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養生

    氣虛體質的人常見疲勞乏力,語聲低怯,肺脾兩臟相對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較弱。氣虛體質的人要多做運動,不要過度思慮,要吃性平偏溫、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

主要表現

氣虛體質和陽虛體質比較相近,但是又各有特點。陽虛體質以陽氣虛、熱量不夠、缺乏溫煦、畏寒怕冷為主;而氣虛體質雖然有陽虛傾向,但是最主要是反映在臟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肺臟和脾臟功能相對要弱一點。

      「人活一口氣」,這口氣源自於腎中元氣,又靠脾化生的水谷精微、肺吸進來的氧氣不斷補充,一刻也不能停。「脾是生氣之源」、「肺是主氣之樞」,脾肺相對不足就會氣虛。

      氣虛的人說話語聲低怯,呼吸氣息輕淺。肺主皮毛,如果肺氣虛,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遇到氣候變化、季節轉換很容易感冒。冬天怕冷,容易受寒;夏天怕熱,容易中署、傷暑等。

      脾氣虛主要表現為胃口不是很好,飯量小;經常腹脹;大便困難,每次一點點。也有的人胃強脾弱:食慾很好,食速很快,這是胃強能吃;同時又每於飯後腹脹明顯,容易疲乏無力,這是脾虛難化。

      脾虛常見面色萎黃,口唇色淡,因為脾虛氣血化源不足,面色就會發黃、缺乏血色。

      脾主肌肉和四肢。脾氣虛,四肢肌肉就鬆軟無力。氣虛無力升提,因此形體比較鬆弛、無力、不挺拔,臀部下垂,乳房下垂。一旦發胖,腹部特別松,尤其是氣虛體質的女性,懷孕生孩子以後,肚皮非常松,就像一包水一樣,一點兒彈力都沒有。還可見到經常頭暈,血壓偏低。

      因為氣虛不提勁兒,所以經常會疲倦、怠惰、無力,整個人比較慵懶,「提起來一條兒,放下來一堆兒」。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能坐車就不走路,能走路絕不跑。痰濕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最容易這樣。

      病例

有一個朋友,她的孩子在小學、初中學習都不錯,但是上高中以後,老師說孩子上課時總是不注意聽講,總托著腮幫子,不精神,一看就知道他沒聽進去,或者上課時趴在桌上睡覺,甚至下課了也趴在那裡睡覺,不去活動。媽媽很著急,發現孩子在家時也表現得很懶散,每天回家把書包一放,就開始看電視,看電視時不是坐著,而是躺著。而且上高中之後,學習生活都那麼緊張、他竟然還發胖了。老師很不滿意,媽媽也批評他,結果越批評他越提不起勁兒來。

      後來經中醫發現這孩子實際上是脾虛:面色發黃、缺乏血色,舌體胖大顏色很淡,齒痕非常明顯。凡是舌頭色淡有明顯齒痕的人,一般都有疲勞感,越疲勞齒痕越明顯。疲勞不是因為他想偷懶裝出來的,是真的累。所以孩子坐在那兒顯得虛胖、慵懶、鬆懈,也不好好坐,靠在椅子背上,很沒有力量的樣子。還了解到他每天大便兩次,不成形。這些都是脾虛造成的。這孩子是真的疲勞,是脾虛,不要罵他,需要調理。

      適合灸背後膀耽經的脾俞、腸俞和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中脫這幾個穴位。每天煮紅棗山藥粥喝。山藥以前在中藥裡邊屬於上上品,葯食兩性兼具,既可以治病,也可以作主食來用.很平和,補脾氣很好,抗疲勞。除此之外,還可用豬肚子(豬胃)配白果,再配山藥炒著吃,不但補氣,還很好吃。

