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再也不是現代社會文化的關鍵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液態現代性對時間、速度與變化的強調,信息和通信技術使溝通再也不必依賴於運輸速度,尤其是今天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更凸顯出液態現代性特色。

在他備受關注的《流動的現代性》這本書里,試圖通過解放、個性(individuality)、時空、工作和共同體這五個概念來理解當前的社會狀況;在這本書中,鮑曼詳細考察了我們從沉重的穩固的硬體取向的現代性向輕靈的流動的軟體取向的現代性的轉變,以及這種轉變給人類狀況帶來的深刻變遷。

總體而言,鮑曼試圖通過固體和流體所具有的性質來理解現代性在不同階段上的總體特徵,進而說明當前的社會狀況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狀況;在他看來,流體至少在以下兩方面有別於固體:

  • 首先,它不容易保持自身的外形,而固體則有明顯的空間維度。因此,對於流體而言,真正具有意義的是流動的時間,而不是它們臨時佔用的空間;正是在此種意義上,鮑曼才會說,「在描述固體時,我們可以總體上忽略時間;而在描述流體時,不考慮時間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 其次,流體具有驚人的流動能力,它能繞過或溶解障礙,也可滲透靜止的物體,在遭遇固體時,它完好無缺,而固體卻被改變了,或者變得潮濕,或者被浸透。

為了更形象地理解現代性的歷史,鮑曼傾向於把洛克菲勒和比爾·蓋茨分別視為穩固的現代性和流動的現代性的典範,他們分別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洛克菲勒希望不斷擴建他的工廠、鐵路和油井,並想終生擁有這些東西。

然而,蓋茨不會因為失去他昔日引以為榮的財產而感到惋惜,因為今天能夠給他帶來利潤的並不是產品的經久耐用,而是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

從某種意義上說,洛克菲勒的所作所為體現了現代性穩固階段的社會狀況,而蓋茨的做法則揭示了現代性流動階段的社會狀況。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洛克菲勒和蓋茨來了解各自的時代脈搏。

總之,如果說洛克菲勒是「穩固的現代性」的圖標,那麼,蓋茨則是「流動的現代性」的圖標。

二、現代性的進展,使人類狀況產生了哪些深刻的變遷

如果說現代性經歷了「穩固的現代性」和「流動的現代性」這兩個階段,那麼,我們不免要問,現代性的進展使人類狀況產生了哪些深刻的變遷?在此,我們以權力的運作方式、資本和勞動的關係、以及主導的生活方式為例,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來做出回答;

1、權力的運作方式:「從權威到榜樣」

法國社會學家克羅齊埃關於「科層現象」經典研究表明,權力來源於對不確定性領域的控制;儘管鮑曼十分贊同克羅齊埃提出的這一觀點,但他也試圖表明,伴隨著社會狀況的變化,權力運作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從權威變成了榜樣」,用鮑曼的話說就是:

「不要告訴我,請示範給我看」

鮑曼指出,沉重的福特式資本主義是法律制定者、程序設計者和監督者的世界,是一些人追求另一些人規定的目標的世界,所以,它也是一個權威的世界,換言之,它是領導和導師的世界:領導總是比別人知道得更多,導師會告訴你如何去做;儘管輕巧的消費主義式的資本主義並沒有廢除法律提供的權威,也沒有使它們變得多餘,但它導致了多個權威的出現,而「多個權威」在術語上是一種矛盾的說法:當多個權威出現時,它們會彼此抵消,於是,權威不再發布命令,它們開始討好、引誘選擇者。

(1)榜樣正在取代權威

如果說權威是穩固的現代世界的副產品和必要成分,那麼,在流動的現代世界中,榜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鮑曼以健身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健身教練總是把自己視為一個榜樣而不是一個權威;同時,他們還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有責任去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果你忽視了這個職責,你應該感到內疚和羞恥;你身體的不完美是你自己的罪過和責任;你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畢竟,「解鈴還需系鈴人」;在日益個體化的生活世界中,健身教練試圖向追隨者暗示,如果你能像我這樣積極鍛煉,你就會擁有我這樣的身體;正是日益個體化的生活狀況,促使男男女女尋求榜樣,而不是領導;在流動的現代世界中,榜樣正在取代權威。

(2)尋求榜樣、忠告和指導很容易令人上癮

然而,在鮑曼看來,榜樣並不能有效地解決個人問題,原因很簡單,並非所有的榜樣都包含著他人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可以吸取的教訓,即使如此,無望的個體還是懷著極大的熱情繼續探聽「如同他們」的他人的私人生活,因為他們只能憑藉自身的判斷和努力去尋求忠告和指導;更糟的是,尋求榜樣、忠告和指導很容易令人上癮,你越是這樣做,就越需要它;鮑曼指出,由於新方案不斷湧現,大部分方案在實施之前就已經流產,於是,尋求方案的慾望變成了自身的目的,而且是惟一不受挑戰和質疑的目的;鮑曼描述的這種現象十分類似於「組織目標的置換」,在一個組織中,規則本來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手段,然而,墨守成規的組織成員卻總是「為了遵守規則而遵守規則」,從而把遵守規則本身當成了組織目標。

