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家譜
孟姓家譜
百科名片
孟姓
孟姓同出一源,但發祥地有兩個,即今河南北部和山東東南部。孟姓首先在中原北部興起,並且兩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極昌。漢代,孟姓已成為河南、河北及山東等省境一帶望族,並向西播遷於陝西咸陽,向南入遷浙江上虞、湖北鄂城、雲南曲靖。魏晉南北朝時,孟姓族人因避戰亂,大舉南遷,其中河南一帶的孟姓大多入遷今湖北、江西北部一帶,山東一帶的孟姓多遷至今江蘇、浙江一帶。孟姓廣泛分布於我國今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蘇等地,明、清之際遍布全國各地。
孟姓概述......
孟姓圖騰
[1]孟氏起源
中國的孟氏,發源於春秋的魯國公族。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麼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慶父是個品行極壞的人,與其嫂、魯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沒有子嗣,他與哀姜密謀,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開為魯君繼承人。庄公死後,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願立庄公之子開,就是緡公。後來,慶父又派人殺死緡公,欲自立。因此,魯國人非常恨他,都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國。季友用賄賂求莒送歸慶父,慶父在歸國途中自殺。這時任魯相的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慶父的祿位。因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為避諱弒君之罪,所以,慶父的子孫改稱孟孫氏。後來,孟孫氏又簡化為孟氏。慶父欺君,其子孫改姓,都發生在魯國,魯國建都於曲阜(今屬山東),所以這支孟姓出自山東。 另外,春秋時期的衛國,也曾出現過一支孟氏。衛國,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約在今天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衛靈公之兄孟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孟,這樣推溯起來,其始祖同樣是周文王。換句話說,這兩支孟氏分別起源於山東和河南兩地;魯國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衛國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與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統統是一家。 左傳庄公八年,齊人殺孟陽,而慶父還未立,不知所出。
得姓始祖
孟姓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慶父是個品行極壞的人,與其嫂、魯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沒有子嗣,他與哀姜密謀,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開為魯君繼承人。庄公死後,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願立庄公之子開,就是緡公。後來,慶父又派人殺死緡公,欲自立。因此,魯國人非常恨他,都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國。季友用賄賂求莒送歸慶父,慶父在歸國途中自殺。這時任魯相的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慶父的祿位。因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為避諱弒君之罪,所以,慶父的子孫改稱孟孫氏。後來,孟孫氏又簡化為孟氏。慶父欺君,其子孫改姓,都發生在魯國,魯國建都於曲阜(今屬山東),所以這支孟姓出自山東。
孟姓分布
歷史上孟姓的遷徙與分布
姓氏分布
先秦時期。孟姓最初活動於河南、山東、河北交匯地區。兩漢至唐朝,孟姓在華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區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動地仍在冀魯大地。唐朝以後,由於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權頻繁更迭,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南下移民運動,孟姓在長江以南地區也得到迅速的擴散。 宋朝時期,孟姓大約有近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2%,排在第五十五位。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孟姓總人口的30%。孟姓在全國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四川,這三省集中了孟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於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全國形成了冀魯、川鄂兩塊孟姓聚集地。明朝時期,孟姓大約有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2%,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長為負值。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孟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山西、河北,這三省大約佔孟姓總人口的58.7%。其次分布於浙江、陝西二省。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孟姓總人口的32%。宋元明600餘年,孟姓主要向江南、東部、西部遷移,魯、冀、晉為孟姓聚集區。 當代孟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多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這三省的孟姓大約佔孟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蘇、遼寧、山西、黑龍江,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佔孟姓總人口的21%。