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06-01
關鍵詞提示: 雙性化 中性化 無性化 中性化審美 性別教育公民教育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gender)涉及很多話題,今天我們講一些簡單的常識。主要圍繞三個問題:1. 什麼是性別,和性別意識?2. 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3. 如何改變?首先明確一下,性別有兩層意思,生理的,社會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生理性別無法改變,除非做變性手術。社會性別是社會(周圍的人,大多數人)對一個性別的期待,例如要求女性溫柔端莊,男性舒展大方。社會性別不是絕對的,有進取心的女性,也是一種美。在某個具體的人家裡,一個人甘心做全職爸爸,也不丟人。總之,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這兩者在一個人身上未必完全一致。審美,既是個人行為,也是社會行為。除非穿了衣服,只在家裡呆著,一出門,一上街,衣著打扮就是一種社會行為。好,下面說一個更具體的問題。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理解——為什麼女兒要穿那麼男性化或中性化?為什麼我兒子要打扮那麼娘?
在這個背景下,中性化已經成為事實,中性化審美,成為多元社會的一元,可以被寬容。中性化審美的主要消費者是喜歡標新立異的青少年,不會成為社會主流。對社會現象的中性化審美,給予一定能夠的寬容(例如,沒有任何必要把中性化審美和同性戀聯繫起來,或者對中性化審美進行道德批判)。中性化審美,是人們的一種合理需要,看看古今中外很多雕塑就知道了。分享一首帶搖滾風格的流行歌曲,澳洲女歌手VanessaAmorosi的Perfect,中性化的時代,女歌手的演唱習慣經常有點男性化。文藝界的中性化是故意為之,是一種正常現象,只要不非常過分,就可以寬容。這位古希臘雕塑的女性形象中,面孔和髮式,都有剛毅的一面。生活中的不男不女很遭人討厭,在藝術中,又是另一件事情了。說回大眾傳媒。媒體上經常有「男孩怎麼養,女孩怎麼養」的討論。有的父母很喜歡這樣的話題。因為這類文章看起來很好懂,似乎很有道理。卻不知道,這些討論當中很多是廢話,是無效討論。這類微文中,經常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假設了男性和女性的完全對立,分別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很多討論不符合邏輯,不符合大腦科學的常識,也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人格是否健全,和性別無關。沒有一個教育叫做男孩教育,或者女孩教育,這種以性別劃分的概念是偽概念,公民教育才是真概念。當我們對一個女孩子說:「讓我們像一個女孩子那樣心細」,我們說的就是「心細」;當我們對一個男孩子說:「讓我們像一個男孩那樣大方」,我們說的就是「大方」。只不過藉助了性別去提要求。性別的語言,是一種工具,聰明的父母可以利用他,但不是最終目的。男孩子也要心細,女孩子也要大方,在必要的時候。關於雙性化,今天下午我們已經在群里說過了。雙性化的人心理更健康。就像語文和數學兩張卷子都考高分,相比只有一張考卷考高分,是更好的(最認真的心理學家對雙性化還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認為雙性化的人更可愛,更聰明)。回到我們今天的講座的開頭,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是兩個東西。某一個具體的人,不必保持兩者的完全一致。他可以是雙性化的,既擁有男性的優點,也有女性的優點。或許我們正處在一個從嚴格的性比區分轉向模糊的性別區分的時代中。我們即承認兩性的生理和社會差別,也不把性別變成刻板的印象。今天先到這裡吧?謝謝諸位家長。著作權聲明互動家長:太贊了!人格教育,與性別無關。這句話足夠振聾發聵。每次我嫂子說我侄女的話:女孩子嘛,就不要求那麼多了。每次我心裡都咯噔一下。人頭腦中已經被預設了和性別相關的概念,甚至成為了一種集體無意識,而這些概念就像豎在孩子成長之路上的牆。其實女孩子一樣可以把足球踢得很好,數理化學得出色;男孩子同樣可以既勇敢又謙遜,既理性又充滿愛的能量~吳駿:是的,這道無形的牆,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它阻礙了很多女孩子的智力和人生的成長。同樣,它也經常阻礙男孩的成長。家長:謝謝吳老師的分享,每次讀到您的文字都會眼前一亮:對呀,生活中也有詩和遠方,不僅僅我眼前的亂麻和苟且!吳駿:很高興對你有啟發。家長:我女兒12歲。我應該怎樣做,幫助她識別渣男呢?吳駿:應該完成什麼教育,就完成什麼教育。完成基本的教育之後,應該有的判斷力不會太差。渣男是一個流行文化里的辭彙,是一個無效的概念,就像好人,壞人,是毫無意義的標籤。家庭教育不能跟著流行文化走。建議不要追風。希望您多學習邏輯常識,不要被一些毫無意義但社會上流行的東西捲走。
推薦閱讀:
很難有普遍答案。也許是為了好玩,吸引周圍人的關注,享受成為話題的快感。或者,是故意讓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困惑。或是從眾,很多人都這麼打扮,我也這樣。等等。我個人的看法是,還是保持一定的可識別度,不要走的太遠。男女有別,我在這一點上比較保守。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男不男,女不女。但是,如果偶爾傳一下中性化的服裝,我也不會反對。畢竟,中性化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之一。講座的後面我們還會簡單回顧一下歷史,再講到中性化。
