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步坦協同」戰術源自中國?懟上馬其頓方陣誰能贏?
古代兇猛的戰車和戈為什麼後來消失了?最早的步坦協同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軍武MINI《戈戰長矛》
在漢朝以前,游牧民族也沒有發明馬鐙。那時侯騎兵不能成為主力部隊,因為使用矛的後果是反作用力會把士兵也推下馬來。騎兵主要是作為快速機動的輕裝步兵,作戰時變成下馬步兵或者騎射力量。
所以在那個時候戰場的主力除了步兵,就是古代「坦克」戰車了,在同時期的歐洲,他們的戰車通常由兩匹馬作為動力,一人駕馬,一人射箭,進行快速游擊作戰,相當於輕型坦克。當然中國不能和他們一樣幾千人的小打小鬧,在中國古代大規模兵團作戰中的戰車一般是由四匹馬拖拽,幾百輛戰車進行沖陣,相當於重型坦克頗為壯觀。
每一輛戰車上通常有三個人,這三人分別為車長(站在車的左邊,又叫車左)拿著弓箭主射箭並負責指揮,駕駛員(那時叫參乘)主要工作是駕馬,而站在車右方的叫車右,就是這位車右先生手執戈負責攻擊。
而戰車不像騎馬可以兩人正面互懟,所以只能對方戰車錯身而過,這時候車右就會用戈或勾或擊對方戰車上的人員,直接將他勾下馬,攻擊地面步兵同樣有效。當戰車快速相錯時,戈的攻擊力非常大,一旦勾到基本必死。
而在當時的步兵手中同樣是手持戈這種武器,只不過比電視劇中的要短很多,稱為短戈,為什麼步兵也會選用這種武器?首先它相對於劍,節省的金屬更多,在那個年代,金屬的生產數量是很少的,同樣分量的青銅一個國家是選擇打造100把青銅劍還是打造1000把青銅戈?很明顯會選擇後者。
▲商朝時期的步兵短戈
在使用上戈的用法有點像鉤子——用力揮戈,先將尖利的援鋒刺入敵人身體,然後順勢一拉,弧形的下刃把傷口割得更大,造成重創。春秋時期的武將,在記載中甚至能揮戈斬斷敵人手臂,砍人頭顱。另外,戈還有用援的尖鋒「啄擊」、用上刃「推擊」等招式,用法很多。
▲戰車後面一般會跟隨幾十名步兵掩護
如同現代步坦協同,開頭視頻中有詳細介紹
總之,戈十分容易上手,因為劈砍的方式很像農民鋤地的動作。同時想要熟練運用又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它雖然和斧頭一樣能夠劈砍,但是它劈砍出來的卻是致命的貫穿傷。在古代這種傷口基本無法醫救。
▲號稱春秋戰國最強步兵:魏武卒
他的主要武器就是戈
真正用刀矛作為主要武器後,是鐵器大規模使用後。這時候騎兵就主宰了戰場將近2000年。讓戈退出戰場主流的原因是:馬戰時代的到來。雖然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帶頭引進了塞外民族騎射的打法,但從那時到漢代,騎兵都沒有馬鞍,在戰馬上除了隔遠射箭,近身格鬥還是主要靠步戰和戰車,所以戈一直被沿用。
而到了南北朝以後,華夏族與塞外騎馬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加之馬鞍的大量裝備,戰車這一曾經的重要戰陣工具對上騎兵時因過分不靈活,而成為魚肉,最終戰車退出了戰場。戰車使用的長戈也退出戰場,而步兵為了對付正面衝擊的騎兵部隊,開始在戈的基礎上加上槍頭,成為戟。
▲從戟這個字上就可以看出,
戟是由戈改良演變過來的
▲呂布和薛仁貴讓戟獲得無數現代人的喜愛
但是對真正的騎兵來說,長槍和馬刀在馬背上使用時可以藉助馬前沖的貫性衝擊對手,比又長又重的戟殺傷力更強,而且更靈活。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使用長槍的將軍往往都能勝過其他武器一籌。到了隋唐,更是各種長槊和長刀的天下,這一變革,直接導致戈成為了儀仗用品,戟也使用的並不廣泛,最後戈和戟完全從戰場上消失。
中國古戰車行動迅速靈活衝擊力大,馬其頓步兵方陣擁有專克騎兵但是行動緩慢的長矛,那麼如果秦軍戰車遇到馬其頓步兵方陣,誰能更勝一籌呢?
註:本集軍武MINI所有用到的視頻分別為:
▲《賓虛》2016
▲《法老與眾神》
▲《英雄》
▲《西楚霸王》
▲《荊軻刺秦王》
▲《羅馬》美劇
推薦閱讀:
※美日之間有哪些航母的戰爭?
※1955年軍隊首次授銜,具體情況怎麼樣?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從《軍情解碼》可以看出中日軍力現狀對比嗎?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清軍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