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道理都沒用,關鍵就是臨境那一刻的起心動念處
心起念動,念念相續,
反觀自照,波息水靜。
之前寫了兩篇關於知行合一的文章:《讓你做到「知行合一」的是能量而不是道理》、《知行合一不是方法論,而是世界觀》不少夥伴說覺得說的挺有道理的,但是還是沒辦法解決問題,是的,因為這兩篇文章說的是道理,今天就和大家從心智模式的角度更具體的說說方法。
先舉個現實的例子。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和我談家庭問題,從她的描述,故事很簡單,老公是一家公司高管,在一次團建活動中喝多了,單位一個女生照顧他回酒店房間,發生了關係,後來倆人都覺得很後悔,原以為可以悄悄處理好,沒想到在溝通過程中的一條微信被我朋友看到,她老公也就坦白了,認了錯,處理了。
事情漸漸過去,但是他們夫妻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敏感,她不順心時就會忍不住把這事拿出來說幾句,老公變得越來越沉默。
她給自己說了一堆道理,卻無解,開始失眠,今年查出來抑鬱症和子宮肌瘤,不得不停止工作休養。
她說:「我自己都想不通我自己,道理都知道,但是怎麼就這麼糾結呢?想想人生挺沒意思的」。
是的,道理都知道,為什麼還放不下?
也可以說還不是真知,真知就放下了,這句話本身還是道理,解決不了問題。
還是一個故事,是前些日子一位學員的分享,深深的震撼了我。
2013年,母親因為弟弟考試作弊被開除而患上精神分裂,
2014年,太太查出來淋巴癌晚期,父親遭遇車禍腦震蕩卧床在家,
2016年,自己查出來慢性腎炎。
經歷這些或許已經難以承受了,然而,還不止,
2016年5月2日,母親自縊身亡。
這年,他34歲,3年中,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突然經歷這些,他自己也患上了重度抑鬱。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看到他分享到這裡的內容,我已經有些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這種痛,或許只有經歷過人生苦難的人才會感同身受。
他的經歷是不幸的,然而,他也是幸運的,因為在經歷這些苦難後,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面對和成長,就像他自己說的,「雖然腳下的道路註定是曲折的,前途未必光明,但我仍會昂首闊步堅定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段。」
經過生命的洗禮和成長,不僅生活在一點點恢復,他說出了這番感悟:
「 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不能讓他成為全部。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勇於承認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是一種智慧。但接受無常並不是悲觀的認識世界,因為我們痛苦失去的,也有可能再次獲得。人生不能改,但是人生觀可以改。信命,但是不可以認命,只有讓自己內心足夠的強大,才能將命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兩個真實的故事,兩種不同的選擇,
人生道理的雞湯很多,每個人都可以喝下一碗,
但是道理里說的是應該的自己,想要的自己,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自己,
真正決定我們的選擇和行為的,是臨境那一刻的起心動念處,這才是真正的自己。
不要小看這起心動念處,人生不就是這一個個起心動念構成的嗎?每個當下的選擇把我們的人生導向不同的歸宿。
既然起心動念處如此重要,如果要不斷成長,就必須了解起心動念從何而來?這就要從心智模式說起。
第一個故事裡的老公,從他日常處事來看,並不算是有意「出軌」,他主觀上並不想這麼做,但是在酒後,臨境時的能量無法抵禦外界的牽引而行為失控。
從這個角度說,妻子也何嘗不是如此呢?心裡是想維繫這個家庭的,想把過去放下,但是當面對這個事件時,內心的能量不足以擺脫這個事件帶來的應激反應。
這種反應的背後起作用的就是心智模式,一個人遇到事情,從起心動念到思維,再到行為,不是由我們想怎麼樣決定的,而是自身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來自於先天的遺傳和後天幾十年的成長,豈是學習了知識道理,認為想通了,看懂了,明白了,就可以轉換的?
而這種認知的偏差也是痛苦的根源,把希望的,應該的,認為的那個自己,當成真實的自己,現實和期待必然有很大落差。
不是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經驗的,如果不改變,就是在抗拒,痛苦,糾結,後悔,在不同事情中重複著同樣的模型,一次次的輪迴。
「三歲看到老」「狗走千里改不了吃屎」,這類老話就說明了心智模式改變的難度,必須經過長期專業的練習。
成長從自我認知開始,認識自己的本性,心智模式。我們無法認識自己,又怎能理解別人、判斷社會的萬事萬物?大多數人對外界的認識,對別人的認識,都是站在一個單一的自以為是角度去認識的,那麼你認識的這個世界也不可能是客觀的。
人們也許會認為我就是我,我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這就認識了我。但如果突然有人問我們:你生從何來,死將何去?你明天、後天要幹什麼事情?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是如何過來的?我們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對沒有修鍊到身心和諧的人來說,是無法認識自己的心智模式的。
就像別人從後面捅你一下你會做出反應,人的行為模式是由心智模式導致的,反過來,就可以從一次次的行為反射中反觀自照,認知,接納,知止,如果你不能接納,就必然產生抗拒、批判、逃避的情緒,這會耗損能量,無法繼續深入自我認知,但如果放任而不知止,這樣行為反射依然在繼續,更無法穿透一層層的心智屏障。
認知和行為要統一。行為受認知指導。認知了,就要去行動,開始的時候,行為依然會有偏差,往往事與願違,心中想的和做的不能完全和諧、統一。你所願的不一定能做出來,而做的又不一定是你所願的,這沒有關係,再通過行為反射加深自我認知。
除了心智模式的練習,還需要配合靜坐功法,功法以它特殊的姿勢和流程,可能讓我們入靜,減低紛雜的思維耗損的能量,更能讓我們與自然界的信息能量相作用,相統一,提升臨境時的定力。而且,靜坐時也類似一個實驗室環境,因為相對於日常生活環境,這個場景是更加簡單而方便練習的,從身體的感受,到心念的起伏,在靜坐中體驗到的身體對於酸麻脹痛反應和生活面對各種場景的反射是一樣的。通過靜坐不斷內觀,認知自己,提升定力,再把這種心境應用於生活中。
從人生的目標,再到一個事情,甚至每個當下的起心動念處,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堅定前行,清凈本源,先從行為,情緒做到對自己的心智模式的認知,再到念頭來來去去清清楚楚,認知和行為不斷統一,循環累積深入,不取不舍,安住當下,直至對起心動念緣起的了了分明,乃至識人心而合道心。
功夫如此,總有一天,人心不起,道心不滅,合道而行,水到渠成。我們自然就能洞悉宇宙的規則,生命的本源,面對順境,逆境,緣起緣滅,我們都能以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心境面對我們自然就能洞悉宇宙的規則,生命的本源,面對順境,逆境,緣起緣滅,我們都能以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心境面對,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藕絲竅里輕彈指,一處通時處處通。
推薦閱讀: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萬象差別自現
※雪峰下的花海——大美北疆, 心動天下!
※女生最讓人心動的10個動作 vs 男生最讓人心動的10個動作
※心動的瞬間即永恆
※22種令男生怦然心動的美女類型,你喜歡哪一種?(多圖)====三峽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