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會被人笑話的600個文學典故(二)

不知道會被人笑話的600個文學典故(二)

的。正是這些尋常不過的「兒嬉」,過後大抵都忘掉了。然而一經詩人的篩選、提煉,仿如從沙里淘出精金,晶光奪目,立即勾起了人們美好的回憶,陶醉於兒時的溫馨舊夢之中。於是,「青梅竹馬」化為成語,不脛而走,一直流傳至今。

詩歌 第四章(7)
「竹馬」,就是將竹竿當作馬騎,小孩常玩的一種遊戲。「青梅」,即剛從園中折來的青梅花枝。「青梅竹馬」就用來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一起玩耍的樣子。
  魏巍在《東方》提到:「那少年時期的青梅竹馬,在他的心靈里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呀!」
  長干行
  長干行,樂府舊題《雜曲歌辭》調名,原為長江下游一帶民歌,其源出於《清商西曲》,內容多寫船家婦女的生活,崔顥也以絕句形式寫過四首《長干行》。長干,地名,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古時有長干里,其地靠近長江。行,古詩的一種體裁。 古稀
  典出杜甫《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人杜甫老年時窮困潦倒,生活窘迫,每天只能依靠典當東西來飲酒,不能自制,詩人竟生起自己的氣,想到自己這個樣子,到這個年齡還不死去。
  古稀,指人活到七十歲。古代時人的壽命非常短,多數人活不到七十歲,所以人活到七十歲就很少見,就是古來稀了。後來「古稀」一語就指七十歲。
  宋朝趙令時在《侯鯹錄》中引用蘇軾詩:「令閣方當而立歲,賢夫已過古稀年。」
  杜甫詩風
  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激蕩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後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聖」。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詩歌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地位。
   弄潮兒
  典出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李益,字君虞,姑臧(今甘肅省武陵縣)人。大曆進士,曾任鄭縣尉,又為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唐憲宗聞其詩名,任其為秘書少監,官至禮部尚書。
  他在詩壇上極負盛名,由於親身的體驗,邊塞生活的抒寫成為他詩歌中突出的題材。在形式運用上,尤長七言絕句,他善於從樂府民歌里吸取其生動活潑的精神,用凝練精美的語言,塑造出鮮明無比的形象。和諧而激昂的節奏,最富於音樂美,所以在當時就成為流傳最廣的樂府歌辭。
  《江南曲》是樂府民歌中的舊題,是一首閨怨詩,詩人以白描的手法傳出了一位商人婦的口吻和心聲。詩的前兩句「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是說婦人當年為了貪圖富貴,嫁給了一個有錢的商人。商人愛錢忙著做生意,沒有機會陪伴妻子。這是一件可悲、可嘆的事情,可是又無可奈何,憑空感傷而已。「嫁與弄潮兒」,既是痴語、天真語,也是苦語、無奈語。這位少婦也不是真想改嫁,這裡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極度苦悶之中自傷身世,思前想後,悔不當初罷了。

詩歌 第四章(8)
弄潮,是指江河湖水暴漲時人們在水中戲水競渡。「弄潮兒」本指每天與風浪搏鬥的水手,或在風浪中戲水的年輕人。宋朝潘閬《酒泉子》中用到:「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後來「弄潮兒」就指勇於投身時代潮流的革命者。
  魯迅在《三閑集》中寫道:「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崗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于濤頭且不介意。」
   牆頭馬上
  典出白居易《井底引銀瓶》: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太原,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
  白居易的詩詞語言通俗,深入淺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詩刻畫人物,形象鮮明,以情動人,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
  《井底引銀瓶》是一首遭受封建禮教欺壓迫害女子的怨歌,前三句的兩個比喻總概了全詩意旨,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遺棄命運的寫照。次三句寫女子年少時的美貌殊姿,以相識之前的歡悅對比相識後四句橫遭不幸的痛苦。再下以身相許,決然私奔的過程,表現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純潔及為情所動的真實形態。以後五句接著敘述私奔帶來的屈辱和痛苦。「聘則為妻奔是妾」沒有經過禮法嘉許的結合,即使相愛情深也不能得人認可。女子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經無處可歸。詩末兩句凄涼悱惻,是對後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憤的吶喊。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後來演變成成語「牆頭馬上」指男,女相互愛慕,一見鍾情。
  元代白樸雜劇《牆頭馬上》的戲劇內容就是取材於白居易的這首詩。
   擒賊擒王
  典出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以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其在多殺傷。
  這首《前出塞》是寫天寶末年,大將軍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故事,詩人杜甫通過這首詩來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篇。詩的前四句,很像是當時軍中流行的作戰歌訣,頗富韻致,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所在,強調部伍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智勇須並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數家珍,宛若總結戰鬥經驗。然而從整篇看,它還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襯筆。後四句才道出赴邊作戰應有的終極目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詩歌 第四章(9)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他認為,擁強兵只為守邊,赴邊不為殺伐。不論是為制敵而「射馬」,不論是不得已而「殺傷」,不論是擁強兵而「擒王」,都應以「制侵陵」為限度,不能亂動干戈,更不應以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這種以戰去戰,以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論,安邊良策;它反映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願望。
  後來「擒賊擒王」指擒拿敵軍首領,使敵軍徹底瓦解的謀略。現在人們多用來比喻做事先要抓關鍵,抓住要害。
  邊塞詩
  邊塞,邊疆地區的要塞,這裡多戰事,邊塞的戰事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也就是現在說的戰爭題材。邊塞詩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自身親歷的見聞來寫作,描寫邊塞風景、軍旅生活及慘烈的戰爭場面;另一些詩人則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詩人創作的邊塞詩包括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此後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嘔心瀝血
  典出韓愈《歸彭城》: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一讀已自怪,再尋良自疑。詩中「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兩句意思是說挖出心肝當紙,滴出血寫文章,韓愈是想通過文章來奉勸那些當政者不要再興兵黷武,要關心民間疾苦。
  唐朝詩人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載:唐朝詩人李賀外出經常騎驢,常在驢背上吟詩。每得佳句,即寫下來投入書僮背的書囊中。晚上回家整理,他母親見囊中寫書很多,很心疼地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嘔心瀝血」一語,由上邊兩個典故拼合而成。後來就用「嘔心瀝血」指在文藝創作中或者從事某項事業時費盡心血。
  臧克家在《老舍永在》中寫道:「嘔心瀝血,謳歌社會主義。」
   萍水相逢
  典出王勃《滕王閣序》: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逃,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王勃,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因為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所以王勃行為相當浪漫,招來不少禍事,其遭遇也相當悲慘。《滕王閣序》作為一篇贈序文,借登高之機感懷時事,慨嘆身世,是富於時代精神和個人特點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雖連遭挫折,不免產生人生無常、命運偃蹇的怨嘆,但文中更多的是表達作者的抱負和自強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織,這正是文章的動人之處。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10)
在文中,作者說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著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時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幾句話,抒發了詩人自傷身世,懷才不遇的感慨。
  萍,浮萍,形容漂浮不定。「萍水相逢」是指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清朝沈復在《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中提到:「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系萍水相逢,聚首無多日耳。」
  《滕王閣序》的寫作趣話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記載: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勃至人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酣,辭別,帥贈百繒。又《唐摭言》卷五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周公意屬於婿盂學土者為之,已宿構矣。乃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日:「是亦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在理解寫作背景的同時,也知曉宴會主人對人才的賞識。
   蜻蜓點水
  典出杜甫《曲江二首》: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春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唐肅宗李亨時期,杜甫當上八品言官「左拾遺」,後因幫一個不該問罪的大臣說話,而被皇帝疏遠,他心情很苦悶,就到曲江邊賞春散心。但見早春二月,春光明媚,蝴蝶翻飛,蜻蜓戲水,一派生機。優美的春景,也使苦悶的詩人頓覺春光的美好,盡情賞春,忘卻了煩惱。
  「蜻蜓點水款款飛」是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一掠即過。後來人們就用「蜻蜓點水」比喻做事、學習膚淺不深入。
  郭小川在《沉痛的教訓》中寫道:「下鄉只是蜻蜓點水似的,還要帶白饅頭。」
  田園詩
  唐朝開國之後,由於政治統一,政府獎勵生產,生產力發展很快,幾十年間,社會經濟繁榮,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社會安定,國力強大,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文人士大夫的物質生活優裕,遊山玩水,飽覽名勝成為時尚。另外當時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璞歸真的追求和佛家禪宗的凈心明性的境界,又為詩人提供了文化及審美的心理準備。文人的隱逸情懷也與山水田園的純樸自然一致,於是便釀成了一種嚮往自然、追求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詩歌以山水田園為描寫對象,開始於晉代的陶淵明與謝靈運,陶詩多詠田園,謝詩多寫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對後世詩歌創作都有很大影響,也給盛唐以來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提供了藝術上的借鑒,於是唐朝詩人中有一部分詩人選擇了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創作詩歌,以山水田園為描寫對象的詩作也便興盛起來,詩人們以詩歌贊祖國山川壯麗抒發壯志豪情,讚美田園閑適恬靜,表現社會和平安定。
   一手遮天
  典出曹鄴《讀李斯傳》:一車致三轂,本圖行地速。不知駕馭難,舉足成顛覆。欺暗尚不然,欺明當自戮。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見三尺墳,雲陽草空綠。曹鄴,字鄴之,桂州陽朔縣人。晚唐重要詩人,以五言古詩著稱。在京城應考十年,九次落第,最後由於其《四怨三愁五情詩》一詩為中書舍人韋愨賞識,薦於禮部侍郎裴休,終於在大中四年進士及第,時年約四十歲。授天平節度使推官,後遷升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於吏部郎中任內辭官南歸,死後葬於桂林。

詩歌 第四章(11)
人們將詩中「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這兩句後來演變成成語「一手遮天」,形容專權蠻橫,欺上瞞下,使老百姓難見天日。
  明朝張岱在《馬士英、阮大鋮傳》中用到:「弦光好酒喜肉,日導以荒淫,毫不省外事,而士英一手遮天,靡所不為矣。」
   落花流水
  典出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仙翁歸卧翠微岑,一夜西風月峽深。松徑定知芳草合,玉書應念素塵侵。閑雲不系東西影,野鶴寧知去住心。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琴。李群玉,字文山,澧州澧陽縣(今湖南澧縣)人。李群玉是晚唐詩人中很有特點的一個。《唐才子傳》稱他「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詩筆遒麗,文體豐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謝子弟,別有一種風流」。又有人說他心甘淡泊,不圖虛名。
  在這首詩里,作者描寫了岑公山美麗的暮春風景,就有一些清新古雅之風。最後一句的「落花流水」一詞,是形容殘春的景象。後來人們用來比喻事物衰敗零落,或者遭受慘敗的局面。
  五代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田園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以山水田園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讚美高山大河,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這些詩歌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唐代社會生活以及唐代士人豐富複雜的精神世界的窗口。另外,由於唐代取士較為重視聲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難的知識分子往往由隱而仕,走所謂的「終南捷徑」。他們在隱居生活中,常常臨水登山抒懷寄傲,遊園寫景樂隱怡閑。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們或隱遁山水虔誠向佛,或遊歷山川求仙訪道,有更多機會接觸自然,因而在盛唐時代產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篇,並形成了一個影響很大的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是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
   人面桃花
  典出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後世人傳誦,經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
  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唐詩紀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故事說的是有一年,崔護獨自出來遊玩,見到一戶人家,就敲門進去求水喝。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女子,聽過崔護的請求後,就端出一碗水遞給了崔護,崔護被女子的美麗所吸引,久久不願離去。第二年,他又來到這家門前,希望能再次看見這位美麗的女子,可是,當他一打聽,這家人已經搬走了,於是惆悵不已,崔護就在門上題了這首詩。
  人面,指那位姑娘。桃花盛開,像姑娘在桃花中展開笑顏。「人面桃花」就指貌美又多情的姑娘。後來又指非常愛慕但又不能相見的女子,以及由此產生的惆悵心情。書包網 www.bookbao.com

