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信仰之光照亮人生

信仰之光照亮人生

2012年07月20日 12:48

來源:中國教育報

劉建軍

劉建軍

信仰是人生的根本性需要,其在人生中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來表示,那就是它能賦予人生以意義感。一個有明確的人生理想和堅定的人生信仰的人,會感到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相反,會感到人生空虛,不知意義在何處。

事實上,信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精神定力。人們在談論信仰的作用時,往往講它是「精神動力」。其實,在它成為「精神動力」之前,首先是一種「精神定力」。信仰能給人一種根本的確定性和確定感。張學良將軍一生坎坷,他晚年回顧人生時說:「一個人應該有所信仰,不能活得飄飄蕩蕩。」從一定意義上講,信仰是人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上尋找確定性的努力。宇宙是宏大的,世界是變動的,社會是複雜的,個人是渺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生需要找到一種確定性和確定感,才能安身安心。信仰使人的精神得到寄託和安頓,給人生小船一個停泊的港灣。

我們有很多到外國留學、工作或定居的人,在當地信了宗教。原因當然很多,但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在脫離了祖國文化的母體後,需要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安定感。有人在好萊塢採訪影星陳冲時,陳冲說:「海外中國人都愛存錢,不只是節約,而是追求一種心理上的踏實感。」在一些離開祖國的海外知識分子中流傳著一句話:「失去了大地,得到了天空。」這句話反映了他們的生存狀態,特別是精神狀態。「得到天空」就是得到了自由發展的空間,這當然是好的,但「失去了大地」的感覺,不就是一腳登空、失去了過去的安全感和踏實感嗎?

精神定向。人為什麼需要方向感?因為人是一種動物,而動物的活動不能沒有方向,這是它們的生存能力。鳥類的方向感很強,還有一些別的動物,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從來不會出錯。對人來說,方向感非常重要,但這不只是東西南北的自然方向感,更是社會價值時空中的社會方向感,是人生奮鬥的方向。

信仰是人生的定向機制,為人生指明奮鬥的方向。信仰中包含價值取向、理想目標和人生目的。理想指向未來,提示和指示著一種方向。當然,人們在社會中生活,並非一舉一動都有明確的目的,但人的一生不能都漫無目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無目的的事情,比如娛樂性的活動,但這些只能是生活的調味品,而不是生活的主食。只有事業和有目的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根本和主流。

精神動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有強大的動力才能不斷推進。一方面,人們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外部阻礙,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斷地戰勝自己、超越自我。這都需要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這種強大的力量只能從人的精神世界中,特別是從信仰中來。

因為這種動力不是指一般的動力,而是一種特殊的更強大的力量。一般來說,只要是生命,本身就有一種求生的動力。一個人,即使他沒有很高的追求,也會有一定的生活動力。但是,如果僅僅依靠這種本能的自發的力量,一個人不可能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事實上,成就偉大事業和人格所需要的力量,決不是僅靠自發的本能就夠的,而是必須有更自覺的、特殊的強大力量。信仰是一種奇妙的精神現象,其中蘊含著極大的能量。信仰能夠調動人的精神潛力和物質能量,從而形成強大的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會推動著人去作出平時根本不可能成就的事業,甚至出現超出人的肉體組織可能性的奇蹟。

精神支撐。人的精神世界猶如一座大廈,缺少支柱就會倒塌。信仰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在有信仰的時候,就會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勁兒。上世紀50年代時,有外國人來中國,見到中國的老百姓感到很驚奇:儘管中國百姓營養不良,穿著也差,但「兩眼放光」。就是說,目光中有一種明澈堅定的力量。現在很多人營養很好,但眼神混濁而游移不定。

信仰的支撐作用在嚴酷的考驗中得到突出體現。人在非常困難的時候,能否堅持得住,甚至能否多堅持一分鐘,可能是成功與失敗、英雄與懦夫的分水嶺。但在這樣的時候,哪怕多堅持一小會兒,也非常困難。因為此時,人的意志處於崩潰的邊緣,僅靠天然具有的頑強意志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信仰的力量。中國革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正如鄧小平所說:「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共產主義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精神紐帶。理想信念不僅能將一個人的全部力量凝聚起來,而且能把許多人的力量凝聚在一個目標上,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鄧小平說過,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

確實,在一個群體中,一種共同的信仰就是一種將許多人聯結起來的精神紐帶。大家有共同的世界觀基礎、共同的理想目標、共同的價值取向,以及有共同的語言等,這就極大地增強了群體的凝聚力,形成一種強大的群體力量。在具有共同信仰的群體中,成員之間有共同或相近的思想情感、核心價值以及思想方法,可以進行深度的精神溝通,這就使他們有一種一體感。這些東西如果反映在成員之間的道德上,就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超越彼此之間的利益差異,特別是物質利益的差異,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形成大家和諧相處的局面。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人生需要放下八樣東西
北極之路·徒步去世界盡頭 第一章 另一種人生
地痞流氓裝什麼人生導師
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同?

TAG:人生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