全國形成以魯豫冀、東北為中心的兩大塊孟姓聚集區。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孟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回遷,尤其突出向東北的遷移。孟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魯冀京津、黑吉遼大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豫皖蘇北部、山西東北部,孟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8%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54%的孟姓人群。在豫晉大部、皖蘇中部、湖北北部、陝寧、甘肅大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西部、遼寧東段、吉林東部、黑龍江東南,孟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一0.48%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孟國土面積的17.6%,居住了大約26.5%的孟姓人群。[2]郡望堂號
堂號:最著名的有「三遷堂」。相傳孟子幼時家靠墓田,孟子就學埋墳、哭喪的事。孟母為了教育好兒子,就遷到集市旁邊住。孟子又學叫賣東西的聲音,孟母只好又遷。最後遷到學校旁安家,孟子學習禮讓進退,孟母高興地說:「這裡可以使我的兒子成為好人了。」由於孟母三遷,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為聖人。 孟姓又以「平陸」等為其堂號。 郡望:根據《姓源韻譜》所載,孟姓郡望主要有洛陽、平陸縣、東海郡、巨鹿郡、武康縣、安平縣、江夏郡等。洛陽,東漢、三國魏、西晉、五代唐先後定都於此。新莽、唐、五代梁、晉、漢、周、北宋、金都以此為陪都。 江夏郡是西漢高祖時設置的,相當於今天的湖北安陸、鍾祥、潛江、鈣陽等以東,以及河南光山、新縣以西、信陽以東、淮河以南。這支蒙氏,是三國時孟宗之族的所在地。
孟姓名人
戰國
先賢-孟子
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光大儒家仁政學說的亞聖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幼年喪父,家境清貧,母親知書達禮,聰明賢惠,「孟毋三遷」,「斷機教子」說的都是她教育孟子的故事。孟子長大後,十分仰慕孔子,他赴魯遊學,受業於子思的門人,日夜勤奮,深研儒學之道。中年學成後,周遊列國,講道德、說仁義,傳布儒學以拯救時弊,一度擔任過齊國卿相。但當時列國爭雄,各國皆尚功利,紛紛以強凌弱,以大吞小,孟子的那一套「仁者無敵」的主張,顯得十分迂闊而不合時宜,因此不被採用。晚年,孟子離開齊國,辭官回鄉,效法孔子,專致教育,同他的徒弟萬章等人「序詩書,述仲尼之意」,而作《孟子》七篇。 孟子整個思想學說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生活的時代,秦國任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任用吳起,
孟子銅塑像
接連打勝仗削弱了敵人;齊威王、宣王用孫臏、田忌這些人,致使其他諸侯國入朝納貢。可見,各國紛紛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崇尚武力,發動兼并戰爭,這使百姓苦不堪言,社會矛盾尖銳。孟子面對這樣的現實,憂心忡忡,通過對夏、商、周三代興衰的歷史考察,他認為對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統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關鍵,得天下者在於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使百姓心悅誠服,以達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 孟子「仁政」主張的基礎,是他基於「民為貴」的民本主義思想。孟子關心人民的疾苦,也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並告誡統治者,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否則,失去了民心就會自取滅亡。孟子的這種仁政愛民的思想,可謂遠見卓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貴遺產。 「性善論」是孟子整個思想學說的理論基石和出發點。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孩提之童,知愛其親」。仁、義、禮、智這四種道德,猶如人的四肢一樣,在本質上,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並不是外界強加給人的,而是人性所固有的。由於人性向善,人們通過修身、養性,均「可以為堯舜」。同時,孟子還認為,由於後天的教育不同,人們就有了善、惡的不同表現。這如同同樣的麥種,條件不同,收穫就有差別。因此,孟子強調要重視對人的教育,強調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孟子的性善論雖然帶有較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但其合理內核是值得肯定的。
孟母擇鄰
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有其階級與時代的局限性,然而積極方面影響深遠。他的民本思想就成為後來的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論依據。「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人格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不畏權貴,為真理正義而鬥爭。他還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客觀地研究孟子及其思想,對於我們新文化的建設者是有積極意義的。 戰國時還有墨家巨子孟勝,以及傳說能夠"生拔牛角"的勇士孟齎。西漢有今文易學"孟氏學"的開創者 孟喜。東漢是有對丈夫"舉案齊眉"的孟光。三國
《三國演義》-孟獲
吳國有事母至孝、"哭竹生筍"的孟宗,蜀漢有彝族首領孟獲。 蜀國有孟達(?-228),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為避諱而改字子度[注]。扶風(治今陝西興平東南)人,三國時期人物。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奇襲荊州之戰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隋唐時期
