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是你的生命,你該這樣看待依戀關係

如果孩子是你的生命,你該這樣看待依戀關係

原創 2016-07-10 一米 一米心理教育中心 一米心理教育中心

onem02038906110

一米心理以向全社會推廣傳播心理學為使命,依託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師資,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致力於打造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系統成長平台,建立資格認證、技能提升、企業服務一站式的心理學人才培養基地。專業+唯一,我們只做心理學!

文丨一米心理教育中心

編輯丨一米

專家講師丨儀海天

孩子出生依戀關係就在,安全依戀關係從出生的時候就要建立,是否能建立起安全依戀就看有沒有與孩子足夠的互動。

情景分析:

朋友說,有時間嗎,我們好久沒聚了。

 

A想到的是:那我們去聚一聚吧,我們也好久沒見了,敘舊一下。他想到的都是正面的。

 

B想的是:他為什麼找我去,我是不是得罪了他,是我買單還是他買單。他能想到的都是不安全的體驗,負面的體驗。

 

你是A,還是B?

 

有安全感的人能從對方的互動中獲得快樂,願意和人去交流,理解別人的話是褒義的,是正向的。而缺少安全感的人會往負面想。A和B的成長分別經歷了什麼?能在同一個場景中,展現兩種不一樣的行為。

影響依戀關係的主要因素

 

1.媽媽的心態,媽媽的依戀關係

 

情景分享:爸爸下班回來了,對媽媽喊,「快快快,快去做飯,還呆著做什麼呢,餓死了。」爸爸的行為會使媽媽感到焦慮。

 

只要媽媽對婚姻有一絲絲猶豫,被貼了標籤,孩子的出生如果讓她感到自由性喪失,在心裡反應,我就是失去一個做女人的權利,孩子在這,家在這,我無法再做自己的事。此時媽媽的心態對孩子也會產生負影響。

 

2.家庭的內部因素

 

情景分享:媽媽在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地方中生了位女兒,回家那一霎那,公公婆婆對媽媽有不滿,產生負面影響,媽媽對女兒也自然有影響,她會認為如果你是個兒子多好;孩子出生如果父親認為其沒有責任,一樣和朋友出去豪吃豪喝,對媽媽也有影響,對孩子也是。

 

寶寶出生了家庭關係應該更融洽,如果寶寶剛出生就認為她是負擔,想著養一個孩子要好幾百萬呀,自由的時間沒有了,等等過早地去關心這些東西會影響到家庭內部關係,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3.早期社會性剝奪,孩子一出生媽媽去世了,或者被遺棄

 

像在福利院中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形成混亂型的依戀。像之前熱播劇歡樂頌中的安迪,她的人設就有偏向混亂型依戀的傾向。當然她幸運在於,被父母拋棄後被收養到國外,自己硬生生建立了新的依戀關係。

在撫養過程中,應該怎樣做

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1.合理的同步互動對初級依戀關係最有效

 

何為合理的同步互動?寶寶餓了在鬧,當你把他餵飽,他躺在床上,你看著他,和他互相對視地笑,這是合理的,且同步的互動。當他睡著了,你強行弄醒他,這就不是合理同步的互動。

 

情景分析:1.一個爸爸喝完酒回家,寶寶睡著了,爸爸強行抱起他。2.帶著寶寶在外面,寶寶想睡,但由於很多叔叔阿姨在,要和他玩,以致他不能睡覺,及時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也不叫合理同步。

 

寶寶的需求不能過度給予,有需要的時候要給到她,不需要的時候不給她,重點在於及時

 

問題思考(答案會在文末):孩子出生後,作為父母的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養育孩子,你是選擇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還是另請保姆帶?