2、資本與勞動的關係:從結合到分離

資本與勞動的關係是現時代最受關注的問題,沿著馬克思、韋伯和博蘭尼的思路,鮑曼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思:

如果說資本與勞動在現代社會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關係,那麼,穩固的現代性時期是資本與勞動相結合的時代,而流動的現代性時期則是勞動和資本相互分離的時代。

在鮑曼的眼裡,穩固的現代性就是沉重的資本主義時代,就是資本與勞動相結合的時代,而且,這種結合因它們的相互依賴而加強;工人為了生計而希望被僱用,資本為了自身的再生產和增長而願意僱用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和工人註定要長期結合在一起,工廠就是他們「共同的棲息地」;鮑曼說,龐大的工廠猶如一個封閉的監獄,雙方都不得不呆在裡面,而促使資本和勞動結合在一起的是這種僱傭關係;此時,國家的首要職責就是促使資本和勞動的「再商品化」,國家必須保證資本家有能力購買勞動,而失業者則是完完全全的「勞動後備軍」;然而,伴隨著民族、國家的衰弱和全球化的興起,社會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靈活性」已經變成了現時代的標語,因此,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脆弱的紐帶」的時代,「短暫的結合比長期的聯繫對人們更有用」。

(1)資本開始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

在當前流動的現代性時期和輕靈的資本主義時代,資本與勞動開始分離,連接二者的紐帶開始鬆動,一方面,資本可以「輕裝上陣」,它可以隨地停留,也可以隨時離開,因為資本僅僅意味著一個裝有手提包、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行李箱;另一方面,勞動依舊像過去那樣是靜止的,但是,它曾經希望永久停留的那個地方卻失去了昔日的穩固;鮑曼引用巴黎大學經濟學家科恩的話說,福特或雷諾公司的員工幾乎可以斷定,他們將終生工作在這裡;而微軟公司的員工不知道他們明天會在哪裡;在鮑曼看來,資本與勞動關係的這種進展類似於從婚姻到同居的過渡;通過先前不敢夢想的移動自由,資本切斷了自身同勞動的聯繫,資本開始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

(2)資本要結合的變成消費者

如果說在穩固的現代性時期資本要結合的是生產者,那麼,在當前流動的現代性時期它要結合的則是消費者,畢竟,這是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社會;因此,資本要想贏得競爭優勢和利潤,就必須依靠消費者,而且其路線受到了消費者在場或缺失的影響,受到了消費者數量和規模的影響,借用斯里夫特的說法,新的全球精英喜歡用「舞蹈」或「衝浪」這樣的比喻來表達他們的行動取向,至少在1988年發表《自由論》以來,鮑曼反覆倡導的一個觀點是,移動速度在當今已經變成了一個主要的或許是首要的社會分層和支配等級的因素,所謂精英就是那些可以快速移動和自由行動的人。

3、主導的生活方式:從定居到游牧

在人類歷史上,定居和游牧是兩種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在現代性的不同時期,定居固定人口和游牧流動人口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穩固的現代性階段,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通常同居住權相連,那些沒有「固定地址」的人往往會受到法律的歧視;然而,在流動的現代性階段,情況正在發生逆轉,定居生活相對於游牧生活的絕對優勢在迅速消失,占絕大多數的固定人口正在受到游牧精英的控制。

在穩固的現代性時代,「進步」意味著放棄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尋求定居式的生活方式,這時,支配意味著直接而密切的干預,意味著領土征服、兼并和殖民;然而,在輕靈的現代性時期,情況顯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流動的現代性支配遊戲不是在「較大者」和「較小者」之間,而是在「較快者」和「較慢者」之間進行;鮑曼多次引用愛默生在《謹慎》一文中寫下的至理名言:

「在薄冰上滑行時,我們的安全取決於我們的速度」

他明確指出,一旦速度意味著支配,「領土的佔有、利用和殖民」就變成了一個障礙,換言之,它由資產變成了債務。

三、在流變的現代社會中,失效的「中產」認同

「中產階級」曾經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80後乃至90後的對於自身身份嚮往與生活方式想像的範本:「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大公司有穩定的工作、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與品味等」;許多商業品牌,直到今天,依舊將這一「中產」人士形象,作為目標受眾畫像與重要溝通信息;但在今天,隨著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社會快速迭代,我們發現,「中產」認同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局,這種混局有以下四類:

  1. 面對媒體上不時出現的中產報告,引發了大量年輕人抱怨自己啥都沒有就「被中產」的反彈;
  2. 中等收入的人群,面對群體內部越來越大的財富差距與清晰鄙視鏈,居高不下的房價與清華北大買不起學區房的現實,發出「殘酷扎心」的感慨,讓人們紛紛認為「階層固化」已經到來;
  3. 大量創意、娛樂行業的新興職業群體興起,舊有學歷與職業技能在今天持續失效,對於年紀稍長的人,「中產跌落」成為隨時擔憂的風險,對於更年輕的人而言,「為中產奮鬥」的路徑已經發生了變化;
  4. 最後,今天所謂的「中產生活」被大量的嘲諷和調侃,同時又出現大量「我希望認真生活」的「中產捍衛」,讓人不明白到底中產是否還是年輕人的生活嚮往。

