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講"穴位"終極篇(16)

呃逆拔罐療法呃逆俗稱「打嗝」,是指氣逆上沖,喉問呃呃連聲,聲短而頻繁,不能自制的一種病證,甚則妨礙談話、咀嚼、呼吸、睡眠等。呃逆可單獨發生,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不治而愈,但也有個別病例反覆發生,雖經多方治療仍遷延數月不愈。多在寒涼刺激,飲食過急、過飽,情緒激動,疲勞,呼吸過於深頻等誘因下引發。一般分為胃寒氣逆和氣滯痰阻2型。一、胃寒氣逆(一)癥狀呃逆沉緩有力,其呃得熱則減,遇寒加重,惡食冷飲,喜飲熱湯,胃脘部不舒,口淡不渴,或有過食生冷、寒涼史,或於受寒後發病。(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水突、膻中、巨闕、關元、內關。(2)定位 水突: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 。膻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巨闕: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 。(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用艾條溫和灸各10分鐘後拔罐(除水突外)留罐15分鐘,每日1次,呃止即止。2.方法二(1)選穴 膈俞、脾俞、胃俞、內關、中脘、足三里。(2)定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與胸劍聯合部(心窩上邊)的中點為取穴部位。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見前。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用艾條溫和灸各10分鐘後拔罐,留罐15分鐘,每日1次,呃止即止。二、氣滯痰阻(一)癥狀呃逆連聲,胸脅脹滿,或腸鳴排氣,或呼吸不利,或噁心噯氣,頭目昏沉,食欲不振,或見形體肥胖,平時多痰。 (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膈俞、肝俞、膽俞、膻中、中脘、期門。(2)定位 膈俞:見前。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 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膻中:見前。中脘:見前。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男性可取任意體位,女性取卧位,乳頭直下,往下數兩根肋骨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拔罐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天突、膈俞、內關、俠溪、太沖。(2)定位 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內關:見前。俠溪:在足背外側,當第4、第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膈俞:見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拔罐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三、注意事項(1)注意日常飲食,少食生冷,吃飯時注意力集中,細嚼慢咽,不大聲說話,不看書報,不暴飲暴食。(2)注意胃脘部保暖,調適情志,心情開朗,多做戶外鍛煉。(3)如呃逆見於危重病後期,正氣虛敗,呃逆不止,飲食不進,出現虛脫傾向者,預後不良,應及時送醫院診治。四、病例某 男 ,42歲。因晨跑呼吸冷空氣後起病,呃逆頻頻,其呃得熱則減,遇寒加重,雖經服阿托品、安定等藥物治療,呃逆仍遷延反覆發作2月余。穴取水突、膻中、巨闕、關元、內關,採取灸罐法,上述各穴用艾條溫和灸各10分鐘後拔罐,留罐15分鐘,每日1次。經治療3次後癥狀消失,未見複發。失眠的拔罐療法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證。輕者入睡困難,有入睡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入睡,亦有時睡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睡。一般分為心脾兩虛、肝鬱氣滯、心腎不交3型。一、心脾兩虛(一)癥狀多夢易醒,心悸健忘,伴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昧,面色少華,或脘悶納呆。(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心俞、脾俞、內關、神門。(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圓骨)的橈側,掌後第1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足三里、三陰交、神門。(2)定位 神門:見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l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二、肝鬱氣滯(一)癥狀失眠伴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能入睡,伴有胸悶脅痛,不思飲食,口苦而干。(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肝俞、內關、神門、太沖。(2)定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見前。神門:見前。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神門、內關、肝俞3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肝俞、膽俞、內關、陽陵泉。(2)定位 肝俞:見前。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內關:見前。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坐位,屈膝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鐘,5次為1療程。三、心腎不交(一)癥狀失眠伴心悸不安,口乾咽燥,顴紅面赤,腰膝酸軟。(二)治法(1)選穴 心俞、腎俞、內關、神門。(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內關:見前。神門:見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四、注意事項(1)調適情志,喜怒有節,開闊心胸,淡泊名利,勞逸結合,起居規律,晚餐清淡,按時睡眠。(2)積極查治可能引發本病的原發病證。五、病例某 女 ,38歲。失眠2年,加重1月余,終日不得眠,或眠後易醒,胃納不佳,精神疲倦,心悸健忘,曾服用中、西藥效果不明顯。患者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細弱。穴取神門、內關、心俞、脾俞,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1療程。治療1療程後,每夜可安睡4個小時,精神轉佳,胃納有所改善。繼續以前法治療,連續治療4療程後,諸症消失。