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傳承的古武術的秘密
第一大章 古武術的秘密
在火器時代之前,中國是天下第一步戰強國。動則數十萬人的戰爭中,能活下來的人所憑藉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本文會分析中國幾大傳統拳種的源流。看看它們的來歷和用途。將分為如下幾個章節。1.戰場之拳2.義士之拳
3.暗殺之拳4.飛賊之拳5.擂台之拳第一卷:戰場之拳中國古代戰爭的特點就是人多,多到什麼地步呢?我打個比喻,一個足球場大概可以容納5萬人在那裡密密麻麻地站著。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大概就是好幾個足球場的人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這麼多人擠在一起,面臨的最大危險是什麼?答案是個廢話,就是被踩死。五萬人中只要有1000人突然發了神經亂走路。至少一瞬間就能踩死2000人。踩殘廢的則不計其數。什麼泰森小光頭遇到這 1000個發神經亂走路的人,可能可以一陣擺拳***四五個,但最後也只有死路一條。死得最快的是什麼人?是格雷西家族的人,這個家族的人有個壞習慣,就是一打架就往地上趴。只見一陣大腳丫過後,頓時退貨。如果這發了神經亂走路的1000人,不是一般人,是騎著馬拿著長矛的,死的人就更多了。什麼?發了神經的不止1000人,是另外50000個騎馬拿長矛的人?!?!所以各位喜歡看穿越小說的兄弟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練了點什麼無限制啊,k1啊,跑到古代就能吃香。真過去的話吃的估計都是燒的香。在戰場之中,對武功的第一要求是
1.重心低+平衡感(馬步穩),否則一滑倒則萬事休矣2.保護要害。挨一刀一槍則省下娶老婆生孩子的費用了。這裡說的保護要害,可千萬不要以為是像拳擊手一樣兩手護著太陽穴和下巴。在戰場上你擺這個姿勢就是找死。首先分析你是個什麼兵種,你是長槍兵(排在最前面送死的就是你這個兵種)就擺個形意拳的三體式。前手防咽喉和胸,後手防腹+下陰,兩手抓一支長槍,用趟泥步前進。形意拳號稱是岳飛傳下來的武功。岳飛用的肯定不是什麼泰拳黑市拳。動腦想想就明白了。你是刀盾兵(好不到哪裡,也是個送死的兵種啊!)就一手在前持盾,一手在後持刀。擺個太極拳的白鶴亮翅的姿勢。誰要是擺泰拳姿勢死了不要怪我沒指點啊!你是弓箭兵……安心射箭吧,別想這麼多了。士兵在該死的時候不死是一種恥辱。如果你祖先積德,分配了個騎兵,也別太得意。你照樣要練馬步。那些喜歡蝴蝶步的兄弟還是在家和美女撲蝶嬉戲吧。看到這裡,也許有些聰明的朋友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功夫實用不實用,關鍵看你在哪裡用」當年巴西有個小男生,學了日本的柔術。據他自己說「刪除了一些不實用的技法,創編了無敵的格雷西柔術」
格雷西柔術現在已經到處挨打了。說明這世界上那有什麼無敵的東西?那都是廣告!我們分析一下日本柔術和格雷西柔術的異同,就不難發現格雷西刪除的是什麼技術。日本柔術的針對對象,是雙手持武士刀的鎧甲武士(一般開始從小練刀,反應不會比你差)。面對這樣的對手,你用什麼鞭腿,什麼下潛抱腿摔都是假的,你若用鞭腿,只見對方瀟洒地大刀一揮,只見一條腿如鞭一樣飛上半空去了。吾觀察街斗多年,未見有人敢對手持西瓜刀的對手使用高鞭腿,便是這個道理。但如果對手是個空手的人,那便不可怕了,拼著挨幾拳,也要把對方推倒凌辱一番。但這依然有危險,你永遠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藏著把小刀,或者摸出把鑰匙朝你臉上猛刺。我觀察了一下泰森的身板,在要害未被刺中的前提下,他大約能在挨5刀的情況下支持10分鐘不死亡。超出10分鐘則情形不樂觀。如果要害被刺中,沒啥說的,當場斃命。在街斗中,吾未見面對匕首者雙手護頭跳躍作泰森狀的。反對的人請上視頻證明。日本柔術和中國同類拳法(太極拳)的最大異同在哪裡?兩者都有快速進身反關節奪刀的技術,都有快速進身用「內勁」打透鎧甲的技術,都有借力跌人的技術。這幾項都是戰場上最實用的東西。但日本柔術多出一個「寢技」,其原因無他,因為日本戰爭人少,幾百人對打就是大會戰了。打著打著就稀疏起來,可以放心用擒抱技術來抓俘虜,除此以外,還因為日本從來沒發明過盾牌兵之類的兵種,只要躲開了對方雙手持的刀、槍,近了身抱住對方的手臂就安全了。要是到了中國,一盾牌(鐵山靠)把你撞開,順手補一刀,看你還來寢技?但到了格雷西的時代,就離戰場越來越遠,在單對單徒手對抗中,只剩下插眼踢襠等技術還能讓對方忌憚一下,格雷西柔術大刀一揮,把插眼踢襠去掉了,在不用武器的前提下,寢技頓時失去了天敵,迅速繁殖起來。我常常見一些熱心的傳統武術家在思考怎麼對付格雷西柔術,我每次都對他們說,別想怎麼對付了,乾脆就別對付。幹嗎去找鬱悶呢?
戰場之拳的第二要求是1.有去無回有去無回不是指一種精神狀態,而是指你後面的人時刻在擠著你向前走。你一停步或者回頭看一看就被50000人踩死。沉迷於側踹,鞭腿啊的兄弟撫心自問。你背後有人始終用全力推著你的時候你的鞭腿還剩下幾成功力?踢完人之後能不能站穩?2.貼身發力我前面說的內勁打透鎧甲,估計已經有兄弟懷疑了。這也不怪你們,誰叫你們沒練過內勁呢?我沒練過黑市拳也不相信有人深蹲900公斤。要真有人深蹲900公斤,別說打透鎧甲,打透航母都可以啊!在這裡就公布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日本人潛心研究中國拳法多年,研究出來的內勁速成太監版。放到空手道館,至少要騙你幾萬塊學費,混到個什麼師範才教你。一般人出拳,是先蹬地,然後扭腰,然後送肩,然後出拳,然後擊中對手。用內勁的人是先出拳,然後迅速上前一步(很重要),扭腰,送肩,同時擊中對手,就這麼簡單。只要用這個訣竅,就算後面有一千人在拚命推你,你也能連續不斷打出重拳。能不能透甲,就看你每天花幾個小時練了。兄弟們,拿出點練黑市流深蹲的精神出來!總結一下,在中國古戰場上,最實用的招數就是「站穩,保護要害,在對方武器以外的範圍痛打對方。」我國古代貪污成風,士兵的武器基本都是偷工減料的。能拿到一套正常的武器/鎧甲,該士兵要含淚跪謝祖宗。這不是開玩笑的話,是血腥的事實。而即使是正常的武器,砍了幾個盔甲人以後也會損壞。作為一個老兵,你不得不考慮後備武器,那就是你的肉體,這就是戰場之拳的雛形。至於戰場之拳的真正成型,是在元代的禁武令之後。
蒙元禁武器,漢人藏武器者全家死。菜刀必須幾戶公用。申請備案。該菜刀出了血案傷了元人的話,共用菜刀的這幾戶一起咔嚓咔嚓了。宋軍雖然積弱,但畢竟曾用步兵對抗游牧民族幾百年,怎麼可能沒幾分實力?於是藏在民間兩眼發紅,一邊拜岳爺爺一邊時刻準備還我河山的軍人比比皆是。然而蒙元的禁武令下,你要是帶著一批村民每天拿著武器練捅人砍人,估計沒幾天你就掛在旗杆上示眾了。所以蒙元的漢人武士們發明了一種看上去很像健身操的東西。「左手撐著,向前一步,右手向前伸一下,回手摸一下自己後腦勺,再摸一下前面……」「一手在喉嚨位置,一手在下陰位置,用趟泥步往前走……」太極拳裡面有一招看起來很華而不實的招數「切地龍」(用日本人的說法就是「XX流秘奧義——地龍死閃),其真正用法就是近身後先舉著盾牌頂著對方,同時擋住對方視線,然後保持盾牌舉著,身體下潛一刀子猛捅對方下陰。還有什麼海底針(水龍死閃)大致上也是如此。攬雀尾則是用左手來抱著對方的長矛,右手猛斬。張三丰被蒙元皇帝召見,路上殺山賊若干,他說他是夜夢神人授拳,鬼(蒙元鬼子)才相信。實際上答案很簡單,他就是傳承戰場之拳的人之一。但這要是明著和蒙元皇帝說,蒙元皇帝絕不會表揚張三丰熱愛科學實事求是,而會命令御林軍猛衝過來考驗科學。有朋友提到,在戰場上最實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並且舉出了戚繼光為例子。但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實際上在古戰場上,雙方隔開距離對刺對砍,實在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況。實際的狀況是什麼呢?是兩軍第一回合的對刺對砍之後,你還沒來得及刺第二槍,砍第二刀,就已經被後面的人擠得和敵人臉貼臉,心連心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沒死,那麼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長矛,而是拳法,肘法。只要能一拳把對手打暈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兩秒。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一種剿匪陣法,適合對抗不能形成踐踏性殺傷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勢力。但是卻不適合大規模軍陣,戚繼光的戰友余大猷中後期被調去守北邊,對付北方騎兵,他就沒再使用鴛鴦陣,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適合環境的陣法。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啊。戰場之拳中還有些叫「劈拳」的招數,是單手從上到下砸對方的臉。這種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況下威力特彆強大。還有些叫大劈的招數,則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時往下砸,這一招的密碼只需要手持長槍即可明白,這是用槍尾鑿擊近身對手的技術啊。
