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吧,中國人就是泡不到歐美妹子

走在北京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三里屯,時不時能看見「黃白配」——老外與中國女孩組成的情侶,但是,另一種黃白配——白人女孩與中國男性情侶卻極其少見。

一向擅長剖析民族劣根性的中國人多多少少看見或聽聞過類似現象。有人認為中國女孩見「白」思遷,主動投懷送抱,是外國人所說的easy girls。

也有人認為問題出在中國男人身上。上海社科院教授張結海親自調查後發表的《中國男人調查》直接給中國男人判了「極刑」:患集體精神陽痿症。外國女人不找中國男人,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而這,是「近百年來中國的落後挨打、割地賠錢造成的。」論述中外差異,有一把萬能鑰匙:不論什麼,但凡落後,都因為民族劣根性,但凡民族劣根性,都可追溯至清朝末年。

事實確實像人們見的那樣,老外與中國女孩配對居多,而中國人很少與歐美女孩結合。但這不能只怪中國男人,整個亞洲尤其是東亞,男性與歐美女性結合都很少。

亞洲男人,婚戀食物鏈的最底層

總的來說,亞洲女性和白人男性結合的比例,要遠遠多於亞洲男性和白人女性結合。

根據2012年皮尤的調查,2010年,美國36%的新婚亞裔女性與其他族裔通婚,而亞裔男性只有17%。而非裔恰好相反,男性有24%與其他族裔通婚,女性9%。白人和拉丁裔則區分不大。

戀愛市場,對亞裔男性來說,更加殘酷。在線交友網站OKCupid發現,亞洲女性是唯一一個所有人種的男性(黃種人、白人、黑人、拉丁裔人)都認為吸引力高於平均水準的人種,連白人女性都無法企及。而亞洲男性則除了亞洲女性之外,被其他所有種族都視為低於普通水準。

OKcupid的數據,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非黑人男性不喜歡黑人女性,黑人男性的種族偏好並不明顯;所有女性都更喜歡本種族的男性,但是相較而言,她們更不喜歡亞洲和黑人男性。黑人和亞洲男性,處在婚戀食物鏈的最底端。

另一個約會軟體Are You Interested的數據也基本上差不多。除了黑人女性,幾乎都對白人男性趨之若鶩;而女性方面,則是亞裔最受歡迎。

因此,在異族結合的婚姻中,白人男性和亞洲女性配對是最常見的一種。二者都站在婚戀食物鏈的最頂端,一覽眾山小。在跨種族的婚戀市場中,亞洲人是徹底的「女尊男卑」。

女性與外族通婚遠多於男性,幾乎是亞洲人特有的現象。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已經趕上發達國家的韓國和日本男性,也征服不了白人,是什麼,導致了亞洲男性和女性之間如此巨大的分野呢?

是不是亞洲男性在其他種族看來,吸引力不夠?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亞洲男性在白人、黑人、黃種人中是長得最不好看的,得分只有3.781分(滿分10分),而亞洲女性則是長得最好看的,得分5.511,高於白人女性的5.065和黑人女性的4.720。

亞裔女性的性吸引力,被稱作「黃種狂熱」(yellow fever,此詞的願意是黃熱病)。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在其名作《蝴蝶君》中首次提出。而亞洲女性也對西方男性趨之若鶩。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寫道,「你知道這些女孩子是什麼樣的,都喜歡找個白人。」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平克頓綜合症」(又叫蝴蝶夫人綜合症),取自著名歌劇《蝴蝶夫人》。

同樣都是亞洲人,為什麼亞洲男性在擇偶食物鏈的最底端,而亞洲女性在最頂端呢?或許從西方影視劇中的典型亞裔男性形象里,可以看出一點子丑寅卯。

功夫高,學習好,但老外就是不感冒

1960年代以前,凶神惡煞如傅滿洲、陰陽怪氣如陳查理等典型亞洲男性形象長期活躍在大小熒幕上。但從60年代開始,在歐美反文化和民權運動盛行的大背景下,亞洲男性的形象走向多元。邪惡、詭計多端、陰陽怪氣、地位低下的亞洲男性又多了另一面:聰明、好學、成就高,並逐漸成為「模範少數」 ( Model Minority )。

但這種學霸屬性似乎並沒有給亞洲男性帶來吸引力。說好聽點是學霸,不好聽就是書獃子,不會社交、行為怪異、沉默寡言。即使是中國這種看重學業的國家,書獃子也不容易找到對象,更何況是在美國。

時至今日,西方流行文化對亞洲男性的想像豐富了很多,但無外乎是以下幾種:要麼會功夫(比如李小龍、成龍、李連杰),要麼迂腐(比如陳查理),要麼就是學霸(散見於美國各個大學),要麼就是承擔笑點的喜劇角色(比如《破產姐妹》里的韓裔老闆)。這些角色功能,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令人崇拜,但毫無性吸引力。