便秘的拔罐療法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排便間隔時間過長,糞質乾結,排便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出不暢,多伴有腹部不適的病證。引起病變的原因有久坐少動、食物過於精細、缺少纖維素等,使大腸運動緩慢,水分被吸收過多,糞便於結堅硬,滯留腸腔,排除困難。還有因年老體弱,津液不足;或貪食辛辣厚味,胃腸積熱;或水分缺乏;或多次妊娠、過度肥胖等,皆可導致便秘。根據病因及發作時特點的不同,一般分為實證便秘和虛證便秘2型。一、實證便秘(一)癥狀大便乾結,腹中脹滿,伴有口乾口臭,小便短赤;或伴有胸脅滿悶,噯氣呃逆等。(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脾俞、大腸俞、支溝、天樞、上巨虛。(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天樞: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中指)(當犢鼻穴向下,直量兩次4橫指處,當脛、腓骨之間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l療程。2.方法二(1)選穴 合谷、曲池、中脘、天樞、行間。(2)定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為取穴部位。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與胸劍聯合部(心窩上邊)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天樞:見前。行間:在足背側,當第l、第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 際處(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上述各穴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髮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二、虛證便秘(一)癥狀大便乾結,欲便不出,腹中脹滿,伴有便後乏力,汗出氣短;或伴有心悸氣短,失眠健忘;或伴有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小便清長,或腹中冷痛,拘急,怕按揉,或腰膝酸冷。(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神闕、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2)定位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 。天樞:見前。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艾灸拔罐法,先在上述各穴用艾條溫灸10~15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後拔罐,留罐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

(1)選穴 脾俞、腎俞、天樞、三陰交、照海。(2)定位 脾俞:見前。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天樞:見前。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 。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用艾條溫灸l0~15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留罐15分鐘,每日1次,l0次為1療程。三、注意事項(1)治療期間注意飲食節制,忌食生冷,忌暴飲暴食,忌辛辣油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2)多參加戶外體育鍛煉,常做收腹和提肛練習,增強腸蠕動功能。四、病例某 女 ,65歲。便秘2年余,通常3~5天排便1次,大便需久蹲方出,便後腳麻身倦,偶於便前出現左下腹疼痛現象,排氣排便後疼痛消失。便質軟,無黏液及膿血。腹部觸診無壓痛,皮膚溫度以下腹部較上腹部低,舌質淡而邊有齒印,苔薄白,兩脈細弱。診斷為虛秘。穴取神闕、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採取艾灸拔罐法,先在上述各穴用艾條溫灸10~15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後拔罐,留罐15分鐘,每日1次。治療第2天排便1次,自述排便較容易,時間有所縮短。堅持連續治療10天後,每天均解大便。囑患者經常用艾條灸足三里、關元,以益氣保健。隨訪1年,除大便偶有2天解1次外,基本恢復正常。健忘的拔罐療法大腦是使用頻率最高也最容易疲勞的器官。長時間用腦,不注意休息,可引起腦漲、反應遲鈍、思維能力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功能逐步減弱,腦力逐漸減退,出現記憶力差、健忘等癥狀。進入老年,腦力減退更明顯。一般分為心脾不足和腎虛2型。一、心脾不足(一)癥狀健忘失眠,精神疲倦,神疲乏力,不思飲食,口淡乏味,心悸心慌,面色蒼白。(二)治法(1)選穴 膏肓、心俞、脾俞、內關、足三里。(2)定位 膏肓: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大椎穴往下推4個椎骨,其下緣旁開4橫指處為取穴部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l橫指 (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之後上述各穴行溫和灸15~20分鐘,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溫熱感明顯為止。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二、腎虛(一)癥狀健忘失眠,精神疲倦,腰膝酸軟,頭髮早白,下午或夜間安靜時容易出汗,胸中煩熱,男性可見滑精、早泄,女性可見不孕,性慾減退。(二)治法(1)選穴 百會、膏肓、腎俞、志室、內關、關元。(2)定位 百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膏肓:見前。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志室: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4橫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見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除百會外)拔罐後留罐10分鐘,之後上述各穴行溫和灸15~20分鐘,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皮膚有溫熱、舒適感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三、注意事項(1)調適情志,勞逸結合,多參加戶外活動;不過度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常梳頭,晨起睡前用木梳排梳頭皮3~5分鐘,有醒腦健腦功效。