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行雜說

    陰陽五行學是陰陽學與五行學的總稱,是我國古人用以認識和解釋自然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陰陽學是在氣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可推溯到夏朝。八卦中的陰陽爻最早出現在夏朝的《連山》里,殷人已能定方位,辨陰陽。陰陽學認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陰晴、晝夜、水火皆是由陰陽二氣運動變化而來。《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使,神明之府也。」並進一步指出它的特點是:有名無形,一分為二。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陽平,則天地和而氣安;陰陽逆,則天地否而氣厥。故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天地之道,陰陽而已;陰陽之道,升降而已。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陰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蘊涵著樸素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
  五行學源於古人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五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行是運動變化,五行是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關係。五行學源於何時?范文瀾先生認為始於夏代,近年,在湖北發掘的楚墓出土的先秦竹簡中,有太一生水,水生天,生地之說。所以「五行學」之形成,當在先秦之前。郭沫若先生認為,原始五行學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理論,和印度古代的四大說相似,乃是科學分類法的起源。「佛言四大,儒言五行。」在印度,認為世界由地、水、風、火「四大」組成,光熱為火,潤澤為水,流動為風,質實為地。以人而言,人之骨骼、肉體為地,血及其它液體為水,呼吸為氣,體溫為火,四大和合,虛妄名生;四大別離,虛妄名滅。我國化學史家袁翰青在《我國古代哲學中有關物質的理論》中說:「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古人當然不知火是一種燃燒時的現象,所以這五者視為基本的東西。五行和陰陽合在一起,長期構成了我國哲學理論中重要的部分。」
  五行學認為:水、火、木、金、土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國語·鄭語》云:「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這段話是說同一種物質是生不出新的物質來,不同的物質才能生出新的物質。土與金、木、水、火相互雜合,就產生了世界萬物。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五種物質的特性是什麼?《尚書?洪範篇》概括為:「水曰潤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 稼穡作甘。」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水曰潤下,說水具有滋潤、向下、閉藏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溫暖、向上、繁茂的特性。木曰曲直,是說木具有生長、升發、能屈能伸的特性。金曰從革,是說金性清肅,能柔能剛,具變革、肅殺之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性敦厚,土生萬物,地載四行,為萬物之母。五行與四時相對應,春季,萬物展放,生長,木欣欣以向榮,故春屬木,木色青。夏季,萬物生長茂盛,如火之炎上,故夏屬火,火色赤。秋季,萬物內收,籽果成熟,含變革、肅殺之氣,是收穫、儲藏的季節,如金之堅,金色白。冬季,寒冷,生命深藏於果實之中,體內水份潛降以禦寒冬,維持生命,待溫潤而升發,如水之潤下,水色黑。土居中,金、木、水、火無不待土以生,土旺於四季,其色黃。世間事物莫不經由孕育、生長、發展到消亡、轉化的過程,揭示了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的發展規律。
  古人還以五行為網路,用以解釋、說明物質相互之間的關係。認為「人與天地並立,天地一人也,人一天地也。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 是以有五方、五季、五音、五味、五色、五臟、五情等與五行的對應關係。此外,中醫還用五齣、五入、五主、五惡、五走、五裁等來說明其變化。五行配五德:水火木金土,仁義禮智信。蒼松翠柏,歲寒不凋,可以觀仁;精金美玉,百鍊琢磨,可以觀義;火風烹飪,鼎養聖賢,可以觀禮;長江大河,天機流動,可以觀智;名山大川,載重不泄,可以觀信。
  註:五季,每季末十八日,全年七十二日,稱第五季。故有土浮五季之說。也有以夏末秋初十八日稱長夏,為第五季。
為便於瀏覽,選列幾項如後:
  數字:一、二、三、四、五。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方:北、南、東、西、中。
  五季:冬、夏、秋、春、長夏。
  五音:羽、征、角、商、宮。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穀:豆、麥、麻、黍、稷。
  五畜:豬、羊、犬、雞、牛。
  五臟:腎、心、肝、肺、脾。
  五藏:志、神,魂、魄、意。
  五情:恐、喜、怒、憂,思。
  五德:智、禮、仁、義、信。
  五液:唾、汗、泣、涕、涎。