 

2.媽媽的心理健康,家庭的氛圍很重要

 

如上文家庭內部因素所述,媽媽的心理和家庭是否融洽,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3.穩定的環境&不穩定的環境

 

情景分析:一位一直很嚴厲的媽媽,在看到一些教導孩子成長的書,發現不能以這樣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她一改以往嚴厲的風格,這並不是好事,媽媽這種改變堅持不了,可能在某些情況,突然又嚴厲了因為看書看資料,不足以讓媽媽改變性格,只會優化部分性格和態度,某些方面瑕疵產生轉變,但實質上不是短時間內能轉變的。

 

面對一個變幻莫測的媽媽,孩子捉摸不透。一個變幻莫測的媽媽比一個穩定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如果你一貫嚴厲,那就嚴厲下去,孩子會按照媽媽的方式去適應,變幻莫測反而讓孩子不知道怎麼辦,無法適應

 

4.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從小就有自我認識,自己是好孩子,頑皮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外部對他的評價,外部的評價會把孩子內化。

 

例如有的媽媽經常在其他人面前說,我的孩子就是懶,就是笨,就是不聽話,就是邋遢,各種的負面評價一旦這些標籤形成了,會給孩子刻下印記,他就會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會改變自我評價。

 

又如我們對孩子說,你撒謊就是壞孩子,以為能通過這樣的說辭改變孩子的毛病,事實上,孩子會將評價內化,認為自己就是壞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會通過外部評價而改變。

致父母的5點建議:

 

1.不要輕易將孩子對比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不要對比,對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千變萬化的,沒有絕對對錯,沒有標準版,我們認為孩子懂禮貌,愛學習才是好孩子,這其實是社會建立起來的標準,我們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審視孩子。

 

2.沒有最好的教育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模式

 

孩子的爸媽要在一定的素養基礎上的選擇才是最佳選擇,不要學招式上的東西,網上或者書本上寫各種天才教育方法等這些,作用並不大。

 

爸媽在沒有足夠素養的基礎上根本無法選擇,無法對書本內容產生質疑而去判斷是否正確。照搬方式,只是將孩子當作實驗品,但事實上孩子是不能被反覆實驗的,我們的選擇要慎重。

 

3.教育是個過程,沒有聖經,沒有100%對的

 

4.當然父母的心理健康是關鍵要素

 

5.對孩子的焦點在於優勢而不是劣勢

 

儀老師分享到,太多的家長找我做諮詢,都說,我的孩子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怎麼辦。當問到孩子沒有優點時,他們說想不到,沒有。

 

這其實是教育的誤區,所有人都有缺點,瑕疵,劣勢,我們要做的是發展其優勢功能,每天都在看著孩子的問題,無法看到長處,負面的外部評價只會刻在孩子心中。

 

假若我們發展其優勢功能,外部評價都是正向的,越來越多正向評價,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優秀的,可以生存的,有資格和權利與他人相處的。

 

實際上孩子調皮撒謊都不是大事,優勢沒有發揮,反倒沒有立足之本。

 【依戀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兒時每種依戀關係對孩子長大後都有不同的影響。

安全型依戀:認為社會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安全依戀關係能夠積極的引發孩子對外的探索,情商和智商會比較高。

 

拒絕型依戀:對社會的評估還是正面的,但有自卑性,與別人建立起關係後,一旦被騙了一次,基本不會再交往,因為這個被騙得舉動刺到他的自卑點,他不會再信任你。

 

迴避型依戀:他不會和別人走得特別近,也不會走得特別遠,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他人交流是若即若離的關係。

 

混亂型依戀:各種行為表現出不確定性,不太能評估出來,抓摸不透,行為表現方式相對極端

 

通過孩子的行為,可以判斷出孩子屬於何種依戀關係,詳情後台回復【依戀關係】

還記得問題思考嗎:孩子出生後,作為父母的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養育孩子,你是選擇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還是另請保姆帶?

問題思考答案:

1.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出生到七個月以前,最好還是由爸爸媽媽親自撫養,此時孩子與媽媽的依戀關係已經建立起來,會去發展次級依戀關係。在孩子安全關係建立最關鍵的時候,由他人撫養孩子的時期越晚越好,過早讓他人撫養,孩子的依戀關係不能很好地形成。

 

2.孩子需要合理和及時的互動,保姆會做到及時的互動嗎?奶奶會不會比保姆更安全一點,保姆不會因為孩子哭了過去抱。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爺爺奶奶比保姆要強,畢竟爺爺奶奶比保姆要負責任得多。

文末附上幾張現場圖片: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讚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全球版權?
怎麼看待燕青?
怎麼看待袁詠儀?
如何看待QQ閱讀?
你怎樣看待《蝸居》中宋思明這個角色呢?

TAG:孩子 | 生命 | 關係 | 這樣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