(2)增加營養,適當增加各種肉類食物,保持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供給。四、病例某 女 ,54歲。記憶力減退1年余,遇事善忘,伴有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自覺吸氣不夠,四肢乏力,時有心悸失眠。採用拔罐療法,穴取脾俞、心俞、內關、足三里、膏肓,採取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之後行溫和灸20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感為度,10次為1療程。治療5次後,覺上述癥狀稍有減輕,繼續以上法鞏固治療2療程,諸症痊癒。驚悸拔罐療法驚悸是指氣血虛弱,痰飲瘀血阻滯心脈,心失所養,心脈不暢等引起的以驚慌不安、心臟急劇跳動、不能自主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本病臨床多為陣發性,有時也有呈持續性者,並伴有胸痛、胸悶、喘息、吸氣不夠、頭暈和失眠等癥狀。一般分為心氣虛,膽怯易驚和心脾兩臟虛損2型。一、心氣虛、膽怯易驚(一)癥狀心悸不寧,善驚易怒,稍驚即發,勞累則加重,兼有胸悶氣短,自汗出,坐卧不安,不願聞及聲響,少寐多夢而易驚醒。(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心俞至膽俞的連線、內關、關元。(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

2.方法二(1)選穴 心俞、膽俞、巨闕、間使、神門。(2)定位 心俞:見前。膽俞:見前。巨闕: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圓骨)的橈側,掌後第一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二、心脾兩臟虛損(一)癥狀心跳不安,氣短,失眠多夢,思慮勞心則加重,多伴有神疲乏力,眩暈健忘,面色無華,口唇色淡,食少腹脹,大便稀爛。(二)治法(1)選穴 心俞、脾俞、內關、氣海、關元。(2)定位 心俞:見前。脾俞:在背部,當第ll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 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內關:見前。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關元:見前。(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之後行溫和灸15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感為度,10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1)拔罐治療驚悸不僅可改善和控制癥狀,而且對於疾病本身也有治療作用,堅持治療,效果顯著;但在器質性心臟病出現心衰如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等癥狀傾向時,則應針對病情的輕重緩急,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措施。(2)日常起居要有規律,清心寡欲,調適情志,不怒不怨,心態平和。(3)注意營養,鍛煉身體,增強抵禦外邪入侵的能力。四、病例某女,34歲。患者近1年多以來,經常發生心胸部憋悶感,心慌心悸,稍受驚嚇即發作,睡眠差,多夢而容易驚醒,癥狀常與受驚、情緒不佳、勞累等有關,長期服用安神定志丸、心脈通等藥物治療,未見明顯效果。後配合拔罐療法,穴取心俞、膽俞、內關,梅花針叩刺內關穴,用火罐吸定,留罐10分鐘;同時心俞至膽俞用火罐吸定後來回走罐,至皮膚潮紅為止,每日1次。經7次治療後,自覺癥狀減輕,後鞏固治療2療程,基本痊癒。咳嗽的拔罐療法咳嗽是機體對侵入氣道的病邪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古人以有聲無痰為之咳,有痰無聲為之嗽。臨床上二者常並見,通稱為咳嗽。根據發作時特點及伴隨癥狀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及風燥咳嗽3型。一、風寒咳嗽(一)癥狀咳嗽聲音較重,咽癢,咳痰較稀薄,色白,多兼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怕冷,發熱,無汗等。(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肺俞、身柱、風門、外關。(2)定位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身柱: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 取穴部位。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3)拔罐方法 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5分鐘,每日1次。2.方法二(1)選穴 天突、肺俞、大椎。(2)定位 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大椎穴採用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以輕度手法叩刺大椎穴,以稍有出血點為度,然後拔罐,出血量以較少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天突和肺俞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二、風熱咳嗽(一)癥狀咳嗽頻繁、劇烈,氣粗或咳聲沙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黃;多兼有咳時出汗,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體酸軟,怕風,身體發熱。(二)治法(1)選穴 大椎、風門、肺俞、曲池。(2)定位 大椎:見前。肺俞:見前。風門:見前曲池:屈肘,肱橫紋橈側端凹陷中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大椎、曲池採用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以輕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點較多為度,然後拔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風門、肺俞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三、風燥咳嗽(一)癥狀乾咳,連聲作嗆,無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多伴有喉嚨發癢,唇鼻乾燥,咳甚則胸痛,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咽干而痛,或鼻塞,頭痛,微寒,身熱。(二)治法(1)選穴 風門、肺俞、孔最、外關。(2)定位 風門:見前。肺俞:見前。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外關:見前。