以上亂局提醒我們,「中產」一詞逐漸變得含糊、曖昧,不再能承載今天年輕人對於自我身份與生活的清晰想像了;所以在文中提出衡量階層的四方複合框架:「政治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共同組成劃分階層的複合指標;」其中:

  1. 政治資本指代言論自由、投票權等政治參與權,以及政治影響力;
  2. 經濟資本指代收入、資產、消費等指標;
  3. 社會資本指職業、學歷、技能、社交網路資源等因素;
  4. 文化資本則是指審美品位、文化素養、生活方式、創造力等文化因素。

而中產迷航,本質上是源於衡量中產的幾大「資本指標」的迷失與迭代:

  1. 政治資本指標迷失:風險化的全球局勢和國內環境,使得中產在自身權利維護上,並沒有預期的提升,相反進一步風險化;同時,意識形態上紛爭不斷日趨複雜,難以達成統一認知;
  2. 經濟資本指標迷失:急速的財富分化,新富躥升,以及全民消費升級的迷霧,使得劃分中產階級的經濟指標逐步失效,需要更細緻清晰的界定;
  3. 社會資本指標迷失:職業、學歷和關係網路等傳統社會指標部分鬆動,技能、跨界協作等新指標生長;
  4. 文化資本指標迷失:品味、審美等文化指標進一步升級,同時創造力等新指標生長。

當下,這四大指標都在發生一定程度的鬆動,在這裡我們圍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資本四大指標逐一展開論述;

1、迷航之一:政治資本指標迷失

中國的階層劃分以職業為基礎,圍繞人們社會資源支配能力、經濟收入和知識技能等指標,提出了中國社會的「十大階層」劃分:

以職業為核心的「十大階層」框架受到挑戰,以近期熱播的《歡樂頌2》為例:譚宗明、曲筱綃都是公司老闆,可以一同歸屬於第三「私營企業主」階層;安迪、趙啟平都受過精英教育、具備高度的金融和醫學技能,關雎爾和樊勝美在各自崗位上也從事一定技術性工作,因此四人同屬於第四梯隊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咖啡店擔任售貨員的邱瑩瑩,屬於典型的商業服務人員階層。

比起籠統的「中等收入群體」,十大階層的劃分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國的階層分布,但此框架也面臨快速變化的社會現實的挑戰;例如,大量「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出現,但其內部的分化已經愈來越嚴重;《歡樂頌》中,趙醫生和樊勝美都屬於這一階層,卻不能否認二者在財富和社會資源上的較大差異。

2、迷航之二:經濟資本指標迷失

殘酷分化與新富躥升:中產內部財富分化的加速;對於中產階級經濟資本的衡量,可以從資產、收入、消費三個角度切入,而在今天,經濟資本指標的迷失,主要體現在資產的加速分化、新的收入方式躥升,以及跨層消費的大量湧現三方面。

(1)資產分化:中等收入人群財富分化的加速化

「這個階層的底部與頂部,生活品質可能天差地別。」,主要出於兩點原因:

  • 第一,社交媒體的發達將既已存在的財富分化現實赤裸裸地的展現在大眾眼前,放大了中等收入群體對於內部財富分化的感受。例如不久前傳得沸沸揚揚的《成都小區里的階級鬥爭》,將中等收入群體內的財富分化體現得淋漓盡致,住在「萬科金潤華府」的業主們反對將」致瑞雅苑「一同劃入望江校區,理由是萬科金潤、望江錦園等小區的住戶,以生意人和高管為主(中等收入的上層),家庭年收入多在50萬以上,能夠支付得起每月1.2萬的育兒支出,而這筆錢對於致瑞雅苑中居住的年輕基層公務員(中等收入者的下層)來說,「半年工資就沒了」;
  • 第二,住房、股票等資產的快速增值,加快了財富分化的速度。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開始從實體經濟旺盛的工商資本時代邁入貨幣泛濫、流動性過剩的金融資本時代,伴隨金融資本時代的進一步深化,以及科技資本時代的到來,傳統行業再度衰落,「90%的人收入增長停滯,9%的人收入算數增長,1%的人收入幾何增長。」而房價暴漲等因素,促使階層流動的「先賦性」因素(家庭背景)增強,後致性因素(比如,憑自身努力而取得的收入)減弱,財富隔代積累和分化的趨勢進一步明顯。

(2)新富躥升:新的財富獲取方式與速度

「天佑一個月賺的錢比你一年賺的都多。」今天,傳統中產階級所依靠的財富獲取方式與獲取速度也發生了變化;以互聯網、文化娛樂為代表的新興的市場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注入,並伴隨中國快速的消費發展,財富的積累周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大大縮短;從一個接一個以光速走紅,拿到幾千萬甚至上億人民幣的「天價片酬」的小鮮肉;到動輒獲得千萬天使投資、層出不窮90後CEO,再到年入百萬的「網紅主播」……當前處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年輕人,正以十幾倍於傳統中產的速度積累財富;例如,著名互聯網餐飲品牌「西少爺」自成立起,用不到2年半時間實現了年營業額上億,2017年初再次融資8000萬,累計融資了1.4個億。

