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
27.(26分)今年春節前後,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綱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爆款,和《百家講壇》、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文化盛宴,被譽為「綜藝文化清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借古詩詞學霸爆紅的契機,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會的努力下,改變古詩詞整體教育氛圍——未來能減少孩子「苦惱」背書,而是能夠愜意感受和品味古詩詞之美。當喧囂的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次美麗的「邂逅」,中華文化基因逐漸蘇醒,這危機中的微熹,則彌足珍貴。
(1)結合材料一,運用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的知識,談談《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成功給我們的哲學啟示?(12分)①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它要求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中國詩詞大會》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新了對詩詞的學習與解讀、繼承與發展。(4分)
②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於破除落後的觀念;善於提出新問題,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中國詩詞大會》借學霸爆紅網路等契機,通過全民參與,現場比拼,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4分)
③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該節目中改變了人們學習古詩詞的方式,促進古詩詞教育方式和氛圍的轉變,激發人們愜意感受和品味詩詞之美的熱情,能推動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4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多樣性的知識,說明中外名著為什麼可以互譯共存。(10分)
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過不同文字載體傳播各自不同文化,通過互譯能領略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之特色。(2分)
②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但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中外名著互譯共存說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3分)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譯共存,都以其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繁榮和發展。(3分)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中外名著互譯共存做到了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2分)(3)材料中「當喧囂的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次美麗的『邂逅』,中華文化基因逐漸蘇醒」,請你就激發公眾讀書之熱情,邂逅傳統文化之美好擬兩條宣傳語,要求主題鮮明,朗朗上口,言簡意賅。(4分) 閱經典著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讀經典名著,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每點2分,共4分。)
28.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民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
結合材料,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說明,建設法治中國應如何認識和處理法治與德治的關係?(12分)①矛盾即對立統一,法治和德治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兩者相互區別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3分﹚
②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法治自身、治標,德治治心、治本。﹙3分﹚③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在國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德治的保障。法治與德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3分﹚④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全面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3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新華網12月25日電)
《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是堅持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巨大表現,更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是堅持依法治國方略、運用法治思維,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舉措。實現核心價值觀由「軟性要求」向「硬性規範」轉變,讓每一個中華兒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外在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信念,並在日常生活中切實踐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必將大力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同時這一舉措將促進法治中國建設,所謂「法治」就是要求良法善治,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法律必然是良法,社會治理中時時處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是善治,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建設可以安國、護國、穩國、富國、強國。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法治建設緊密結合。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的制定中,為制度設計、法律制定提供根本的價值遵循和最終的價值依託,進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國各個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法治,因為法律本身並不是冷冰冰的規則,它與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有一種天然的內在聯繫。從理念價值角度說,一部良好的法律,必須真正體現這個社會和國家的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國家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的思想指引、理念指導和理論支撐。另一方面,要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厲行法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充分發揮法律的規範、引導、保障、促進作用,形成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
法律法規通過它規定的內容和方向,鮮明地表明支持什麼、鼓勵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規範人們的行為,引領人們的價值取向;同時也通過政策、措施、法律後果等推動和促進人們的行為走向。比如,通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徵集使用信用信息,在各個行業開展誠信創建活動,加快推進事關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重點領域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促進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環境。
用法律來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各種社會管理主體要承擔起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更廣泛意義上講,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要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要以法治文化建設為抓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要在理念上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在內容上更加註重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傳播,在形式上更加註重不同群體的需求,不斷增強針對性、提升有效性,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意識和主動追求。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法治宣傳活動,使法治宣傳教育更便捷,更有針對性。積極利用法治文化宣傳廣場、法制長廊等法治文化陣地,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的作用,積極開展普法教育,努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實現社會全覆蓋。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發揮法治文化培育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讓法治精神融入每個公民的血液。 七、法治中國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保障。 法治中國建設要求以一種法治的思維方式來化解人的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其通過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執法、依法司法來不斷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使人民對司法充分信任、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眾所周知,只有在法治的秩序中,人們才能建立起法律的信仰、信心與信守。只有法治才可以消除人的發展中存在著的某些不公現象,為平等、公正、民主、自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製度保障,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法治中國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保障。法治中國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史實踐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時代精神的積極倡導者與踐行者。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段,面對新的歷史發展情勢與世界秩序格局,中國共產黨開啟了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史任務,在當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法治中國建設是「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里」。