以傳承戰場技術為目的的戰場之拳在清代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相當一部發展為更適合用來單兵/小規模作戰的「義士之拳」這點會在後文再述。金庸大俠說的好,某些人一輩子就練一種拳法,美其名曰「貴精不貴多」,他們是否能做到「精」,那是很可疑的,至於「多」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人說「貴精不貴多」,他們就油然而生知己之感。而本人剛好相反,所學的拳法能不能做到精這個很難說,但至少種類多是無可疑的。而且讀書不少,所以絕不是他們的知己。本人認為太極拳為刀盾兵所創,證據嘛……比太極拳是張三丰夜夢神人所授,或者陳王庭在鄉下種田時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要充足一點的。陳王庭創太極拳說,來源於陳氏族譜。而養生的說法,來源於春秋時期齊桓公的……錯了,那個應該是神虎術。那麼就來源於李景林將軍的秘傳日記本好了,李景林將軍深明打仗之道。他日記里的記載應該比在座各位都有說服力吧?看誰還敢質疑?東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好比說某男失戀後遷怒,殺了他的教授,東方思維是:「如果他沒失戀,就不會殺人了。」西方思維是「幸虧那女的沒嫁給某男,不然也和教授一起被殺了。」這兩種思維都是對的,也都不對。思維模式的差異,最終使東西方拳法開始走向不同的領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維看唯快不破,那麼就是猛練速度,比對手更快到達目的地。按東方的思維就是減少距離,比對方更快到達目的地。培訓時,常用一個手段,就是問對方認為自己的上限是每秒能打擊多少次。有人回答1次,有人回答3次,有些經過鍛煉對自己速度比較自信的人回答5次。我便拿著秒錶給他計時10秒,讓他盡全力高速鼓掌,自己數次數。結果是很出人意表的,一般普通人每秒鼓掌平均在7次以上,部分人達到12次以上,受訓的人往往也被自己所數的次數所震撼。不相信是自己做出來的。這個鼓掌的原理,包含了許多純技巧上的武學至理,例如什麼同動近取,截拳中途,本能出擊,貼身發力等。當然,這些只是博大精深的武學中的一個局部。但人都有走極端的時候,大約在清代中後期,中國拳法在整體上就走向了這樣的一個極端。
因為義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戰,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鐵筆,用鼓掌的速度對對方眼睛,咽喉連續猛插,一般沒練過的對手就鐵定得死。而如果手上沒有小鐵筆怎麼辦呢?也有辦法,就是將自己的手練得堅硬如鐵。這也是現代內家拳的人往往不齒的「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對堅硬如鐵的手,用練成了本能的鶴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對對手臉部發動多角度攻擊,如果配合馬步突進,實際攻擊速度還能翻倍。而人體反應速度的上限是每秒反應5次(做到這點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脅時的本能躲閃反應時間,理論上幾乎是1秒內必分勝負。當雙方都完全依靠「拳招」來形成鼓掌式攻擊本能時,誰的招數(攻擊角度次序)最能剋制對方的攻擊角度次序,誰就能先擊中對手,一旦擊中,則綿綿不絕。(如果手持武器,則一擊必殺),在這種情況下,傳說中的「拳招時代」就到來了。當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論速度。實際上影響攻擊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為了對抗這種「閃電手」,我國拳法家也發明了很多訓練方法,例如「聽勁」「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清末,隱藏多年的戰場之拳突然重出江湖,大殺三方。並不是戰場之拳在街頭打起來一定真的比這種義士之拳實用,而是因為「殺人時代」過去了,「比武時代」開始到來。在徒手比武中,因為前提是被對方輕攻擊擊中非要害部位不會死,那麼戰場之拳就能大行其道。戰場之拳最擅長的就是用整勁使對方的鋒銳(長槍或鶴啄手,砍刀或虎爪)的攻擊偏移,使對方不能連擊。例如形意拳的整勁硬打硬進,八卦掌的閃擊,太極拳的纏絞。這些隱藏拳法的重出江湖,為一味追求「唯快不破」的武林帶來了一片新的氣息。但也是真正的戰場之拳,義士之拳失傳的開始。當戰場之拳,義士之拳用於和平年代的比武,他們就像被閹割後的動物,只能發出瞬間的光輝了。一旦有其他更適合和平年代比武的拳法出現,這些舊時代的拳法就必然被淘汰或掛羊頭賣狗肉。而除此以外,還有擅長距離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大成拳王薌齋公然聲稱「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當時也未嘗一敗,主要原因還是他的對手主要是古拳法,他所發明的矛盾樁也是一種專門破解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勢,重心後傾,前手遠撐不讓對方近身,後手和腳等待機會給與打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卻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李小龍的截拳架勢則是側身對敵,用低端截踢控制距離。等待機會給與重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但也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所謂的「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以無法為有法」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用最適合環境的打法去在這個環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這個和平年代,最實用的拳法就是養生。如果以泡妞為目的,最實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帶I),如果想要保命,則最實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點,讓自己迅速進入環境,進入角色
6.所用武器便攜
義士拳五寶之一,四平大馬大部分義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馬步樁。李連杰演的精武英雄里批評馬步樁,說那樣不適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馬。那部片的動作指導估計是個李小龍迷+散打控,哪裡知道馬步樁的妙處?馬步樁之妙,第一在速成。義士們平時要工作養家,還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樣子,自然不能像職業拳手那樣買了各種器材,公然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給官府看,這樣一來,大多數時候也只有晚上睡覺前能關了燈練一陣子。在這種前提下,四平大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協調性的方法。站四平大馬也沒啥標準和訣竅,就是按標準站到四平狀態,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諸如「兩膝對稱撐拔,氣沉丹田,腰馬合一。」等,一句話概括起來都是四平狀態,說多了反而讓人糊塗。練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明理後練拳,一種是練拳後明理。前者精細,後者強壯。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好處,嘿嘿。有人也許會說「四平大馬這東西對膝蓋有害啊,是不科學的練法。」,義士們對此則回答說,眼前還活著最重要,讓科學見鬼去吧。四平大馬之妙,還在於這是一種在移動時能時刻保持身體平衡的步法。拳擊的步法在打中目標時固然威力強大,但是在開始移動到攻擊到目標之前,身體都處於被他人一撞就會失重的狀態。這種步法是不適合群戰的。當然,義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謂的高位步法也沒什麼特別,就和田徑運動員的短跑/跳遠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會馬上切換為馬步。有很多老一輩的練拳的人,你突然把他嚇一下,他的第一個下意識的反應就是一個閃身甩開把式落出馬步。義士之拳的第二寶,是王八拳。對於一般沒受過職業訓練的街戰者來說,為什麼本能的用王八拳?因為王八拳是一種殺傷範圍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範圍內,都在扇形攻擊覆蓋下,只有整體下潛躲閃才能躲得過。而會使用下潛躲閃的人一般都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人(會使用腰腿力),常人無非就是硬抗或者後仰躲閃。王八拳能保證在自身訓練時間較短,而又面對大批平庸對手時,有相對較高的命中率。而殺傷力問題則用武器來彌補。《殺破狼》里吳京手持一把短刀來使用長拳。動作設計者是個明白人。但最適合長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個王八拳擺過去,對方低頭閃過了後,還能回手再擺一下或者順勢舉起往下扎砸。一個回合能攻擊好幾次。如果配合馬步移動還能造成一次出拳橫掃幾個目標。回步又橫掃或者突捶其他目標等。也許你這種橫掃幾個目標的拳法殺傷力不夠大,但卻能起到「盪開陣腳」的地步。在橫掃的過程中,對手誰是最弱的,馬上就能分辨出來。沖捶義士之拳中有很多衝捶類的拳法,沖捶之後還有靠撞的小動作。沖捶的原理和訓練方法很簡單,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體化為剛體,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動把這個剛體向對手捅去。這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簡單速成,無需悟性。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義士之拳的傳承,他們最喜歡召集一大堆學生把這樣硬梆梆的一個正拳練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錢買了黑帶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功夫有時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夠用就好。