(3)拔罐方法 採用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以輕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點較多為度,然後拔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每日1次。四、注意事項(1)拔罐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療效較好,但必須及時治療,徹底治癒,防止轉化成慢性。(2)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誘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支氣管炎患者要注意加強戶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注意保暖,防止感冒。(3)戒除煙酒對預防支氣管炎有重要意義。(4)若拔罐療效不顯著,應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防止延誤病情。五、病例某 男 ,45歲。有8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症見咳嗽多痰,痰黃稠,晨起和晚寢時加劇,伴有咽痛、聲音嘶啞,曾使用過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對大椎、曲池採用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以輕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點較多為度,然後拔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風門、肺俞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治至第3天,痰咳癥狀開始略有減輕,堅持治療半個月後,痰咳明顯減輕。數月後受涼癥狀又有加重趨勢,再用本法治療4天,癥狀基本消失。糖尿病的拔罐療法糖尿病是一種機體內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功能紊亂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早期可無癥狀,發展至癥狀期主要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三多)及體重減輕(一少)等,尿糖、血糖增高。傳統醫學認為本病又稱「消渴」,可以分為上消(肺消)、中消(胃消)和下消(腎消),嚴重時可出現神經衰弱、繼發性急性感染、肺結核、高血壓、腎及視網膜微血管病變,最後出現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一般分為上消、中消、下消3型。一、上消(肺熱津傷)(一)癥狀煩渴,喜愛飲水,飲水量多且頻繁,飲後仍覺口乾舌燥,排尿次數增多,能吃但身體漸瘦,兼有面色不華,大便秘結,四肢乏力,皮膚乾燥。(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大椎、曲池、魚際、三陰交。(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魚際:第l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或閃罐法,拔罐後留罐10分鐘。閃罐法,每穴閃拔至皮膚潮紅為止,每日1次,l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肺俞、心俞、尺澤、魚際。(2)定位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緣。魚際: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或閃罐法,拔罐後留罐10分鐘。閃罐法,每穴閃拔至皮膚潮紅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二、中消(胃熱熾盛)(一)癥狀能食易飢,飯量大增,多食不知飽,伴有口渴欲飲,尿頻量多,神疲乏力,手足心熱。(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大椎、中脘、三陰交、內庭。(2)定位 大椎:見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與胸劍聯合部(心窩上邊)的中點為取穴部位。三陰交:見前。 內庭:在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3)拔罐方法 大椎、三陰交、中脘3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內庭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陰交、內庭。(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l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l橫指 (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三陰交:見前。內庭:見前。(3)拔罐方法 內庭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其餘各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三、下消(腎臟虧虛)(一)癥狀尿頻量多,多飲多尿,甚則飲多少水,小便就排出多少尿液,口乾欲飲,形體消瘦,伴有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盜汗。(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大椎、關元、三陰交、太沖。(2)定位 大椎:見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三陰交:見前。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 (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大椎、三陰交、關元3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肝俞、腎俞、太溪、太沖。(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為取穴部位。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太沖:見前。(3)拔罐方法 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其餘各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四、注意事項(1)拔罐治療消渴,對於早、中期患者及輕型患者效果較好,對病程長而病情較重患者應配合藥物治療。(2)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在拔罐治療的同時,給患者定出合適的食譜、食量,日常生活按醫囑進餐,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吃蔬菜、含蛋白質及脂肪豐富的食物。(3)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拔罐針器必須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拔罐時候注意盡量避免燙傷皮膚,以免引起皮膚感染。