孟姓湧現出幾位勇於反抗封建統治之士,如隋末有農民
孟浩然-春曉
起義首領孟讓、孟海公,唐末有英勇善戰的黃巢起義軍將領孟楷。唐代
著名詩人孟浩然、孟雲卿、孟郊,其詩歌膾炙人口。還有水利學家孟簡。
南宋
名將孟珙。
元末
襄陽紅巾軍將領孟海馬。
明代初期
孟善(?一1412)字百侯,山東武定府海豐縣孝理村(今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大孟家村)人。
元朝時在山東樞密院任職。朱元璋起兵,他叛元歸降,跟隨朱家父兄南征北戰,屢建功勛,是明朝開國的功臣。 朱元璋駕崩,燕王朱棣造反,他又隨燕王起兵。在保衛河北保定一戰中,他以幾千人馬戰勝了數萬政府軍,晉陞左軍都督。朱棣獲全國勝利後,他被封為保定侯,食祿1200石,賜世襲鐵券,鎮守遼東。 從明初朱元璋時起,被皇帝欽賜世襲鐵券者,他是第七十七位。七年後,他鬚髮皆白,朱棣憐其精忠保國,讓他退養,兒子孟瑛襲得爵位。又三年後病逝,贈[滕國公],賜謚[忠勇]。 孟瑛年青時即隨父征戰,連續建功,升任指揮使。1414年,北征瓦剌,任左掖軍副將。回京後,負責操練京師衛戍部隊,還要他掌管五軍都督府的印信,深受朱棣的信任和賞識。 但天有不測風雲,孟瑛有個本家兄弟孟賢,也做朝官,曾夥同他人擁趙王做皇帝。朱棣去世後,仁宗即位,遂打擊報復。孟瑛無辜,但那時實行近親連坐,他受到牽連。爵位被削,世襲鐵券也被毀掉,發配雲南戍邊。 好在仁宗在位十個月就去世了,宣宗即位,將其詔回。因工作勤勉,又逐步晉陞到了京衛指揮使的大官兒。英宗即位後,他病休,申請兒子孟俊襲任了指揮使。 孟俊在任時,又將原來世襲爵位的事提出來,皇帝照準,孟家就又光耀了起來,家裡的幾代夫人也都封贈了正三品的誥命夫人。孟俊去世,兒子孟昂承嗣指揮使的爵位。孟昂去世,兒子孟達又世襲了爵位。 孟達以後的孟家不知道有沒有功名爵祿,但至少他家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富貴榮華。
明末清初
戲曲作家孟稱舜。
近現代
有明清史學者孟森、教育家孟憲承、藥學家孟目的、中國矯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孟繼懋、全國勞動模範孟泰、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孟憲民、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孟少農等。 孟昭英——(1906.12.24-1995.2.25),電子學、物理學家。河北樂亭人。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33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1936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燕京大學副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任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臨時大學教授。1943年第二次赴美,任CIT(加州理工學院)課座教授。1952年清華大學成立新的無線電系,任系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捐資在清華設 「清貧學生獎學金」。著有《陰極電子學》等著作,及Linear Plate Modulation of Triode 孟森——(1869—1937)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擅治明清史。字蒓孫,號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稱為孟心史先生。江蘇武進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後併入武進縣)。十四歲就學於當地名師周載帆,以應科舉之試。時孟森於制藝(八股文)外,開始著意於學術、政治、經濟諸方面的發展。嗣後又赴日本留學,進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學術文化和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的影響,並於其後撰寫翻譯了一些有關法學及經濟學的著作。中年時,孟森作幕廣西龍江兵備道,又為著名實業家張謇親近幕友。他留心於地方政治經濟現狀,曾參與了清末立憲運動。 孟目的——(1897—1983) 藥學家。直隸(今河北)保定人。1918年畢業於協醫學院預科。1925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藥學院。是英國皇家藥科學會第一個中國會員。1925年回國。曾任協和醫學院藥科副主任,經濟委員會衛生實驗處藥物化學系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理事長。1936年創辦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並任教授、校長。建國後,歷任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委員兼總幹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區品檢驗所所長、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所長。為《中華藥典》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和1963年版的編纂負責人之一。 孟繼懋—— (1897—1980) 骨科學家和骨科教育家,中國傑出骨科先驅。他長期從事骨科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為創建中國專業齊全國際知名的創傷骨科中心作出了貢獻。他首創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孟氏截骨術和孟氏肩關節融合術。 孟泰——(1898—1967) 鞍鋼老英雄,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河北省豐潤縣人,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愛廠如家,艱苦創業,在恢復和發展鞍鋼生產中做出了重大貢獻,8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中國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 孟憲承—— (1899.9.21—1967.7.19) 著名中國現代教育家。江蘇省武進縣人。孟憲承早年畢業於上海的南洋公學中院和聖約翰大學。