法治中國建設是保證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制度保障,改革開放要求我們必須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實踐必然要求有一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制度作為根本秩序保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代精神下做出的理性抉擇,它內滲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中,並不斷轉化為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文化建設統一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史實踐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文化建設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契合、相互承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遞進發展關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立法、執法、司法各方面都要承擔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在立法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和靈魂,注重將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發揮立法的規範、引導、保障和促進作用;在執法中體現價值導向,提供製度配套,使踐行者得鼓勵、背離者受制約;在司法中通過公開公正的程序和有理有力的個案判決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實現道德涵育,弘揚社會正義追求,讓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一方面,充分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支撐法治文化,為依法治國奠定人文基石。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博羅縣廣泛開展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設,設置主題專欄、公益廣告、文藝演出等方式,加大對法治文化的宣傳。倡導用道德的力量,輔以法治的宣傳,依法化解鄰里、村裡之間的矛盾。通過創新法治文化傳播方式,開闢法治建設專欄、法治文化長廊和法治文化牆壁,建設法治文化園,大力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引導和睦互助、家寧民安的平安理念,營造和諧文明,團結進步的社會氛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法治推進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一方面,應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有效融入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依法治鎮、依法治村全過程。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機關幹部、企業員工、百姓群眾、廣大村民學法、用法、守法和遵法。另一方面,開展法治宣傳和教育。結合核心價值觀,常態化開展基層普法宣傳教育,道德講堂與法治大講堂有機結合,推進開展法制宣傳等活動,推進基層普法,促進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的宣傳與實踐。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公共政策中,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凝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內核,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道路的基本遵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以法治為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價值目標,體現了國家層麵價值目標、社會層麵價值取向、個人層麵價值準則的有機統一。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方向。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根本價值目標。法治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對推進國家理想目標實現的積極意義和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自覺服從服務於國家理想價值目標的實現,必須將實現這一偉大理想目標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最高理想追求和方向引領。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了法治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法治是規則治理下的社會秩序。法治的基本價值功能在於滿足社會主體的自由和秩序需要,推動實質合理性與形式合理性有機統一的法治型社會秩序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提出「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深刻揭示了現代法治的基本價值訴求,集中體現了國家法治建設的價值理想,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法治建設的基本價值準則。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彼此推動、相得益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著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積極培育全社會法律信仰,整體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念,明確提出了對全體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法律的高效實施提供了基本價值準則,奠定了倫理價值基礎和道德觀念支撐。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思想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理想目標和價值指引,而且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價值共識和價值評價標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思想基礎。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法治建設凝聚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我們為什麼要建設法治,要建設什麼樣的法治、要堅持什麼樣的法治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等法治建設中的根本問題。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多元利益格局和多樣化的社會利益訴求,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和衝突,法治領域多元社會思潮和西方憲政民主思潮對我國法治建設的滲透和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法治建設提出了根本要求,為統一全社會法治思想觀念、凝聚普遍法治共識、形成和堅定公民法治信仰奠定了堅實的價值基礎。
第二,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法治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建設目標、價值取向和規範要求,夯實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價值基礎,其內在價值追求與建設法治國家對強大推動力量需求之間具有高度精神價值上的契合性,為建設法治中國需要的團結和力量提供堅強保證和不竭動力。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法治建設確立評判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確立了思想價值觀念,這些核心價值要素也從根本上確立了評判國家法治建設成效的標尺,即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有利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利於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法治社會,有利於引領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行為方式。
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法治建設
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又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第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要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法治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使法治建設自覺服從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要提高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法治建設問題的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轉化為法律上各類主體的權利義務、職責職權,以法治保障基本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公民的實際行動方式。要建立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價法治建設成效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法治建設的引領和評價作用。
第二,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在科學立法方面,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徹於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的專家論證、民主協商和公眾參與等程序制度,推進立法科學化、民主化,促進立法公正。在嚴格執法方面,要堅持嚴格規範文明執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執法工作的價值引領,作為適用和解釋法律法規的基本價值遵循,實現嚴格規範文明執法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有機統一。在公正司法方面,要堅持發揮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的重要引領作用,不斷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全民守法方面,要堅持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有機統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法治真正得到人民的內心擁護,成為人民的真誠信仰,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第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國家法律和政策體系的各個方面,推進法律政策規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融入法律和政策,轉化為法律和政策規範要求,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法治建設的道德基礎;另一方面,要將法律法規和政策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載體,將法律的有效實施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推薦閱讀:
※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關係
※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六:社會平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有什麼關係?
※如何從理論上解釋中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
TAG:社會 | 價值觀 | 價值 | 法治 | 核心價值 | 主義 | 建設 | 社會主義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