(3)跨層消費:投資當下而不是儲蓄未來

「既然再努力存錢也買不起房,為什麼不好好投資現在的自己?」經濟指標的混亂鬆動體現在消費領域,則是跨層消費的大量出現;不斷被討論的「全民消費升級」,使得「消費」作為階層的體現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今天,在各種消費者金融工具的助力下,剛工作的鄰家小妹很有可能和私企高管在用同款LV,吃土也要買戴森、用CPB、SKII的年輕受眾不在少數……;例如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和年薪40W的都市中產,從消費內容來看,二者之間差別並不顯著,月薪三四千的畢業生在買BOSE降噪耳機和一萬多的單反,辦1.5W的健身卡和2W重疾險;而高負債的中產也並沒有想像中闊綽,他們也在用平價優衣庫和雙十一降價快消品,買一條愛馬仕絲巾、去一次米其林,已經算是生活中的犒賞。

3、迷航之三:社會資本指標迷失

白領光環褪去與新專業主義形成:新的職業流動通道;我們再來看看以職業、學歷、社會網路等指標為核心的社會資本指標,在過往,學歷、職業不僅是社會階層分級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階層流動的有效通道。

對於寒門子弟來說,考上大學意味著「鯉魚躍龍門」,而985、211等重點大學的高材生被看作「天之驕子」和預備精英。與此同時,大公司、名企白領、體制內的鐵飯碗,則被看作是佔有社會資源的最優選擇,而校友資源、大公司背書的商業合作夥伴等也是凝聚社會網路的最有效渠道。

然而今天,我們看到,高學歷和白領工作的功能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以技能為核心的新專業主義;過去以職業身份為基礎、組織資源交換為中心的傳統社會網路,也逐漸讓位於以個體跨界協作為核心的新人脈主義。

(1) 高學歷的光環褪去

「211畢業,還不如送快遞賺得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高新產業的崛起,創造出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年代;一方面,是高學歷的資源承載力日漸微弱:從「留學鍍金變鍍銅「現象,到對「考研熱」的反思、「讀書無用論」的捲土重來,再到「清華北大畢業買不起房」,最近伍繼紅從人大畢業生淪落為底層貧困戶的新聞,也印證了學歷不再是階層地位的可靠保障;而另一方面,是新職業、新崗位大量湧現,用人單位在招募上不只關注學歷,而更為關注實際能力,這些工作在內容上或與傳統行業迥異,舊有教育內容難以完美匹配;或要求極高的實踐性,通過資格培訓可以迅速上崗;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即便教育背景缺乏優勢,也可以通過快速學習新技能來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

(2)白領工作光鮮不再

傳統的白領工作也在失去優勢,白領大概就是未來最可能被人工智慧替代的職業,一方面,以基層公務員、國企職員、銀行櫃員為代表的」鐵飯碗「,以及私營外資企業中的基層白領工作,因其相對機械的工作內容、狹窄的技能範圍、有限的上升空間,越來越不被年輕人青睞,根據最新的國家統計數據,2015年在城鎮國有、集體「體制內」工作的人數,僅佔全部城鎮就業人數的16.6%,這個比例從5年前的20.3%一路下滑。

另一方面,過去年輕人所嚮往的進入傳統外資公司、大型公司,努力晉陞管理層等路徑也逐漸在失去曾經的光環,早在2014年開始,諾基亞、摩托羅拉、IBM等大型外企就相繼迎來裁員潮,傳統意義上光鮮的外資白領身份已成為」昨日黃花「,麥可思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也顯示,國企、外企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就業首選,國企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5屆的18%,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

(3)圍繞「技能」形成新專業主義

「技能點Max才是人生贏家」,在今天,伴隨著傳統職業中學歷的價值弱化,個人技能開始被前所未有地強調;在傳統的經濟結構和社會背景中,中產階級賴以生存的「專業技能」,呈現出單一化、組織化、固定化的特點,但在今天,我們發現,以「技能」的多元化、個人化、流動化為內核的」新專業主義「,正在成為新的趨勢;

1)技能的多元化:從興趣愛好到變現技能

在今天,除了醫生、律師、工人等傳統技能外,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文化消費產業壯大與都市生活方式升級兩大浪潮,個體的生活技能、娛樂技能、文藝技能被賦予更多價值;這些技能在從前僅僅被看作是「興趣愛好」,而在普創文化時代,它們成為年輕人完成階層躍遷的重要途徑,以美妝、家居設計、廚藝、電競、日常穿搭等領域的主播和博主頻頻走紅,大量青年創業者湧現,年輕人發現,在遍地的「風口」中,任何過人的鑽研和積累,都有可能成為「變現點」。

尼爾森諮詢的一項數據調研顯示,在90後女生最想從事的職業中,美妝博主位列第一;而《2016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04.6億元,玩遊戲這件事,已經不再是不務正業的愛好,而是專業程度高、變現能力強的技能;例如專業狼人殺俱樂部JYC創始人JY,被粉絲稱為「電競佛祖」,JY甚至沒有參加高考就進入了電競行業,6年的職業選手生涯使他練就了高超的遊戲水平,也成為最早期的LOL人氣解說之一,身價很快破千萬。