一名義士如果能用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衝撞出一個缺口跑掉。就是撿回了自己的命,撿回了組織的命。撿回了紅花會千千萬萬弟兄的命。這類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還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人的反應神經最快的時間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擊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麼對手怎麼辦呢?還是可以破,因為可以觀察對手的身體變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腳步,可以判斷出提前量。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沒時間進行職業訓練的義士估計不會比普通人好到哪裡。但是他們卻能做到超越對手的神經反應能力,避開對手對自己的身體預估來對對手進行打擊。義士之拳故老相傳中常說「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這些話,練現代搏擊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顧,但是在一兩百年前,這些話是誰都不懷疑的真理。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這八個字上。上文說到人體反應一般最快就是0.2秒,義士們在社會穩定的情況下,紛紛退出江湖,成為「技擊家」,作為技擊家,一般對手就是單體攻擊為主,雖然還有群戰套路傳下來,但是較技時一般不用群戰套路,而是用門內秘傳的「獨門絕招」需的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招,只有對方破不了的攻擊。要對方破不了,只有更快。在肌肉能力有其極限的情況下,最快頻率攻擊對方的守則如下1.動作儘可能小,避免對手預讀後躲避,小動作也有兩條出路,一條出路是純靠手法襲擊對方面部脆弱器官,身體不參與出力。另一條是手先動,身體到最後一刻才參與作功。2.發力距離儘可能短,距離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對手,距離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3.減少自己出拳時花費的思考和計劃時間。弄段古文丟在這裡:南方之拳術家相角,則一二手,多亦不過五六手,勢均力敵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時力竭罷角,或重整旗鼓,相與復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勝負者,此其分別之點,在北拳尚氣勁,南拳則不然,純以技巧勝,功夫不到者無論已,有工夫者,其氣勁不必驚人,然出手必能創敵,角時多不施展門戶,臨時落馬,意到手隨,每有勝負之分,非特旁觀者,不知所以致勝之道,即被創之人,亦多不明敵手來去之路。當統治漸漸穩定,戰場之拳再難有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戰場之拳的傳人淪為街頭賣藝者,向高難度的華麗動作發展,一部分淪為拳手,專業角斗供吃飽了撐的觀眾取樂(或換個好聽的說法說是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而其中一部分轉變為義士之拳。義士這個詞,在古代就是黑社會的意思。在元代,是明教,白蓮教為主,在清代是以天地會,紅花會等為主。這些秘密會社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大多數時候潛伏在民間,一般很少有大規模作戰。打鬥的對手一般也不是軍人,而是衙役,捕頭,密探,在這種情況下,戰場之拳就不那麼實用了。其中有一些實戰高手發明了更實用與當前這種情況的技術。重心前傾走路,感覺快失重的時候拇指一頂,就像頂在別的物體上一樣順勢把重心調整過來。語言表達有其極限,你可以試著坐公共汽車,扶著扶手,感受用手指輕輕借力來維持身體平衡的狀態。平時練習,就把拇指當作其他手指扶著的扶手。以此保持身體平衡。或者把其他四個手指當作拇指頂著來維持平衡的物體。年輕的時候,遇到個練八卦掌的朋友,這位朋友練了好幾年的八卦掌,但是還是打不過拳擊手,他十分苦惱。認為是他內力未到的原因,實際上按他那種練法,就算練十年,也打不過練了十年的拳擊手,因為八卦掌這東西最早出現在商業社會的時候,雖然是在一次職業擂台賽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誕生用途卻絕非打擂台,而是反清復明。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讓人眼花繚亂,打擊力卻不盡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惱,都兼練鐵砂掌之類的重手法,但是鐵砂掌配合到這樣靈活的身手上卻又沒了威力。所以當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兩難的境地。實際上八卦掌的可怕之處還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罷了,甚至連八卦掌這個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華在其獨門武器子午鴛鴦鉞,這東西可以鎖勾,可以劃,可以摳,可以割。但這東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來表演的。子午鴛鴦鉞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鐮刀。在夕陽下的小樹林里,一個雙手持鐮刀的農民,突然用極其詭異的身法,向著你的頸動脈,股動脈,腳筋,腕動脈等地方連續不斷地襲擊,你出一刀的時間他已經對你攻了五六刀。而當你反擊的時候,他又躲到了樹後,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斷襲擊你。八卦掌的「九宮步」,說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樹林里逃走或者躲閃反擊的技術。在樹林/無辜群眾里的話,什麼形意拳,什麼太極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對手。第二大章 傳統武術無神論古代一般師父會把徒弟分成四種:1。傳人,2。經濟來源,3。傳人經濟來源兼而有之4。應付任務。動蕩年代學武術本來就是防身和混飯吃的。有錢人家孩子學武就是防身為主,沒錢人家孩子學武就是混飯吃的。作為師父,一般也不會象電視里演的,都是仇視富人孩子,親近窮人孩子,相反的,如果富人孩子本身資質好,又刻苦,品德也好的,師父更願意傾囊相授。練武要練的好,說實在的,是個耗錢,耗時間的活。要有錢(保證營養),有閑(充分的時間保證訓練),有頭腦(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有關)。所以真正一些民間的高手,排除和尚道士等這些非正常意義上的社會人。很多家庭條件都還不錯,或者至少他們學武期間的家庭條件都不錯。真要是窮的叮噹響的家庭,一般也就練個三招兩式的,練不出高手的。 做師父的人最討厭的徒弟,就是人品比較差的,這樣的人,窮人家裡很多,富人家裡也不少。所以原則上師父更願意收家庭條件好的徒弟,原因也是必然的,徒弟有錢師父日子也好過一些啊。徒弟有錢,將來練好了武術也不會拿武術混飯吃,搶師父的飯碗,徒弟有錢,將來練好了,一般也不會和別人爭強鬥狠,或者落為匪寇敗壞名聲。另外封建時代,徒弟有錢又練武的,也有可能走武舉的道路,光耀門楣,也光耀師父。一般師父對家裡特別窮,練武意願卻非常強烈的人,多數都不收,跟電視里的宣傳正好相反。因為這種人,一般心地不仁(不是不善)。因為一個人家裡窮,你正年輕,不去辛勤發家,那麼你是不孝。如果你不是不孝,那就是企圖把練武當成發家的途徑,你就是不仁。因為你要靠武發家,說白了,你就要去打別人。而且你練武意願越強,將來出手可能也越狠,你靠打別人出人頭地,屬於心地不仁。再說山外有山,弄不好你也就死在別人手裡。你說這樣的徒弟你花心血去教,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一般如果徒弟人品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家裡條件又允許,那基本上你自己肯下功夫,對師父好點,師父都會認真教的,沒學到好的功夫,多數都是自己天賦有限,或者不夠刻苦。當然如果師父有心把你當傳人,可能就會對你嚴格一些,如果只是當你是經濟來源,你本身品德上也沒什麼大缺陷,那一般該教的也都會教,就是要求上不會那麼嚴格了。一般師父在基本功訓練階段就可以將徒弟的底細摸清楚,然後就進行分類教學了。人品差的,一般是不教了,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實在無法開除,則多數都是教套路,不教口訣,不進行對抗訓練。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一帶的武術口訣,並不是什麼白鶴亮翅,黑虎掏心之類的套路名稱組合。確切的說是對抗練習的理論基礎。因為很多是方言表述的,不太好翻譯,加上時間太久了,現在居然一句完整的都記不起來了。大概記得一句空手奪棍的口訣,「棍來順勢手壓收」因為這個方言翻譯成普通話,有些彆扭。大概是這個意思。就是說口訣就是對抗練習的拆招理論。其內容有些類似於電視里的「手談」或者「講手」,你一個泰山壓頂,我對一個舉火燒天。就是把套路的每一個招式拆開,然後剔除套路中輔助動作,用口訣形式,闡述每個散招的應用方式,和方法。學會了歌訣,就可以照歌訣進行拆招對抗練習,也就是所謂的散手了。只有練完散手的人,才具備成為一個武術專業人士的入門資格。然後師父的任務就完成了,修行高低就看個人了。這就所謂師父領入門修行靠個人。但由於古代沒有專利局,也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加上有門戶之見,所以,一般這些歌訣都編製的比較模糊,屬於簡單易記,不易懂。如果沒有專門的師父給你示範,那你拿了歌訣也沒多大用處,如果你沒有練習過本門的基本功和套路,學了歌訣也沒用。