      這樣調理了兩個月以後,這個孩子的齒痕慢慢消失了,老師也說他的表現比以前好多了。

      思傷脾,所以孩子太累的時候,一定不要讓他再過度地用腦思考。以前民間常說:「小孩子腦仁還沒有長滿呢,少讓孩子太用心動腦。」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過度用心動腦,勞傷心脾,非常影響生長發育。早早地用人為的系統知識將孩子的天性、童真消磨掉,這是逆生,很不養生、不順生。像病例中的這個孩子,逼著他學,他硬著頭皮學,就會越來越傷脾,越來越累,成績會直線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這個孩子自己心裡肯定也很著急。

      還有,女孩子一到高三,月經不調的很多,也很難調治。為什麼?過度用心動腦,勞傷心脾。所以,每個家長都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在高考前,家長不要總認為孩子的狀態不好、上進心不強、不爭強好勝,不要去逼他,而首先要注意是不是他身體上出了問題。

成因解析

體質是先天稟賦,父母給的,是後天生存環境塑造的,也是個人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修來的,三者合一形成各種體質。氣虛體質也不例外。

      母親懷孕時營養不足,妊娠反應強烈持久不能進食,父母有一方是氣虛體質等.

      大病、久病之後,元氣大傷,體質就此進人到氣虛狀態。

      長期過度用腦,勞傷心脾。

重體力勞動者或者是職業運動員,時間長了會傷氣。他們的體型看著很健壯,但是到了中老年以後,這種外形就是假象,氣虛體質會較為常見。

      長期的形過勞或神過勞都會耗氣,會促生或加重氣虛體質。

      長期節食會造成人體攝入營養不足,形成氣虛,常見於女性。

      經常服用清熱解毒敗火的中藥或西藥抗生素、消炎鎮痛葯、激素,也會促生或加重氣虛體質等。

      長期七情不暢、肝氣鬱結很容易促生氣虛體質,因為但凡肝氣不舒暢,脾臟就在劫難逃,肝木克脾土,引起「生氣之源」脾虛。

易患疾病

第一,氣虛、陽虛的人都容易發胖。但是陽虛肥胖常間夾小便不利、腫脹、淤血疼痛等。氣虛發胖多數是痰濕重。

      脾虛有兩種結果:第一,營養來源少,氣血化源不足,所以有的人可能會表現為消瘦、面色萎黃。第二,吃進來的東西消化不掉,堆在胃腸也不行,只能加工成半成品——痰濕。痰濕到皮下就是肥胖,到肝臟就是脂肪肝,進人血液會血脂增高,堆在腹部就是將軍肚。所以氣虛發胖,多數呈現出一種又胖又沒力的情況,看著塊頭很大,但是不中用,精力不濟,熬夜受不了,抬東西也抬不了,胖而無力。

      氣虛肥胖伴有高血壓者,中風的發病率會明顯升高。

      第二,因為氣虛不能升提,所以會出現內臟下垂。比如說眼瞼下垂、腎下垂、胃下垂、子宮脫垂和脫肛、重症肌無力等。

      第三,氣在人體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攝把門,控制進出,尤其是出——分泌排泄。汗液、大便、小便、月經、白帶、五官分泌物等的分泌排泄要適度。分泌排泄太少就會廢物積滯,形成食積、宿便、濕熱、火毒、痰濕、淤血。該出的東西出不了,比如便秘,尿少尿黃,體內就會有毒,皮膚就會出狀況;無尿就是尿毒症;汗該出不出,人就會煩躁,熱散不出去還會發胖;月經該出不出,那是閉經,不能懷孕,在閉經的基礎上還會發胖或者影響女性的第二性徵。分泌排泄太多又會精華外泄,天長日久,人就虛弱,形成虛性體質。氣虛體質由於「門」總是關不緊,因此,常出現自汗(白天不熱不活動也多汗,中醫叫汗證)、尿或大便次數多而溏爛(慢性結腸炎)、月經崩漏(月經病)、白帶過多(帶下病)。白帶長期偏多的女性,通常容易發胖,比較倦怠慵懶。

