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書法

2013-12-13 09:09 宣講家字型大小:

 中國書法是以筆、墨、紙等為主要工具材料,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信息交流實用功能的同時,以特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從而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的一種藝術實踐。中國書法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與演變而發展,歷經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中國書法是以筆、墨、紙等為主要工具材料。

書法的形成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史性的嬗變過程。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係。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漢字書法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221 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漢字書法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特有的藝術。

中國漢字起源甚早,就書法看,儘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所以書法的基礎為:「點畫筆法」和「間架結構」。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終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漢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發展歷史

殷商先秦期;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可識文字,是書寫或雋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卜辭。甲骨文已具備「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假借、轉注、形聲)的漢字構造法則。甲骨文包含著書法藝術的諸多因素,從其點畫、結字、行氣、章法來看,渾然一體又富於變化,體現了商代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素養。

「金文」多體現為西周青銅器銘文,故為。西周毛公鼎銘文是西周青銅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於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內壁鑄有多達498 字的長篇銘文。其內容是周王為中興周室,革除積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以免遭喪國之禍,並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為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結構勻稱準確,線條遒勁穩健,布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

東周石鼓文;為戰國時代秦國刻石,唐代發現於陝西鳳翔。石鼓共有十隻,形似鼓狀,每隻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詩一首,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石鼓文》在書法史上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它的字體是典型的秦國書風,並對後來秦朝小篆的出現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其本身的藝術成就也很高,它的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筆意濃厚,在《石鼓文》字裡行間已經找不出象形圖畫的痕迹,完全是由線條組成的符號結構。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

2.秦漢時期;

秦篆;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秦漢時漢字的變遷最為劇烈複雜,大篆經過省改而創造了小篆,另外隸書發展成熟,草書發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漢代書法;漢代的書法有兩大系統,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簡牘墨跡,漢簡的文字,篆、隸、真、行、草(章草)各體具有。漢簡在書寫思想上沒有受到那麼多的束縛,因此,表現出豐富的創造力,最終成為由篆隸向行揩轉化的過渡性書體。兩漢是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於定型的關鍵時期。從竹木簡所看到的書法藝術,是研究秦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 

3.  魏晉南北朝期;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咸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楷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它們的定型,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巨大變革。這一時期,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鍾繇,王羲之。他們揭開了中國書法發展史的新的一頁。樹立了真書、行書、草書美的典範,此後歷朝歷代,乃至東鄰日本,學書者莫不宗法「鐘王」。《伯遠帖》為這一時期的傳世之作。南北朝書法家燦若群星,無名書家為其主流。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南北朝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

4. 隋唐五代書法

隋唐三百餘年,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重要時期。我國書法到東漢後期已成為欣賞藝術,到隋及唐初,書法藝術呈現出顛峰狀態。下啟宋元明清,眾多的書家,莫不取法於唐人。唐代書風上乘隋代,將楷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唐朝楷書與南北朝楷書有明顯的區別,南北朝碑帖中別體較多,唐代楷書除了在文字上規範嚴謹之外,在書寫上嚴謹端麗,典雅大方。

我國書法到東漢後期已成為欣賞藝術。

代表書家有智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

公元907年,唐滅,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其間兵戈疊起。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楊少師之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漸變入欹側縱肆。

5.  宋元書法

北宋統一以後,宋太祖對書法並未給以重視,更沒有像唐代那樣採取各種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對待。歐陽修曾這樣感慨:"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於今。" 儘管如此 ,宋代書法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總之,帖學大行和帝王的好惡,影響和限制了宋代書法的發展。宋代為後世所推崇者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趙佶獨樹一幟,亦堪稱道。

元代,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元文宗欣賞法書名畫,此一期書法一度出現興盛局面。趙孟頫,鮮於樞等名家,是這一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主要代表書家有:趙孟頫、康里夔夔、鮮於樞、耶律楚材。

中國書法成為中國向世界顯示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藝術。

6.  明清書法

明歷二百七十七年。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

其代表書家有: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寵、張瑞圖、宋克。

清代歷二百六十餘載,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書法由繼承、變革到創新,挽回了宋代以後江河日下的頹勢,其成就可與漢唐並駕,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濤、朱耷、鄭燮、金農、鄧石如、伊秉綬、張船山、陳鴻壽、何紹基、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李瑞清、康有為、劉墉、王文治、王鐸、包世臣等。

7.近現代書法

1911年以來,是一個改朝換代的沸騰的時代。是一段極其動蕩的、驚心動魄的歷史,在這樣如火如荼的年代裡,不僅產生了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時期書法,最顯著的特色是:書法不再以前一樣,僅僅是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專利,而是進一步「泛化」,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書法活動十分活躍,書法教育也由過去師徒相授式漸漸向社會化教育轉變,具體說來,這時期書法,上承清末,在康有為「北碑南帖」的「抑帖揚碑」理論的牽引下,碑派書法繼續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沒能產生重要的「碑派書法」大師。而帖學一路,卻大有起色,沈尹默、白蕉成為一時翹楚。但僅用「碑、帖」兩派,遠不足以涵蓋此期書法的面貌,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而新中國的書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開創了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代表人物有:黃賓虹、張大千、吳昌碩、李叔同、毛澤東、于右任、林散之.胡小石、舒同、馬永安、李鐸、劉月忠、魏劍峰、盧中南等。

在世界文化史上還沒有哪一種文字的審美書寫能夠像漢字書法一樣從未中斷地流行數千年。

在歐洲、在美洲、在東南亞、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中國書法如習習春風和煦送暖,如綿綿春雨潤物無聲。在世界文化史上還沒有哪一種文字的審美書寫能夠像漢字書法一樣從未中斷地流行數千年。在全球的多元文化互動中、在新的人類文化語境中,中國書法正在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審美理想的燦爛瑰寶,成為中國向世界顯示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藝術。做為中國文化代表性符號;中國書法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推薦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華夏奇書之術數篇 1
?揚州十個世界文化遺產你都去過嗎?
在麗江,和匠心不期而遇

TAG:中國 | 文化 | 世界 | 書法 | 遺產 | 物質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 | 物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