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子-中醫養生- 中藥健康網
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功能主治:用於絛蟲病,血吸蟲病。
南瓜子 食療價值:葫蘆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種子。南瓜又名番瓜、飯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實,剖瓜、收集種子,除去瓤膜,晒乾或焙乾。食用時多除去種殼,稱南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下乳汁,潤肺燥,驅蟲。 [參考]含豐富的指肪油(為亞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對絛蟲,蛔蟲有明顯的驅蟲作用,對牛肉絛蟲或豬肉絛蟲的中段及後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殺來實驗小鼠體內日本血吸蟲的幼蟲,對雌蟲作用更強。本品驅蟲的有效成分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用於脾虛營養不良,消瘦乏力;脾虛水腫;產後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絛蟲、蛔蟲和血吸蟲病。 [用法]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湯。 [附方]1,南瓜子湯: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腫作用。可用於脾虛水腫,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搗爛成泥狀,沖入適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調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於產後缺乳(煮粥或炒食無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為細末。用蜂蜜或白糖開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本品有良好的驅蟲作用。可用於絛蟲、蛔蟲、急性血吸蟲病等。若與驅蟲葯檳榔配伍,驅除絛蟲的效果更好。 詳細介紹 南瓜子為葫蘆科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主產於浙江、江蘇、河北、山東、山西、四川等地。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收,取子,晒乾。研粉主用,以新鮮者良。用於絛蟲證。本品有殺蟲之功,且甘平不傷正氣,主要用於驅殺絛蟲。用治絛蟲病,每與檳榔同用,可增強療效。如驗方驅絛方,即用本品研粉,冷開水調服60~120克,兩小時後,服檳榔60~120克的水煎劑,再過半小時,服玄明粉15克,促使瀉下,以利蟲體排出。此外,南瓜於亦可用治血吸蟲病,但須較大劑量服用。 南瓜子Semen Cucurbitae
[2](英)Cushaw Seed 別名 番撤、北瓜、金瓜。 北瓜 和南瓜能一樣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植物形態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短剛毛,卷鬚3~4裂。葉片稍柔軟,寬卵形或卵圓形,5淺裂,兩面密生粗糙毛,邊緣有細齒。花雌雄同株,單生,黃色;雄花花萼裂片線形,花冠鍾狀,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顯著葉狀,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擴大成喇叭狀。果實常有數條縱溝,開頭因品種而不同。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我國各地廣泛種植。 採制 採收老熟的果實,切開取其種子,晒乾。 性狀 種子扁橢圓形,一端較長,外表面黃白色,邊緣稍有棱,長約1.2~2.0cm,寬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種皮較厚,種臍位於尖的一端。除去種皮,可見綠色菲薄胚乳,內有兩枚黃色肥厚子葉。氣香,味微甘。化學成分 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1、C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驅蟲,消腫。用於治絛蟲、蛔蟲、產後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 【別名】北瓜子、窩瓜子 【來源】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種子。秋季採摘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凈晒乾。 【性味歸經】甘,溫。 【用法用量】 2~4兩。 【備註】(1)南瓜蒂、南瓜根、南瓜藤性味均甘平。南瓜蒂:清熱,安胎,治先兆流產,乳頭破裂或糜爛;用量南瓜蒂1個,焙焦研粉服。南瓜根:清熱、滲濕、解毒,治黃疸,牙痛;用量0.5~1兩。南瓜藤:清熱,治肺結核低燒;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鉤蟲病患者食用;適宜血吸蟲病之人食用;適宜產後手足浮腫和缺乳之人食用;適宜糖尿病人食用;適宜前列腺肥大之人食用; 2. 胃熱病人宜少食,否則會感到脘腹脹悶。推薦閱讀:
※人啊,除了健康,什麼都是浮雲!(深度好文)
※中醫角度看記憶力減退
※面診之身體五臟反射區
※認識精、氣、血、津液
※中醫治得好癌症 卻治不了現代人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