(4)如發現患者有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嗜睡,甚者昏迷、呼吸深大而快、呼氣中有酮味(爛蘋果味),甚至血壓下降、循環衰竭,是糖尿病引起酸中毒,病情危險,宜往醫院診治,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五、病例某男,40歲。多飲、多尿半年余.煩渴,喜愛飲水,飲水量多且頻繁,每日白天飲水2暖瓶,夜間1暖瓶,飲後仍覺口乾舌燥,小便次數增多,能吃但身體漸瘦,兼有頭暈耳鳴,面色不華,四肢乏力,皮膚乾燥,一直用西藥治療,但血糖、尿糖未能控制在正常範疇。穴取大椎、曲池、魚際、三陰交,採取單純拔罐法,拔罐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1療程。治療1療程後,多飲、多尿癥狀明顯緩解,余症也有所減輕,繼續鞏固治療3療程,諸症均消失。繼續用西藥治療,血糖、尿糖可控制到正常範圍,隨訪2年未複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拔罐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現代醫學認為,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腰外傷、積累性勞損,使纖維環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椎管內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和脊髓而引起腰腿疼痛綜合征。根據病因及臨床表現特點不同分為寒濕型、瘀血型及腎虛型3型。一、寒濕型(一)癥狀腰部冷痛重著,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轉側不利,靜卧痛勢不減,或伴有下肢肢體麻木重著疼痛,體倦乏力,或肢末欠溫,食少腹脹。(二)治法(1)選穴 腎俞、腰陽關、陰陵泉、委中。(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卧位,在腰部,兩髂嵴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為取穴部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3)拔罐方法 採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刺入,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腰部及沿著下肢疼痛部位加溫和灸20分鐘,以皮膚潮紅、人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二、瘀血型(一)癥狀腰痛如刺,痛處固定,日輕夜重,痛處拒按,輕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轉側,面晦唇暗,伴有下肢肢體麻木疼痛,或時有短暫針刺樣加劇,下肢活動後疼痛加重,或伴血尿,病勢急暴,突然發病者,有閃挫跌打外傷史。(1)選穴 膈俞、腎俞、次髎、血海、委中。(2)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腎俞:見前。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俯卧,骨盆後面,從髂嵴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l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委中:見前。(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委中穴採取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宜,餘4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三、腎虛型(一)癥狀腰痛以酸軟為主,喜按喜揉,遇勞更甚,常反覆發作,伴有腰膝無力,或見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或見手足不溫,少氣乏力。(二)治法(1)選穴 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承山。(2)定位 腎俞:見前。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次髎:見前。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腘橫紋中點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可隔附子片或艾條直接溫和灸各穴15分鐘,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l療程。四、注意事項拔罐治療本症可明顯改善癥狀,治療期間應睡硬板床,並注意腰背防寒保暖,對重症患者須配合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五、病例某 男 ,53歲。腰腿部疼痛10天,有腰腿部外傷史,症見右臀後至大腿內側、小腿後外側持續性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變,偶有針刺樣疼痛加劇,下肢活動時疼痛加重,腰骶部略覺疼痛,活動受限, 在坐骨神經循行途徑上有壓痛。治療上穴取腎俞、次髎、委中、承山,採取刺絡拔罐法。委中穴採取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宜,餘3穴用毫針刺人,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術後當天疼痛減輕,續以前法連續治療2療程告愈。腰肌勞損的拔罐療法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而引起的慢性疼痛。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發作的腰背疼痛,時輕時重;勞累負重後加劇,卧床休息後減輕;陰雨天加重,晴天減輕;腰腿活動無明顯障礙,但部分患者伴有脊柱側彎、腰肌痙攣、下肢牽涉痛等癥狀。一般分為風寒濕困、腎氣虧虛、氣滯血瘀3型。一、風寒濕困(一)癥狀腰冷痛伴有沉重感,側轉不利,雖經卧床休息,癥狀也不減輕,天氣變化癥狀加重,腰部熱敷後感到舒適。(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大椎、風門、腎俞、大腸俞。(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起罐後隔薑片溫灸10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大椎、腎俞、腰陽關、委中。(2)定位 大椎:見前。腎俞:見前。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卧位,在腰部,兩髂嵴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為取穴部位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起罐後隔薑片溫灸10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為度,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二、腎氣虧虛(一)癥狀腰痛酸軟無力,朝輕暮重,勞累加重,休息緩解,腰部捶、按後感覺舒適,可伴有耳嗚,頭髮早脫,五心煩熱,肢體乏力。