詩歌 第四章(12)
宋朝柳永在《滿朝歡》中用到:「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
   殺風景
  典出李商隱《義山雜纂?煞風景》: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楊柳,石筍系馬,月下把火,清泉濯足,花上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妓宴說俗事,花下養雞鴨。作者認為這些都是當時煞風景讓人掃興的事情,破壞環境,破壞氣氛,讓人掃興。
  「煞風景」又叫做「殺風景」,人們用它來形容破壞氣氛或景緻,讓人敗興。
  宋朝樓鑰在《次韻沉使君懷浮圖梅花》中提到:「毋庸高牙煞風景,為著佳句增孤妍。」
  《義山雜纂》簡介
  本書包括從唐到清七名作者的八篇名作。這些作品「皆集俚俗常談鄙事」,「穿世務之幽隱」,「不特聊資笑噓而已」。也就是說,這是一些語言俚俗幽默、風格獨具的古代語錄體小品。作品所反映的是從唐朝到清朝的社會風情,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認識那個時代有關世道人心的多方面線索,特別是創造了一些諸如「煞風景」之內的頗有生命力的語彙,使得這些作品到今天仍值得一讀。八篇作品是:義山雜纂(唐?李商隱撰)、雜纂續(宋?王君玉撰)、雜纂二續(宋?蘇軾撰)、雜纂三續(明?黃允交撰)、雜纂新續(清?韋光黻撰)、廣雜纂(清?顧祿撰)、纂得確(清?石成金撰)、纂得確二集(清?石成金撰)。
   山雨欲來
  典出許渾《咸陽城東樓》: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詩中描述了詩人登上城樓,放眼萬里,愁雲籠罩,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這說明時間已是傍晚,而且開始顯出了雨意。下句「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越來越模糊,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狂風大作,席捲城樓內外。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卻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山城暴雨即將來臨時的情景,使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指暴雨到來前狂風滿樓的景象,後來人們就將這句詩總結成了成語「山雨欲來」,用來比喻重大事變前的緊張氣氛或跡象。
  高旅在《玉葉冠》寫道:「竟使清除韋後,李旦即位,立了太子之後的京城,似乎人心浮動,又逐漸發展成山雨欲來之勢。」
   石破天驚
  典出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詩人李賀在這首詩里讚美了李憑彈奏箜篌聲音的絕妙,就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整個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樣清幽。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天神的心弦也被樂聲吸引。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在詩中用來形容箜篌的聲音高亢激越,竟把女媧補好的天都驚破了,秋雨從漏洞中紛紛落下。後來人們就用「石破天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清朝張春帆在《宦海》第十九回中提到:「陳繼泰被他們這樣的一來,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驚,只嚇得個肺腑皆崩,神魂出竅。」
   水中捉月書包網 www.bookbao.com

詩歌 第四章(13)
典出黃庭堅《沁園春》:把我身心,為伊煩惱,算天便知。恨一回相見,百方作計,未能偎倚,早覓東西。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添憔悴,鎮花銷翠減,玉瘦香肌。奴兒。又有行期。你去即無妨我共誰。向眼前常見,心猶未足,怎生禁得,真箇分離。地角天涯,我隨君去。掘井為盟無改移。君須是,做些兒相度,莫待臨時。
  在這首詞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女子愛慕一個男子,但苦於無緣結合,只是一廂情願地空想,所以是「鏡里拈花,水中捉月」。
  後人就用「水中捉月」來形容白費力氣,根本不能實現。「水中捉月」,也寫作「水中撈月」。
  明朝湯顯祖在《牡丹亭?冥誓》中用到:「是人非人心不別,是幻非幻如何說,雖則似空里拈花,卻不是水中撈月。」
  詞牌
  《白香詞譜》是清朝嘉慶年間靖安人舒夢蘭編選。詞譜選錄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詞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調。這些調式都是較為通用的,小令、中調、長調均有。為便於初學者,每調還詳細列注平仄韻讀,成為真正的詞譜。
  王益清《詞譜》列有八百二十餘調,兩千三百餘體,一個詞調有一種或幾種不同的名稱,如:「水調歌頭」又名「江南好」「花發念奴」,『沁園春』又名「壽星明」。也有些詞牌同名異調,如「浪淘沙」又名「賣花聲」,而「謝家池」也稱「賣花聲」。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台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像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由於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庄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塗鴉
  典出盧仝《示添丁》:數日不食強強行,何忍索我抱看滿樹花。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盧仝,唐代詩人,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隱居少室山,家境貧困,僅破屋數間,但他刻苦讀書,家中圖書滿架。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而他都沒有去。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讚。他的詩作對當時腐敗的朝政與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風格奇特,近似散文。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14)
盧仝有一子叫「添丁」,添丁幼年時喜歡塗抹詩書,常把書弄得一團糟。為此盧仝戲賦詩曰「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是說小孩子一時高興,胡亂用筆墨塗抹,把寫好的詩書塗抹得黑烏鴉一般。
  後來人們就用「塗鴉」來比喻書法繪畫拙劣幼稚,或者胡寫亂畫,多是自謙的說法。
  清朝徐枋在《與楊明遠書》中用到:「外一扇乃幼兒塗鴉,亦以申敬。」
  初唐四傑
  初唐唐高宗到武后初年,唐朝詩壇上出現了四顆光輝閃耀的文學新星: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四傑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王勃明確反對當時「上官體」「思革其弊」,得到盧照鄰等人的支持。他們的詩歌,從宮廷走向人生,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較清俊。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
   瓦上霜
  典出張籍《贈姚怤》:漏天日無光,澤土松不長。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白髮文思壯,才為國賢良。無人識高韻,薦於天子傍。況我愚朴姿,強趨利名場。遠同干貴人,身舉固難彰。昔逢汴水濱,今會習池陽。豈無再來期,顧恐非此方。願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離別勿復道,所貴不相忘。張籍,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四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官,故世稱張司業或張水部。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他的樂府詩大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他的詩作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
  這首詩是說姚怤被貶,托張籍代為說情,張籍於是就回了這首詩。在詩中張籍先誇他一番說「才為國賢良」,又說自己「愚朴姿」,乃是「強趨利名場」,無法「薦於天子傍」,然後是一些離別的話。然後說道「願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意思是說有願在朝廷外自清自流,不願在朝廷內朝不保夕。這是張籍的自我表白,願為清泉長流,不為瓦霜暫留。後人就用「瓦上霜」來比喻易逝的事物,如功名利祿等。
  宋朝陸遊在《讀老子》中寫道:「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強健輪時光。」這裡的「瓦上霜」就是說人生易逝。
   霧裡看花
  典出杜甫《小寒食舟中做》: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這首詩寫在杜甫去世前半年左右,即大曆五年春,詩人滯留潭州的時候,表現他暮年落泊江湖,但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強飲」不僅說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著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這兩句,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坐在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的詩人,坐在船中觀景的實際,讀來倍覺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相難明嗎!筆觸細膩含蓄,使讀者不能不驚嘆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力的精湛了。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15)
「霧裡看花」本意是指老眼昏花,看東西不真切,像隔著一層霧。後用來比喻對事情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只知大概,不知詳細。
  清朝王國維《人間詞話》評齊白石畫時說:「白石寫景之作,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
   軒然大波
  典出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瀦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自古澄不清,環混無歸向。炎風日搜攪,幽怪多冗長。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永貞元年,韓愈被改派到湖北江陵府任法曹參軍,又一次經過岳陽,遊覽了岳陽樓、洞庭湖、君山及汨羅江,觸景生情,寫了流傳至今的《岳陽樓別竇司直》。
  詩的開頭幾句,描寫了洞庭湖浩瀚壯闊、風起浪涌的景象。「軒然大波起」就很形象地展示了洞庭湖浩瀚無邊、波浪滔天的景象。
  「軒然大波」原意指高涌的浪濤。後來就用來比喻重大的事件風潮,影響大範圍廣,社會輿論強烈。
  鄒韜奮在《經歷?一種有趣的工作》中用到:「這個決定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唐朝寫詩最多的人
  據說白居易是唐朝寫詩最多的人,白居易一生筆耕不輟,給後人留下近3000篇詩作。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花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傳極廣,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
   尋花問柳
  典出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這是一首玩賞春景的詩歌。詩中提到「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花、柳,都是的初春的景物。這兩句的意思是元戎小隊到郊外原野觀賞春景。
  宋朝陸遊《初春出遊戲作》有詩云:「綠窗百舌喚春眠,問柳尋花意已便。」
  元朝穀子敬《城南柳》有:「休則管惱亂春風卒未休,恐怕你憔悴秋霜非是久。只等的紅雨散綠雲收,我那其間尋花問柳,重到岳陽樓。」
  清朝錢學綸《語新》卷下:「託跡幽人,開問柳尋花之徑。」
  以上幾首詩中「尋花問柳」都是指春景。
  後人又以「花」「柳」比喻妓女,因此用「問柳尋花」表示狎妓嫖娼。
  清朝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一回中用到:「法國夫人只道他丈夫沾染中國名士積習,問柳尋花逢場作戲,不算什麼事。」
   煙花
  典出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詩中的「煙花」,是指春天柔美艷麗的景色。
  杜甫在《清明》中也提到「煙花」:「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這裡的「煙花」則指妓女。後來人們一般都用「煙花」來泛指妓女。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詩歌 第四章(16)
李白的詩風
  李白的詩歌各個時期各具特色,風格多變,以「飄逸」二字難以概括其不同時期的風格。出蜀前後,李白游奇覽勝,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詩歌「飄逸」的風格十分明顯;入長安受到挫折後,他並未失去希望,詩風仍然豪邁奔放、感情熾熱,反覆歌詠自己才必有用;二入長安之後,李白仕途坎坷,國事也日斷衰敗,蒼生水深火熱,詩風一步步接近現實,豪放之中充滿憂國憂民的沉鬱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時,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筆調抒發情懷,揭露現實,鞭撻社會,詩風明顯轉為悲壯。
   眼中刺
  典出白居易《母別子》: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詩中講述了一個喜新厭舊,拋婦棄子的凄涼故事,說的是丈夫身為大將軍立了戰功,被賞賜了很多金銀珠寶,於是便在洛陽娶了一個新婦人,新婦人貌美如花,深得將軍的喜愛,而將軍看新婦人和原來的妻子如「掌上蓮花眼中刺」,新人是寵愛的掌上蓮花,舊妻是叫人厭惡的眼中刺。
  「眼中刺」又叫「眼中釘」,後人用它來指十分厭惡仇視的人。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中提到:「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快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典出劉禹錫《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期詩人、哲學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他的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其學習民歌寫成的《竹枝詞》等詩具有新鮮活潑、健康開朗的顯著特色,情調上獨具一格。
  詩中提到的「前波未滅後波生」被後人演變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容波濤洶湧,後浪推前浪滾滾不絕。後來又用來形容文章詩歌寫得好,內容跌宕起伏。如宋朝姜夔在《白石道人詩說》中用到:「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現在人們都用來指一個問題矛盾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矛盾又出現了
  憶秦娥
  本調又名《秦樓月》《碧雲深》《雙荷葉》。四十六字,十句,前後片各三仄韻,一疊韻,各用入聲韻。也有變格葉平韻者,韻味頓失,不可從。《憶秦娥》詞牌,最早出自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據稱作者是李白,但毫無任何根據,而且李太白全集並無此詞,至今盛唐詩人無一人作詞,在李白有生之年,社會上並無菩薩蠻、憶秦娥等詞牌。綜上所述,現一般認為是五代詞人所作,後被誤歸於李白名下。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國的女子弄玉。傳說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吹蕭,嫁給仙人蕭史。在作者詞中指的是一個秦地(今陝西省一帶)女子。寫她自從愛人出了遠門,她夜裡睡不安穩,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等下去,總是音信杳然。在失望、痛苦中什麼樂游原、漢朝陵墓的好景緻,她都感到一派凄涼。一天秦娥在夢中被嗚咽的簫聲喚醒,只見秦樓外面一片月光,不勝凄涼寂寞。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那一年一度的青青柳色,不禁想起了和愛人在灞陵(在長安東,唐朝人多在這裡折柳贈別)分別時的情景。李白據此創作了憶秦娥詞。