就比如上面的那句空手奪棍的歌訣,「棍來順勢手壓收」,棍怎麼來的,不同方向不同手法的來,都不一樣的,什麼身法才是順勢,壓是怎麼壓,用哪個部位壓,收是怎麼收等等,如果沒有專門的師父給你示範和自己練習的本門基本功,這歌訣就是一句廢話,這也是古代中國的武術環境造成的。如果光練套路,不懂歌訣,不進行對抗訓練,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打起來虎虎生風,自我感覺良好,用起來手忙腳亂。純粹是師父不想教你,給你應付任務而已。 一般從記歌訣開始,師父就開始進行拆招散手訓練,然後就是進一步的熟練訓練,練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了,就變成了一種本能反應了(這是最高境界了,基本做不到)。一般按我們地方的傳統,一個師父教你練好基本功,再把口訣給你,再給你示範口訣,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務了。教學內容就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熟練程度了。一般到這一步,師父就準備讓你出師了。或者辭職走人了。其實傳統武術本身是很科學的,因為它都是從生死搏鬥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經過各種實踐淘汰之後保留下來的。只是由於古代的門戶之見,還有職業競爭,生活所迫等原因,以及一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比如徒弟品德不好,又有背景不得不教),而採用各種各樣的神話或者虛無的謊言進行修飾,導致傳統武術有了大量的神力怪論。這都不是真實的傳統武術。中國武術自古就是從自然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他肯定是遵循自然規律,人體規律,運動規律的。傳統的武術訓練,和現在的搏擊訓練其實原理是一樣的。內容也是相通的,只不過是訓練目的不同,導致一些內容和方法上有些差異而已。但道理絕對都是一樣的,社會永遠是向前發展的,現代在整體上永遠是超越過去的。現代搏擊技術的專項訓練能力和深入程度都是超越傳統的。只是由於競技環境和目的不一樣,現在搏擊技術內容比較相對顯的比較單一,單在專項深入程度上,則是傳統武術所遠不能比擬的。傳統武術的訓練程序其實非常科學,從基礎入手,訓練力量和步法,身法,然後訓練技擊動作,然後進行對抗訓練,增強熟練程度和速度。整個程序其實和現代競技體育完全一致。這才是符合事實的。根本不存在什麼神力怪論。都是看的見摸的著,感受的到的東西。所以一些動輒不知所云的理論,動輒要求苦練10年20年的才能顯示威力的所謂武術,10之八九都是騙人的把戲。為什麼說是騙人的呢?因為就算創始人是真的修鍊出了什麼神功大法,也不可能傳承下來。 一個功夫,你動不動就要練幾十年才能入門,那人能活幾歲啊。你從學會到自己實際體會運用再到找徒弟怎麼著也得再花10來年吧。這麼一加起來,你開始授徒起碼也得5/60歲了。再教會徒弟,你起碼都7老八十了。杜甫都說人生70古來稀阿,哪裡你這個門派的人都運氣那麼好,個個都是老壽星啊。 而且這種情況下,你根本就教不了幾個徒弟。沒有傳播面(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普及基礎),你怎麼保證傳承阿。你就運氣那麼好,挑的幾個徒弟都是天賦稟異的。哪有可能呢。你們小學老師老的都教了四十年書了,你問他現在班裡哪個人一定能考上大學,他判斷的出來嗎?人是活的不是死的,特別是小孩子。後面的發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你就能保證他小時候天賦好,長大了還能天賦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情況太正常了。再說了,不是還有個主觀能動性的說法嗎,徒弟要是長大了,不想練了怎麼辦。你連再教一批的時間都沒有了。這麼多要求合一塊,除非這個門派,天天撞狗屎運,才可能能完整的把功法傳承下來。 只要能大面積流傳下來的東西,道理上肯定都不會難。至少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否則它就流傳不下來。如果它讓別人感覺很難,那多少可能是這個門派有些傳承上有些保守了,並不是拳理功法上真的有多難,比如太極拳。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地方就是他的技術系統性和包容性和廣闊性。這是世界人尊重中國武術的地方,並不是說能練出幾個李小龍出來。從兵器的多樣性複雜性,跟拳種的複雜性就可以看出中國武術的博大。甚至連各種諸如地趟拳,醉拳等一些特殊體質的人士訓練技法都有,格鬥部位從頭到腳到手指都開發出來了,技法從踢打摔拿到摔跤柔術都包含了,冷兵器從長到短從硬到軟都涵蓋了。世界上除了中國武術,沒有任何一種格鬥術有中國武術這麼全面和專業,這就是博大跟精深。拳擊可以比出一個絕對的冠軍,其他格鬥術都可以,但只有中國武術不行,中國武林人士除非走火入魔了,否則永遠不敢喊出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實際就做不到。中國武術那浩如煙海的技法,是任何人窮一生都學不完的,誰知道誰又從裡面挖掘出什麼出來呢。這就是中國武術比其他格鬥術高級的地方,黑人和白人在綜合身體素質上是強於中國人的,如果挑個素質好的黑人來我們的教練無保留的進行散打訓練,很可能就能拿冠軍,這同樣也是中國武術的光榮。反之,即使是中國人,但使用其他的格鬥術的技法獲得冠軍,那一樣不能代表中國武術。 個人觀點認為,中國武術是所有格鬥數中技法最系統,最完整,最精深的。但這不代表就一定能打。就一定能拿冠軍。因為我們中國的武術雖然在技法上非常博大精深,中國的武術之所以能有如此盤大的系統,得益於我國古老而又從未中斷的文明,日積月累,自然就源遠流長了。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中國武術其產生和發展都是源於格鬥需要,所以武術得到大規模的發展的時候往往都是動蕩的亂世,只有在亂世才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和試驗機會。因為武術本身就是一項依賴實踐的技術。所以中國武術最後的輝煌時期就是清末到民國,這段國家淪陷群雄逐鹿的時期。我們現在能說的出來的高手基本都是那個年代的。這才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因為我們的傳統武術是格鬥術,是殺人術,並不是競技體育。過去的擂台哪怕是最低等級的鄉村擂台,都是要簽生死狀的,比賽的傷亡概率,哪怕是現在最高等級的搏擊比賽都遠不能比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傳統武術從來就不是為體育運動服務的。沒有規則就是它的規則,用現代有規則的體育運動來衡量或者類比都是不公平的。再者我們國家已經太平了60年了,基本上有過武術實踐經驗的拳師都死的差不多了,加上熱兵器的強大威力,導致傳統武術已經缺乏發展動力和空間。整體水平的下滑是必然了,這也是為什麼孫祿堂、楊路禪,郭雲深等老前輩的徒子徒孫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本所在,如果他們一代強過一代,那才不正常,而競技體育則相反,競技體育具有娛樂性、職業性和專業性,只有天下越太平,生活越安逸,它才越能發展。因為它在大範疇上屬於娛樂方式。如此一來此消彼長,傳統武術面對現代競技體育的尷尬也越發明顯。 泰拳號稱500年不敗,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扯淡的事情。500年前到300年前的泰國還向中國稱臣納貢,我國古代對泰拳也將其歸入武術中的一個流派,八臂拳就是泰拳的古名(因為那時候泰國不叫泰國),其技法和威力也都有詳細的描述,但該流派武術從來沒有在中國武術界獲得什麼崇高的地位,有此可見泰拳在古代的格鬥術中其威力和技法並無特別出彩的地方。就算我們中國古代有民族歧視,泰國又地處邊捶,可是即使是與泰國山水相連民族相同的雲南,古代的泰拳也沒有成為當地的主流武術派別啊。這也反應了如果把泰拳當作一種格鬥術或者殺人術對待的時候,它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特別是跟中國武術比。當年無限制格鬥術剛開舉辦的時候,泰拳手上一個輸一個,輸的褲子都當沒了。輸給誰呢,輸給巴西柔術。巴西柔術其基礎是師從日本傳統柔道的,日本傳統柔道的祖宗就是中國武術里的擒拿和中國式摔跤。後來的泰拳手經過多次教訓後,進行針對性的技法學習後,才慢慢的板回來。無限制格鬥開展到現在的歷史也才30年,所以可想而知,為什麼當年的八臂拳沒有在中國形成象少林武當的威名,其本質還是在於其格鬥技法有缺陷。如果採用的是無規則的格鬥,那泰拳的威力,其實流於一般,符合歷史上其在我國武術流派中的地位,曾經看過一個報道,散打跟泰拳舉行對抗賽前,泰拳提出要使用膝肘,由於散打此前禁止膝肘打擊,選手缺乏相應的技法訓練,所以中國不同意(所以前兩屆沒用膝肘)泰方不服,說膝肘是泰拳的傳統,但我方說,分筋錯骨、擒拿是中國武術的傳統,中國武術還有頭槌,你讓用嗎,泰方就啞巴了。我們都知道,泰拳重拳重腿重膝重肘的威力,其實跟泰國武術沒有多少關係,泰國武術的技法的檔次其實就是我國一個地方小流派的水平,泰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3個,第一,他是東方高水平搏擊技法的一個分支,繼承了部分高水平搏擊技法。第二,由於近代殖民地的身份,導致其較早的引進了現代體能的訓練方法,其體能訓練方法比東方其他流派的傳統體能訓練方法要領先。第三,社會就有普及傳統,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由於其較早的被從格鬥術改造成現代競技體育項目,在世界上推廣,導致其良好的運動歷史積累。僅此而已。剛開始的時候散打面對泰拳,基本不堪一擊,現在基本上是旗鼓相當,各有千秋。不是中國散打的技術變高明了,僅僅是散打的競技目的改變了,加上運動的時間變長了,比賽和訓練積累提高了。僅此而已。 有人曾經問我,你覺的散打厲害還是泰拳厲害,我跟他說,都不厲害,也都厲害。如果僅僅是泰國人跟中國人比,那麼不用多久,泰拳肯定輸的褲子都沒了。原因很簡單,這兩個都屬於競技體育,如果規則一致或者非常接近之後,那麼其本質就是同一種運動。頂多就是同一種運動的兩個不同訓練方式。