(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脾俞、腎俞、大腸俞、腰陽關。(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腎俞:見前。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腰陽關:見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腎俞、志室、太溪、委中。(2)定位 腎俞:見前。志室: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4橫指處為取穴部位。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為取穴部位 。委中:見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三、氣滯血瘀(一)癥狀腰脹痛或刺痛,痛處固定不移,以夜間為甚,局部腫脹、青紫,怕按,俯仰轉側受限,多有外傷史。(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膈俞、腎俞、大腸俞、血海。(2)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 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腎俞:見前。大腸俞:見前。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先用梅花針點刺各穴,以微出血為度。起針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方法二(1)選穴 膈俞、次髎、陽陵泉、委中、阿是穴(疼痛點)。(2)定位 膈俞:見前。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俯卧,骨盆後面,從髂嵴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坐位,屈膝 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阿是穴:局部壓痛點處。(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先用梅花針點刺各穴,以微出血為度。起針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四、注意事項(1)腰痛拔罐治療期間要靜養休息,不作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糾正不良的立姿和坐姿,節制房事,適當左腰背肌肉功能鍛煉,注意腰腿部的防寒保暖。(2)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引起的腰痛忌用或慎用拔罐療法。五、病例某 男 ,64歲。腰部冷痛7年,時痛時止,轉側不利,天氣變化癥狀加重,腰部熱敷後感到舒適,腰椎x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穴取腎俞、大腸俞、大椎、風門,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起罐後隔薑片溫灸10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為度,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治療1療程後,疼痛大減,活動較前靈活,為鞏固治療,再行治療2療程,腰痛消失,隨訪5年未複發。足跟痛的拔罐療法足跟痛症多見於中、老年人,輕者走路、久站才出現疼痛,重者足跟腫脹,不能站立和行走,平卧時亦有持續酸脹或刺樣、灼熱樣疼痛,疼痛甚至牽涉及小腿後側。病因與骨質增生、跗骨竇內軟組織勞損,跟骨靜脈壓增高等因素有關。對骨質增生者,治療雖不能消除骨刺,但通過消除骨刺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疼痛同樣可以消除。一般分為氣滯血瘀和肝腎虧虛2型。一、氣滯血瘀(一)癥狀足跟部腫脹持續疼痛不能緩解,不能站立、行走,休息時候疼痛不能明顯緩解。(二)治法(1)選穴 膈俞、血海、承山、崑崙、太溪。(2)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 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腘橫紋中點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崑崙: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當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取穴 。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在扭傷部位的腫痛處、瘀血處及上述各穴輕叩淺刺至出血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l療程。二、肝腎虧虛(一)癥狀足跟部腫脹疼痛,疼痛時發時止,走路、久站、勞累後疼痛明顯,休息時疼痛可以緩解,伴有腰膝酸軟、神疲乏力。(二)治法1.方法一(1)選穴 三陰交、崑崙、太溪、照海。(2)定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 。崑崙: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當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取穴 。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為取穴部位 。

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3)拔罐方法 針罐法。上述4穴用毫針針刺,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三、注意事項急性足跟痛應卧床休息,緩解後也應減少行走、站立和負重,宜穿軟底鞋,每天睡前用熱水泡腳30分鐘。四、病例某 男 ,62歲。右足跟酸脹隱痛20餘天,近3天來疼痛加劇,行走困難,痛涉小腿,平卧時疼痛不緩解,但無紅腫發熱感。穴取承山、崑崙、太溪,採取針罐法,上述4穴用毫針針刺,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連續治療3療程,諸症悉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拔罐療法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要特徵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系統異常的疾病。早期有遊走性的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出現關節僵硬、畸形、肌肉萎縮和功能喪失。本病多發於青壯年人群,女性多於男性,起病緩慢,前期有反覆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而後先有單個關節疼痛,然後發展成多個關節疼痛;病變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且左右基本對稱;病程大多遷延多年,在進程中有多次緩解和複發交替的特點,有時緩解期可持續很長時間。傳統醫學認為,本病屬「痹證」範疇。一般分為風證、寒證、濕證及熱證4型。