詩歌 第四章(17)
一落千丈
  典出韓愈《聽穎師彈琴》: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穎師是一位來自天竺的僧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居住在長安,以彈琴著名。李賀也寫過一首《聽穎師彈琴歌》稱頌過他。韓愈這首詩,大約作於元和十、十一年,這是一首描寫音樂形象的名作。
  彈奏的時候,琴聲慢慢高起來,而且越彈越高,「躋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個登山的健兒,在懸崖峭壁上一層一層地往陡險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頂的時候,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情景真是驚心動魄,正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刻,忽然,又音調低伏,「失勢一落千丈強」,好像那個在高峰上艱難攀登的健兒,一失手,直落下萬丈深淵。
  「一落千丈」本意是用來形容琴聲由高到低,驟然降落。後來人們用來形容地位、聲譽急劇降落,或者境況由繁榮轉入蕭條。
  蔡東藩在《民國通俗演義》中用到:「所以喜奎一嫁,轉瞬坤伶聲勢,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讓男伶奪去。」
  鶯啼序?重過金陵
  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樓迢遞。
  嗟倦客、又此憑高,檻外已少佳致。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
  問青山,三國英雄,六朝奇偉?
  麥甸葵丘,荒台敗壘,鹿豕銜枯薺。
  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陽影里。
  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漸夜深,月滿秦淮,煙籠寒水。
  凄凄慘慘,冷冷清清,燈火渡頭市。
  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餘音亹亹。
  傷心千古,淚痕如洗。
  烏衣巷口青蕪路,認依稀、王謝舊鄰里。
  臨春結綺,可憐紅粉成灰,蕭索白楊風起。
  因思疇昔,鐵索千尋,漫沉江底。
  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
  清談到底成何事?
  回首新亭,風景今如此。
  楚囚對泣何時已。
  嘆人間、今古真兒戲!
  東風歲歲還來,吹入鐘山,幾重蒼翠。
   一片冰心
  典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人,太原人。他年輕時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和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詩人用玉壺裝冰心,比喻心底純凈又潔白。後人就用「一片冰心」來形容心地純潔,性情淡泊,不熱衷名利。
  清朝陳壁在《題釣台四絕》中用到:「釣魚釣晴還釣雪,一片冰心已忘機。」
   妃子笑
  典出杜牧《過華清宮》:長安迴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寫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誤國的事,很多詩人都有詩句揭露,但杜牧選取了楊貴妃愛吃荔枝這個新鮮題材,收到了獨特效果。楊貴妃喜吃鮮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並獻。驛騎傳送,六、七日間飛馳數千里,送到長安,色味未變。此詩即從此處切入。
  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高速日夜賓士,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

詩歌 第四章(18)
後人就用「妃子笑」指稱荔枝。
  邊塞詩派
  唐朝時邊塞詩人很多,描寫邊塞軍旅生活的詩作也很多,人們把這些人稱作邊塞詩派。邊塞詩派是盛唐詩歌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渙等。唐時,中央政權與歐亞各國及國內各民族之間有著廣泛的往來,但也時常發生一些民族衝突,邊塞戰爭頻繁。這些情況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百姓生活都有很大影響,因此也成為很多詩人詩作的題材。邊塞詩作者描寫了壯麗遼闊的邊疆景象,表現馳騁疆場、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反映了征夫思婦的憂怨以及邊塞荒涼艱苦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唐帝國內部的各種矛盾。
  邊塞詩人的作品氣勢奔放,慷慨激昂,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邊塞詩人深入表現邊塞生活,不論從開拓詩歌的表現題材,還是藝術上的創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王昌齡的《出塞》《從軍行》、李頎的《古從軍行》是唐邊塞詩中的傑作,王之渙和崔顥等人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邊塞詩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適、岑參,因而該詩派又稱高岑詩派。
   別有天地
  典出李白《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讀李白的《山中問答》一詩,似乎已經進入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那淳樸的民風,那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的確讓人流連忘返。李白這裡描寫的山中,無疑又是一處桃花源。大名鼎鼎的大詩人,在人間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來到這深山老林里幹什麼?作者自問自答,道出了箇中奧秘: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閑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裡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是啊,紅塵滾滾,人慾橫流,誰不想有一個「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清凈去所。
  後來人們把「別有天地非人間」這句詩縮為「別有天地」,有時又叫「別有洞天」,形容另有一種境界,景物優美,引人入勝。
   一瀉千里
  典出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詩的開頭幾句,從大處著筆,抒寫了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山河的壯美。「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寫的是長江在高山峽谷中奔騰洶湧,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的氣勢。
  後來人們把「千里瀉吳會」這句總結成了成語「一瀉千里」,用來形容作詩寫文章文筆奔放酣暢,氣勢磅礴。
  明朝王世貞在《文評》中用到:「方孝孺為文如奔流滔滔,一瀉千里。」
   一場春夢
  典出韋縠《才調集?張泌〈寄人〉詩》: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才調集》是一部唐詩選集,五代時期後蜀韋縠編選。韋縠,生卒年、字型大小及籍貫不詳,曾在後蜀任臨察御史,遷尚書。此書是今存唐人選唐詩中選詩最多最廣的一本著作。全書共10卷,每卷100首,共1000首。所選署名詩人180餘人,自初唐沈佺期至唐末五代的羅隱等,選詩崇尚晚唐溫、李一派,「以穠麗宏敞為宗」,題材偏重閨院別情,廣泛涉獵僧人、婦女及無名氏的作品。bookbao.com 書包網最好的txt下載網

詩歌 第四章(19)
「春夢「是指春宵好夢,夢境雖好,但夢醒即空。後人就用「一場春夢」來形容富貴無常,世事如夢,理想成空。
  宋朝趙令持《侯鯖錄》卷七:「有老婦年七十,謂坡曰:『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才調集》選材
  韋縠在自序其選取標準時說:「韻高而桂魄爭光,詞麗而春色斗美。」要求高尚的情韻格調,即所謂「才調」。這一選取標準有針對五代粗疏淺陋詩風的用意,序中自稱「因閱李杜集﹑元白詩」,「遂採摭奧妙」,而書中卻無杜詩,因為杜詩沉鬱頓挫,高古深厚,與其選錄標準不合。韓愈詩奇崛艱澀,亦所不取。孟郊僅收《古結愛》一首。所選各時期詩作,以晚唐為主,中唐次之,盛唐較少,初唐寥寥。所選詩人,盛唐突出李白,中唐推崇白居易、元稹,晚唐尤以溫庭筠、韋莊、杜牧、李商隱四家詩最多。所取作品雖以穠麗蘊藉的閨情詩為多,但題材亦廣,尚有宦遊、邊塞、詠史、懷古、砭時及憂民之作。
   西窗剪燭
  典出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唐朝開成二年中進士,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補宏農尉。年輕時就以文才受到當時主持朝政的令狐楚的賞識,可是李商隱卻與涇源節度使王茂元之女結婚。當時朝廷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則與李黨有關。唐宣宗即位以後,牛黨當權,令狐楚的兒子當了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幾次到長安活動,只補得了一個太常博士。最後死於滎陽,年僅四十七歲。
  這首詩是李商隱在巴山居留期間寫給妻子的詩,詩中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
  君,指作者的妻子,巴山,山名,在四川東部,這裡是泛指。詩人當時正在此地為官。剪燭,蠟燭點燃時間長了,燈芯結炭須剪去才明亮。卻,回溯,話,敘說。這首詩敘說了對妻子的懷念,盼望早日回家和親人團圓夜話的心情。所以後人就用「西窗剪燭」來指親友團聚傾心夜談。
  清朝敦誠《寄懷曹雪芹》詩中有:「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李商隱詩風
  李商隱是唐朝一位有著獨特成就,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而大家的評價又極為分歧的詩人。他的詩有的是直接對時事政治表示態度的;有的是託古諷今,歌詠歷史題材的;有的是抒寫朋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傷身世之作,而人們最熟悉的則是他的愛情詩。這些異常複雜的內容,又幾乎都和他的身世遭遇有著密切的聯繫。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複雜的意念,在他的詩里往往是避實就虛,透過一種象徵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這種象徵手法建築在豐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礎上,因而他筆下的意象,有時如七寶琉蘇那樣繽紛綺彩;有時像流雲走月那樣活潑空明,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他的近體詩,尤其是七律更有獨特的風格,綉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有重大貢獻。
   滄海一粟
  典出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詩歌 第四章(20)
本文是蘇軾的一篇名作,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文章寫於元豐五年,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有三年,政治上抑鬱苦悶,生活上比較貧困。作者在這篇賦中以自我排遣來解脫苦悶,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縱情山水、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周瑜當年赤壁一戰,何等英雄豪傑!現在還在嗎?江山無窮,人生短暫,自己更是渺如大海里的一粒穀粒,實在太渺小了。所以,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何足掛齒。蘇軾的人生哲理,雖有佛老思想的隨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適的消極因素,但他身處逆境而不消極頹廢,豁達開朗,超然物外,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了。每個人充其量不過是滄海一粟,渺小得很,只要有開朗樂觀的心態,遼遠曠達的胸襟,便也其樂無窮。
  現在人們常用「滄海一粟」來比喻事情或人物極其渺小。
  丁玲在《牛棚小品》中用到:「我們只是滄海一粟,不值得哀怨!」
   廬山真面目
  典出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由黃州貶到汝州任團練副使的時候,經過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詩人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認識到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那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
  後來人們就用「廬山真面目」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者人的本來面目。
  清朝尤佩在《上沈旭論師》中用到:「願與世人共識廬山面目,勿雲後遂無問津者。」
  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秦觀,北宋詞人。字少游、揚州商郵(今江蘇)人。歷官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等職。文辭為蘇試所賞識,工詞詩,詞多寫男女情愛、傷感身世之作,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元豐二年進士。歷仕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禮部郎中及地方官職等,曾兩度被貶。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詩文骨力遒勁,辭格俊逸。
  張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熙寧六年舉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壽安尉、咸平縣丞等職。張耒13歲能文,曾遊學陳州,受到學官蘇轍愛重,因得從學於蘇軾。創作以詩歌成就最高,集中有樂府詩、古律詩,寫田野風光、稼穡艱難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較多,詩風以平易、流麗、曉暢見長,很少用硬語僻典,晁補之曾贊稱說「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開百花」,頗能道出張詩的妙處。他的寫景抒懷詩,真醇自然,清新圓潤,耐人尋味。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詩歌 第四章(21)
風花雪月
  典出紹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邵雍,字堯夫,北宋哲學家,生於河北范陽。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後來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朝廷多次招他為官,都被他推辭了。著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
  在為《伊川擊壤集》作序時提到的「風花雪月」是指四季的自然景色,後來隱喻男女情愛或者有些放蕩的生活。如《水滸傳》第二回中用到:「這高俅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
  現在人們多用「風花雪月」來指浮泛空乏,反映閒情逸緻,男歡女愛的詩文。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中用到:「小弟每見前輩批語,有些風花雪月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
   春宵千金
  典出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春夜美景、光陰的珍貴,後兩句寫人們在抓緊時間嬉戲玩樂的情景。全詩明白如畫卻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
  春光無限,春暖花開,春風和煦,春宵時光,更是妙不可言。所以蘇軾說「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美景,即使縱一刻之歡,也價值千金。後來人們就用「春宵千金」來形容春宵美妙可貴。
  白居易也在《長恨歌》中提到:「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錦上添花
  典出王安石《即事》:河流南苑岸西斜,風有晶光露有華。門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總持家。嘉招欲覆杯中淥,麗唱仍添錦上花。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應未少紅霞。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時任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是一個進步的政治家。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文方面。雖然他的詞作不多,但其特點是能夠「一洗五代舊習」,不受當時綺靡風氣的影響。
  「錦上添花」中的「錦」是彩色的絲織品,在彩色的絲織品上添上花朵的圖案,錦就更加好看。後來用「錦上添花」比喻使事業或者人的聲譽好上加好。
  宋朝黃庭堅在《了了庵頌》中提到:「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花間集》簡介
  晚唐五代詞選集,共10卷,選錄唐末五代詞500首。編者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詳。據歐陽炯《花間集序》記載,此集當成書於後蜀廣政三年,其時趙崇祚為衛尉少卿。在敦煌石室藏《雲謠集》發現之前,《花間集》被認為是最早的詞選集。五代十國時,前蜀王氏﹑後蜀孟氏割據蜀中,60年間,沉湎於歌舞伎樂,曲子詞也因此盛行。《花間集》就是為歌女伶人演唱的曲子詞腳本。錄詞作者18人,其中溫庭筠﹑皇甫松為晚唐曲子詞作家,列於卷首,表示西蜀詞派的源流所在。和凝是北漢宰相,以制曲著名,當時稱為「曲子相公」。其詞和溫庭筠風格相近。張泌或疑為南唐詞人,此外,從韋莊到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都是王氏和孟氏的文學侍從。溫詞濃艷華麗,韋詞疏淡清秀,代表了《花間集》中的兩種風格。其他詞人的詞作,多是模仿溫﹑韋風格。它們的內容,不外吟詠離愁別緒﹑男歡女愛之類。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臨江仙》抒寫「暗傷亡國」之情,歐陽炯的《南鄉子》歌詠南方風土人情,較有現實意義。宋人論及《花間集》,都讚揚其文字優美精巧,沒有人肯定它的思想內容。到了清代,常州詞派的創始人張惠言卻以「比興」「諷諭」的觀點釋溫庭筠﹑韋莊詞,認為它們表現了「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詞選序》),恐未免流於穿鑿附會。書包網 www.bookbao.com