其差別將來可能比現在的歐洲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別還小。而中國無論國力,還是人口基數還是人種先天體質都遠遠強於泰國,所以可以肯定的說,放開了跑,用不了多久泰國就沒的玩了。因為一旦變成競技體育,那比的就是國力和人種了。同等規模的人口,同樣的人種,國力強大的肯定整體佔優勢(當然前提是國力強大的一方想比),更何況我們三項都佔優勢。散打也是這樣的道理,美國人要是現在把散打當回事,過個20年我們就算不歇菜也不佔多少優勢,就像日本的柔道一樣。泰拳現在厲害的地方不在於拳,也不是他多高明的格鬥技法,而是他作為一項運動的普及程度和成熟程度,要比散打高的多,這才是泰拳厲害的地方。其實我們之所以愛把泰拳,自由搏擊,K1等運動拿來和散打比較,而不拿摔跤,柔道這些也有格鬥技法的項目來比,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散打其實和這些運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規則稍有不同。把散打王爭霸賽的名字改成中國泰拳王爭霸賽或者中國K1其實其實也沒什麼,反過來把泰拳比賽改成泰國散打,其實也順理成章的,本來這些選手就經常在這些項目中串場啊。我在網路上看了很多武術跟散打,跟泰拳,跟K1的爭論,我覺的挺納悶的,其實他們之間的關係很簡單明了的啊,老是出現關公占秦瓊的爭論,說到底是雙方本身的概念不清晰,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永遠無法統一,所以永遠也沒有結果。一定要給他們定義的話,那就是,中國武術是東方格鬥術或者世界主流格鬥術的鼻祖,他是世界上最龐大和最完整的格鬥術系統(注意啊,是系統)。泰拳、散打、K1、無限制格鬥,巴西柔術等體育運動源於該系統中的某些技法流派,或者是從該系統中吸收部分技法流派,然後通過競技體育改造後的幾種訓練手段接近,規則接近的不同名稱的體育運動。 只要是體育運動,最後水平的高低,取決於4個條件,1、國力,2、重視程度,3、人種適應性,4、從事該運動的人數,跟運動本身厲害不厲害沒有直接關係。
薛傳形意拾遺——民秋文集
薛顛事迹拾遺(與《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軒老先生的說法有些出入)薛顛形意轉身
形意拳是實在人煉的實在功夫。煉功架愈慢愈佳,因為形意細活小手特多,快了就忽略了,煉法出功夫全仗小手。煉拳要煉精細拳。過去圈裡互相都了解,沒有吹噓誇大的。我曾經看到媒體介紹的大師的功夫比自己的師父高很多,就拿錢去江蘇等地考察,結果如何在此不便講。只是想告訴大家,好師傅就在身邊,不要輕信他人。形意圈裡有句話「河北形意靠功力贏人」,我就此事問過張師薛傳形意是否如此。張師說:「有技巧不使,使了那是滑頭,遇功力大的就沒用;有功力不用,用了那是笨蛋,遇頭腦靈的就無用。」李老說的妙「用腦子比武是大智慧」。在武行里要人品功夫分開論,這是後來才悟透的道理。有人品有功夫可以做師傅,有人品沒功夫可以做朋友,我前些年就是沒弄懂這些,幫一朋友的忙,也給自己找了很多麻煩。沒人品有功夫不交往,兩者都沒有隻能敬而遠之了。沒有人親自試過李仲軒老人的功夫,但大家公認他是通家。一個人功夫如何可以從文章中得梗概,知深淺。只有松靜,才能敏感,敏感是鍊形意的訣竅,周身敏感即可周身聽勁。此外還有其他用處,但不是本文要涉及的,留待以後再敘。身心放鬆入手,從身心放鬆到身心兩忘,周身松空,心志明靜,自然漸入佳境。形意拳可開發腎臟,性腺。我就此曾寫過專門的東西,但並不是任何事都宜公開,要看時機與環境。有人拿這個說事,我無心參與是非,只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滿足了。「與惡狗爭食,非可」。尚雲祥是各拳皆通,但他並未學過,這是形意煉通之後自然形成的,「一通百通」。我曾經和一朋友交流過六合螳螂,很多地方特別是高深處都是相通的。薛顛形意的轉身叫回身法,是根據五行勁而設的。劈拳轉身暗含雞形的啄米,抖翎和蛇行。鑽拳和炮形的轉身分別是鷹鷂回頭與龍虎鬥志,這兩勢與熊鷹合演都是形意拳非常重要的功架。薛顛形意的橫拳轉身類似象形術的旋法,是八卦轉身法。關於象形術,按照林師爺的說法是薛顛首創。煉五行學不到轉身,對五行體會就不深。我當初隨張師學薛傳形意時,對起勢和收勢印象很深,不僅說道特多,張師也非常重視這些練家子注意不到的地方。教收勢時,張師說:「這是八卦掌。」我學過葆真八卦,對此有同感。因為是先鍊形意後學象形術,學旋法時,我才知旋法與收勢也是相通的。李存義將八卦撿出來放到收勢中發揮。薛顛不專門煉八卦,將精華濃縮成旋法享用。因我系統學過八卦,可從中相互驗證。松是鍊形意的頭道關,也是第一次變勁。要松到什麼程度,林師爺有自己的標準,全身要象輕紗一樣在空中隨風飄蕩,這個不好理解。你用手去抓羽毛,不好抓,有力使不上,等他落到你手心早把你打了。薛顛管這個叫「玉樹掛薄衣」,如此身法可在比武中發揮奇效。沉勁是松透了之後自然形成的。李存義《形意精義》:「四梢用力,則常能猝變,令人生畏。」手足筋梢是內氣充盈向手足灌注的結果,是充實不是自主繃緊。薛顛的鷂形
首先把身體要養好,功夫才能上檔次。打劈時兩腎象肺一樣在縮漲,會感到腎臟燙如湯煮、丹田溫熱,此時周身暖意融融,妙不可言!師父給句話不見得當時就能理解,如同拳譜一樣,是過來人體悟,只有程度到了才能明白。「先天真一之祖氣、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龍虎二氣發源之始,道謂金丹,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此氣乃武道之內勁「能擊人於數步之外,有鬼神不測之妙用,知此道理可以入道矣」。身體欲健康,首要鍛煉筋骨,「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四腕挺勁力」,手上沉著、身上輕靈,步法要「輕妙如貓行」,「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是鍛煉脊椎妙法。象形術的基本初衷是「陰康大舞民體健康」,宗旨是為了讓國民自修有成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象形取義道啟康莊,命以術延道以人昌,勿忘勿助至大至剛,精修性命雲胡不臧」。五行拳暗含老三拳,裹拳形似波浪,有鼓盪吞吐驚抖之能。剪拳含火機之妙,有爆裂驚炸之猛。鑽拳剛柔相合如棉裹鐵,生於鼓盪內含挺力。鍊形意就是在修道,將世間一切理在身上悟出來,所以是真實不虛。打劈時,手抓回的同時,腳也隨之提扒,肛門會陰上縮,此法能治遺精,壯陽。人恢復野獸本能,身體超出常人範圍,具有野獸般筋骨結構、速度、敏銳度和力量,薛顛的武林名號是「瘋魔」,與一位近乎魔鬼般的瘋子交手,陰森恐怖是薛顛的實戰風範。象形術目的是啟發人的原始本能,是一步登天。西方依仗自身素質在體能、力量上做研究,與我們走的是兩個路子。他們練拳自身產生不了興奮劑,所以會累、會疲勞。打拳時刻留意外三合,動手時手一上、腳就進了,肘一提、膝就挺了,肩一動、胯就抖了。渾身皆手是在煉拳中養成的,不是打法。每一塊皮膚都長了眼睛、鼻子、耳朵,讓肌膚可看、能聞、會聽,後來長了嘴,開始喘氣了,就是體呼吸。明勁是勁布全身,暗勁是蓄意,化境是氣化之法。形意拳的精不是男人的精子,是人的精力,身強體壯會說精力充沛,生機勃勃的強盛狀態才具備進修的本錢。精力旺盛需馬上轉化,不能白白浪費,要用來補養身體,煉精化氣是變化氣質,精變化成氣,壽命就會延長。形意出手帶多股勁,一掌劈下去四周擰著螺旋,抓回來也留出二分向前的回力,煉的是將變未變的活力。身體隨時處於一觸即發的滿弓態勢,神意內斂,內氣一下就滲進骨頭裡,斂氣入骨。煉到這就有了興緻,隨時可應變發勁,行站坐卧都帶著拳意,舉手投足皆與常人不同。化境是將一切歸於虛無,此時已與道不遠,能感悟天地萬物。劈勁是斬釘截鐵的硬朗之勁,鑽勁柔順如水流般無孔不入,崩勁剛柔相濟、陰陽參半、虛實兼備。炮勁爆烈、火焰衝天、勢不可擋,橫勁沉重,是收斂含蓄的煉法。形意拳煉好了,一式對、式式對。從身心放鬆到身心兩忘,周身松空、心志明靜自然漸入佳境。形意拳轉身叫回身法,劈拳回身法暗含雞形的啄米、抖翎和蛇行。鑽拳和炮形的回身法分別是鷹鷂回頭與龍虎相交,這兩勢是形意拳非常重要的功架。橫拳轉身類似象形術旋法,李存義將八卦撿出來放到形意中發揮,薛顛將八卦精華濃縮成旋法享用。李存義在《岳氏意拳精義》寫到「四梢用力,則常能猝變,令人生畏」,手足筋梢是內氣充盈向手足灌注的充實,不是自主繃緊。起勢沒練好、打拳沒效果,收勢練不好、打拳沒收穫。薛顛打的鷂形有身子旋起來的感覺,勢勢擰身合肩胯,拗步蓄勢順步發。翻身接手靈光巧妙,虛接虛搭、若即若離。入林、捉雀是毒招,下抓襠、上扣眼,連打帶摔,這是旋下。抖翎、鑽天是挑領,穿襠人飛,是上旋。煉鷂形身子不會擰裹鑽翻既摔不倒人,更挑不飛人。煉拳一段時間,大小便會很臭,這是在排毒,過此階段會覺周身內外異常舒爽,口中津液湧出。比武與交流不同,什麼意外都有,光靠眼睛照顧不到,只有周身敏感才能應變自如。對感悟臟腑、筋骨、氣血及重要穴道大有用處,這是身內求。更深層可對周圍事物有感知能力,是身外求,此法可謂延命保身的良方。形意拳沒悟性煉不了,太聰明學不牢。師父把該說的都說到了,就看弟子能悟到哪,就得多少。沒煉到程度,師父不會提,怕亂了徒弟心性,不紮實求東西,很多人都耐不住等待,中途荒廢了。形意不怕沒基礎,年齡大,形意拳是悟出來,體會出來的。年輕人閱歷少,心性不定反倒求不出東西來。街斗後煉功有新體會,這是偏門,我不提倡。鶻形上開下合、起翻落鑽、開中寓合、合中含開。行架時含著螺旋,與敵搭上有把對方帶跑的勁,剛一牽動就變勁打出鑽拳。因此形手臂太開,犯了「八忌」,所以這兩動要在一下中完成,晚了敵人就真被帶跑了。若遇硬手,還沒等你鑽他,自己的中盤早被掏了。龍形狸貓上樹與龍象縮骨是束,熊鷹合形與抖甲是展,象形術屬於高起點高要求高成就。佔先是「巧」,可點、可打、可發。有了這個「巧」,制人就是抒發感情。點穴與手佔先都是「領先」的打法,打人容易、放人難,放人容易、控人難。能打壞人的很多,不少普通人也能作到。但真要乾脆利落的在比武中把人丟出去就需要功夫了,如在實戰中能控制住對方已算高手了!高明的師父是把東西撿出來教給徒弟,如此徒弟才能學會、煉通、悟透。一通百通是捷徑,到最後才知欲百通不如先一通。煉拳要有體重感,身法的變換、比武都靠這個。大腳趾蹬的是這個體重感,行拳走架的渾厚也是這個,象形術「大勢所趨」還是這個體重感。有位形意練家子是張師常客,想品品勁,總被敷衍過去。有一次剛好我在張師家煉拳,這位先生用激將法話里話外說張師功夫不行,我說:「咱倆摸摸。」薛顛的炮拳含虎形,剛搭手我就用半個炮拳把他丟了出去。那人從牆根起來說:「總算教出一個像樣徒弟。」走後張師說:「你怎麼那麼傻呀。給他一下得一下,又沒拜師,正回家琢磨那。」正象李老說的「沒立下師徒名份,應酬話就多。所以學形意,一定得先拜師。」學拳不比一般,感情再好,沒拜師,教東西也保留。沒遞過帖,東西學不完備。後來相遇幾回,他看出我與張師其他徒弟東西不一樣就拉我去吃飯。我知道他是套東西,就說:「您都有徒孫了,我哪敢說話。」他有些不高興,但路過他幾個徒弟的場子都很熱情,也算沒得罪人。
