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遠比父母們想像的高

不久前公布的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共有317.6萬對夫妻辦理了結婚登記,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意味著每天平均有5166個家庭解體,離婚率也達14.6%,我國離婚率連續7年遞增。很多從不幸婚姻中解脫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無法從中解脫的是孩子。他們內心的創傷往往終生難以平復,他們的擔憂感、不安全感、恐懼感也許永遠無法醫治。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生長在父母不健全、不健康、不幸福的婚姻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生犯罪和焦慮、抑鬱、敵對、報復等心理障礙問題。層出不窮的青少年問題,追根溯源都是家庭問題。如何使孩子在父母失敗的婚姻中傷害最小,如何讓單親家庭的子女同樣感受到家的溫暖。本期《雅虎家話》我們來討論這些問題……[發表評論]人間慘劇頻頻發生:拿什麼拯救我們的孩子

15歲男孩殺死爺奶 稱其挑撥父母離婚認為爺爺奶奶挑撥父母離婚,使自己從小缺少父愛母愛,15歲的男孩竟然殺死爺爺奶奶。漢江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詳細]

父母離異 14歲女孩手拿日記從七樓墜下年僅14歲的女孩甜甜從7樓陽台墜下,至生死未卜。據鄰居稱,「甜甜的爸媽已經離異了,她媽媽自己帶著甜甜過,平常工作挺忙。」……[詳細]

5名單親家庭90後少年組團跨省盜竊五個單親家庭的男孩通過網路遊戲結識後,開始流竄多省組團盜竊。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5人交叉作案,涉案金額超10萬元……[詳細]就要離婚了,面對孩子我該如何選擇?

很多處於離婚邊緣的家庭中,父母堅守婚姻的理由僅僅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為父母者割捨自己的幸福,忍受痛苦,巨大的個人犧牲真的會帶給孩子幸福嗎?父母不和、分手或者分手過程中的「戰鬥」,會不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更大的創傷?為了孩子,離婚還是不離?這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

離婚支持者:委曲求全孩子就會幸福?家住南海黃岐的明明是個令幼兒園老師傷腦筋的孩子,他經常和小朋友們打架,如果別人的玩具被他看上了,就一定要搶到手,儼然一個「小霸王」。原來,明明的父親是個有暴力傾向的人,在家裡,明明的媽媽經常被他打罵,明明也很害怕他的爸爸,經常在爸爸回來時躲起來。為了給明明一個完整的家,明明的媽媽寧肯挨打受罵也不肯離婚。漸漸地,在明明的心目中,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析:婚姻也應該分級而定,嚴重不良的婚姻,如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一方酗酒或賭博等,對孩子身心的負面影響可能比離婚更大;而輕度不良的婚姻則應該慎重考慮離婚,畢竟離婚多少都會給孩子以影響。

離婚反對者:不存在所謂的「良性」離婚李佳是廣州市越秀區某幼兒園的大班孩子,平時她不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有一次老師問她為什麼不和男孩子一起玩,她說,媽媽說男人都不是好人,我才不要跟壞人一起玩。原來,李佳的爸爸因外遇和李佳的媽媽離婚,她的媽媽對男人憎惡的觀念不自覺地已經灌輸給了幼小的李佳。解析:夫妻感情破裂,決定離婚時,也應注意孩子的感受。如雙方應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談離婚,不要過多地向孩子訴說對方的不是。

結論:家庭名存實亡,不離也枉然關於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有限影響說」和「衝突說」兩種觀點。上海社會科學院曾有一項針對父母離異的孩子及其家長、老師的定量研究,其結果支持了「有限影響說」,即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另有調查研究表明,離婚過程中的衝突對孩子的傷害,要大於離婚的結果對孩子的傷害,尤其是在離婚過程中把孩子捲入離婚大戰的做法,對孩子的傷害尤甚。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感知能力,他能看到這個家庭是真的幸福還是名存實亡,勉強維持在一起的兩具沒有感情的軀體,能給孩子正常的成長環境嗎?如何讓孩子儘快走出父母離異陰影?

