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向君子借智慧

摘自《文明之旅:向君子借智慧》,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文明之旅》欄目組編著,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10月出版,有刪節

推薦理由:東西方文明的相互交流,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今天我們學習國學,有哪些現實意義?在《論語》中,「君子」一詞被提及達一百多次,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是君子,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如何能夠成為一位君子呢?悠閑的生活究竟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忙碌真的是我們的不二選擇嗎?本書根據中央電視台人文類品牌欄目《文明之旅》的節目內容潤色整理而成,其特色在於國內權威文化專家學者團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眾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極具時代和現實意義。

如果我們問一個小孩子,人分為幾種?可能孩子會回答說分為兩種:好人和壞人,但是在中國古代約定俗成的劃分當中,人也分為兩種,那就是君子和小人。在儒家的經典著作《論語》中,「君子」一詞被提及達一百多次,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是君子,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如何能夠成為一位君子呢?

什麼是君子

君子在最初的時候定義是君王之子,得有身份、地位、等級,但是因為這樣的君王之子,普遍會受到比較良好的教養會有他的那種責任擔當,後來這個詞逐漸地就泛指道德和行為高尚的普通人了,變成中國人約定俗成中完美人格的代稱。

在《論語》中,每一次學生問什麼是君子?孔子的答案都不一樣,說的都是不同的方面,首先什麼是君子呢?君子一定是有自省意識的,從觀念的層面到行為的層面能夠自我約束。那麼一個人內心的反省到底是什麼力量?

一次,孔子學生司馬牛就問他,老師「何為君子」,孔子特別簡單地說了四個字「不憂不懼」,既沒有那麼深的憂傷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當時孔子說完這句話之後司馬牛特別不屑:「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老師呀,一個人不憂慮不恐懼這就叫君子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我還以為君子要去擔當天下做多少事,只是一個內心狀態呀,然後孔子就反問了他一句話:「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一個人反躬自省叩問內心,覺得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人,沒有憂傷沒有恐懼心底坦蕩蕩,那這是容易做到的嗎?不容易。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呢?「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要有三個基本道德:「仁者不憂」,真正有仁愛胸懷的人憂傷就少點;「智者不惑」,世界上迷惑多,但是有足夠的大智慧,迷惑就能迎刃而解;「勇者不懼」,世間有種種的恐懼,但是如果內心有真勇氣真擔當,恐懼襲來的時候,還可以坦然。所以君子有一個特點,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內心的判斷一旦是穩定的,那麼他甚至可以做到捨生取義。一個人內心道德標準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也就是孟夫子說的天地大丈夫,貧窮甚至死亡都無法剝奪,這個人就有了君子自省自律自尊自由的起點。

君子心裡的信仰是什麼?《周易》中六十四卦第一卦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二卦就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且真君子「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當這一切都合上了,就是君子的坐標,他內心的信仰體系就建立起來了,所以向天學什麼,向天學進取,向地學什麼,向地學包容;自強不息就是人不斷的進步,厚德載物就是你見到什麼樣的人,都有一份理解和包容。

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有些事是能做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這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是人心中的道義操守最重要。君子本身是沒有多高門檻的,跟人的教育程度、貧富的階層都沒有太大的關聯,只要自己願意修為,你就可以是一個君子。在今天,也還有好多約定俗成說誰是君子。君子最重要的是道德上的價值默契,而不是別人拿棍子逼著你怎麼做,良心的這個評價標準是君子真正的標準。