起勢沒練好,打拳沒效果;收勢練不好,打拳沒收穫。薛顛收勢後會煉很長時間旋法,再猴蹲身一會。薛傳形意非常注重起,收,旋,蹲這些細節。薛顛拳藝很系統,程序性強。形意、象形術都從「虛無無極含一氣」開始。半年後,張師說:「可以煉猛虎歸洞了。」這個虎形的動作類似猴蹲身的功架,只是不蹲身,兩手成掌向上。這個虎形可將這「一氣」發揮出來。雖是先鍊形意後學象形術。但猛虎歸洞之後要將兩手向懷中含抱,掌心至臍。張師說:「這個功法是象形術的馬象。」可丹田氣足,腹硬如鐵。經過虛無無極含一氣、猛虎歸洞、馬象三步,煉渾圓樁才有深體會大收穫。沒煉過薛傳形意,看李仲軒關於薛顛拳藝的講述有似是而非的感覺。因為起點就不同,沒學過薛派武學是看不懂這些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形意拳是師父教徒弟,沒有徒弟問師父。程度不夠,既使學了也無用。林師爺說:「看薛顛打鷂形,有身子旋起來的感覺。」鷂形勢勢要擰身合肩胯,拗步蓄勢順步發。翻身接手靈光巧妙,虛接虛搭,若即若離。入林、捉雀是毒招,下抓襠,上扣眼,練打帶摔,這是旋下。抖翎,鑽天是挑領,也是蛇行的放大,穿襠人飛,是上旋。煉鷂形身子不會擰裹鑽翻既摔不倒人,更挑不飛人。煉拳一段時間,大小便會很臭,這是在排毒。每個人都有隱疾,鍊形意可將其化於無形。過此階段會覺周身內外異常舒爽,口中津液湧出。薛顛之鶻形泛談
有位拳師連續踢了多家場子,在當地出了名。有次比武被對手的同夥在後面拿磚拍了頭,還未來得及調整就被二人連拳帶刀弄得半死。比武與交流不同,什麼意外都有。光靠眼睛照顧不到,只有周身敏感才能應變自如。形意要「光著身子」打拳。並不是真要脫衣服,全身四萬八千毛孔要象新生嫩芽一樣慢慢舒張,讓空氣在體內外流通。林師爺遵照薛顛的教法,半夜在樹林中煉。此法對感悟臟腑,筋骨,皮肉,及各大重要穴道有大用處,這是身內求;更深層可對周圍事物有感知能力,是身外求。林師爺憑此多次化險為夷,可謂延命保身的良方。形意拳沒悟性煉不了,太聰明學不牢。師父把該說的都說到了,就看弟子能悟到哪,就得多少。沒煉到程度,師父不會提,怕亂了徒弟心性,不紮實求東西。很多人都耐不住等待,中途荒廢了。張師說:「薛傳形意不怕沒基礎,年齡大。形意拳是悟出來,體會出來的。」年輕人閱歷少,心性不定反倒求不出東西來。光機械打拳,靠時間數量那是傻練。有在墳地練拳的說法,一般人在這種環境會心慌氣浮。其實這只是求那種周身敏感的狀態。也可不必如此,煉拳時找一點,夏天在樹林中站著,全身各處隨時有被蚊子叮咬的感覺即可。我有個徒弟跟「跑線」的學過打牌,這些長年在火車上「跑線」的專門靠與旅客打牌掙錢。一副撲克想抓哪張是哪張,想發什麼是什麼。這與比武是一樣的,眼疾手快就佔先。我小時是「慣打」,家裡為平事花了很多錢。街斗後煉功有新體會,這是偏門,我不提倡。鶻形是形意獨門,可平肝益肺。兩臂聯繫著肺,兩腿聯繫著肝。鶻形上開下合,起翻落鑽,開中寓合,合中含開。如此兩臂一開一合,滋潤了肺;兩腿一起一落,補養了肝。鶻形行架時含著螺旋,與敵搭上有把對方帶跑的勁,剛一牽動就變勁打出鑽拳。因此形手臂太張揚,犯了「八忌」,所以這兩動要在一下中完成,晚了敵人就真被帶跑了,若遇硬手,還沒等你鑽他,自己的中盤早被掏了。我只是薛派武學的受益者,因薛顛這一支傳播不廣,將自己的經歷與體會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薛顛的龍形
細活小手是五行拳關鍵。有李存義支系的傳人來訪,其演示五行拳細活,實則並非如此。只是在傳承中各代傳人根據自己的特點所作的增改。形意練不得法易出偏差,萬萬不可自以為是擅自改動拳架。練拳不當受的傷是醫家都束手無策的。張師說:「咱這東西一輩子都用不上才好呢,說明這一生你是太平的。」現在是法制社會,打傷人要賠錢,打死人要償命。我曾多次因此賠錢,無奈之舉。高手每一拳都是致命的。張師煉拳從不發勁,既使教我勁法時,也相當柔順。只有一次,我嘗到了張師的勁道,那滋味真是回味終生。柔勁過關方可入明勁。薛顛的功架勢勢含有舒筋收筋,旋筋擰骨,潤筋養骨等多種功用,如此煉功才有進鏡。眾多習武者對司空見慣的「松」理解不夠,有不明者,有心知身不知者。「松」是大學問,千萬不要忽略。「自以為是」是習武大忌,要親自到過來人身上摸,在明白人身上試,才能真正將「松」功煉上身,受其益。樁功是密傳,只有拜師才能學到。張師教過一個煉功要竅,可貫穿所有壯功與功架當中。人剛躺下要睡覺時,身體會自覺調整幾下。同樣,站樁也要周身內外微微調整,達到非常舒適得勁的狀態,如此站下去即可享受樁功。打拳過程中也有這個微調,只是一個在動態,一個在靜態。薛派武學傳播很少,有人從此受益也算將薛派武學發揚光大了。煉拳得時常有新鮮感,不斷有提高才行。我現在的拳學理解比兩年前要深入,這裡沒有對錯,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因習武而交的朋友感情會更深。以前朋友要照片,我就拿外出遊玩的留影給大家看,有的說好,這是朋友捧場,真煉拳不會是這個樣子。林師爺只繼承了薛顛的武功與丹道,中醫方面略通梗概即因變故離開薛顛。張師是祖傳中醫,尤擅骨傷科,如此也算三藝齊備,沒有留下遺憾。我隨張師學拳時,他已退出武術圈多年,在家自娛自樂,至今還有不見外人的老習慣。要不是兩家的交情,我也無緣得此脈傳承。隨師期間,時常有人來拜師,都是熟人介紹,張師未收也指點了他們。來人都有層次,不是來學拳的,只想請張師把自己的東西串起來得以升華。這不比串腕子,是拔高的東西,必須拜師才能受教。張師為了不撥熟人面子,略微點撥他們也有提高。學拳到一定時候要找明白人把自己的東西串起來才行,否則始終是小成就,登不了大雅之堂。薛傳形意起勢是面向正前方,落勢是猴蹲身。猴蹲身是樁法,可激增周身氣血運行,充實丹田,達到神合,意合,精氣合的目的。猴蹲身功架精義是三並兩合。腳尖並,腳跟並,膝蓋並;肩要合住,胯要合住。脊背拔直,不可弓彎。兩臂團成圓。如此才可形正,氣順,勁整。站此樁時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煉,能松脊柱生活力。張師並非先教劈拳,而是教的龍形。薛顛管熊鷹合演叫「小形」,龍形兩腳不離地,是狸貓上樹接熊鷹合演的功架。龍虎二形通任開督,是入道修德法門。薛顛得靈空禪師傳授後,將重點放在龍虎二形上,這不是姬際可的體系,是形意的別傳。龍形精義在於眼睛與手的配合,眼注視隨手走是關鍵。象形術的龍象有六法,但把縮骨,抖甲二勢煉通,其餘皆不煉自明。龍形狸貓上樹與龍象縮骨是束,熊鷹合演與抖甲是展,猴形也一直在束展上做文章。象形術對筋骨功夫要求極高,沒有過關練了也無收穫,還會傷到身體。這也算高起點高要求高成就吧。五行拳的劈崩鑽炮橫各有它的妙處,十二形每一形都有它的功用。「全會則精」,全部學到了,自然融會貫通。形意拳必須系統全面的學,這樣才能一出手什麼都有。未學完備也就帶不出來,一輩子是上不了道的門外漢。薛顛的鼉形
現在武術書遍地都是,也就此產生了眾多嘴把勢。前些年就遇到一位,後來發現說的都是書本上的東西,沒有功夫,就終斷了往來。有一次立師(張立群)讓我品品勁,一掌下來我就全身「挺」在那不動了,好幾秒鐘才緩過來。他說:「這是定身法,要掌握火候。拍你一下,你本能全身一挺勁就僵在那了。」立師的師父是林北居,林是1912年生人,天津人。民國十八年拜在薛顛門下學習形意,象形術等,於民國二十二年離師去外地謀生。當年得過薛顛指點的人不計其數,但拜師的徒弟非常少。李存義,李振邦的傳人里請教的特別多,但都是有藝在身,所以只能視來人程度適當點撥。鼉形也是形意獨門,是鑽拳起手接橫拳,劈拳的動作,煉的是抽身法。落勢不停,行架中可隨時變換虛實。手是八字訣,功可健肺,用可點穴。與太極雲手,八卦滾球有異曲同工之妙!鼉形是鑽橫劈三拳在一個動態中,只是這橫拳太張揚了,劈拳落勢在了旁側。記得立師講鼉形打法時,他一掛一粘,我順勢一傾,左肩正好撞在立師手上,手臂立刻發麻,不敢動彈。立師說:「這是點穴,感覺和平日由於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不過血一樣,是一動就難受,所以只能保持原狀,等血流通了就好了。」點穴需「眼疾手快」,更重要的是「隨機造勢」,手「佔先」放在那,你自己會來撞。不撞都不行,「形勢所逼」。佔先是「巧」,可點,可打,可發。有了這個「巧」,制人就是抒發感情。點穴與佔先手都是「領先」的打法,一個會兩個都會。打人容易,放人難;放人容易,控人難。能打壞人的很多,不少普通人也能作到。但真要乾脆利落的在比武中把人丟出去就需要功夫了。如在實戰中能控制住對方已算高手了!解析薛傳形意的「意」
李洛農完整的繼承了姬祖的原始煉法,並未作任何的改動與增刪。形意拳之名自古有之,以前是門內叫法,對外有很多諧音名字,後來在李洛農時期叫響了形意拳的名號。郭雲深初始得藝於老樣形意拳,後來受教歸附於李洛農,統一了煉法,廣傳於世,得其部分老樣形意的有李存義、李振山、尚雲祥、孫祿堂。八卦掌屬龍,龍有翻浪升天之勢、游空隱現莫測。「龍」是身法,不是招式。所以,李仲軒先生文章中有「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打八卦給人一種在空中漂著,許久也沒落下來的感覺,已經算煉到家了,所謂「游龍行空」。老輩人中能達到此境界的八卦門人有程廷華、韓慕俠、翠花劉和宮寶田。形意屬蛇,腳下不離地爬行,打拳也是一拱一拱的往前擠,蛇行步不是借鑒八卦的步法,形意拳本身就有走偏門的煉法。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腳下,所以「蛇行崩趟」是關鍵。李存義吸收了八卦、太極的精華,但並不是體現在步上。太極是水,可聚可散、可分可合,王宗岳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水受力則散、隨之即合;動時則分、靜時即合,是一種流動的活力,這是比武。打拳卻要像「行雲流水」般的穩、靜、慢、均,才出功夫。有徒弟跟我說:「師父,您教的這個樁過於簡單,讓我怎麼煉啊?」我看出他的心思是說我沒有交底,我說李仲軒先生的渾圓樁就兩句話,其實真東西也就如此。高明的師父是把東西撿出來教給徒弟,如此徒弟才能學會、煉通、悟透。很多人什麼都練,就是沒有長進,這是因為沒有把東西串起來,各拳都有新鮮,常聽這些只能是落伍。「一通百通」是捷徑,到最後才知「欲百通不如先一通」。煉法過於複雜,有措手不及之感。大家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當你要站樁前的一剎那是不是非常好?而樁架擺正了,就不一樣了?因為你要顧及的地方太多,根本無心去品味樁功的好處。薛傳形意的「意」就好似這個,無意之意方是真意。煉拳要有「體重感」,身法的變換、比武都靠這個。前腳掌和腳趾蹬的是這個「體重感」,性拳走架的渾厚感也是這個,象形術的「大勢所趨」還是這個「體重感」。武藝是養氣于丹田,道藝是無念無想、不思而得。前者練的是後天之氣,後者得的是「先天真一之祖氣」,至於二者的區別,很難用語言形容,只有煉者心知肚明了。起點不同,一開始煉的就是兩個東西,當然只有武藝的成效,不知道藝的究竟了。民秋說馬象