2)技能的個人化:從以「公司平台」為核心到以「個人品牌」為核心

在今天,「互聯網+」的浪潮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鼓勵,使得個體能夠繞過公司、組織的束縛,直接尋求成功渠道;「個人品牌」成為中產技能核心,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趨向於根據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和性格特質來發展技能;在當前「以人為本」的個體化時代,技能的生長更多圍繞著自身,大量年輕人開始嘗試自由職業和創業,各類自媒體、大V、營銷號和創業者的成功,意味著技能正在愈來愈脫離組織資源,以獨立的個體為生長源頭;TalkingData與Wemedia聯合發布的《2016年自媒體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微信、今日頭條等內容平台的賬號分別達到2300W+和35W+,自媒體融資超千萬的項目就達到33個,融資項目總量達到69個,Papi醬拿到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千萬融資,咪蒙更是身價不菲,創造了一條廣告45萬的神話。

3)技能的流動化:從守住「鐵飯碗」到更加靈活的「斜杠」能力

比起守著「鐵飯碗」在某一領域深耕細作的傳統中產,在今天隨著「風口時代」和「風險社會」的同步到來,年輕人開始信奉「藝多不壓身」,打破單一職業的束縛,更加註重多方向、強跨界的技能培養,強調流動且複合的專業態度;全球範圍來看,大量的」斜杠青年「正在出現,他們不再被單一職業或專業背景綁定,封閉固守自己的特長領域,而是重視持續學習,橫向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視野,將核心技能與更廣泛、多樣的商業機會和社會實踐接洽;高流動、多層次的技能的既可以分散風險,為未來有更大可能性的自我發展埋下伏筆,還可以讓年輕人更加具有稀缺性和競爭力;例如,上班時間是部門經理,下班時間是簡書」大神「的」知識型網紅「彭小六,他給自己斜杠了許多標籤:30歲IT老處男、上市公司部門經理、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達人、閱讀進化遊戲創始人、簡書籤約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者、手繪老師……

4)圍繞「生態」形成的新人脈主義:個體跨界協作代替組織資源交換

在技能個人化、流動化、多元化的趨勢影響下,作為重要社會資本的社交網路,從以職業身份為基礎的組織資源交換,開始向以技能水平為基礎的個體互補協作轉變,「新人脈主義」逐漸形成;對於傳統中產階級來說,社交網的運作是以自身在組織、公司中的職位身份為基礎(例如機關幹部、銀行職員、企業高管等)進行組織資源的交換,所生成的是密切的強度關係;而在今天,以個體為核心進行的輕度、靈活的跨界協作正在成為社交網路生長的新機制;在這種新機制中,年輕人突破了行業、職位、專業背景的藩籬,互相激發、協作、共創,大量以特定項目和產出為目標的中弱度合作關係發酵起來,形成「新人脈主義」下的自由社交生態;例如「一起開工」是目前廣州最大的聯合辦公空間,該社區由年輕跨界、富有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的年輕創業者共同建造,在這個社區中,「辦公」的形式是次要,年輕人能學到什麼知識,認識到什麼人,接觸到什麼資源才是關鍵。

因此,我們看到,伴隨著傳統職業、高學歷等舊有階層躍遷路徑的逐漸弱化,以技能多元化、個人化、流動化為核心的「新專業主義」,和以個體跨界協作為主張「新人脈主義「,正在重塑」社會資本「內涵,為未來的階層劃分提供嶄新的思路和方向,對今後的年輕人來說,將自己賣身給大型公司或機構、依靠組織資源勤懇攀升的中產階級形象已經不具有吸引力,更加以個人能力為核心,自主、靈活、多元的職業規劃將成為年輕人實現個體價值、提升階層身份的新通道。

4、迷航之四:文化資本指標迷失

區隔升級與創造力渴望:新的鄙視鏈產生?我們看到,新時代階層劃分的「文化資本」在全面升級,首先,品味、審美、生活方式這類傳統西方文化指標,在中國語境下在變得愈發重要,基於「格調」而聚攏的階層和圈層逐漸成熟,而伴隨著文娛產業爆髮式發展,「品味」的內涵也在日漸多元;其次,在消費主義盛行,「人人皆可買品味」的時代,「創造力」異軍突起,正在超越陳舊的審美格調,成為個體化時代更關鍵的文化資本儲備。

對於未來的年輕人來說,品紅酒、打高爾夫、學習馬術等傳統乏味的中產腔調在喪失吸引力,更具有個人風格的自我創造,才是學識、品味、素養的高級體現。

(1)品味與審美的區隔升級:「你人不壞,可惜品味太差」

除了經濟資本中財富分化的日益顯著,社會資本中職業、學歷等因素的失效,我們可以看到,在階層分化區隔的機制中,文化資本的作用正逐漸突出。而隨著物質水平的大幅提升、文化產業的爆炸性發展,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文化資本中的「審美和品味」正在成為人們彼此劃分的重要依據;帶金鏈子開超跑的「煤老闆」、「暴發戶「,和走低調奢華路線的企業高管、高級知識分子之間存在顯著文化鴻溝;「直男癌美學」、「北歐風」、「日系性冷淡」等標籤展示了審美差異,是「豆瓣文青」、「B站二次元」,還是QQ空間「葬愛家族」,玩抖音還是快手,聽萬青還是鳳凰傳奇,看是枝裕和還是郭敬明,賞櫻去日本還是玉淵潭……種種問題暗示著品味的多樣化。