詩歌 第四章(22)
利欲熏心
  典出黃庭堅《贈別李次翁》: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國好駿馬,盡為王良。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黔安居士。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不僅是有名的詩人,還是有名的書法家。黃庭堅為人正直,淡泊名利,最討厭貪圖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在《贈別李次翁》這首詩里,就表明了這種傾向。「利欲熏心,隨人歙張」,意思是說貪財圖利就要屈從於人。
  後人就用「利欲熏心」來形容貪圖名利的慾望迷惑了心竅。
  清朝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一百回中用到:「錢為世人養命之源,乃人人所愛之物,故凡進此陣內,為其蠱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無不心蕩神迷,因而失據。」
  花間詞派
  花間詞誕生於晚唐五代,花間詞派作為最早的文學流派之一在詞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影響。晚唐五代時,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為花間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相繼出現了西蜀和南唐兩個詞壇中心。五代趙崇祚撰《花間詞》,收集了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韋莊、張泌、李珣等人的500首詞作。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稱為「花間派」。
  花間派中「花間」兩字出自花間詞人張泌「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一句。花間詞派十八位詞人的詞作品,詞風浮艷,多寫情愛。「花間」詞人奉溫庭筠為「鼻祖」,但只繼承了溫詞中偏於閨情、傷於柔弱、過於雕琢的「柔而軟」的詞風,多數作品儘力描繪婦女的容貌、服飾和情態,辭藻艷麗、色彩華美,題材狹窄、內容空虛,缺乏意境的創造。其中也有少數作品能夠脫去濃膩的脂粉氣,具有較為開闊的生活內容。而以韋莊成就較高,牛希濟、李、孫光憲、鹿虔扆、歐陽炯等人也有不同於花間派詞風的佳作。「花間」詞風直接影響了北宋詞壇,直到清代。
   明日黃花
  典出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詩詞開篇寫登高所見,正是深秋,水位下降,登樓遠眺,見到泛著粼粼波光的碧水,江中沙洲也因水淺而顯露出來,一幅宜人的清秋景色。人生如夢,應當惜取當下菊花盛開時的良辰美景,開懷暢飲,盡情賞菊,不能等到明天。
  「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說菊花今日盛開,正好觀賞,明日菊花凋謝,連蝴蝶也不光顧了。後來人們就用「明日黃花」來比喻過時的風景或者新聞。
  在蘇軾另一首詩《九日次韻王鞏》里,也有同樣的句子:「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千里鵝毛
  典出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游?此詩為秦觀作》:淮南風俗事瓶罌,方法相傳竟留蓄。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在詩中,作者用「千里寄鵝毛」,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意思是說送給朋友的雖然只是一些土物,但是就像千里寄鵝毛一樣,鵝毛雖輕,但千里相送,足見情意至深。後人就用「千里鵝毛」來比喻禮物雖輕但情誼深厚。民間也有「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的諺語。
  秦觀簡介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居士,是揚州高郵人。他十五歲喪父,自幼研習經史兵書。神宗元豐八年進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蘇軾舉薦他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秦觀少時豪雋盛氣,好大見奇,慷慨溢於文詞。熙寧十一年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後,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23)
花好月圓
  典出晁端禮《行香子?別恨》:別恨綿綿。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鬢,我已華顛。況其間有,多少恨,不堪言。小庭幽檻,菊蕊闌斑。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晁端禮,字次膺,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熙寧六年進士,任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禦推官,歷知洺州平恩縣、大名府莘縣。徽宗時為大晟府協律,所以人稱「大晟詩人」。
  「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指花兒盛開,人健康長壽,月亮圓滿。後人就將這句詞總結成成語「花好月圓」,用來比喻幸福美滿的生活。
  現在「花好月圓」多用於祝賀人們新婚美滿之詞。如新婚對聯:自願自由情投意合,相親相愛花好月圓。
  元朝石君寶《曲江池》第一折中用到:「則合這好花休謝,明月常圓。」
   暗香疏影
  典出林逋《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是北宋詩人林逋所作的詠梅絕唱。在此詩中,他將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寫作傳神、言近旨遠,篇末的「以身相許」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豐實了作品的境界,讀來口齒噙香,令人讚歎。
  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句最為世人所稱道,它為我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狀其輕盈,「翩若驚鴻」;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暗香」寫其無形而香,隨風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樣富有情趣。林逋這兩句詩也並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鑒了前人的詩句。五代南唐江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成了一個統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的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便使梅花形神活現。
  詩中用「暗香疏影」來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現在,人們多用此詞來指代梅花。
  描寫梅的作品
  《卜運算元?詠梅》
  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運算元?詠梅》
  毛澤東
  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傾國傾城
  典出《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弗,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歷之階。亂世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詩經中說有智慧的男子能治理國家,但美貌的女子能使男子喪失戰鬥力,使國家敗亡。所以,《漢書?外戚傳》也說「一顧傾城,再顧傾國」。
  「傾」,傾倒,傾覆。「傾國傾城」指美麗的女人讓人忘記了國家傾覆的危險,紅顏禍國。後來,就用「傾城傾國」形容女子十分美貌。
  元朝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用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她傾國傾城貌。」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24)
滿園春色
  典出葉紹翁《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南宋中期詩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
  詩中描寫的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老朋友園裡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回應;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的時候,抬頭看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詩人高興地想道:啊!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不住它!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後來人們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的出現是無法阻擋的。
  現在人們用「滿園春色」來比喻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家衣
  典出陸遊《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龍黼黻世不知。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陸遊,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陸遊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蕩之中。少年時代的陸遊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遊把生活經歷和內在涵養看成是寫詩最根本的依據,所以,他雖然善於學習前人的風格、技巧,化用前人的詩意、典故、辭彙、句法,但這些只是他用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工具,而不是自我禁錮的樊籬。在這一點上,他同江西詩派強調「點鐵成金」「奪胎換骨」是不一樣的,對有些人陷在古人堆中不能自拔更是給予嚴厲的批評。
  這就是說,詩的妙處,來之於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切感受,不可能在閉門造車或模擬古人中求得。同時,詩人的自我精神品格的修養對於詩歌創作也至關重要。而作者在這首詩中就表達了這種思想。
  後來人們就用「百家衣」一詞來比喻作詩寫文章,不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文化修養為依據,而是堆砌詞藻,一味追求詞藻華麗。
  高產詩人陸遊
  陸遊,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父親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棄官回到家鄉。陸遊自幼就受到忠君愛國的家庭教育,金人佔據北方後,便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當朝宰相秦檜而被除名。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後入四川宣府使王炎幕府、范成大幕符參與軍事活動,後來做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65歲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閑居。陸遊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作詩三萬餘首。據《劍南詩稿》記載,保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其詩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詩歌 第四章(25)
悲歡離合
  典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節,作者酒醉之後,抬頭望見天上的明月,心中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弟弟蘇轍,於是,就做了這首詞。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像,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寫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繫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以及對親人的無限熱愛。
  「悲歡離合」是指悲傷、歡樂、離散、團圓,後來人們用它泛指生活中的種種遭遇。
  宋朝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中用到:「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是從《水調歌》的開頭部分演化而來的,大麴《水調歌》是隋煬帝開汴河時所作。凡是大麴都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此調就是截取《水調歌》的開頭一段另創的新調。《詞譜》以蘇軾、毛滂、周紫芝詞為正體。九十五字,前片九句四平韻,後片十句四平韻。賀鑄將此調中平仄腳字概用同一韻部的字,成為平仄換韻格,但仿效者很少。此調上片三、四句,下片三字句後的兩句,有作上四下七的,也有作上六下五的,不拘一格。另有九十四字、九十六字、九十七字各體,是變格。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花犯念奴》。
   冰肌玉骨
  典出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這首詞描述的是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寫她的綽約風姿: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像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後人就用「冰肌玉骨」來形容女子肌骨像冰玉一樣晶瑩光潤,也形容梅花水仙的清妍。
  蘇軾《西江月?梅花》詞:「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
   倒海翻江
  典出陸遊《夜宿陽山磯》: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白浪如山潑入船,家人驚怖篙師舞。詩中描繪了作者晚上在陽山磯停泊過夜,五更時分下了一場大暴雨,河水暴漲,浪濤滾滾,衝擊著小船,小船搖搖欲墜,全家人在小船上抖作一團,驚恐萬分。「倒海翻江」,指水勢浩大。
  唐朝李筌《太自陰經》:「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