煉功架愈慢愈佳,因為形意細活小手特多,煉快了就忽略了,煉法出功夫全仗小手。要煉明白拳,自己的程度心裡要有數。用大拇指按壓手臂的肺筋脈,有的地方有痛感,說明肺經尚未被打通,劈拳還未過關。抓劈拳一年左右會有窒息感,至此對體呼吸才有真正的體認,煉拳與修道是一回事,打拳要帶點靜坐的定慧,靜坐要帶點打拳的神氣。鍊形意本身就是修道。松是鍊形意的頭道關,也是第一次變勁。要松到什麼程度,薛顛有自己的標準,全身要象輕紗一樣在空中隨風飄蕩,這個不好理解。你用手去抓羽毛,不好抓,有力使不上,等他落到你手心早把你打了。薛顛管這個叫「玉樹掛薄衣」。只有松靜,才能敏感,周身敏感即可周身聽勁。形意要「光著身子」打拳。並不是真要脫衣服,全身八萬四千毛孔要象新生嫩芽一樣慢慢舒張,讓空氣在體內外流通。煉拳時也可以找一點,夏天在樹林中站著,全身各處隨時有被蚊子叮咬的感覺。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形意拳只煉向上的勁,從不練向下的勁,鬆了自然出沉勁。樁功是秘傳,只有拜師才能學到。薛顛傳下的一個練功要竅,可貫穿所有樁功與功架當中。人剛躺下要睡覺時,身體會自覺調整幾下,同樣,站樁也要周身內外微微調整,達到非常舒適得勁的狀態。打拳過程中也有這個微調,只是一個在靜態,一個在動態。「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周是如此。打劈拳時,「肩井」如瀑布一樣傾泄而下,是「重力」,對應「肩井」的是「湧泉」,打鑽拳時,「湧泉」似噴泉般向上湧出,身勢借著這個勢頭鑽出,這種煉法可將意氣勁合一。象形術守的是空竅,馬象的手型是倒三角,手指環扣將腹臍空出來,是丹田充實法的進一步煉法。並且是提著右腳跟,點著腳尖煉,類似馬休息時的腿姿,這是關鍵處。真傳易筋經亦是此種煉法。五法柔順,隨時可變勁打人,八象爆烈,有神氣逼人之勢。李老披露的是薛傳道藝形意的單馬形,而《象形拳法真詮》上披露的是雙馬形,發的是腰脊彈力,手撞出挨敵身要有向下扣腕的動作,勁就鑽進去透了後背,這一扣是腳踏出來的。剛開始寫書法,毛筆不聽手的使喚,此時不能用力,要學會「支使」它。身體就如同這支筆,學拳初始要學會放鬆,一用力全身就僵了,哪緊哪就不聽使喚,要嘗試著將身體支配的隨心所欲才行。書法有「藏鋒」,不是簡單的橫豎,一筆當中有許多的迂迴。形意里也要有「藏鋒」,有很多不顯形的動作運行其中,待能自如運用毛筆時,勁可透過筆毫直透紙張,此時發勁可透體穿骨,取人性命。我爺爺王克明看了王羲之的字,書法有了進鏡,連帶的形意拳也明白了。書道如拳道,都講究氣定神閑,只是一個把勁運在筆上,行在紙上;一個將勁化在周身,發於四空。薛顛的馬象
抓劈拳一年左右會有窒息感,至此對體呼吸才有真正的體認。形意拳是招由勁生,五行拳的功架是根據五行功勁編的。煉拳與修道是一回事,打拳要帶點靜坐的定慧,靜坐要帶點打拳的神氣。鍊形意本身就是修道。形意拳是功夫拳,煉的是含蓄。薛顛管站渾圓樁叫「抱樁」,抱中還要有撐。一次我站樁,立師問我:「你抱過嬰兒擠公交車沒有?」我就明白了。兩條胳膊既有合勁有要有托勁,怕人群擠到孩子,還要有向外的撐勁。平日煉拳這個很難作到,關鍵在與心態。很多人看了李老文章練完拳也溜,但沒有效果。除不知道溜的方法外,拳打的對不對也是關鍵。薛顛教過林師爺一個溜之前的功法,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受益。煉完拳把雙手搓熱反覆擦面,握成雞心拳敲三下後腦,兩腳尖分別向內扣幾次,之後再溜。個中妙趣,大家可以去體會。「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氣者,勁也。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都要這樣。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騰」,形意拳只煉向上的勁,從不練向下的勁,鬆了自然有沉勁。「蓄」,煉收,含著勁打拳,所以煉功架是不發勁的。發著力打拳,看著挺猛,打人身上就不好使了。「含著勁煉拳,兜著勁打人」。打劈拳是,「肩井」如瀑布一樣傾泄而下,是「重力」。對應「肩井」的是「湧泉」,打鑽拳時,「湧泉」似噴泉般向上湧出,身勢借著這股勢頭鑽出。這種煉法可將意氣勁合一。象形術守的是空竅,馬象的手形是倒三角,手指環扣將腹臍空出來,是丹田充實法的進一步煉法。並且是提著右腳跟,點著腳尖煉,類似馬休息時的腿姿,這是關鍵處。真傳易筋經亦是這種煉法。五法柔順,隨時可變勁打人。八象暴烈,有神氣逼人之勢。李老披露的是薛傳道藝形意的單馬形,而《象形拳法真詮》上寫的雙馬形,發的是腰脊彈力,手撞出挨敵身要有向下扣腕的動作,勁就鑽進了敵身,這一扣是腳踏出來的。雙馬形是掛打合一,掛可牽人,打的時候還要踩著對方的腳。一上一下,一明一暗就亂了對方的陣腳,沒了方寸,我就勢亂中取勝,贏了對方。劈拳開肺,首先解決的是體能問題。拳煉的對不對自己心裡要有數,不能練糊塗拳。用大拇指按壓手臂的肺筋脈,有的地方有痛感,說明肺經尚未被打通,劈拳還未過關。拳越練越累是錯,應該越煉越舒服,越煉興緻越高才對。一天不煉都難受,象著魔一樣什麼都不顧了,非煉不可。猛虎歸洞與猴蹲身
形意拳是先祛病再強身,首先把身體要養好,基本功才能上檔次。現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雖然經濟條件改善了,但身體卻處於亞健康狀態,沒有真正體會過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享受生活。因此,燕窩蛇膽鹿茸都進入了食譜,夢想著能將身體調養好。但人們生理機能下降,消化能力微弱,不見得吃什麼真就能受用。猛虎歸洞又叫虎形有極樁,西馬庄李振山深得此樁要義。虎形樁對養生作用很大,可改善睡眠食慾。練功得法,短期就有精力充沛,雙目有神的效果。猴蹲身形成於形意拳初期,是古傳內功之一,旁支亦有其它的叫法。形意拳保留了原始的煉法,系統完備,又不出偏差。薛顛傳的猴樁可煉出「腎息」,能逐漸過渡到體呼吸。站猴樁時會明顯感到兩腎象肺一樣在縮漲,小腦、腎、性腺都能得到開發。煉畢氣血團聚於腰腹,異常舒爽。無極合一併非形意獨門,楊露禪的嫡系應該知道這個功法。至於是太極門竄過去的,還是劉奇蘭與楊露禪共同發明的就不得而知了。從內功角度講,它是煉精化氣法門。初始會感到兩腎熱如湯煮,丹田發暖,熱流逐漸謾布腰腹周圍,並分兩路延四肢至手足,四心有發熱發汗現象。此時周身暖意融融,妙不可言!雖然形意拳功效卓著,但也是需要時間煉出來的,恆心與耐心是首要。而且每個人情況不同,練功體會也是各異。以上是我練功時的感受,或許會對大家鑒別自己所練真偽有個參照。功力來自於刻苦與體悟,現在年輕人怕吃苦,功夫沒下到就說形意,太極不好,去學外家拳。其實並不是老師沒認真教,你要反問一下自己是否象前輩那樣吃苦,那樣執著。師父給句話不見得當時就能理解,如同拳譜一樣,是過來人的體悟,只有程度到了才能明白。道藝五行拳需經催三節、驚四梢、閉五行、聚六合、顧七星、校八要(頂扣抱圓擺垂弓挺)、尊九歌的歷練,但這是在動態不好掌握,所以歷代門人均在三才樁中體認。細節都是練功竅門,如手型作對就會有小旋渦的感覺,這些在道藝形意中都是必煉的東西。道藝形意「先天」說
先天樁煉的是「先天真一之祖氣、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龍虎二氣發源之始,道謂金丹,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此氣乃武道之內勁「能擊人於數步之外,有鬼神不測之妙用,知此道理可以入道矣。」形意拳講究抻筋,薛顛有所不同,煉的是舒筋、收筋、潤筋。抻筋易傷,而舒筋則有舒展松長的意味。皮筋光長沒用,要有彈性,所以要收筋。大筋這麼一折騰,要給於氣血滋補才能發揮良能。對於頭頂沉肩、含胸拔背等要領,薛傳形意有獨特的解釋,照此一一煉到身上,有脫胎換骨之感。過去的名家中,很多都是吃官飯的。黃文叔是福建省保安司令,曹宴海是總司令部少校參謀,諸桂亭是軍政部國術官。身體欲健康,首要鍛煉筋骨,「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四腕挺勁力」,手上沉著,身上輕靈,步法要「輕妙如貓行」,「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是鍛煉脊椎之妙法。象形術的基本初衷是「陰康大舞民體健康」,宗旨是為了讓國民自修有成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象形取義道啟康莊,命以術延道以人昌,勿忘勿助至大至剛,精修性命雲胡不臧」。老三拳在象形術中分別是雲晃旋,裹拳形似波浪,有鼓盪吞吐驚抖之能,與橫拳相似。踐拳含火機之妙,有爆裂驚炸之猛,與虎撲相似。鑽拳剛柔相合如棉裹鐵,生於鼓盪內含挺力,可演化成崩拳。薛顛武學境界泛談
薛顛傳習的修鍊層次體現著他對中華武學的深度詮釋,是由武悟道捷途。直觀的反映內家拳與傳統文化的通融之處。形意拳初始是柔勁,舒筋拔骨、謂易筋。形意拳的精不是男人的精子,是人的精力,身強體壯會說精力充沛。生機勃勃的強盛狀態才具備進修的本錢。第二階段是明勁,找試摸拳勁,有粗筋壯骨作用。精力旺盛需馬上轉化,不能白白浪費,要用來補養身體,煉精化氣是變化氣質。精變化成氣,壽命就會延長。形意出手帶多股勁,一掌劈下去四周擰著螺旋。抓回來也留出二分向前的回力,煉的是將變未變的活力,含於內的形,形意拳的細活小動作即如此。李存義有「一形不順,不能煉它形,一月不順,下月再煉,半年不順一年煉,煉至身體合順再煉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內中之氣質未變化耳。勿求速效,勿生厭煩之心,務要有恆,作為自己一生始終修身之功課,不管效驗不效驗,如此煉去,功夫自然而成」的名訓。下一步是暗勁,收筋縮骨煉含蓄。身體隨時處於一觸即發的滿弓態勢,神意內斂,內氣一下就滲進骨頭裡,斂氣入骨。主修五行樁,外形不動,裡面轉動。看似靜態,上手觸碰,內里卻似蟒蛇蛹動,是雖靜猶動的活體,鼓盪。煉到這就有了興緻,隨時可應變發力,行站坐卧都帶著拳意鍊氣化神,舉手投足皆與常人不同。第四層是境域上的化境,已超出勁的範疇。將一切歸於虛無,煉神還虛。重點是轉身,有潤筋養骨作用。最後是煉虛合道,驚筋靈骨,走的是敏感的路子,武學方面出靈勁。此時已與道不遠了,感悟天地萬物。體呼吸即形意拳悟道法門。近年來我逐漸意識到,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是全民健身。隨著社會老齡化,希望延年益壽、重視養生之道、尋求健身妙法的人越來越多。薛顛武學我們這一支正在延續,任務基本完成,今後不會再公開招收入室弟子。而面對更大的難題,面對如此眾多對武術一無所知卻又渴望將身上疾患去除的人們,太極拳無疑是最佳選擇。我們下一步重點是將這一綠色養生系統工程做好。讓廣大群眾在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的今天,能夠遠離疾病、遠離痛苦,共同感受太極拳這一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凝聚著華夏先民高度智慧的人類文化寶庫。太極八卦拾遺