一、風證(一)癥狀肢體關節疼痛,遊走不定,發病初期肢節亦紅亦腫,屈伸不利,或惡風,或惡寒。(二)治法(1)選穴 膈俞、血海。(2)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二、寒證(一)癥狀肢體關節緊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熱痛減,關節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二)治法(1)選穴 關元、腎俞。(2)定位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針刺後拔罐。先用毫針刺人,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加溫和灸10分鐘,以皮膚潮紅、人體感覺舒適為度,隔日1次,5次為1療程。三、濕證(一)癥狀肢體關節重著、疼痛、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二)治法(1)選穴 足三里、三陰交。(2)定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四、熱證(一)癥狀肢體關節紅腫灼熱劇痛,痛不可觸,得冷稍舒,多伴有發熱、怕風、口渴、尿黃、煩悶不安等全身癥狀。(二)治法(1)選穴 大椎、曲池。(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取局部疼痛點及大椎、曲池兩穴,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度,之後上述各穴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l療程。五、對症治療(一)肩關節(1)配穴 肩髃、臂臑。(2)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臂臑: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髑連線上,曲池上7寸(屈肘,緊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緊張,三角肌下端偏內側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二)肘關節(1)配穴 曲池、手三里、尺澤。(2)定位 曲池:見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橈側肘橫紋頭下2橫指,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緣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三)腕部(1)配穴 陽池、陽溪、腕骨。(2)定位 陽池: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陽溪: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肌腱與拇長伸肌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

腕骨: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處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四)指關節(1)配穴 中渚、後溪、八邪。(2)定位 中渚:手背,當無名指(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第5掌骨間凹陷處 。後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仰掌,握拳,第5掌指關節後,有一皮膚皺褶突起,其尖端為取穴部位。八邪:手背各指蹼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穴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lO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五)髖關節(1)配穴 環跳、懸鐘。(2)定位 環跳:在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側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關節橫紋按在大轉子頭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當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懸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六)髖關節(1)配穴 梁丘、膝眼、陽陵泉。(2)定位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上2寸(下肢用力蹬直時,髕骨外上緣上方可見一凹陷,此凹陷正中處為取穴部位 。膝眼: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中。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坐位,屈膝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七)踝關節(1)配穴 崑崙、申脈、丘墟。(2)定位 崑崙: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當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取穴。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丘墟: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八)趾關節(1)配穴 申脈、足臨泣、公孫。(2)定位 申脈:見前。足臨泣:足背外側,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公孫:在足內側緣,當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3)拔罐方法 風證、濕證採用單純拔罐法;寒證拔罐後再艾灸10分鐘;熱證採用刺絡拔罐法。六、注意事項(1)拔罐治療本病期間應少走動和負重,多卧床靜養,並注意保暖防寒。(2)重症患者應配合中西醫藥物治療。(3)類風濕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拔罐療法相同。七、病例某男 ,23歲。雙腕關節疼痛1月余,經中西藥、針灸治療療效不明顯。查體:雙腕關節局部明顯腫脹、壓痛,局部有溫熱感。穴取大椎、曲池及陽池、腕骨、陽溪,採取刺絡拔罐法。取陽池、腕骨、陽溪、大椎、曲池,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度,之後上述各穴進行拔罐,留罐l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後,癥狀有所減輕,連續治療5療程,諸症消失。
推薦閱讀:

穴位和神經有什麼聯繫?
真的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氣,在全身流動嗎?
寶寶腸胃不舒服,愛脹氣、腹瀉、便秘、食慾不好?推拿這幾個穴位很有效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