對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依據審美和品味劃分出的「圈層」,正在取代簡單的經濟條件,成為身份認同的關鍵,而新的鄙視鏈也由此形成;例如朋友圈的刷屏爆款《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幼兒園》一文,列出了中產階級內部赤裸裸的「品味鄙視」——孩子有沒有英文名、看得是歐美動畫還是國產熊出沒,興趣的是馬術還是電子琴,都成為階層內部區隔的顯著指標,有家長表示,「不會烘焙、陶藝,都不好意思去開家長會。」

(2)更高階的創造力比拼:「敢想敢造才是第一生產力」

品味審美雖然重要,但並不能完全幫助年輕人尋找同類,「創造力」作為更高階的「品味體現」,正在成為年輕人劃分圈層乃至階層的新生指標;無論多獨特高雅的品味,都難以脫離對消費的依賴,在商業文化與消費文化的漸次爆發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過消費擁有好品味,單純的挑選和購買已難以區隔人群,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通過「創造」來定義自我、彼此區分。

隨著基礎性環境的提升,互聯網資訊的發達,電商行業的繁榮,社交媒體平台的推動,分享經濟的流行,創造的成本在降低,創造成為年輕人實現個體價值、進行社會聯結的重要方式;例如,即便是在網文圈、手繪圈、剪輯圈等興趣群體內,也存在「大神」、「大觸」和「吃肉小透明」的圈層劃分;喜歡聽音樂、看電影、愛好文學也不再讓年輕人滿足,會寫歌、會拍片、能進行小說創造,才是一起玩耍的打開方式;「登月艙」是一個由高中生探索成立的學習社區,旨在建立適於未來社會的全新學習生態,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習者自我實現,不久前登月艙聯合北大附中建立了創新型微高中「探月學院」,「探月學院」的課程設置涵蓋藝術創造、大數據研習、文學創作、認知學等多個領域,致力於輔助學生在技術爆炸所帶來的高度不確定的未來社會,尋找到獨特而有價值的個人定位。

 四、在流變的現代社會中,新的中產認同趨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

  • 一方面,財富的分化、職業學歷的弱化,顯示著舊有的判定指標在持續鬆動;
  • 而另一方面,「技能」概念延展,以及品味審美和創造力的崛起,則顯示出新生指標的不斷生長;

綜合這兩大趨勢可見,未來的中產階級身份認同將會呈現出愈加複雜、多元的態勢,但是在這種複雜和多元之中,存在一些可以被前瞻到的基本方向,「流變時代的精英焦慮」認知框架也處於持續的變動調整之中:

1、個體化之下的階層認同重塑

圍繞豐富個體性所呈現的新「中產認同」正在萌芽,與過去建立在工業化時代,嵌入民族國家與大型科層組織的「中產概念」不同,今天,討論新的「中產」概念的形成,需要理解流動現代性與網路現代性對於社會制度的基礎性改變,工業化時代建立的財富、職業、消費等制度鬆動,人們的身份認同需要尋找新的錨點,安頓自己的身心,也尋找新的集體認同;具體而言:

(1)在政治資本指標上

作為階層劃分核心的「職業」,在今天發生了大量的變化,其原有的職業體系中,較為看中體制內職業,但與今天體制外職業的快速發展、變動已經不夠相符;其次,其雖然複合了教育、技能等指標,但沒有納入品味、審美等文化資本指標,而後者在今天的階層身份認同中,已經佔據越發重要的位置,其本身也在不斷的複雜化。

(2)在經濟資本指標上

撥開全民消費升級的迷霧,消費者追求跨層消費的同時,更在追求彰顯身份地位/炫耀式的消費才是更完整的圖景;隨著財富分化現實的顯性化,在消費升級時,人們並不是盲目升級,而是始終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進行升級規劃;之後,人們將尋求更加細緻劃分的資產、收入和消費層級,通過更詳細的層級劃分來自我定義與認同。

(3)在社會資本指標上

以個體為核心的技能與跨界能力,有希望取代原有組織內的「職業」身份,而以「觀念共享、技能互補」為原則的群體身份認同將成為趨勢;社群的形成不再基於同質化的專業背景和職業選擇,而是基於技能層面的合作互補和觀念層面的彼此認可,個體以跨界協作的形式互相嵌入,形成富有活力的生態鏈;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以」創業狗」自嘲的青年創業群體。

(4)在文化資本指標上

品味審美與風格等維度將持續細化,並且越發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

  • 人們會依據更加細化的風格與品味指標來分區自我與他人,選擇歸屬群體;
  • 有相匹配的創造力的人們,也會跨文化圈層形成彼此的認同與合作。

「中產」、「階層」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它們向年輕人傳達著社會分化與分層的殘酷現實,赤裸裸的階層展示甚至會讓我們渾身不適;但在梳理階層身份趨勢時,我們也能看到,傳統、固有的階層劃分指標正在經受衝擊與變動,雖然這令人感受到了不安與迷茫,但那些持續生長的新指標與認同,都在朝向更多元、更個體獨立的方向演進。