孩子自述:爸爸其實沒那麼差網友晨晨:媽媽一直都看不起爸爸,她常說別人的丈夫多麼有本事,而爸爸卻總是那麼窩囊。後來爸媽為此事離婚了。而媽媽也時不時地在我面前說爸爸的不是,說爸爸是如何耽誤了她。其實我認為我爸爸人挺好的,雖然他掙的錢不多,但是我們一家衣食無憂,我一直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總是對爸爸不滿意。提示1:在談話中不要牽涉矛盾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說,父母離婚並非是禁忌話題,哪怕孩子思想上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事實。需要注意的是,在談話中父母應讓孩子清楚一點:「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很重要。」在談話中不要牽涉父母之間的矛盾,也不必對孩子解釋其中的原因,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必要讓他們了解每個細節。

為見媽媽,女孩要趕奶奶出門近日,南京市民郭女士遇到一件令她非常痛心的事情,自己辛辛苦苦撫養了6年的小孫女,成天嚷著讓她走。童言無忌,小孫女說,「媽媽說奶奶走了,她就可以回家了。」郭女士為此傷透了心。她說,她理解孩子沒有媽媽的痛苦。但如果把她離開作為前提條件,並且影響到了幼小的孩子,將是這個家庭更大的悲哀……[詳細]提示2:孩子對父母也有關心的責任 當父母中有一位要搬出去住時,應事先告訴孩子自己將搬到什麼地方去、接下來的日子裡如何生活等情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對父母也有關心的責任。同時,父母還應告訴孩子日常生活將會出現哪些變化,例如搬家或轉學等,同時告訴他哪些活動會保持下去,如定期去爺爺奶奶家玩。

單親孩子告家長「非法同居」「我爸媽非法同居,他們已經離婚了還住在一起。」一個高一孩子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狀告家長」,因為他發現了父母的離婚證書。專家稱,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父母應該學會如何讓孩子接受現實……[詳細]提議3:不要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表現異常時,應專心傾聽孩子的話。更重要的是,盡量不要將剛離婚後的傷心、易怒等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應該對孩子解釋清楚父母現在的關係,但要採取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無需將細節和盤托出。

離婚後,孩子最怕節假日呂麗的父母離婚後,呂麗隨父親,爺爺奶奶和爸爸都不讓呂麗和媽媽見面。呂麗說現在自己最怕的一件事是過節,以前過節父母都陪著去公園玩,而現在只能看著別人的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玩。提議4:讓孩子繼續與父親往來 父母的分手往往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次危機。對於孩子年齡較小的家庭,通常離婚後爸爸會離開家,之後只能在周末或一些固定的時間段來看望孩子。如讓孩子繼續與父親往來,那麼他們就比較容易度過這個危機。所以,不要讓孩子局限在和媽媽的二人生活中。爸爸應安排好時間與孩子一起共度美好時光。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愛更要加倍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父母不經常在身邊陪伴並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鼓勵,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和結婚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勵,也許就能改變他的人生。

單親家庭不一定意味著殘缺人只有在特殊的壓力和刺激下,才肯做最徹底的嘗試,才可能開發出自己巨大的潛能。離異的經歷,固然有它的遺憾、痛苦和勞累,其實也有它潛在的優勢,可激發單親家庭成員創造更高質量的生活。不僅僅是從樂觀和積極的角度,從現實的角度,我們也應該用心去認識單親家庭的優勢……[詳細]單親明星之正面:周杰倫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周杰倫為媽媽寫的歌《聽媽媽的話》成為台灣國小教材。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為我媽,我可以做任何事。」「我爸爸有多年沒來看我了,但我不恨他。如果有機會,還要向爸爸盡孝道,畢竟是他給了我生命。」……[詳細]

單親家庭更應重視性別教育異性成員組成的單親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對子女的成長極為不利,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無法較好地培養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理想的狀況應該是,男孩兒跟父親認同,女孩兒跟母親認同。如果顛倒過來,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礙」,有可能發展為排斥甚至仇視異性,嚴重的可能形成同性戀的潛在內因……[詳細]單親明星之負面:陳冠希陳冠希至今仍無法原諒父母的離異。9歲之前,父親陳澤民在兒子的腦海中印跡模糊。14歲那年,陳冠希才知道他的家庭的真相。父母早已離異,他一直被善意地蒙在鼓裡。陳冠希父親的性取向是香港娛樂圈公開的秘密。……[詳細]讓家成為孩子最溫馨的港灣

婚姻本身沒有對錯,不管是維持還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選擇,但是,因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樣的選擇都必然要有所顧忌。孩子在婚姻中是弱者,有父母疼愛的家就是他們的堡壘。把這個孩子賴以生活的堡壘從他們的生活中剝開,對孩子來說是太殘忍的事情。正如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所說的: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離婚的創傷僅次於死亡。父母離婚問題是當代兒童面臨著的最嚴重、最複雜的精神健康危機問題。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能讓孩子感受到一如既往的愛,孩子們就可以順利度過家庭的難關。(責任編輯:徐昊 馬曉慧)更多專題>>
推薦閱讀:

一個離婚男人的自白
女人離婚前後最重要的三件事
老公出軌,我該不該原諒?
夫妻這八種狀況最易導致離婚-頭條網
施南生回應離婚傳聞:我和徐克沒離婚

TAG:孩子 | 父母 | 離婚 | 想像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