詩歌 第四章(26)
後來人們用「倒海翻江」來比喻力量巨大、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
  毛澤東在《十六字令》中用到:「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陸遊的愛情
  南宋的大詞人陸遊娶大家閨秀唐琬,二人夫妻恩愛,但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他們分手以後,陸遊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趙士程,後來在紹興城外的沈氏園中,陸遊來此賞春,而唐琬和丈夫趙士程也來此游春。而在此意外重逢,又無法當面相訴離情,陸遊在傷心之餘,就在園子的壁上題下了一首哀怨的《釵頭鳳》。
  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銷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後來,唐琬聞陸遊題下了這首詞,她也題下了另一首《釵頭鳳》。
  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兩人重逢後沒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憂傷而死。陸遊在死前一年,又來到沈園,寫下了:「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正是陸遊對唐琬最深的懷念,第二年,陸遊也追隨著唐琬去到另一個世界了。
   環肥燕瘦
  典出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這首詩本來是評論書法藝術的。師承不同,風格各異。詩人用楊貴妃和趙飛燕的體態作比,說明書法各有妙處。楊玉環身材豐滿肥胖,是有名的胖美人。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清瘦纖細,是有名的苗條美人。二人都以貌美著稱。
  所以,後來就用「環肥燕瘦」比喻女子體態高低肥瘦各不相同,但各具特色,各有美姿。也用來比喻藝術作品的風格不同,各具特色,各有所長。
  清朝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回:「有的妝台依鏡,有的翠袖憑欄,說不盡環肥燕瘦,一一都收在眼睛裡。」
   含沙射影
  典出白居易《讀史》:勢去未須悲,時來何足喜。寄言榮枯者,反覆殊未已。含沙射人影,雖病人不知。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時有一種奇怪的動物,樣子長得像鱉,只有三條腿,人們稱它為「蜮」。人們有許多對蜮的傳說。有人說它是個樣子古怪的甲蟲,背上有硬殼,頭上生角,身上長翅膀,能飛上天,在暗中偷襲人類;有的說它平時隱蔽水中,口中有一把弓,能含一口沙子噴出來,若被它射中,便會生病、生瘡,死亡。即使射中人的影子,人也會生病的。詩中提到,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相互傾軋,就像「含沙射人影」的怪物一樣可怕。
  後來人們就用「含沙射影」比喻在暗中誹謗中傷他人。
  南朝鮑照在《苦熱行》中用到:「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白居易和酒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喜歡飲酒。「賣我所乘馬,典我舊朝衣。盡將酤酒飲,酩酊步行歸。」家有酒庫,還把酒罈放在床頭。睡前要喝,醒來也要喝;獨自一人要喝,親朋好友來時更要喝;在家中、寺觀要喝,在山野林間、溪邊船頭也要喝;有下酒菜要喝,沒有下酒菜,就是吟詩、彈琴也要喝。白居易平生最喜兩樣活動,就是喝酒和登山,直到晚年時酒性難改——見酒興猶在,登山力未衰。txt電子書分享平台 書包網

詩歌 第四章(27)
白居易每日必飲。酒一喝,就詩興大發,詩歌如流水汩汩而出:「吟詩石上坐,引酒泉邊酌。」「獨持一杯酒,南亭送殘春。半酣忽長歌。」直到老年時「花時仍愛出,酒後尚能飲」。這便是他在衰病時所言——「平生好詩酒」耳。
  白居易雖然酒量不是最大,比不了李太白的海量——「斗酒詩百篇」,但他們有同工異曲之妙,又都能醉酒作詩,汩汩不絕。我們說,沒有酒,就沒有李太白的許多好詩;同樣,沒有酒,也就沒有白樂天的諸多名篇,此話絕不為過。無怪乎白公要以「醉吟先生」自號了。
   兩袖清風
  典出陳基《次韻吳江道中》: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功名利祿皆淡泊,悠哉游哉自逍遙。陳基,字敬初,元末蘇州人。元順帝至正年間,他被人推薦為經延檢討。曾經為人起草諫章,幾次獲罪,因此避歸鄉里。曾輔助張士誠軍事,軍旅倥傯,飛書走檄多出其手。而且寫的詩也有不少是反映起義軍生活的,是一個有才華的風雲人物。
  詩中提到的「兩袖清風」,是說身無長物,一般用來指為官清廉,不中飽私囊。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送點人情呀!」于謙便作詩《入京詩》:「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黑牡丹
  典出蘇軾《墨花》:造物本無物,忽然非所難。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縹緲形才具,扶疏態自完。蓮風盡傾倒,杏雨半披殘。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兼書平子賦,歸向雪堂看。
  詩中的「黑牡丹」指的是牛。
  「黑牡丹」指代牛是源於一個故事,說的是唐朝末年,長安有一個人叫劉訓,十分富有,是京師有名的富翁。當時的長安每到春暖花開,人們紛紛外出遊玩賞花。人們最喜歡觀賞牡丹,把觀賞牡丹當成最大的樂趣。這一年,春天來了,人們又外出觀賞牡丹。劉訓想了一個歪點子:把幾百頭水牛趕到大街上,並向人們解釋說:「這就是劉家的黑牡丹。」所以,黑牡丹就成了牛的代稱。
  元朝湯炳龍在《題江貫道百牛圖》中用到:「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識。」這裡的「黑牡丹」即指牛。
   力爭上遊
  典出趙翼《閑居讀書作》: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暴棄。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趙翼,清代詩人、史學家、學者。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趙翼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隆三大家」。
  他論詩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所以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上游,河水的上游。人們就用「力爭上遊」來比喻先進,積極進取。
  清朝薛福成在《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中用到:「然必藉此一著,方可力爭上遊,振起全局。」
  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詩歌 第五章
清代詩歌流派
  錢中聯先生編篡的《清詩三百首》的序里,重點敘述了清代詩壇各流派的集大成者,為我們投射出一個清晰的清代詩壇輪廓。如:有提倡漢魏六朝和盛唐的湖湘派,其代表詩人有王闓運、鄧輔綸、高心夔;有提倡南北宋的宋詩派,較先有鄭珍、莫友芝、何紹基、江湜,稍後有「同光體」詩人,它又包括江西派的陳三立、閩派的陳衍、浙派的沈曾植、袁昶以及不屬於這三派的范當世、陳曾壽等;有兼采唐宋的一派,代表為張之洞;有崇尚李商隱的西昆派,其代表有李希聖、曾廣鈞;最為重要的有黃遵憲、丘逢甲、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革命派。除了以上所述的革命派以外,無論「湖湘派」「宋詩派」「江西派」「唐宋派」還是「西昆派」,無不追源溯上。而清詩之開面目者,則當屬具有「老瓶裝新酒」的革命派最為後世推崇。就詩作本身而言,革命派題材較新,面目較新,但也不廢學古(錢中聯《清詩三百首》序語)。《人境廬詩草自序》中引用黃遵憲的話說:「其煉格也,自曹、鮑、陶、謝、李、杜、韓、蘇迄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
   五步成詩
  典出史青《應詔賦得除夜》: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唐朝時候,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史青,天賦極高,指物作詩立就。他也極有膽識,向當朝皇上唐玄宗上書推薦自己。說自己善於作詩,才思比曹植還敏捷,五步之內,即可指物作詩。唐玄宗很好奇,就召見他當場面試。玄宗讓他以除夕、上元、竹燈籠等為題作詩,果然五步之內皆脫口成篇,上邊的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後來人們就用「五步成詩」形容文思敏捷。
  曹植七步詩
  哥哥曹丕繼位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藉機懲罰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立刻作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卷首
戲劇,是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關於中國戲劇的根源,一直存在很多說法,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戲劇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巫祇儀式。
  到我國南宋時期,南方戲劇的發展有了完備的戲劇文本創作,現存最早的古代戲劇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而到了元代時,以大都、平陽和杭州為中心,元雜劇大放異彩。隨後戲劇不斷發展,形成了諸多戲曲形式,也就是各劇種。
  戲劇一詞源自於「南戲北劇」的合稱,戲指的是戲文,劇指的是雜劇,是元代以前在中國南方與北方不同的文化環境下,形成的不同表演藝術,將兩者合稱則是明代以後才出現的用法。
  明代的崑曲經過發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愛,他們大量創造劇本,不斷修改曲譜,同時修正崑曲的戲劇理論,並使得傳奇劇本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文學形式。隨後崑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宮廷皇室的喜愛,成為獲得官方肯定的戲劇藝術,故稱「雅」。而以各地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戲,廣受民間喜愛,則稱「花」。於是在清代就形成了「花雅之爭」,實際上是戲曲共同繁榮的局面,這樣豐富了戲曲藝術的門類,也形成了各自的藝術特色。
  

