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開的自由行會否提振港旅遊業?| 說一
點擊上方「錦麟說」訂閱 更多精選文章分享!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一直來的持續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地遊客的消費。但隨著旅遊糾紛增多,港內騷亂,香港旅遊業近幾個月持續遇冷,流失大量內地遊客,遭受很大衝擊。去年訪港旅客數量下跌2.5%,內地旅客人數更錄得2.9%跌幅。面臨此種窘境,香港政府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在「兩會」舉行前後,針對內地遊客制定多種提案,望抓住旅遊業這顆救命稻草,提振香港經濟。
香港南華早報《四港區政協倡內地設「自由行」網簽》據香港南華早報3月2日在《四港區政協倡內地設「自由行」網簽》的報道,早在兩會舉行之前,4名香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就共同提案,建議國家開放擁有電子護照的內地居民,可透過網上籤證赴港「自由行」。此舉意在簡化赴港旅遊的手續,促進內地遊客來港消費。
香港文匯報《田北辰:提振港旅遊經濟需調自由行》此外,香港文匯報在《提振港旅遊經濟需調自由行》一文中披露到,為增強香港吸引力,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斥資3.8億港元,推六項措施重塑香港旅遊業形象,以扶助港旅遊業。由此可見,港府是咬了牙要奪回失去的內地遊客市場。據悉,每年來港的遊客超過6000萬,多於75%的遊客來自內地,支撐著如酒店、餐飲、零售、交通等行業的發展。 其實,香港政府一直不肯放下「內地遊客」這塊唾手可得的肥肉是在情理之中。內地近年來颳起的旅遊風潮滋生了一片消費能力較高的遊客。對此,英美法德等發達國家已經放寬對內地旅客的簽證安排,為其提供更多的外游選擇。現如今,如果香港按兵不動,維持「自由行」政策不變(註:「自由行」在2003年推出,目前涵蓋49內地城市,大多是一線和二線城市,容許其居民無需參加旅行團來港旅遊,自2007年後一直沒有曾加覆蓋城市數目。),很可能令會將內地遊客推到歐美的旅遊消費市場。
簡化自由行的提案還未落定,香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又向南華早報放出港府向中央政府要求擴大自由行覆蓋更多城市的消息。無風不起浪,雖然港府拒絕承認消息是否屬實,但從其對南華早報額回應「港府一直希望吸引更多過夜旅客,將"自由行"開放到更多城市,與我們要吸引多元化和高增值遊客的方向是一致的。」 不難看出,擴大自由行的提議多半是在計劃中。
香港南華早報 《增開自由行?對香港旅遊業現狀要正確評估》對於增設自由行城市這一提議,外界輿論褒貶不一。有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短視思維,此舉將激化陸港矛盾,不利於港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評論員關慶寧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增開自由行?對香港旅遊業現狀要正確評估》的文章,他分析到:限制自由行的政策是則是為了保障市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由於赴港內地旅客人數不斷上升,香港社會的承受能力已接近超負荷。有鑒於此,中央決定把赴港自由行的人數控制在香港社會可以承受的水平,暫時不增加居民赴港自由行的城市,並把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於是,赴港內地旅客人數下降了。此外,春節黃金周期間,內地遊客激增並未帶來可觀的收入,究其原因,是因為隨著內地反腐行動深入發展,來港揮霍灑金的土豪也驟減。 因此,近期赴港內地客人數減少,是香港旅遊業調整的結果。並且這一調整是必要的:一方面,穩定了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減少旅遊糾紛;另一方面,香港旅遊業也不能夠完全依賴內地貪官的灰色消費。經過這一波調整,旅遊業將會更健康地發展,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也將更有秩序地展開。此外,在內地旅客人數減少的同時,來自歐美、東南亞各國的旅客人數卻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辯證來看, 過度依賴內地遊客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香港是個國際城市,如果能夠保證旅遊客源的多元化,國際化,香港旅遊業說不準也會迎來「第二春。錦麟說說一 | 不二本期製作團隊出品人:楊錦麟總編輯:朱茂文文字編輯:郭秋瑞責任編輯:黃欽瑜
點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錦麟說更多精彩文章
推薦閱讀:
※一周泰國自由行,三千元如何玩轉曼谷與清邁?
※外出旅遊前,你一般要做哪些事?考慮那些事?
※義大利那不勒斯和錫耶納哪個比較好玩呢?
※沒有稅單怎樣申請發達國家簽證?
※完全不懂韓語,要求首爾七天自由行,求行程計劃以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