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敗給劉邦?性格決定命運

項羽為何敗給劉邦?性格決定命運

歷史榮耀 2017-11-11 19:05

文|史弟

烏江旁邊,項羽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認為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於是心生死志,自刎而死。

烏騅馬送給了烏江亭長,屍體則被五馬分屍,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各得其一體,五人因此紛紛被封侯。

堂堂西楚霸王,當初天下無人與之為敵,兵鋒所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屢屢把劉邦殺得如喪家之犬,最終卻死得連屍身都無法保存,這是項羽個人的悲劇,也留下了千古遺憾。

項羽為何敗給劉邦?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項羽和劉邦性格有什麼不同呢?當他們兩人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儀仗隊時,一個說「彼可取而代之也」,一個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便可管中窺豹,看出項羽和劉邦性格之不同。

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也」,豪氣萬丈的話語,更充滿了一絲不懈,哪怕你是秦始皇。

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同樣是雄心壯志,但卻是一種平視,認為大丈夫,應該像秦始皇這樣,其中還有一絲艷羨。

在後來四年的楚漢爭霸中,兩人此番性格在戰爭中多有體現。

連秦始皇都不放在眼裡的項羽,自然現實中也沒幾人入得了項羽的法眼。

於是,在戰爭中,項羽一方面表現的頗為殘酷和血腥。章邯20萬降卒說殺就殺,秦王子嬰以及整個秦國宗師全部殺掉,還一把火把偌大的阿旁宮給燒了。

對於有違他意志的人,則是喜歡把人炸成油條,即所謂的烹殺,哪怕是義帝,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也照殺不誤。

劉邦雖然也有屠城之舉,但畢竟沒有那麼肆無忌憚。更主要的是,劉邦還知道跟百姓「約法三章」,不管這是不是一種政治作秀,起碼體現了劉邦仁慈的一面。

而一個帝王,必須霸道和王道並舉,才能實行較長的統治,不然充其量如暴秦一樣,二世而亡。

另一方面,項羽對於手下既沒有給予足夠的信任,也沒有給予足夠的嘉獎。

劉邦手下的韓信、陳平等大將、謀士,本來都是出自楚軍陣營,奈何項羽不具有伯樂的慧眼,白白將人才讓給了劉邦,最後反過來將自己滅了。

舉例來說,韓信自不消說,平生沒有一敗,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被時人稱之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陳平何許人也?范增之所以被項羽氣走直至毒瘡發作而死,就是陳平用的離間計。

范增是項羽的亞父,也是項羽手下唯一可以與蕭何、韓信、陳平等並稱的人物。

可即便如此,在鴻門宴前,當范增建議出兵攻打劉邦;在鴻門宴上,當范增竭力上勸殺掉劉邦,項羽卻始終猶猶豫豫,露出婦人之仁。

在滎陽之戰中,范增建議儘快攻打滎陽,讓劉邦陷入絕境,然而陳平用了一個離間計,輕輕鬆鬆將項羽和范增之間的信任稀釋乾淨。

更別說鍾離昧、龍且等將領,跟隨項羽征戰天下,傾力殺敵,卻沒有從項羽手中得到應有的福利待遇。

反觀劉邦,看到蕭何月下追韓信,立馬在漢軍陣營中當著所有士兵們的面,公開拜韓信為大將軍。

當漢軍在關外開疆拓土的時候,能夠把關中的權力全權交給蕭何處理,秉持著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原則。

也正是因為這種完全的信任,劉邦也獲得了相對等的收穫。

性格決定命運,著實不假。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二十篇·附屬勢力·沛縣豪傑·汁邡侯·雍齒
無賴劉邦為何會成為領袖
劉邦與叔孫通
用兵如神的韓信究竟做了何事讓劉邦懷恨在心?
此人被劉邦判斬首,臨刑前大喊3句話,劉邦龍顏大悅:免死陞官!

TAG:性格 | 命運 | 項羽 | 劉邦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