戲劇 第一章(1)
打退堂鼓
  典出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關漢卿,號已齋、大都人(今河北安國)。元代雜劇作家,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古代的時候,案件審結以後,審案官員就要退堂回家,所以要「打散堂鼓,將馬來」。散堂鼓,又叫退堂鼓,原指封建官吏坐堂問事畢,退堂時打的鼓。後來人們常用「打退堂鼓」來比喻在工作中或者與人共事遇到困難時中途退縮。
  《新來的小石柱》第七章中用到:「皮破了有肉,肉爛了還有骨頭,才蹭破一點點手皮,就該打退堂鼓啦!」
  四大悲劇之一——《竇娥冤》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的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峨的堅決反抗,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葯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後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
  《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關漢卿結合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體認,精心構制了這個大悲劇。
   好事多磨
  典出董解元《西廂記》第一折:真所謂佳期難得,好事多磨。來的是誰?來的是誰?張生覷,乃鶯之婢紅娘也。鶯鶯問所以。董解元,生平事迹無可考。據《錄鬼簿》和《輟耕錄》的記載,他主要活動於金章宗時期。「解元」是當時對讀書人的泛稱,不是他的名字。他的《西廂記諸宮調》,又被稱為《弦索西廂》或《西廂掐彈詞》,是今存宋金時期唯一完整而又標誌了當時說唱文學水平的作品,也是王實甫《西廂記》以前寫崔鶯鶯與張生愛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張生與崔鶯鶯的婚姻可以說是天緣巧合,郎才女貌,又兩相傾心,卻偏偏老夫人從中作梗,兩人的婚事一波三折,多次受挫,所以說「好事多磨」。
  磨,阻礙,挫折。好事,美好的婚姻。「好事多磨」原指美好的婚姻多波折。後來又泛指美好的事情多次經受挫折。
  元朝《嬌紅記》中用到:「嬌紅低聲笑曰,好事多磨,理固然也,然妄既許君矣,當別圖之。」
   銀樣鑞槍頭
  典出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一個銀樣鑞槍頭。王實甫,字德信,大都(今河北定興縣)人,元代雜劇作家,中國著名劇作《西廂記》的作者。《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敘述的是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但是受到崔老夫人的阻攔,最終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
  「銀樣鑞槍頭」是指樣子像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後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外表很好看,但是實際上不中用。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戲劇 第一章(2)
吳晗在《神仙會和百家爭鳴》中用到:「反對那種強不知以為知,專業知識貧乏而自封專家、權威的銀樣鑞槍頭。」
  小令
  小令又被稱為「葉兒」,是散曲中最早產生的體制。一般說來,小令是單只曲子,但還包括「帶過曲」與「重頭小令」。「帶過曲」是三個以下的單只曲子的聯合,但必須同一宮調,並且音樂銜接,同押一韻。「重頭小令」是由同題同調,內容相聯,首尾句法相同的數支小令聯合而成,支數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韻。而且各首可以單獨成。
  《天凈沙?秋思?小令》
  馬致遠
  枯藤老書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走投無路
  典出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楊顯之,元代戲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與關漢卿為莫逆之交,常在一起討論、推敲作品。楊顯之善於對別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見。在元初雜劇作家中,他年輩較長,有威望。散曲作家王元鼎尊他為師叔,他與藝人們來往也較密切,著名演員順時秀稱他為伯父。楊顯之作有雜劇8種,題材多採取現實生活和民間故事,作品風格與關漢卿相近,語言流暢。《瀟湘雨》影響較大,主要內容寫的是窮秀才崔通考中後棄妻再娶,將遠道來尋夫的妻子張翠鸞毒打、發配、謀害,最終崔通受到懲罰而改悔。第三折寫張翠鸞在發配途中遇雨一節,情狀凄苦,描寫逼真。
  投,投奔。「走投無路」是指無路可走,已到絕境。後人經常用它來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魯迅在《彷徨?祝福》用到:「她真是走投無路了,只好來求老主人。」
   坐吃山空
  典出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叔叔,您孩兒無事也不敢來,今日一徑的來告稟叔叔知道。自從俺父親亡過,十年光景,只在家裡死丕丕的閑坐,那錢物則有出去的,無有進來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又道是「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秦簡夫,元代戲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迹均不詳。著有雜劇五種,現僅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孝義士趙禮讓肥》《晉陶母剪髮待賓》三種,都是以表現家庭倫理為主題,其作品風格敦樸自然。
  《東堂老》,全名為《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寫的是揚州富商趙國器之子揚州奴,父死後浪蕩成性,揮霍無度,將家產盪盡,淪為乞丐。其父生前好友東堂老李實,受亡友之託,對揚州奴苦心教誨和幫助,使他痛改前非,終於浪子回頭,重振家業。
  「坐吃山空」指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即使有堆積如山的財富,也要耗盡。
  清朝李寶嘉在《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中用到:「到京之後,住在店裡,已經是當賣度日,坐吃山空。」
  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戲劇 第二章(1)
散曲
  散曲,是中國元代雜劇興盛前後,流行於市井、勾欄的一種歌曲。在元曲中則為相對於劇曲而言的清唱歌曲,明初始得名為散曲。從詩詞角度說,它是金、元以來一種通俗韻文;在語言上,它比宋詞通俗,能盡量吸收民間的口語;在句法上,它可以在一定曲牌的格律中增加襯字,比詞更活潑;在內容上,和詩詞一樣用於抒情、寫景、敘事,無賓白科介,便於清唱,有別於劇曲。
  散曲與詩、詞相比,在詩歌形式上有以下特點:
  1.它與詞一樣,是長、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襯字,更靈活,更適合使用口語。襯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2.曲韻與詩韻、詞韻不同,用的是當時北方話音韻。協韻方法為通押一韻,不換韻。但是,四聲通協,韻字可以復用。
  3.對仗形式比較豐富,除了詩、詞的偶句作對外,三句、四句,皆可對,還有隔句對、聯珠對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參差變化中,具有端飭嚴謹的氣度。
  此外,散曲還有「務頭」「俳體」等形式特點。總之,散曲是有嚴格格律的倚聲填詞的詩歌形式,比起詩、詞來,它比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為複雜了。
   紅顏薄命
  典出《鴛鴦被》第三折:當初也無紅定無媒證,(張瑞卿雲)這等怎生成親來?(正旦唱)做的來藏頭漏影,知他是今世是前生,總則我紅顏薄命。真心兒待嫁劉彥明,偶然間卻遇張瑞卿。此劇全名《玉清庵錯送鴛鴦被》,說的是一個陰差陽錯的姻緣故事。主人公玉英沒能嫁給心中的如意郎君,所以說自己是「紅顏薄命」。
  紅顏,指年輕美貌的女子;薄命,指福薄命淺。後來人們就用「紅顏薄命」來指年輕貌美的姑娘早死或者無緣嫁給如意郎君。
  明朝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用到:「這都是劉四媽這個花嘴,哄我落坑墮塹,致有今日,自古紅顏薄命,亦未必如我之甚。」
   狐群狗黨
  典出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呸,你不識羞,每日伴著些狐朋狗黨,哪個是好的?《遇上皇》,全稱《好酒趙元遇上皇》,由元朝高文秀編著。劇中主要講的是東京人趙元,因嗜酒成癖,不理家當,時常遭受岳父母和妻子打罵,其妻劉月仙,逼他寫休書,要另嫁給東京臧府尹。臧府尹為了得到趙元妻,便假公濟私,限期逼趙元進西京遞送公文。時遇冬天,因大雪紛風,趙元沒有按期送到公文,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在汴京城外草橋店酒館裡,遇到微服私行的宋太祖,趙匡胤因飲酒未帶酒錢,遭店主刁難,趙元為趙匡胤代付了二百文酒錢,太祖感其賢德大度,於是便認作義弟,問起為何至此時,趙元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始末。宋太祖後來免了他的罪,並封他為東京府尹,最後懲處了劉月仙與臧府尹。
  趙元的妻子在責罵他時提到了「狐朋狗黨」,意思是指吃喝嫖賭、不務正業的朋友。後來人們多用它來指流氓無賴等勾結在一起。
  《紅樓夢》第九十回:「連一個正經的都沒有,來一群子,儘是些狐朋狗黨。」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的說法,最早提到的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他只提及四人的姓名,還沒有「四大家」的命名。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才正式出現四大家的說法:「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對這四位元代戲曲作家的評價和排列順序,也因人因時有不同的提法。如元代鍾嗣成在《錄鬼簿》中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賈仲名也稱關漢卿是「馳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但是明初的朱權《太和正音譜》卻推戴馬致遠,把關漢卿列為「可上可下之才」。現在一般認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的說法比較公允:「元代曲家,自明朝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書包網 www.bookbao.com

戲劇 第二章(2)
金蟬脫殼
  典出《硃砂擔滴水浮漚記》:兄弟,與你一搭兒買賣。呀,他倒做個金蟬脫殼計去了也。打你這弟子孩兒,你怎麼放了他去?《硃砂擔滴水浮漚記》說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事。在這一折戲裡,主人公王文用為了虎口脫險,假裝肚子疼要出去方便,騙過店小二,逃離虎口。
  「金蟬脫殼」原意是出土的蟬,把外殼脫掉留在樹上,身子早已飛走了。後來把用偽裝迷惑敵人,脫身逃跑叫做「金蟬脫殼」。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用到:「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來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錦繡江山
  典出白樸《梧桐雨》:統精兵直指潼關,料唐家無計遮攔。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白樸,字太素,號蘭谷,祖籍山西河曲縣,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梧桐雨》,全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其代表作之一。
  安祿山起兵造反,就是要奪取唐朝江山,可是安祿山為了欺騙將士,說起兵是為了討伐奸臣楊國忠,要搶奪楊貴妃,不是為了唐朝的錦繡江山。
  錦繡是指美麗鮮艷的絲織品,江山代指中原大地。「錦繡江山」在這裡指唐朝的美麗河山,後來就泛指美好壯麗的祖國山河。
  清朝錢彩在《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用到:「不聽忠言,信任姦邪,將一座錦繡江山,弄得粉碎。」
  戲劇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戲劇離不開戲劇衝突,它表現在人物性格的衝突上,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動作。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衝突,通過具體的舞台形象再現社會的鬥爭生活,能激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反應,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
  戲劇是由演員在舞台上表演的藝術,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約,要適合演出的需要。這就決定了它的以下特徵: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的衝突和鬥爭。
  第二,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往往很集中,登場人物也有一定數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主要是通過登場人物的語言來表現。
  第四,故事情節的發展往往分幕分場。
   兩面三刀
  典出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在山西這塊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元代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雜劇作家,李行道便是其中之一。
  李行道(也作李行甫、李潛夫),絳州(今新絳)人,生平不詳。從鍾嗣成的《錄鬼簿》中一幅悼念他的輓聯可知,他不求仕進,淡泊明志,致力於校點《周易》,傳世之作只有《灰闌記》。
  元曲《灰闌記》,是《包待制智勘灰闌記》的簡稱,又名《張海棠屈下開封府》,寫的是青樓女子張海棠作了馬均卿的妾,馬妻夥同姘夫趙令史謀殺了馬均卿,嫁禍於海棠,並欲奪走海棠之子壽郎。受賄的縣官將海棠屈打成招,押解海棠至開封府問斬,府尹包拯看出破綻,以智斗惡,終使海棠平反,懲辦了諸凶。
  人們用「兩面三刀」比喻陰一套,陽一套,搬弄是非,自己從中漁利。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用到:「你這兩面三刀的東西,我不稀罕。」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戲劇 第二章(3)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典出《古今雜劇?韓元帥暗度陳倉二》: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派兵在棧道把守,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這部雜劇主要講述的是秦朝末年,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的事。劉邦到四川為王時,為了麻痹項羽,把棧道燒毀,意思是向項羽表明永不出川。過了幾年,劉邦積蓄了力量,要打出四川和項羽爭天下。大將軍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楚軍將領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後來人們就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比喻為了迷惑別人,表面上大張旗鼓地干某件事,但暗地裡卻在干自己真正要乾的事。也用來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
  如:他們兩個表面上一本正經,其實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早就勾搭在一起了。
  中國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
  ——南宋劇本《張協狀元》
  劇本描寫的一位書生名叫張協,在赴京趕考的途中被強盜所搶,又驚又嚇病倒了,住在山上的破廟裡無人問津,適逢貧民的女兒遇見將其救起,伺侯周到,漸漸彼此產生愛慕,終於結為夫妻。張協赴京趕考,終於榜上有名,中了新科狀元,但是他卻忘恩負義把妻子休棄。後來樞密使相王德用收養了張協的妻子,認其為義女,並最終促成張協夫妻二人團圓。
  《張協狀元》是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
   氣吞山河
  典出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想自家離了淮陰。投於楚國不用。今投沛公。亦不能用人。悶悶而不已,而成短歌。歌曰: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棄執戟離霸主,謀大將投蕭何。治粟以嘆何補,乘駿騎而知他。金仁傑,字志甫,杭州人。元朝著名的劇作家,著作頗豐,但現存只有《追韓信》《東窗事犯》兩劇。
  劇中講述韓信自幼習武練功,熟讀兵書,而且有雄才大略,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出身卑微,被人歧視,得不到重用。投奔項羽,項羽不用他;投奔劉邦,劉邦也只給了他一個很小的官。所以他整日悶悶不樂,唱到:「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氣吞山河」指有雄才大略,很有氣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二十八章中用到:「這號人在困難面前不是低頭嘆氣,而是奮發圖強,壯志凌雲,氣吞山河。」
   氣味相投
  典出馮惟敏《梁狀元一生不服老》第三折:止有老友梁太素,隱居南山之麓,不屑小就,正與小生氣味相投。明代著名曲作家馮惟敏,其散曲堪稱明代一流,向來受到人們的推崇。這部《梁狀元一生不服老》寫的是北宋梁顥終生科考,最後終於高中狀元。對於這個雜劇的思想意義,著名的曲藝評論家顧學頜先生認為「是為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歷代的科舉制度作辯護」,反映了作者代表當時的許多讀書人對於科舉,對於考狀元的一往情深,至死不悟。
  氣味是指思想作風、興趣愛好、脾氣秉性。相投多指合得來,完全一樣。梁太素清高孤傲,胸有大志,兩個人完全一樣,所以說「氣味相投」。現在人們用「氣味相投」來比喻內心骯髒的人容易互相接近,含有貶義。
  如:那兩個傢伙真是氣味相投,見面不久兩人便打得火熱。
  雜劇的角色
  雜劇的角色分為旦、末、凈、雜。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員。外旦、貼旦是次要的女演員。末包括正末、小末、沖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員,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員。沖末是首次上場的男演員。凈是地位低下的喜劇性人物。雜是除以上三類外的演員。有孤(當官)、駕(皇帝)、卜兒(老婦人)等。
   三生有幸
  典出吳昌齡《花間四友東坡夢》第一折:理會得。久聞老師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顏,三生有幸。吳昌齡,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詳,其生平前期曾在內蒙從事過軍屯,後期升任婺源(今屬江西省)知州。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吳昌齡屬於元代前期作家。吳昌齡一生著作頗豐,寫有多個劇本,《花間四友東坡夢》是其比較有名的劇本。
  三生就是佛教說的前生、今生、來生。「三生有幸」就是指極大的幸運。
  清朝曾樸在《孽海花》第十二回中用到:「賤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見愛,今日登寶地,真是三生有幸。」
   十載寒窗
  典出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十載寒窗積雪余,讀得人間萬卷書。到頭還藉文章力,象簡羅袍上玉除。小官秦修然是也。石子章,元朝著名劇作家,生卒年不詳,大都(今北京)人,善於作曲,《太和正音譜》評價他的曲子「如蓬萊瑤卿」。所作雜劇有兩種,今只存《竹塢聽琴》。
  《竹塢聽琴》寫的是秀才秦修然與鄭彩鸞指腹訂婚,後因雙方父母皆亡,久不通音信而失去聯絡。此時官府貼出榜文,女二十歲不嫁者問罪,鄭彩鸞不得已,出家投奔一鄭姓老道姑,居於竹塢。秦修然此時在父執鄭州尹梁公弼處攻讀,踏青晚歸,欲投宿竹塢,偶聞彩鸞彈琴。二人互通姓名,各自敘述經歷,知為未婚夫婦,於是暗中往來。梁公弼擔心秦修然因此耽誤學業,謊稱道觀有女鬼迷惑少年男子,秦修然驚慌不已,匆忙赴京趕考。梁公弼又探詢彩鸞家世,知其為官宦之後,又與秦修然自幼定親,於是將她移居於白雲觀。修然狀元及第,梁公弼使他與彩鸞在白雲觀會面,解釋誤會,二人成婚。梁公弼也因此得知老道姑即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夫妻重逢,皆大歡喜。
  「十載寒窗積雪余,讀得人間萬卷書」,就是指秦修然發奮苦讀的事。人們就用「十年寒窗」來形容多年堅持清苦讀書。
  元朝高明在《琵琶記》中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bookbao.com 書包網最好的txt下載網