因此,面對今天的階層混局,與中產坐標軸的鬆動變化,我們無需被階層相關的焦慮過分裹挾,去否定更有質量的良好生活,與更大程度的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的可能;年輕人恰恰可以基於四重維度全面鬆動的現實,去有的放矢地發揮個體力量;相信在變動不居的時代里,結構性的全局觀念可以博弈快速的現實變遷;穩定、靈活的個體生長,可以平衡莫測的風險與機遇;而更加自由、跨界的社會聯結,有可能成為大型組織鬆動後個體的新歸屬。

2、商業前瞻性啟示

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現代性是流動的,互聯網的信息如一條大河,無時不刻在「流動著」,面對移動的便捷和互聯網的信息洪流,現代人已經不適合刻板的思考,而必須隨時隨地,讓思考也流動起來;如今,再沒有什麼能將人類困住,除非人類自身,在商業領域,傳統中產模式的失靈和新的階層指標生長,給我們帶來了以下啟發:

(1)商業啟示一:營銷策略

液態世界營銷的鑰匙在於「延長時間時效性」,在記憶變幻無常、脆弱和轉瞬即逝的世界裡,面對數不勝數的誘惑需要彼此競爭才能得到時間上漸漸耗盡的注意力。

在此背景下,營銷關鍵點即在於:時間敏銳度是營銷活動所必須把握和抓住的,在品質之上,消費行為有了新的時間的維度,消費市場青睞並提倡快速的周轉、使用與丟棄之間儘可能短的時間間隔;因此,營銷的本質不再是幫助物品賺取利潤,而是提供迅速的替代品;面對所提出的「時間敏銳度是營銷活動所必須把握和抓住的」這一關鍵點所作出的回應:

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營銷的時效性?因為每個人的愉悅感是不一樣的,這就意味著品牌在內容營銷時要做到「分眾」。

電影《小時代》是首個分眾的產品,面向的對象是高中女生;楚楚街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SK-II的《28歲未成年》和伊利的家庭超級電視等等均是「分眾」的實例,結合正快速發展的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分產品、分內容精準觸達將成為可能;

現今,流量增長進入寒冬,獲取用戶或者獲得用戶的使用時長越來越難——2012年,一個App用戶獲取成本平均0.1元;2016年,一個App激活用戶的成本為數十元;未來,有可能花費千元所買到的仍是「偽」用戶;這裡要提及了營銷的另一重要概念——IP,IP是信息過剩時代的稀缺關注力,是商業天然載體,基於IP文本不斷開發,從用戶中挖掘多元變現方式,IP產業鏈也由此產生——涵蓋IP文本、內容製作、內容發行和運營、衍生品開發和設計,以及線上線下零售渠道。

在注意力碎片化的今天,正是IP的出現,使內容有了其衍生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盈利和想像空間;未來,每一個人都將受IP影響;例如迪士尼已形成了「IP+媒介+內容+主題公園+科技」的生態模式,在其收入構成中,人們最熟知的主題樂園等線下販賣部分的收入只佔不到四成,而院線影視作品等文化產業的收入佔了將近一半。迪士尼充分利用前中後期全方位利用、同步上線各類相關IP產品的做法的確是IP「生態鏈」營銷鏈條中一起優秀案例。

(2)商業啟示二:品牌策略

用更豐富的人設形象替代傳統刻板的「中產」目標消費者畫像,契合、引導與啟發今天消費者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嚮往。

目前市場上大量圍繞「中產形象」與「中產理想生活」的溝通,依舊是以傳統的指標來定義中產,無法打動、啟發消費者,新的「中產」肖像,是以個體化為核心的多元、差異的中產形象,比起鐵板一塊的傳統中產,今天人們對於身份認同與理想生活的想像,已經有更多複雜、細緻的表達;因此,品牌應調整營銷案例中的「成功人士」形象,理解年輕人今天對於優質生活與理想自我的嚮往,用具有更多真實的生活細節與品味,更獨立自由的表達與個性,以及技能充沛、靈活跨界的「U盤式」人物,來取代傳統印象里的「精英人士」;在代言人的的選取上,比起代言過多、品牌價值持續稀釋的影視歌明星,可以更多考慮更能投射今天年輕人自我嚮往的新文化領袖(例如知乎大神);例如,5月23日,天貓發布理想生活的五大趨勢,分別為「樂活綠動、獨樂自在、人設自由、無微不智、玩物立志」,而這五個關鍵詞從生活方式、社交狀態、身份認同、科技品質和愛好創造五個維度出發,相對更清晰、貼切地勾勒了都市年輕人的生活新嚮往,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贊同。

被稱為「國博武力最強講解員」的河森堡,同時也是一名知乎大神,在一席發表《進擊的智人》演講後一炮而紅,因其「學識好、顏值高、幽默風趣」吸引了綜藝、媒體的關注,同時收穫大批年輕人的喜愛。近日,《男人裝》聯合杜蕾斯推出一系列性感寫真,作為「認真的男人最性感」的最佳代言人的河森堡,詮釋了「正經 made me sexy」這一性感概念。