君子之交淡如水

首先我們看看水是什麼樣的,在飲品中水是最沒味道的,但是任何濃郁的東西都會有它的副作用,水是最健康的。

這個世界上有少數朋友,他永遠都不喧囂在你眼前,但是他會一直默默依託在你背後,他永遠都不給你錦上添花,但是需要時他一定給你雪中送炭,這就是那種淡如水的朋友。

比如魏晉初名士「竹林七賢」之首嵇康的事迹。嵇康的儀態「軒軒似朝霞舉,蕭蕭如松下風」,醒著的時候岩岩若孤松之獨立,醉了的時候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他剛直不阿,司馬氏的高官來找他做官,他一人在郊外打鐵,然後看都不看人家一眼。他心系曹魏政權,對司馬氏當朝明目張胆地反對,結果39歲就被殺了。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長的是山濤(字巨源),也極富才華,在司馬氏的威逼利誘下做官了。做官以後他被逼給嵇康寫信,說還是做官吧,你的才名在我之上,我作為一個老大哥,年齡比你長,願意提攜、舉薦你做官。結果剛烈的嵇康收到信之後,馬上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公告天下,說山濤就是一個小人,是以小人之心來玷污我的人格。在他被當權的司馬氏殺害前,心裡牽掛還未成年的兒子。後來嵇康想明白了,唯一能保他兒子的是在朝為官的人——山濤,就是被他罵到為人所不齒的山巨源。可以說,山濤跟嵇康的交情比水還淡了,甚至是反目為仇,但是山濤接下了他的兒子,而且用一生提攜保全。什麼是中國的君子?剛才我們說真君子聽從內心的標準,山濤自己也不願意出來為司馬氏出仕,他心中也讚賞嵇康那樣的一種剛烈,所以他會憑著自己內心的標準去承諾君子之交。

君子對待事業

忠與信,其實是一個人在社會層面的基本要求。用孟夫子的說法就是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我認為合乎大道的事情,就算前面是千軍萬馬,我還是要去的,即使未必一定能做成這個事。很多的時候,中國人忠守的標準,就是從容赴死他都會去。比如說顏真卿,在已經74歲高齡的時候,被奸相盧杞派去李希烈叛軍中勸降,這就是個赴死的事。到了叛軍中,他馬上就被李希烈的人包圍了,但他從容坦蕩。人家挖坑,揚言要把他活埋,想以此逼迫他投降叛軍,顏真卿縱身就要往坑裡跳。顏真卿的忠義,就是忠誠於他自己內心的操守。

今天好多人會變得特別急功近利,做一件事之前,先看能不能成,不能成就不做了,我堅持它幹嗎呢。今天的人會說,這是我的效率,在職業上,什麼事能成,什麼人能發達,我就跟著什麼人。好多人老覺得,我要跟一個能飛黃騰達的,而不是去跟一個正確的人。所以今天的好多人,都是在正確地做事,按規章,無用功我也正確地做,而不是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事是需要勇氣的。

王陽明修天地萬物一體之人,致良知,忠守生命,臨終遺言只有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我一顆心,一生修成了光明人格,用得著臨死喋喋不休說委屈嗎?真君子,真聖賢,那顆忠誠之心,超越於職業和朝廷之上,忠於人格和信念,這才是對我們今天最大的啟發。

儒家學說是允許君子犯錯的,《論語》中有好多關於君子錯誤的描述。比如孔子說,「君子之也過,如日月之食焉。」君子犯錯誤就如同太陽也有日食,月亮也有月食,那麼光明皎潔的東西,不都會被遮擋嗎?但是君子的錯處有它的特徵,叫做「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就是君子犯錯,錯在明處,所謂君子坦蕩蕩,不是不犯錯,而是我錯了,我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勇於站出來擔當道歉,並且改錯,用智慧避免重複犯錯。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君子離我們很遠,第一,從時間上,好像諸多記錄君子的著作,都發生在古代;第二,君子的道德標準很高,是需要我們仰視的。實際上,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君子的影子,幾千年前,關於君子道德、行為的論述,依然在影響著今天人們的所作所為。而君子之所以能夠名垂青史,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這個社會帶來了美好的改變,那麼今天,每一個人心向君子所做的行為,也會成為一個微小的改變的力量。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于丹解讀的孔子?
于丹:女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心語——本性與物性,總有路可走
對那些不嚴謹的科普人怎麼看?比如:于丹、郎咸平、劉心武、方舟子?

TAG:智慧 | 于丹 | 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