      氣虛則腸道蠕動無力,很容易引起便秘。大家千萬不要大便一不通,就去吃牛黃解毒丸等通大便的葯。大便不暢通,要先想想是否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水果吃得少,膳食纖維攝人不足;或者缺乏活動;或者精神太緊張,熬夜了;或者天氣太乾燥了… … 找到原因改善一下,大多不用吃藥大便也會暢通的。

很多人完全把生活與體質偏頗割裂開來,大便不暢通,肚子脹,趕緊吃通便藥,一通,很舒服。但是問題真正的源頭沒有找到,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下一次大便又不暢通了.再吃瀉藥通大便,反覆傷氣。氣虛缺乏動力,就越發沒有力量把大便推出來,因此形成習慣性便秘。

      第四,氣虛的女性容易長色斑,而且面積大,顏色淡。額頭、口唇周圍也常有。

      第五,氣虛女性一旦身上有炎症,較容易轉成慢性,最典型的就是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纏綿難治,經常複發,腰骶小腹墜脹疼痛,腰像快折了一樣,很難受,不耐疲勞。氣虛的人易患感冒,不容易好,再加上勞累,就容易轉成慢性支氣管炎。

      第六,女孩子長期節食會導致氣虛,常引起月經量明顯減少,顏色淡,甚至閉經;或者是好不容易來了,但是瀝瀝拉拉收不盡,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都不收。有的女孩子節食,體重減了,穿裙子挺好看的,但是不能看臉,一看臉色黃黃的,眼大無神。凡是節食減肥減到瘦瘦的身、黃黃的臉、無神的眼時,基本上都會有月經不調。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致使氣血難以上行。

      有個女學生,剛入校時長得特別漂亮,眼睛很大,很明亮,眼睫毛很長,而且身材好,是增一斤太肥減一斤太瘦的那種。後來卻面黃肌瘦起來,目光渙散,聽不進去課。下課後找到中醫老師說:「我月經很長時間都收不住,每天一點點,滴滴答答,淋漓不盡。你幫我調調月經吧。」而她同學悄悄告訴老師,說她減肥節食、不吃東西。結果老師說了她一頓,讓她不要節食,該吃什麼就吃什麼,特別要多吃胡蘿蔔和紅棗,再開四君子湯,月經很快就收住了,但是體重上來了,比以前還胖了5 斤,她懊悔不已。

      女孩子一定不能靠節食來減肥。節食能節一輩子嗎?如果控制不住,你就要承擔反彈的後果。本身容易發胖的人,吸收能力強是難以改變的,如果硬性節食,身體就會變本加厲地吸收,吃十分吸收十分。等你不想節食,恢復正常飲食的時候,吸收的就比節食以前多了,體重當然會反彈。

養生原則:補牌、健脾

脾為生氣之源,雖然,「肺是主氣之樞」,但是,脾土生肺金,脾是肺之母。因此,脾虛是氣虛體質的軟肋和薄弱環節,保護脾臟最為重要。

    保護脾臟不意味著就要去吃藥,就要在飲食上大補,注意不傷脾就行了。完全把氣虛體質改成平和體質也不大可能。

    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保護脾臟的前提。現代生活方式中有很多行為習慣專傷脾臟。

    一是喜歡吃冰凍寒涼、肥甘厚膩之品,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寒涼傷中陽,厚味滯脾氣,很容易在氣虛的基礎上間夾痰濕體質。

    二是缺乏運動。脾生氣血,主肌肉、主四肢,關係到能量代謝的全過程。四肢肌肉是能量消耗的大戶,長期不運動,四肢肌肉無力鬆軟,使能量代謝緩慢而不暢通,能量消耗明顯減少。只要加強運動,就會想吃,肚子也不脹、大便暢通、四肢有力、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脾臟功能好、能量代謝暢通的表現。當然,過度體力活動也傷脾臟,但是在現代社會不常見。

    三是過度思慮。「思則氣結」,過度思慮令脾氣停滯,氣血不足。這就是為什麼長期高強度用腦的腦力勞動者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黃、失眠健忘、形體鬆弛無力的原因。 

