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紀錄片稱中國負債規模是GDP200% 5年前是125%
2014年08月15日 10:43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090人參與 76評論
BBC新近推出一部紀錄片《中國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稱中國已踏上「債務驅動經濟的危險道路」。討論債務與GDP比例關係與西方債務的意義完全不同,因為稅收是與GDP關聯的。
原標題:中國面臨「債務驅動」危險嗎
BBC新近推出一部紀錄片《中國是如何愚弄世界的》(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稱中國已踏上「債務驅動經濟的危險道路」。該片以武漢(片方認為的「中國第一負債城」)為主要取景地,試圖說明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的蓬勃之道是銀行信貸過度擴張。片內出現的一組數字是:中國的負債規模相當於GDP的200%,而5年前的負債水平是GDP的125%。
削弱投資動員力才是歧途
梅新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本身沒錯,這是中國體制的優勢之一。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一度被視為經濟增長的唯一決定因素。自工業革命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的工業化不是建立在持續旺盛的投資基礎上的。
所謂「中國奇蹟」,也是建立在強大的投資動員能力之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形成總額佔GDP比重始終超過30%,方能奠定經濟起飛的基礎。我們要努力減少投資浪費,提高投資效益,採用技改投資補貼等更精準的投資激勵政策工具,但這些不能與削弱投資動員能力的歧途混為一談。
至於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興起,這是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貨幣化進程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可以努力將其抑制在一定範圍內,但短期內不可指望徹底消除。
2009年後中國經濟救市是必要的,力度和範圍確實有些問題,但在此過程中中國實現了國際經濟地位的飛躍。
某些地方的債務問題可能會出事,但中國的財政負債與西方和印度不同,多數用於建設性投資,負債有相應的資產對應;西方國家和印度財政負債很大部分是用於福利等消費性支出,沒有形成對應資產。因此,即使債務水平相當,中國債務問題也比那些國家安全得多。
對中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經濟走勢存在不同看法理所當然,多種因素又會激化和扭曲爭議。由於目前國際市場話語權主要還是掌握在與中國差異甚大、且有矛盾衝突的西方國家手裡,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長期面臨唱空中國聲浪的壓力。
不能完全理解為唱衰中國經濟
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BBC這部紀錄片指出了近年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些不健康之處,不能完全理解為是在唱衰和妖魔化中國經濟。
可以說,2009 2013年的國內經濟增長與繁榮是建立在銀行信貸過度擴張的基礎之上。5年間,國內銀行信貸增長高達45萬億元以上,整個社會融資總額達到65萬億元以上(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總和),而廣義貨幣增長達80多萬億元。
大量流動性從銀行體系流出,迅速推高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或製造中國資產增值,而不是流入實體經濟參與創造價值的活動。
房地產資產快速增值,不僅不斷吞沒更多的流動性,而且讓更多資源湧入房地產市場,土地市場價格全面飆升。地方政府一輪又一輪的城市大規模投資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展開,中國經濟的「房地產化」由此形成。
信貸過度擴張及特殊土地制度能夠帶動中國經濟短期快速增長,但是GDP的增長是以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的增長為主導(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佔GDP比重達到30%以上),以住房快速增值為核心(這幾年過度擴張的流動性有50%以上沉入房地產)。
如果這種住房增值建立在國內多數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基礎上,那麼這種GDP增長自然是可持續的。但近幾年國內住房快速增值是建立在少數人投資謀利的基礎上,那麼這個市場在信貸過度擴張條件下不僅會導致價格快速飆升,而且也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為何十八大後不僅要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而且要追求有質量的經濟增長的原因所在。
標本兼治化解地方債風險
余豐慧(財經金融評論員)
最近有銀行人士稱,十個茶壺七個蓋,許多地方債務問題快捂不住了。
審計署公開數據表明,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總債務為17.89萬億元,是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本級)6.9萬億元的2.59倍。
地方債膨脹的宏觀背景確是十多年來政府主導的大投資和貨幣大投放。一旦土地財政、房地產稅收下降和資源能源市場火爆不再,超過17萬億元的地方債務風險就會裸露出來。
目前,土地財政行將走向末日,房地產稅收增速正在呈現20% 30%的下降,資源能源市場低迷、銷售不振、價格走低,地方債償還保證基礎危險。
17萬億元的存量債務,特別是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59萬億元,存在違約風險,這其中一大部分風險是被借新還舊延緩掩蓋了的,只是將違約爆發時間推遲而已。一方面地方債集中到期,另一方面償債能力大幅度下降,這種兩頭擠壓、過於單一的債務償還結構加大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敞口。
當務之急是2014年和2015年到期的4.2萬億元債務,拿什麼償還?
必須採取標本兼治之策化解地方債風險。對於完全是政府財政應該承擔的公共事業類項目而採取了貸款等借債投資建設的,應該落實地方財政的擔保責任,將還債計劃納入政府預算。對於效益周期長、還債時間長,但本身沒有問題的項目,地方政府可以用優惠條件引入民資,將債務落實到民企身上歸還。
我們的不良資產,外來資本的海天盛筵
張捷(中經網財經評論員、金融地產投資人)
我堅決反對妖魔化中國地方債務。
地方債的比例確實越來越高,有說法稱已達到20萬億元,但與西方國家的國債相比還相對好點。因為我國的地方債是抵押債務,可以通過抵押物的變現和運營現金流來償債,比如土地出讓和徵收公路費。但西方國債是信用債務,償債依賴稅收。
我國的地方債也有「中國特色」,即利率和流動性的問題。但央行擁有豐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比如常備借貸便利——允許優質貸款從央行獲取資金。所以我們的地方債不如西方國債可怕。
討論債務與GDP比例關係與西方債務的意義完全不同,因為稅收是與GDP關聯的,但抵押債務是與抵押物關聯,而與GDP和稅收沒有直接關係。
國際上某些人大唱「做空中國」,是為了讓國際金融大鱷有機可乘。真相是殘酷的,中國在治理不良資產,外國資本卻得以廉價建倉,為何?
因為中國的土地價格暴漲,這些資產背後的抵押物大多數為土地,買斷不良資產,取得和佔有資產背後的抵押物,實際獲利可達到10倍以上。中國的幾萬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就是這樣被剝離的,成為了外來資本的海天盛筵。
PN052
看過本文章的人還看過:
[責任編輯:PN052]
標籤:中國房地產市場 資本形成總額 債務風險
推薦閱讀:
※她用18年才完成和同性戀媽媽的「日常對話」
※有哪些bbc紀錄片值得一看?
※BBC史詩級自然紀錄片:獵捕
※十四集紀錄片講述《十二生肖大拜年》
※BBC紀錄片點燃輿論 英國人激烈爭辯中式教育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