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豈為稻粱謀?

王龍《 人民日報 》( 2010年06月08日   20 版)

  前不久舉行的成都書博會上,一位出版人告訴我,易中天走紅前,其一本學術專著才賣出5000冊,而現在一本《品三國》,正版、盜版加起來恐怕超過千萬冊。可見不光娛樂圈有追星族,讀書領域也亦然。這還只是選擇對象上的「功利性」,內容選擇上的功利性更不待言:公務員們津津樂道的多是《市長秘書》,都市白領滔滔不絕的是《杜拉拉升職記》,至於形形色色的《營銷三十六計》、《商戰孫子兵法》等,更不知被多少人奉為圭臬。2009年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在今天購買文學名著的人比重只佔約1/3。

  本應是精神交流和心靈共鳴的閱讀,在不少人那裡卻逐漸淪為謀取現實利益的工具。閱讀是否該如此功利化?是否真如有的人所提出的,這個時代深度的閱讀、有思想意義的閱讀已經不再重要?

  正如魯迅所言,讀書本來就有職業的和嗜好的兩種,可見閱讀並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功利不應等於膚淺,實用不應等於庸俗,智慧也不應等於權謀。可惜當下的國民閱讀在實用性、物質性和身體性迅速增加之同時,審美性、人文性、精神性則日益萎縮,它面向現實的生活而不是超越的理想,停留於身體表層而未能觸及靈魂。這種目標指向性極強的「功利性閱讀」,對讀者而言其實是一種南轅北轍的誤導。

  真正有質量的閱讀是「長×寬×高」之積,三者應該是統一的整體,三者的結合決定了閱讀的價值。所謂長,即指專長閱讀,是對一個專門領域的了解認識;所謂寬,是指博覽群書,它衡量一個人知識面的寬窄;所謂高,是指閱讀中的心靈感知能力,對世界的洞悉程度和對生命的提純、升華能力。好的閱讀,不僅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能使人們的心靈永遠充滿詩意,能堅守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對於人類終極精神價值的追求。

  過於功利化的閱讀,是閱讀的敵人,它折射了世風浮躁、人心浮華,又助長了這份浮躁與浮華。閱讀傳統的丟失,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國人將失去重要的精神滋養。當然,我們不能僅僅責備讀者的閱讀過於功利,而應認真反思我們的寫作為何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為何不能書寫真正反映這個「艱難而偉大」的時代的作品。也許,如何破解「閱讀危機」,已經成為一個需要社會、著書人和讀者共同關心的話題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我要讀書14: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教育讀書】被禁70年的創富秘訣:《矽谷禁書》
(12)[轉載](轉)《子平真詮》讀書心得4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