事實上,亞裔男性在美國熒幕上的主流印象,是不承擔性的角色的。有研究發現,熒幕上的亞裔角色,擁有戀愛或家庭關係的概率只有其他族裔的四分之一,整體上處於「無性」狀態。 即使是最具陽剛氣息的功夫巨星,通常也只負責男人之間的肉搏,男女之間的肉搏很少見。

比如美國電影《致命羅密歐》,片尾本由女主角美國女星阿麗雅親吻男主角李連杰,但在試映時,觀眾很不習慣,於是電影公司改了結局,變成阿麗雅和李連杰擁抱。探討亞裔在美國熒幕中形象的紀錄片《傾斜的熒幕》導演說,「主流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慣亞裔男人攜帶性的氣息的。」

這或許與亞裔男性缺乏男性氣概有關。早期的亞裔尤其是華裔移民,在美國從事的多為洗衣服、帶孩子、當廚子等偏女性化的職業,加上身材矮小,甚至蓄留長辮,頗不受主流社會待見。這種陰柔特質直到現在,也沒多大改變。即使是李小龍、成龍這樣身手不凡的亞洲人,也只是充當「打手」的角色而已,談情說愛輪不上。

在當下,歐美主流的亞裔男性形象,要麼是獃頭獃腦的學霸,要麼是行為怪異的喜感人物,儘管比20世紀前半段的傅滿洲式邪惡進步了不少,但依然不怎麼討喜。如《破產女孩》里的小個子飯店老闆李憨、《獨裁者》里「嫖了」愛德華·諾頓亞洲同性戀老闆,《宿醉》系列裡的萊斯利·周、美版《辦公室》里的亞裔男性都承擔了「笑點」的重任。

這樣的亞裔男性,很難符合歐美女性的擇偶標準——充滿陽剛氣息的「萬寶路男」。不妨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亞裔打扮成西部牛仔的樣子,是多麼違和,但黑人和拉丁裔如是打扮就說的過去。

需求決定供應,亞裔男演員數量之少戲路之窄,說到底還是受眾不買賬。歐美流行的娛樂明星在亞洲同樣流行,但亞洲的娛樂明星很少能在歐美闖出一番天地。如果讓你在五秒之內說出一個歐美娛樂圈的亞裔男星,絕大部分人只能張口結舌。

亞裔男性與白人女性談情說愛的影視劇也不是沒有。中國人最熟悉的當屬梁家輝和珍·瑪琪主演的《情人》、周潤發和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安娜與國王》。但《情人》的導演讓·阿諾在選男主角時,也頗費一番周折。因為好萊塢沒有什麼符合要求的亞裔演員,無非都是些龍套角色,很難駕馭主角的感情戲,幾番折騰才定下了香港演員梁家輝。

西方男人的「黃種狂熱」,只針對亞洲女性

有研究發現,亞裔在美國的整體形象就是偏女性化的,這種形象連累了亞洲男性,「最好是像陳查理這樣陰柔的深櫃皇后,最差是類似傅滿洲這樣的同性戀威脅。」但同時又造福了亞洲女性,作為美國的「模範少數」,溫順、善良、忠貞是女性的良好品質。

不僅如此,亞洲女性還攜帶著神秘的異域風情。著名的歌劇《蝴蝶夫人》充分滿足了白人對亞洲女性的想像。蝴蝶是日本藝伎,遇到了駐日美國軍官平克頓,與之陷入愛河,平克頓歸國後,蝴蝶仍深愛著他,深信他會回來。終於平克頓要回到日本,但帶著自己的美國妻子,得知真相的蝴蝶自殺殉情。她們溫順、善良、忠貞,還充滿了東方色彩。《蝴蝶夫人》後來改編成了《西貢小姐》,故事背景從日本搬到了越南,但其本質不變。

亞裔女性除了順從一面,還有連亞裔男性都少見的剛毅和性感。比如1997至2002年間播出的美劇《甜心俏佳人》中亞裔女星劉玉玲飾演的角色、2010年至2013年間由李美琪 ( Maggie Q ) 主演的《妮基塔》、《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中劉玉玲主演的女性版華生。她們不僅具備亞洲人原本就有的優良品質,還兼具西方人喜愛的性意味。

當然,身在婚戀食物鏈最底層的亞洲男性也不必太過焦慮。亞裔女性在擇偶時,最先考慮的,還是本族男性。如果實在想征服洋妞,不妨多看看《情人》、《安娜與國王》這樣的亞洲男配白人女的電影,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只要有錢,膚色不是問題。

作者:馮諾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特性:越沒本事,越愛面子
一聊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找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在美洲大陸的最初足跡
十種最有意思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私家茶室

TAG:中國 | 中國人 | 歐美 | 認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