戲劇 第三章(1)
元雜劇
  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元代雜劇作家、作品的著錄,首見於鍾嗣成的《錄鬼簿》,著錄作家152人(其中有散曲作家),作品450餘種。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補錄元明之際的雜劇作家71人(也包括散曲作家),作品150餘種。到了明初,雜劇劇本還保留很多,李開先《閑居集》卷5《張小山小令後序》記載:「洪武初年,親王之國,必以詞曲千七百本賜之。」其中當有大量雜劇劇本。李開先還說他收藏雜劇「千餘種」,據說湯顯祖收藏元劇也達「千種」。此後雜劇劇本大量散失,今存作品只有「千種」的四分之一。
  根據現有資料的大致統計,有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雜劇作品約500種,元代無名氏作品約50種,元明之際無名氏作品約187種,總計約737種。現存的元雜劇劇本,有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作品約109種,逸曲29種,元代無名氏作品約31種,元明之際無名氏作品約78種,合計約247種。
   瓮中捉鱉
  典出康進之《李逵負荊》: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瓮中捉鱉,手到拿來。康進之,元代戲曲作家。棣州(今山東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詳。作雜劇兩種:《黑旋風老收心》和《梁山泊李逵負荊》。
  《梁山泊李逵負荊》寫的是梁山附近杏花庄開酒店的王林,被冒稱宋江、魯智深的惡棍搶去了女兒滿堂嬌。正逢李逵來店飲酒,王林便向他哭訴。李逵聽了大怒,回山斥責宋江。宋江為辨明事實,同他下山對質。李逵在認識到了錯誤之後,回山向宋江負荊請罪。恰好兩個惡棍又送滿堂嬌回門,王林上山報信,宋江指派李逵下山捉拿,最後救下了滿堂嬌,懲治了惡霸。
  「瓮中捉鱉」是指從大罈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控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而易舉。
  明朝凌濛初在《二刻拍案驚奇》中寫道:「知縣寫了姓名地址,差人去拿,瓮中捉鱉,立刻拿到。」
   信口開河
  典出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調笑令:是誰將我來救活?原來是您三個呀!間別來兄弟每安樂波?你刀尖兒抹的他皮膚破,到官司百般摧挫。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爭報恩》是元朝無名氏撰寫的。本劇演了梁山好漢關勝、徐寧、花榮驅奸扶正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關勝、徐寧、花榮三人奉宋江之命下山探聽官兵消息。趙通判之妾臘梅與家丁都管有姦情,被染病在身的關、徐發現。臘梅與丁都管欲告發二人,幸虧趙妻李千嬌從中周旋。花榮為了接應徐、關二人,潛入李千嬌房中探聽消息,又誤傷了趙通判,因而李千嬌被奸人告以勾結姦夫謀害親夫的罪行,被判為死刑。花、徐、關三人先後下山,劫了法場,救出了李千嬌,殺了臘梅和丁都管,使趙通判與李千嬌夫妻團聚。《爭報恩》又名《三虎下山》,全名《爭報恩三虎下山》。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戲劇 第三章(2)
後人將「信口開合」又寫成「信口開河」,用來形容毫無根據地胡說八道。
  清朝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用到:「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惺惺惜惺惺
  典出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那語句清,音律輕,小名兒不枉了喚做鶯鶯。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牆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王實甫,名德信,元代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王實甫生平事迹資料缺乏。鍾嗣成在《錄鬼簿》中將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由此可以推知,王實甫活動的年代可能與關漢卿等相去不遠。
  王實甫作雜劇共13種,最著名的就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西廂記》所表達的「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思想,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西廂記》突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的格式,長達五本21折,不因篇幅限制而造成劇情簡單化和模式化的缺點。這一形式上的大膽革新,對後來的戲劇創作起到了引領作用。
  惺惺,是指聰明人。人們用「惺惺惜惺惺」來比喻性格相同的聰明人互相愛惜。
  清朝凌濛初在《初刻拍案驚奇》中用到:「自古道:『惺惺惜惺惺,才子惜才子』。」
   咬文嚼字
  典出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使不著你癩骨頑皮,逞的精神,說的強詞,公廳上捱杖子,胡攀亂指。(雲)到這裡只有個法子,(唱)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殺狗勸夫》全名《賢達婦殺狗勸夫》,是由元朝無名氏編纂的。故事寫的是孫華與無賴柳龍卿、鬍子傳相交,其弟孫榮規勸其兄。孫華聽信胡言,反將孫榮逐出門外。孫華妻知其夫不正,於是設計殺死一狗,剝去皮尾,飾以人衣,放在門前。孫華見而大恐,請來柳、胡二人一同掩埋。二人反目,不但不助,反而報官。孫榮至公堂,為救其兄自認殺人。後孫華妻楊氏亦至公堂,說明原委。官家懲處了柳、胡二人,表揚了楊氏。
  「咬文嚼字」本指死摳字眼,過分斟酌字句。後來人們用來諷刺死摳字眼,不領會精神實質,也用來諷刺當眾講話有意賣弄自己的學問。
  元雜劇四大愛情劇之一——《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寫的是少女張倩女、書生王文舉本來「指腹為婚」。其後張母反悔,被迫以兄妹關係分離,但倩女依然愛戀文舉,相思成疾,魂離肉體,隨同文舉一起上京趕考,而肉體仍在家卧病不起。及文舉得官,和她一起歸來,倩女魂與肉體合一。病亦痊癒,構成喜劇結局。作品塑造了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熱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倩女形象。劇作在語言、心理刻畫和情景描寫方面都有較高成就。
   八面威風
  典出尚中賢《單鞭奪槊》:胡敬德顯耀英雄,單雄信有志無功。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尚仲賢,元代戲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生卒年、字型大小不詳。著有雜劇11種,《尉遲恭單鞭奪槊》是其中之一。《尉遲恭單鞭奪槊》寫的是大將軍尉遲恭單鞭躍馬救秦王的故事,和《舊唐書》與《新唐書》所記載的故事相近。作品突出了尉遲恭的英武形象,有力地揭露了李元吉公報私仇、嫉賢害能的醜行,情節較緊湊,語言也比較樸素,在寫唐代故事的雜劇中影響比較深遠。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戲劇 第三章(3)
人們常用「八面威風」來比喻威風十足,氣勢逼人。
  清朝曾樸在《孽海花》第十二回中用到:「年齡不到五十許,體態雖十分端麗,神情卻八面威風。」
   半瓶醋
  典出《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劇中的司馬相如,是西漢四川成都人,著名的辭賦家。但他年輕時很不得志,十年寒窗下,苦讀萬卷書,但卻仕途無門,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一天,他在成都的一座橋上閑逛,只見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們,騎著高頭大馬,乘坐豪華馬車,在橋上兜風,一時間車馬喧騰,好不氣派。司馬相如看了,十分羨慕眼紅,慨然嘆道:「大丈夫就應當是這個樣子。」一時興起,就在橋柱上題詞言志:「他日若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後來他果得大貴,回家經過此橋,感慨地說:「有志者,事竟成矣。」後人據此寫成劇本,就是《司馬相如題橋記》。
  劇中說的「半瓶醋」,有時人們也說:「滿瓶不響,半瓶咣當。」人們常用「半瓶子」諷刺那些學識不多又愛賣弄學問的人。
   唇槍舌劍
  典出武漢臣《玉壺春》:我去那錦被裡舒頭作耍,紅裙中插手難當,爭鋒處準備著施謀量。顯吹彈歌舞,論角徵宮商,使心猿意馬,逞舌劍唇槍。武漢臣,生卒年不詳,濟南人(今山東濟南)。著名元朝戲曲家,所作雜劇甚多,今知有12種。
  《玉壺春》又叫《李素蘭風月玉壺春》,劇中寫了廣陵書生李斌,和妓女李素蘭相愛,衝破鴇母和富商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劇中以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為原型(李斌,即元末曲家李唐賓,號玉壺道人),進行創作,這在元雜劇中實屬罕見。劇中描寫了當時社會市井生活,人情世態,豐富生動,頗具特色。
  「舌劍唇槍」也用做「唇槍舌劍」,指針鋒相對地辯論,言辭犀利,像刀槍激烈交鋒一樣。
  元朝高文秀在《澠池會》中有:「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徽班進京
  何謂「徽班」?顧名思義,當是徽人之戲班。它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並有著輝煌的藝術創造與貢獻,最突出的是它吸納、融合、磨鍊出一個佔了大半個中國和五十多個劇種的戲曲聲腔——皮黃,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劇種——京劇,成為「京劇之父」。
  「徽班」既有歷史的輝煌,又有藝術的遺存,更有豐富的經驗。對其進行全面、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既是對歷史做出真實的反映,又可對現實提供很好的借鑒,也當對未來留下有益的思考。
  四大徽班是清代乾隆年間活躍於北京劇壇的四個著名徽班——三慶、四喜、和春、春台的合稱。徽班,是以安徽籍(特別是安慶地區)藝人為主,兼唱二簧、崑曲、梆子、啰啰等腔的戲曲班社。開始多活動於皖、贛、江、浙諸省,尤其在揚州地區,更以「安慶色藝最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給高宗弘曆祝壽,有人從揚州徵調了以著名戲曲藝人高朗亭為台柱的「三慶」徽班入京,成為徽班進京的開始。此後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六班逐步合併成為著名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當時正是地方戲曲勃興、花雅爭勝的時期,一些新興的地方劇種,如高腔(時稱京腔)、秦腔等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原來兼唱多種聲腔戲的基礎上,又合京、秦二腔,特別是吸收秦腔在劇目、聲腔、表演各方面的精華,以充實自己。同時為了適應北京觀眾多方面的需要和發揮各班演員的特長,逐漸形成了四大徽班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表現為「三慶的軸子(指三慶班以連演整本大戲見長),四喜的曲子(指四喜班以演唱崑曲戲著稱),和春的把子(指以擅演武戲取勝),春台的孩子(指以童伶出色)」,出現了「四徽班各擅勝場」的局面。嘉慶、道光年間,漢調(又稱楚調)藝人進京,參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習楚調之長,為匯合二簧、西皮、昆、秦諸腔向京劇衍變奠定了基礎。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卷首
散文是一種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體裁,按其內容大致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和哲理散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論語》《孟子》《莊子》等以言論為主要內容的諸子散文,隨著文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散文體裁也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出現了以賦為主要體裁的兩漢散文,以寓言、傳記為主的唐宋散文和各具特點的明清散文。散文的取材廣泛自由,歷史、風景、寓言人物都可以用來寫作,在表現手法上也可敘事描寫、托物抒情、發表議論,不拘一格,散文能夠用各種靈活的表現形式、優美的語言來抒發真摯的感情,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這些優美的散文中,有很多名語佳話至今仍為我們所用。有些詞語從古至今意思都沒有大的改變;而有些經過歲月的洗禮、人事的變遷,逐漸引申出了其他含義。讓我們尋著歷史的腳步,到古代散文中去尋找我們現在所熟知詞語的身影。
  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散文 第一章(1)
同舟共濟
  據說,很久以前吳人與越人本來是相互仇視的。有一次,他們一同坐船過江。突然狂風大作,船上的人一時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吳人和越人的統領走到一起,決定摒棄前賢,共同抵禦風暴。於是,吳越兩族人在領頭人的指揮下,團結協作、相互救助,配合得如同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默契,最後終於戰勝了狂風,脫離了危險。
  於是,後人便用「同舟共濟」來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戰勝困難。
  《後漢書?朱穆傳》中用到:「夫將相大臣,均體元首,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這裡的「同舟而濟」的意思與原來沒有變化。直到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在頻繁地使用「同舟共濟」這個成語。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和《五輪書》)。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一般認為,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驕子
  典出《孫子?地形篇》: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春秋戰國時候,著名的軍事家孫子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編著了《孫子兵法》一書,在書中他提出對士兵要嚴格要求,認為士兵強壯與否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要求將領一方面要關心和愛護士兵,將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他還強調要對士兵嚴格管理,嚴明紀律。他提到:「如果對士兵給予過於優厚的待遇,那麼士兵就會懶惰,如果對士兵過分溺愛,就會使士兵像一個嬌慣的孩子,這樣的士兵是無法進行戰鬥的。」
  文中提到的「驕子」是指被溺愛的孩子,而現在多用「驕子」來比喻在某方面傑出的人才。
  《漢書?張馮汲鄭傳》中用到:「今縱不能,渾邪率數萬之眾來降,虛府庫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
   知己知彼
  典出《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在《孫子兵法》中說:「能夠提前知道會取勝的戰爭有五種: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戰,什麼情況下不能戰的戰爭會勝;懂得根據兵將多寡而靈活運用戰術的戰爭會勝利;官兵上下一心追求勝利的戰爭會勝利;有準備的自我與無準備的敵人作戰的戰爭會勝利;將領有才能而君主不故意干涉的戰爭會勝利。這五例,是可以預見到勝利的方法。所以說,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作戰多少次都不會戰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負場數將會參半;不了解敵人也不了解自己,無論戰鬥多少次必然都會失敗。」
  後人便以「知己知彼」來表示在做事之前全面了解情況,就能使自己減少失敗。
  魯迅在《准風月談?關於翻譯(上)》中用到:「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散文 第一章(2)
方寸地
  典出《列子?仲尼》: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在古代,有一個叫龍叔的人,一天,他遇到當時的名醫文摯,就對他說:「我早就聽說你的醫術十分高明。我最近感到不舒服,您能給我看一下嗎?」文摯聽了以後說:「你哪裡不舒服?」龍叔說:「最近經常有人讚揚我,也有人辱罵我,但是這些我都不放在心上,我家裡十分貧窮,但我也不因此而煩惱,悲傷和快樂也影響不了我的心情,我想知道我這是怎麼了?」文摯聽了以後就讓龍叔背著陽光站立,然後自己從暗處看著他,看了一會,文摯就對龍叔說:「哎呀,我已經看到你的心了,你的心已經空虛得裝不下任何東西,這樣就和傳說中的聖人一樣了,你的這些癥狀,已經接近聖人了,而你卻把這些當成疾病,如果這是疾病的話,我是沒有能力治好的。」
  後來,人們就用「方寸地」來指代心。
  宋代羅大經在《鶴林玉瑤》中提到:「俗語有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列子簡介
  列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繼承了老子和莊子的道家觀點,並將他們作了進一步的解釋。他主張清靜無為,認為只有擺脫世間的貴賤、生死的束縛,淡泊名利,才會得「道」。《列子》是列子和他的學生一起編寫的,一共二十多篇文章,但是由於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到了西漢時期,經過劉向、劉歆父子的整理,保存下來了八篇文章,這八篇文章分別是《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列子》和《道德經》《莊子》一樣成為道家學派的經典。
   高山流水
  典出《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有一次,他正在專心致志地彈琴,琴聲悠揚,傳到了 很遠的地方,這時,旁邊來了一個人靜靜地 聆聽琴聲,當伯牙彈描繪高山的曲子時,那個人就說:「多好呀,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過了一會,伯牙又用琴聲來表現流水,那個人又說道:「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滔滔的流水!」伯牙高興地說:「這個人能夠聽懂我的琴聲,他才是我的知音呀。」而這個人就是鍾子期,從此兩個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後來,伯牙聽說鍾子期死了,就將琴摔碎,認為世上沒人能夠聽懂自己的琴聲了,從此便不再彈琴了。
  後來,人們就用「高山流水」來比喻樂曲高妙,也用來比喻知己或知音。
  清朝袁於令在《西樓記?病晤》中用到:「清音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高山流水相傾賞。」
  古代散文
  散文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韻文的作品,狹義的散文是指文學體裁的一種。我們講古代散文用的是廣義散文這一概念。古代散文可分為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四類。
   管鮑之交
  典出《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管仲的人和鮑叔牙是很好的朋友,當時管仲家裡非常窮困,於是鮑叔牙就把管仲叫來,要和他一起做生意。但是管仲沒有錢,鮑叔牙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和蓄來做本錢。當生意賺來錢以後,管仲卻拿走了大部分的錢。人們聽說了這件事後就都來指責管仲,認為他自己沒有出本錢,分錢的時候還拿走那麼多。鮑叔牙就對他們說:「不要那樣說,管仲家中還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一點是應該的。」

