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能力

拆掉思維的圍牆,認知是唯一的障礙——創客亭


微信的核心價值觀——再小的個體也有品牌,公眾賬號更是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聲的平台,微信正真做到了去中心化,讓信息可以自由的流動。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時間明顯增加,接觸的信息和知識也與日俱增,然而卻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識別和篩選信息的價值和真假?

面對信息泛濫,閱讀時間時間碎片化,《學會提問》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方法和指引,全書的核心思想是:對待任何信息和言論,都要用淘金式的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因為任何信息都有目的。同時,該書也給了我們識別信息的方法和步驟。下圖是全書的思維導圖,幫助大家了解一下書的基本結構和內容。

作者首先說明了批判性思維需要具備的三個基礎:

1 積極主動的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2 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

3 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是作者給出的具體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和步驟:

(一)首先要找出文章的論題和結論,以及支撐結論的理由和關鍵詞。

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首先應該清楚該文章主要論述或討論的是哪方面的問題,作者的結論是什麼。而論題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描述性問題,以「是什麼」的方式描述,一類是規定性問題,以「應不應該」的方式論述。同時,作者給出了找到文章結論的六個線索(見上圖)

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是由理由+結論相結合的,論證的理由一般都包含一些提示詞:如由於,顯示,理由是等等,論證的過程中,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一個結論和理由往往由一個或幾個關鍵詞所支撐,因此,必須對關鍵進行進一步的甄別,識別關鍵詞中是否存在歧義,典型的歧義有:一詞多義,詞義模糊,詞義的感情因素過濃等等。如果關鍵詞有歧義,則需要我們重新審視理由和結論。

(二)找出作者在論證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價值觀假設或描述性假設。

所謂價值觀假設是指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認為某些對立的價值觀中一個比另一個更重要。論證中,只有把這些作者未表達的價值觀假設添加到推理中,他們的理由才能從邏輯上證實其結論。而對於在這樣的為表達的價值觀假設我們可以在一下四個線索去尋找:

1 典型的價值觀衝突中尋找假設,如:忠實——誠實,競爭——合作,平等——個人主義,理性——衝動,等等。

2 作者的背景和身份尋找假設,如:機構或企業負責人,黨派代表,媒體屬性,利益代表,等等

3 可能發生的結果尋找假設,規定性論證中,不同的價值觀假設會有不同或相反的結果。

4 採取相反的立場尋找假設,相反的立場必然有對應的價值觀假設。

注意:涉及規定性論題的完整推理離不開理由和價值觀假設。

所謂描述性假設就是對這個世界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什麼樣的想法。它的尋找線索有:

1 不斷思考結論和理由之間存在的鴻溝

2 尋找沒有明說出來的支撐其理由的哪些想法

3 將自己置於作者的立場,發現他的立場

4 將自己置於反對者的立場,找出為什麼不認同這一結論的假設

注意:避免把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來當做假設,避免浪費時間分析無意義的假設

(三)找出推理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類型的邏輯謬誤(見下表)

我們時刻要記得,批判性閱讀和聆聽的主要目標就在於判定結論的可接受程度或者價值大小,而識別謬誤,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直接和清晰的判斷和評價推理的價值大小或質量高低。

有三種常見的謬誤類型:

1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顯錯誤的或者讓人不能接受的假設才能成立,因此是使推理和結論顯得毫無關係。

2 把那些明明和結論無關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結論有關,以此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3 看似為結論找證據,而證據算數的前提則取決於結論本身已經成立。

(四)找出證據的類型,判斷他們的效力如何。(證據的種類見下圖)

任何論據類型本身都具有其獨特性和優劣性,針對性的分析和具體情境下的適當甄選和取捨很有必要。

(五)分辨因果關係中的替代原因及有哪些因果謬誤

常見的幾種因果謬誤:

過度簡化因果關係謬誤   

因果混淆謬誤

忽略常見原因謬誤           

 事後歸因謬誤

注意:

相關並不等於因果。 一件事緊接著另一件事後面發生的這一發現本身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這可能只是一個巧合。

千萬不要貿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個解釋。

(六)識別數據欺騙的類型

數據的來源是否可靠 ;  分辨出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三者的不同;  

省略數據可能的欺騙:百分比 ;   

表發方式可能的欺騙:相對性和絕對性

注意:當你遇到聽起來讓人動心的數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當心。

(七)找出被省略的重要信息

任何遇到的信息都有一個目的。

我們要面對信息缺失的現實,如果信息仍然找不到就不能做出決斷,那就會阻止自己形成任何觀點。

(八)找出合理那些合理的結論

注意的一個陷阱:二分式思維法。這種類型的思維方式往往將一個可能存在多種答案的問題,假設成只有兩個可能的答案。

結論只有在某人對理由的含義進行特定的解讀或者假設之後才能得出來。如果對理由的含義進行不同的推測,那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認知準確度,不同的參照體系和先驗知識,對哪些假設更為可取我們不斷表達不同意見。我們從理由當中得出不同的結論是因為我們的背景各不相同,目標千差萬別,這樣我們在決定將理由和結論鏈接起來的時候必然會被不同的假設所吸引。

所以,要允許:

一個理由得出多個結論    不同條件的理由得出多個結論   不同的結論強度不同

 

以上就是《學會提問》一書的讀書筆記。

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建立批判性思維,學會提問是獨立思考的方法論。

拆掉思維的圍牆,認知是唯一的障礙——創客亭


推薦閱讀:

從水土不服到遍地開花 移動支付在香港「攻城略地」
風水看如何移動好你的床
移動互聯網為什麼不是簡單的互聯網移動化呢?
知足歌【移動竹簡長卷】
裝修秘笈——移動家私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能力 | 時代 | 學會提問 | 重要 | 聯網 | 學會 |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