  運動是物質的屬性,五行是存在於宇宙中的五種力量。物質相反相成,相和相濟,平衡發展。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古人基於這一認識,建立起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滋生、相互促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組成一條封閉的鏈條。相剋,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制約、相互抑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同樣是一條封閉的鏈條。
  生克運動中,若對立雙方強弱之勢差異增大,超過了正常的制約程度,就會失去正常的協調的關係。「生克言其常,乘侮言其變」,若克者過強,被克者相對過弱,克者有餘,就變為相乘,使被克方更弱。反之,克者過弱,被克者相對過強,被克有餘,被克者就反侮其克。也就是說,五行在生克運動中有相生、相剋、相乘、反侮四種情形,這就是世間事物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把這四種情形梳理一下,就得如下結果:
  五行相生之常與變:金生水,金多水濁,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挫其鋒。水生木,水多木漂,木多水縮;強水得木,方泄其勢。木生火,木多火熾,弱木逢火,必為火焚;強木得火,方化其頑。火生土,土賴火生,土多火晦,火多土焦,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土生金,土多金埋,金多土變;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五行相剋之常與變:金克木,木強金缺,木旺得金,方成棟樑;弱木逢金,必遭砍折。木克土,土多木折,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弱土逢木,必為傾陷。土克水,水多土漂,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弱水逢土,必遭淤塞。水克火,火多水干,火旺得水,方成相濟;弱水遇火,必不熄滅。火克金,金多火熄,金旺得火,方成器皿;弱金遇火,必為銷熔。
  五行相合,在生克的「常」與「變」中求得平衡。在合法上有順合與逆合之分。相生之合稱順合,如金生水,金與水合稱為順合;水生木,水與木合稱為順合,余類推。順合者多富,但難有大富大貴。相剋之合稱逆合,如火克金,火與金合為逆合;木克土,木與土合為逆合,逆合其貴非常。《冰鑒》云:「然所謂逆合者,被克為主,克者為從。如火克金,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不吉。同理,水帶土則然,土帶水則孤寡老矣。木帶金則然,金帶木則刀劍隨身矣(意遭刑克)。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意思是說,火克金,若金與火相合就是逆合,金為主,火為從則吉,反之則不吉。土克水,水與土相合是逆合,水(主)形帶土(從)則貴,土形帶水則孤寡老矣。木金相合也是逆合,木(主)形帶金(從)則貴,金形帶木則有性命之憂。同理,木土相合、水火相合也都是逆合。除了順合與逆合,其它合法多屬牽強。
  這裡所說的「帶」,是藉助、相比和的意思。若是一方助長對方成材,則為吉;若使對方受到傷害,則為凶。比如,金帶火是逆合,其貴非常;若火帶金則不吉。這是為什麼呢?如火克金,火強金弱,金被消融,故凶。若金帶火,金雖被火克,但金為主,火為從,金在弱火(克者)的鍛煉下成器,則吉。同理,金克木,木遭強金被砍伐,則凶;若木帶金,木為主,金為從,木雖被克,克者成微金,將木斬削成材,則吉。余類推。
  人稟五行而生,有五行之象,氣色、聲音、性格有五行之屬。即以聲音為例,純粹的五行聲是沒有的,如金帶火,(金)聲圓潤悅耳且帶(火)剛烈之氣,則貴。若火過盛而克金,已無圓潤悅耳之音,充斥焦躁暴烈之氣,自然不好。這是樸素的自然規律,把這個規律運用到人的性格上,如性格過於剛烈,難以成事,宜加強修養,補柔以泄其剛烈。若過柔,就要用補以剛,增強其膽略和決斷能力。若對立雙方勢力懸殊,強者過強,弱者過弱,當損有餘而補不足。又如,在形貌上,眼之形或神不足,而耳之形或神有餘,當充分運用耳之有餘以補眼之不足,反之亦然。
  陰陽學與五行學各具其特點,又相互聯繫。陰陽學說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來說明事物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鬥爭及消長變化的理論。而五行學說運用聯繫控制法則,來解釋事物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相互之間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陰陽學與五行學彼此印證,陰陽中寓五行,五行中含陰陽,互相為用,不可分割。把二者結合起來就是陰陽五行學。
  陰陽五行學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認為世間萬物萬象皆歸屬於陰陽五行,人自然不例外。《黃帝內經》說:「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漢代董仲舒說「人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陰陽之道,天人一理,人身是稟陰陽之氣,由五行和合而成。人生有形,不離陰陽。於人則男為陽、女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剛為陽、柔為陰,背為陽、腹為陰,骨為陽、肉為陰,腑為陽、臟為,氣為陽、血為陰。男為陽欲剛,女為陰欲柔;背為陽欲剛欲厚能負,腹為陰欲柔欲虛能容。骨為陽,欲峻而堅;肉為陰,欲軟而實;腑為陽欲泄,臟為陰欲藏。宋代朱熹說:「蓋天地所以生物之機,不越乎陰陽五行而已。……,而物之所賦,賢愚、貧賤之不同,昏明、厚薄毫釐之差耳。」這是說,人的形貌千變萬化,其質不離陰陽五行,人先天所稟陰陽五行之氣有多寡、清濁、厚薄之分,故而有善惡、智愚、賢與不肖之別。此乃先天種子,直與命相通。 

    1,木音。嘹亮、高暢、激越特點。2,火音。焦列、躁怒,象火烈之聲。3,金音。柔和(過頭象哭訴),溫潤(不幹不啞)特點。4,水音。圓而清急,有暢感。5土音。重厚,如弘鍾騰韻。
推薦閱讀:

五行要義
五行手指操和防衰老操
五行失衡便有災
談《丙丁》火在春夏秋冬的五行特徵己取用
五行中的繞口令,看你是否真的懂五行

TAG: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