散文 第一章(3)
後來,他們一起參軍,每當兩軍交戰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大家就責罵他說:「管仲,你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呀!」鮑叔牙聽了,趕緊對大家說:「管仲並不是那樣的人,他之所以總是在最後面,是因為他家中還有老母親要他回去照顧。」
  後來,鮑叔牙還極力向齊桓公推薦管仲,使得管仲當上了齊國的丞相,管仲就對別人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呀!」
  後人就用「管鮑之交」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明朝陳汝元在《金蓮記?詩案》中用到:「前與蘇子瞻山河訂誓,本為管鮑之交,名位相傾,頓起孫龐之隙。」
   餘音繞梁
  典出《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戰國時期,韓國有一個歌女叫韓娥,長得非常漂亮,她有一副非常好的嗓子,唱起歌來就像百靈鳥一樣動人。有一次,她來到齊國的首都淄博,因為路費用光了,就在城西門賣唱。韓娥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十分動人。歌唱完了,人們覺得她的歌聲還在房梁之間繚繞,過了三天還沒有消失,以至於附近的人以為她還在那裡唱歌,沒有離開。後來,她想找一家旅店住宿,可是店家嫌她貧窮,擔心她付不起房錢,不僅不讓她住,還辱罵了她。韓娥忍不住放聲大哭,哭聲悲傷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動得跟著她悲傷地哭了起來,整整三天吃不下飯。當人們聽說韓娥已經出城離去時,立刻都去追趕,苦苦挽留。於是韓娥便回來為大家唱歌,老百姓聽了以後都十分高興,悲傷的情緒一掃而空。
  後人就用「餘音繞梁」來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實秋在《聽戲》中用到:「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迴腸盪氣的唱兒,就很值得,『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
  列子御風
  列子崇尚道家玄學,於是就努力修鍊御風之術,經過長時間的修鍊,他終於練成了御風之術,於是就經常在春天的時候,乘著春風遊覽四面八方,莊子在《逍遙遊》中描述了他乘風行走的樣子,「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駛著春風,想到哪裡就會飛到哪裡,他來到哪裡,哪裡已枯萎的花草就會重生,他飄然而行,自由自在,令人羨慕。後來,道家學派就尊他為玄家始祖,到了唐玄宗時期,他被封為了沖虛真人。
   杞人憂天
  典出《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在周朝的時候,杞國有一個人,他整天擔心天會掉下來,地會塌下去,自己沒有地方藏身,因此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他的一位朋友看見杞人這個樣子,很替他擔心,有一天,他碰見了杞人,就對他說:「天,只不過是由氣體組成的,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氣體,它不會塌下來的。」杞人問到:「既然天是由氣體組成的,那日月星辰不會掉下來嗎?」那個人想了想說:「日月星辰只不過是發光的氣體而已,即使掉下來,也不會砸傷人的。」
  杞人又問道:「那地會不會塌下去呢?」那個人回答說:「大地是由石塊堆積而成的,我們天天在上面走,也沒有看見哪一塊塌陷呀。」杞人聽了這些解釋,頓時放下心來,滿意地離開了。他的朋友也如釋重負,高興地回去了。
  後來,人們就用「杞人憂天」來比喻庸人自擾,毫無根據地瞎擔心。書包


推薦閱讀:

恩愛夫妻之間相處的五個技巧,你知道嗎?
婚後買房與婚前買房有區別你知道嗎
?天蠍主動聯繫你,知道意味著什麼?
寶寶生辰八字取名:你不得不知道的事情,或影響一生命運!-道教全真龍門派申復真
很多人老吃這種菜,都不知道它是夏天 ??「千金菜」

TAG:文學 | 笑話 | 典故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