1918年留學美國,入華盛頓大學專攻教育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後又赴英國,在倫敦大學研究生院深造。孟憲承回國後以畢生精力從事教育工作,獻身教育事業,曾先後在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北京的清華大學、南京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杭州的浙江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湖南國立師範學院等校任教,並一度擔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秘書長、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和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孟憲承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教育局局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他連續當選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並曾擔任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 孟憲民—— (1900.2.2—1969.2.18) 地質學、礦業學家。江蘇武進人。字應鰲。192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24年畢業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院。192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地質部礦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畢業從事礦床地質研究,特別對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礦床的礦物組成以及成礦理論有深入研究,擅長有關的礦物微量化學分析鑒定,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三、四十年代對雲南箇舊錫礦的開發和東川銅礦的地質研究,頗多建樹。晚年倡導沿一定層位找礦的思維,即近代成礦理論中的層控礦問題,影響所及,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效果。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孟少農—— (1915—1988) 汽車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畢生致力於汽車工業建設事業,是新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領導了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陝西汽車製造廠和第二汽車製造廠幾代產品的研製和開發。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字輩
括弧內為表字的字派 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明建文二年[3] 定): 希(士)、言(伯)、公(文)、彥(朝)、 承(永)、 宏(以)、聞(質)、貞(用)、 尚(之)、衍(茂)。 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 興(起)、毓(鍾)、傳(振)、繼(體)、 廣(京)、 昭(顯)、憲(法)、慶(澤)、 繁(羽)、祥(瑞)。 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定):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後來,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報當時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續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孔孟顏曾為一家,四姓都可用此輩分。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650px;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zoom:1}.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border:1px solid #CDCDCD;float:left;position:relative;left:0;top:6px}.bacb-window-inner .img .b2{border:1px solid #CDCDCD;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bacb-window-inner .img .b3{border:1px solid #AAA;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padding:2px}.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clear:both;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體;width:145px;margin-top:13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10張)
- 參考資料
-
- 1 家族網姓氏
http://www.jiazuwang.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72
- 2 袁義達主編。中國姓氏·三百大姓 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 (上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1.
- 1 家族網姓氏
- 擴展閱讀:
-
- 1 孟氏宗族:http://www.eeloves.com/clan/33
- 開放分類:
- 百家姓,孟氏,孟姓,姓氏文化,孟姓名人
推薦閱讀:
※【好故事】家譜上的逃亡
※黃氏家譜(三)
※並未戰死沙場 李氏家譜記載吳三桂放了李自成
※家譜怎麼寫
TAG: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