太極之陽為形,即正確標準的拳架;太極之陰為意,即內功神氣之修鍊。太極管煉拳叫盤架,但要「細」煉拳、「精」煉拳,把其總則、分度細摳。總則即太極一身之法,從頭到足均有其特定的要求。至於各式拳架由於繁雜精細,不是文字所能及的。現就其太極周身之法詳述如下。頭有「頂頭懸」一說,但由於抽象難懂,很多人都無法真正體會到頭正帶來的展眉落腮、面呈微笑之益處。頭如何正?收顎吞咽使脖頸微貼衣領即可。如此既無頭頂帶來沖頭之嫌、又無低頭挺頸封督之弊。頭一正可領全身氣血活奮、兩腳輕靈、周身鬆快。對於胸背的要求,坊間說法各異。正確的做法是,如要松胸背,必先張肘虛腋。把胳膊微內旋,讓腋下空出一個充氣空囊,汪公永泉有「腋下夾熱饅頭」的秘法留世,大家可細品味其中奧妙。松腰是太極拳一松百松的關鍵。整個脊椎形如九曲株,太極拳是軟中有硬的彈簧剛體。人要硬很容易,不會武的也能掄拳頭打壞人,但這是硬碰硬。太極拳是屬於瞬間驚炸的發力形式,傷人不傷己。這是力學,需要身體有高度的彈性。脊椎是最難煉的,得法也需要相當時日。肩鬆開有肩窩為證,坐著腰椎前塌,站著往後弓,這是松要的憑證。太極門自古即有蹲牆根的方法,但一般是煉拳兩三年後才傳授給弟子。因為此法不僅強度大,而且直接練習有沖頭眩暈現象。得真傳的門內弟子,第一年要煉的是一套開發命門的內功,形意門亦有此功,名為無極合一。是在配合調息的同時周身進行鬆緊的轉換,用以運化內氣。有此基礎一年以上,方可練習蹲牆根。此時蹲牆精力充沛、周身鬆柔,功力亦會突飛猛進。前兩步完成後,亦有更深層次的秘煉之法,以達到妙手境界。太極拳的眼神運用充分體現了陰陽相濟的理法。攝出與斂入同時,但並非純用意念行使,完全是內功神氣的自然流露。用眼之法魏老(樹人)有「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相合」的精闢論述。太極拳用掌多,用拳少。對於手形要有松握小氣球的意識。勁大易破、勁小易飛,如此之拿捏分寸與李仲軒先生評論薛顛飛法點香頭並無二致。都是敏感的東西,並非全然用勁用力可比。這小球如何拿捏的住又不會破,掌心留個空殼,將氣球容入,拇指尖與小指尖在遠處用神氣合勁,將小球牽住。還要將氣球放出去,指節舒張、圓撐,掌根推勁,小球隨之即飛,但中指根要有根線把她拴住,此亦陰陽相濟之理。以上只是對太極拳初學的一些基本要求做了簡要的描述,期間有很多感觸無法言表,僅供大家參考。八卦掌屬龍,所以董系的分支傳人大多以「游龍」、「龍形」命名著書。而且很多傳人都將八卦掌練的快如風、疾如雨,真有「飛龍在天」的氣勢。八卦掌在練功時,是慢的,並不象龍,更像巨蟒在鼓踴。不是後腳蹬著前進,是全身的骨節一齊的「串」(只能這麼說),各大小關節螺旋著、帶著勁兒的擰著。有功夫的看一眼高手的拳照就能學到東西,我前些年保守,放一些照片在網上只為和大家相識。八卦掌動手時才真把龍顯現出來,渾身擰著勁,打一下就擰到另一面,始終像帶著勁的彈簧。招也就在這裡變化出來,不是一式一式的。所以與八卦動手有變化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觸。八卦掌我早年接觸很多,有知名的、有隱逸的,但由於正處於形意的求學階段,對八卦體悟不深。近些年在授徒之餘有閑暇對葆真八卦深入體會,方才感嘆:此技為何能與形意太極並肩而立,雄居上三門之位。三種拳法中,八卦掌是舒筋拔骨最快的。功夫的成就不在招式,內功勁法猶為重要,身體循圈走轉、身內圓丹自轉。隨著功力的增長,內力自會旋脫而出。所以被八卦打了,人是旋著出去的。形意是功夫拳,八卦更是功夫拳,盤根走轉的基本走圈是根基更是核心。形意拳解要
鍊形意要變幾次勁才知道什麼是形意拳。薛顛是異人相授,在靈空師處升華,五行十二形與李存義大異。有技巧不使,使了是滑頭,遇功力大的沒用;有功力不用,用了是笨蛋,遇頭腦靈的無用。李仲軒總結的好「用腦子比武是大智慧。」形意拳有五行樁法,配備五行拳用。一行一樁,劈拳不是「三體式」,另有一套。據傳郭雲深關門弟子——西馬庄李振山贍養郭晚年得五行樁,傳過親屬。過去名家中,很多都吃官飯。黃文叔是福建省保安司令、曹晏海是總司令部少校參謀、諸桂亭是軍政部國術官。起勢沒練好,打拳沒效果;收勢練不好,打拳沒收穫。薛顛收勢後用旋法遛步,再猴蹲身一會。薛顛非常注重起、收、旋、蹲這些細節。師父給句話不見得當時就理解,同拳譜一樣,是過來人體悟,程度到才明住?形意拳轉身叫回身法,根據五行功勁而設。薛顛傳的劈拳轉身暗含啄米、抖翎與蛇形。鑽拳與炮拳轉身分別是鷹鷂回頭與龍虎鬥志,這兩勢與熊鷹合演都是形意拳非常重要的功架。橫拳轉身類似旋法,是八卦轉身法。李存義將八卦撿出來放到收勢中發揮。薛顛不專門煉八卦,將精華濃縮成旋法享用。煉拳一段時間,大小便很臭,是在排毒。每人都有隱疾,鍊形意可將其化於無形。過此階段有周身內外異常舒爽、真氣旋轉周流全身、口中津液香甜味美等妙境。被點穴感覺和平日由於姿勢不正確導致不過血一樣,是一動就難受,所以只能保持原狀,等血流通正常就好了。點穴需「眼疾手快」,更重要是「隨機造勢」,手「佔先」放在那,對方會自己來撞。不撞都不行,「形勢所逼」。「佔先」是巧,有了這個「巧」,制人就是抒發感情,可點、可打、可發。點穴與佔先手都是「領先」打法,一個會兩個都會。「領先」不是先進,是動作總領先對手,真有一種打人跟預定似的意味。「佔先手」不是具體招式,是數個比武口訣。八卦掌屬龍,水墨畫里的龍都不是直的,身子橫豎有幾道彎。轉八卦時,里腳前邁,內手向返方向探出,身子就有了裹勁;外腳內扣,腰順勢向後轉,人就被旋起來。一裹一旋就變了身法、有了動勢,渾身這根大彈簧始終崩著勁,人挨上就彈飛了。形意屬蛇,腳不離地爬行,打拳也是一拱一拱往前擠。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腳下,所以「蛇行崩趟」是關鍵。太極是水,可聚可散、可分可合,水受力則散、隨之即合,動時則分、靜時則合,是流動活力,這是比武。打拳卻要象「行雲流水」般穩靜慢均,才出功夫。形意拳沒悟性煉不了,太聰明學不牢。師父該說的說了,徒弟悟到哪,就得多少。沒煉到程度,師父不會提,怕亂了徒弟心性,不紮實求東西。很多耐不住等待,中途荒廢。形意拳是悟出來體會出來的。鍊形意不怕沒基礎、年齡大,反而是閱歷少、心性未定的年輕人不易出功夫。功夫來自刻苦與體悟,現在人功夫沒下到就說形意、太極不好。不是老師沒認真教,反問自己是否象前輩那麼執著的體悟。薛傳形意拾遺——楊老大文集
我對薛派形意拳練法的體驗目前薛派形意拳傳播少之又少,而真正能說清楚薛派形意內涵的人就更少,由於歷史原因使薛派形意逐漸末落了,故此,我把我學的一點皮毛和感受寫出來,已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薛派形意拳是薛顛祖師傳下來的,薛顛是個非常傳奇且爭議很大的武術大師,他的名字被曝光並且為世人重新知道,還應該歸功於李仲軒老人的逝去的武林。我也是看完逝去武林後才對形意拳有了嚮往和萌發想學形意拳的慾望。一天在網上看到了我師父民秋的薛派武學介紹信息,一看是傳薛派形意拳,於是就聯繫民秋老師並且了解了該拳的拳理和一些練法,並決定拜師學藝。當時炎龍網站正大肆瘋狂打壓所有與他們有威脅的武術有名望的人,我師就是受害者之一,他們自編廣告言詞詆毀我師名譽,結果可想而知,一群瘋狗狂吠而上,把我師咬的體無完膚。結果這群瘋狗真的瘋了,最後結果我不說大家也知道……多行不義自作弊。我師傅涵養極深,不與他們計較。正式拜師後,師傅給我講了門內薛派形意的初級練法,跟市面上練法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我才知道練法和演法是不同的。而薛派形意練法入門是柔練,行拳極慢,要求用意不用力,有如太極拳一樣,故我在公園練功,百分之百的人都說我在練太極,搞得我哭笑不得。開始練時感覺渾身不得勁,後來逐漸才有了一點感覺。慢慢渾身發熱,然後有了阻力感,練過2年後,與人推手耐力和內勁都長了。到此才知道薛派練法的獨特和功效之顯著。師傅說這隻能是初級功夫,後面還有更高級的練法,但層次不到是不能越級的。我的傳承:薛顛——林北居——張立群——民秋——楊老大簡單披露一下薛派形意練功的順序1、虛無含一氣:師傅開始教的樁法,在薛顛、孫祿堂的書中開始都提到了。2、低架渾圓樁:3、摸勁:鋸挫摸勁和鷹捉試力。摸勁要「慢慢以神意運動」,要摸出阻力感。4、站三體式:要站出輕盈感和騰挪之勢。5、柔練五行拳:劈拳(抽絲-撕棉-拉弓)、鑽拳、崩拳、炮拳、橫拳。要守規矩,注意細節不要丟。6、明勁:到兩手如拉弓的階段,就是出明勁了。7、暗勁:束展二字一命亡,達到境界就是拳打三節不見形,見形不為能,具備不動發力。8、化勁:入象、化腦子、虎豹雷音這三者是同時存在的,同時入象也就說明達到化勁了。9、十二形拳:龍形、虎形、猴形、馬形、鼉形、雞形、燕形、鷂形、蛇形、鶻形、鷹熊合形。10、器械:五行刀:劈刀、鑽刀、崩刀、炮刀、橫刀。
跟人推手就怕別人不用力,他有力不用力,你不舒服。不管有沒有力只要他用力就有機會控制他。光有功夫不行,有功夫是一碼事,會運用功夫是另外一碼事。你有功夫,別人也有功夫。別人功夫比你大,你不會用就不行了或者別人的功夫正好吃住你的功夫,你不管他腿有沒有勁,在一瞬間他手上有勁你身上勁出不來咋辦?在有功夫的人前示弱,示弱的目的是讓他一定要把功夫用出來,在他用功夫的同時就是你制服他的機會。因為他有功夫不用,他老用一半你就沒有機會,你剛一跟進他就全力以赴,你一松他也松下來。你就想辦法讓他力量絕對,他用力的時候你有空他的好時機,讓他全力以赴連不上、接不上。這兩天就練練這個,一個人用力對方一體會空的感覺。讓他的力量成了口號,落不到實處。而且他已經出來了,後面沒有了,就怕他出一半後面還有。就是書上說的「舊力一過,新力未生」。但如果練好了就像長江大河連綿不斷了,現在的人練都能做到,用的時候都做不到。
真太極之隻言片語(傳拳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