從經濟的角度看,中性化的明星主要是一種商業現象。為了經濟利益,需要引發關注,引發關注的辦法之一是引發爭議話題。學過新聞學的或許都知道,社會大眾只關心兩個東西,政治和性。如果一條新聞包含了政治人物,同時包含性,那一定非常熱鬧。例子很多,不舉了。在國內,政治有敏感度,不能談。那就只剩下一個選項了。性,和性別就成為不二的選擇。明星/名人的中性化,穿著打扮,就是這種傳播的需要。建議家長寬容孩子對這些東西的好奇,同時加以引導。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要隨意模仿這些中性化的明星。對各類狗血新聞,涉及名人私生活的新聞,要按照年齡隔絕,還要幫助孩子閱讀。告訴孩子新聞不是真實生活。說回來,下面我們關心一下男孩子。現在一個常見現象是男孩子陽剛之氣不足,舉手投足女氣,並且缺少決斷、勇氣、不敢冒險,不敢承擔責任,不敢離開父母,等等,滿足不了周圍人對他的男性角色的期待。原因之一是從小生活在女性人群中,父親缺位,同時男性教師較少。男性不願意去做幼兒園老師,「我是幼兒園老師」從一位男性的嘴裡說出來,似乎是說:「我沒有力量,我是個無能兒」。就算招來男教師,男教師很快也轉行。不知不覺當中,男孩子們變的過於柔弱,因為沒有可以模仿的男性榜樣。為什麼從小需要性別榜樣?孩子大了再陪,不行嗎?答案是:不行。
2-3歲開始形成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3-5歲開始形成「性別角色」,6-7歲發展出「性別恆常」。恆常,就是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男孩,或者一個女孩,而且永遠不會改變。人家孩子都完成了認知的發展,你家孩子還在性別混亂中,以後的路就容易顛簸了。「性別恆常」是兒童達到具體思維階段(6,7歲)獲得了守恆概念的時候發展出來的。守恆,我們在以前的講座里講過,那個有趣的實驗。兩個水杯給孩子看,然後把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出來,倒在扁平的容器里,問孩子哪個容易里的水多。有守恆概念的孩子,自然會說一樣多。沒有守恆概念的孩子,會從水面的高低,或者截面的大小下判斷。上面提到的性別認同、性別角色、性別恆常,都表明在童年的時候,雙親的陪伴必不可少。有的父親說,等我兒子大一些了,我再陪他。有的母親說,等我女兒大一些了,我再陪她。這兩種,都有嚴重問題。0-7歲是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第12講——「社會化」的講座里,提到的社會化,就包括性別的社會化。家長不要掉以輕心,還是多多陪伴孩子,用正確的性別角色給孩子做榜樣。目前國內社會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父親缺位,男孩子越來越女性化,或者無性化。再看一下女孩子的情況。20多年前,德國漢堡大學有兩位研究者對比了德國和美國的教育當中的女孩子的學習。發現情況差不多:女生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成績更好,留級的更少,但是女孩數學差,選修物理和化學的人更少,總之,自然科學方面得不到鼓勵,選擇職業方向的時候,被限定在一個範圍里。我們今天中國也是這樣。女孩子的科目選擇被限制,人生被限制。當女孩學習數理化生的時候,他們很少得到支持。當女孩看文學故事的時候,玩樂器的時候,得到很多鼓勵。女孩子不被鼓勵進行哲學思考,不被鼓勵思維精確、有條理。「女孩子么,隨性一點吧」很多女孩子的父母嘴邊就是這句話。女孩子的父母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在培養真正的「好女孩」的時候,其實在培養不能推理、不能自我調節的孩子。不能推理、不能自我調節的孩子沒有性別,可以是男孩,可以是女孩,既然是無腦兒,性別就不再重要了。總結一下,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儘可能全面發展,不要用性別去限制他們的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有缺陷,人格發展也會出現缺陷。人格是否健全,和性別無關。
下面我們放眼看一下社會。性別一直是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的重要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多女性進入工廠,礦地,甚至進入兵工廠工作,承擔過去只有男人做的工作。這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上面是一張著名的招貼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多女性進入工廠,礦地,甚至進入兵工廠工作,承擔過去只有男人做的工作。這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上面是美國著名雜誌《時代》的一張封面。
「1943年,多伊爾在美國田納西州的飛機製造廠工作,她被稱為「鉚工羅西」。這幅海報呼籲男人們上戰場的同時,也號召婦女們去工廠工作,作為美國的一個文化偶像,「羅西」代表了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參加工作的六百萬美國婦女,也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的一個標誌。」(摘自網路)這是一個中文鏈接,http://www.sohu.com/a/133679883_681668
當時的很多老照片,女性在兵工廠,在機器旁邊工作。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很有趣,很震撼。1972年,心理學家契斯勒的書《女性與瘋狂》出版。向一個傳統觀點挑戰——女性是否更容易發瘋?20世紀末,女性患抑鬱症的統計概率,是男性的兩倍。但事實怎樣?難道女性真的就是沒有理智的代名詞?這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的社會,一直存有對性別的偏見。直到電子時代和信息時代。1979年,一位學者提出「微妙的革命(SubtleRevolution)"一詞,用來描述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到今天,除了傳統的一些產業(例如礦業,建築業),很多產業都對女性完全開放,有的新興領域(例如互聯網行業)是毫無性別的。推薦閱讀:
※性別場合下的禮節
※導航應用為什麼存在性別問題?
※性別:男 占事: 測鄰居大姐何時回家?(作者 韓非子)|● 八卦研究
※男女之別
※男性和女性誰更擅長應對壓力?
TAG:性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