(3)商業啟示三:產品策略

爆品策略之外,通過更細緻和多元的產品與服務提供,幫助消費者形成更加系統性的彰顯身份地位消費/炫耀式消費。

在財富快速分化、全民消費升級的迷霧之下,年輕人更加需要通過消費來清晰地定義自我;中產的經濟資本指標分析提醒我們,中產內部的分層一直在持續,甚至加大,圍繞自我階層定位的焦慮在持續。

  • 一方面,過去常見的中高端品牌某單品爆紅、全民皆買的「爆品策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持續有效,通過購買經典單品,人們能夠通過跨層級的消費,一定程度地緩解階層持續分化的焦慮。
  •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在展示出更強能夠清晰彰顯身份地位/炫耀式消費需求。

不同於上一代身份消費的簡單層級化(粗暴的高/中/低三檔)、符號化(消費某個單品就代表了某種身份),新一代更加細緻、複合的身份消費體系正在形成,它綜合了:

  • 更複雜的階層定位;
  • 更差異化的經濟定位;
  • 更細緻的價值觀與品味差異;
  • 更豐富情景與風格差異的體系化生活方式區隔。

因此,品牌需要持續細分自身產品與服務的目標消費者定位,通過階層異化、經濟差異、價值觀與品味、風格與生活方式四者綜合的指標,進行目標消費者的細分與管理;通過由更清晰差異化、更成體系的產品與服務,來幫助消費者在不斷分化現實中,根據自身綜合經濟、社會與文化認同,完成更體系化的生活建構,實現更細緻自我認同。

例如著名酒店管理集團萬豪將旗下30個品牌,從等級上分為「奢華( Luxury)」、「高級( Premium)」與「精選 (Select)」,從居住時長上可以分為「長住(Longer Stays)」與」非長住(Non- Longer Stays ),而以上每一個類別又可從風格上分為「經典(classic)」與「特色(distinctive)」;如此一來,即便是價格相近的premium酒店,其受眾也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品味、需求、生活習慣,來選擇不同的居住風格,從而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做出更符合自身地位的消費行為。

(4)商業啟示四:傳播策略

從刻板的身份彰顯,到嵌入新「中產」認同形成的文化網路。

在今天,品牌如何塑造在中等收入人群中的影響力?需要理解過去以大公司為身份背書的中產認同,到今天以個體技能、跨界協作能力為核心的新中產認同的轉變;調整過去以傳統時尚活動、名人代言、高端俱樂部等可以彰顯刻板中產身份的傳播策略,而真正深入理解、乃至共同建設今天新中產們形成中的、嶄新的社群網路與社群認同;因此,品牌應該看到,在大型科層組織聯結失效的今天,新的中產人群在尋找新的社群網路:

  • 一部分是以私董會、跨界沙龍、合作社群,乃至全球範圍內的網路聯結為代表,進行跨界生態的組織橋接;
  • 一部分是依照更加細緻的文化審美、品味消費乃至創造力水平所形成不同的社群。

這些基於個體的跨界技能與文化審美所形成的社群網路,正在初步發展階段,此時正是品牌介入、部分參與甚至承擔建設責任的好時機;通過持續追蹤與掌握新的跨界社群與文化圈層的形成與發展,積極促成不同領域中富有創造力的文化領袖、領先消費者們跨界聯合,從而使的品牌與傳播成為新生社群網路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築新中產認同;例如2016年淘寶舉辦了為期3天的「淘寶造物節」,該節日專門針對90後年輕人推出,在淘寶造物節中,可以看到最原生最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造物行動,90後明星偶像網紅「造音造藝」、精靈古怪的淘寶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創造來構築安全感、實現個體意義和與社會的聯結,「每個人都是造物者」,「腦洞大、創意新、敢想敢創」成為這次活動的關鍵印象,得到許多年輕」造物主「的認可。

有一天,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

鸚鵡很羨慕烏鴉自由,烏鴉也很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以得到主人歡喜,最後抑鬱而死;

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

主人見此,感嘆道:自由和安逸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不可兼得;現代人的太多焦慮常常來源於此。

對於現代社會的理解,鮑曼給出兩個關鍵詞:自由和安全;人們對自由與安全的基本需求,以及其間的矛盾在鮑曼看來:現代文明的缺憾源於壓抑,即人們在獲得某些安全的同時,卻失去了自由;後現代性的缺憾源於自由,即人們在得到日益增多的自由的同時,卻失去了安全感;今天的社會,自由和安全更是在線上線下弔詭地交融,人們在線上跨國交流揮斥方遒,在遊戲里揮舞道具組隊衝殺;同時人們也生活在門禁和攝像頭森嚴的樓里,有時連鄰居的門從來都沒有敲開過。

#專欄作家#

水伯, 微信公眾號:SFA-0002,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產品經理、創始人;首屆「贏在中國」獲獎選手。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推薦閱讀:

朱麗倩有哪些社會評價?
@約翰棗:不要用反性侵的名義來搞大新聞
幾天前被同齡人拋棄的我,今天和首富王健林肩並肩!
為什麼《戰狼1》會那麼火?
社會遲早要打你的臉

TAG:社會 | 產品 | 產品經理 | 焦慮 | 中產階級 | 破解 | 經理 | 碎片化 | 人人 | 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