    四是七情鬱結,不開心。不少人經常是懷著一腔火、一肚氣吃飯,這是最傷脾臟的。因為生氣傷肝,肝屬木,脾屬土,在五行裡邊木克土,如果肝臟不高興,馬上就遷怒於脾胃。所以,張仲景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脾胃在飽受影響下,怎麼會好好化生氣血呢?但是一般人不會想到這一層,目光就盯在脾虛、氣虛上,一味地補脾、補氣,不會深層次地去想:為什麼脾虛?其實很可能是肝總是「欺負」脾,旁邊這個「人」總是「打」脾,時間一久,脾氣就虛了。所以要少生氣、不生氣。不生氣人胃口就好,脾胃的消化功能就強,氣血的化源就足,人也不容易產生痰濕而發胖了。

    中醫治病、養生的整體觀非常強,要前想三步後想三步。比如看到脾虛,起碼要前想到肝臟.後想到肺臟。肺屬金,脾屬土,土能生金,脾氣虛,肺氣也就虛了。肺氣虛則抵抗能力弱,就容易得病。所以大家一定要保養好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後天安身立命之本。

飲食養生:細水長流.忌冷抑熱

氣虛體質的人宜吃性平偏溫的、具有補益作用的食品。

      比如果品類有大棗、葡萄乾、蘋果、龍眼肉、橙子等。蔬菜類有白扁豆、紅薯、淮山、蓮子、白果、芡實、南瓜、包心菜、胡蘿蔔、土豆、山藥、蓮藕(生者甘寒,清熱涼血;熟者甘溫,健脾益氣)、香菇等。肉食類有雞肉、豬肚、牛肉、羊肉、鶴鶉、鶴鶉蛋等。水產類有淡水魚、泥鰍、黃鱔等。調味類有麥芽糖、蜂蜜等。穀物類有糯米、小米、黃豆製品等。

      至於怎麼加工怎麼吃,可以隨自己的習慣,但是最好還是用燜、蒸、燉、煮、熬、煲等方法。

      氣虛體質的補益要緩緩而補,不能峻補、蠻補、呆補。峻補是指用大劑量的、藥效較猛的補益方葯救治氣血將脫的危重疾病,比如參附湯、獨參湯等。蠻補就是不問寒熱虛實亂補,只要是保健品、補品買來就吃。呆補就是補益還算對路,但是完全不考慮脾胃是否受得了,一味進補,其結果往往是補得脾胃獃滯,補益作用還沒表現出來,脾胃就先給積滯住了,肚子開始脹,連食慾也補沒了。

有一個典型氣虛體質的病人向中醫大夫諮詢如何養生,大夫讓她吃一些紅棗,因為紅棗補脾、補氣、補血,一舉三得。但她吃得比較過分、不斯文,一天三餐大把抓著吃。再去看病,就發現她舌苔很厚膩,還有一些熱象。這就是呆補惹的禍。要斯文點,正確的方法是煮稀飯的時候放一些棗,蒸饅頭的時候加一些棗,泡茶的時候泡一些棗片,這樣吃就行了。她一把一把地吃,氣血還沒補上來,先把脾胃積滯住了。養生保健是細水長流,急不得的,要形成一種習慣。

氣虛體質對食物的寒熱之性很敏感,稍微偏溫一點可以,但是太熱就受不了,就會感覺燥熱;比如狗肉稍微吃多了,沒有把氣補上來,反而把熱補上來了。所以溫熱之性太明顯的食物,氣虛的人往往受不了。那麼氣虛的人怎麼吃羊肉?可以放點白芍、麥冬,就可以抑制羊肉里的熱性了。

    要想緩緩進補,最好的方式就是喝粥,喝白粥也行,喝肉粥也行,加紅棗、淮山、白果都可以。粥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是天下第一補品。

精神養生:忌多思慮,宜少波動

過度思慮有兩種情況:一是工作所需,必須彈精竭慮,深入思考,比如 IT 行業的人、作家、編劇、秘書、專業科研人員等。如何在工作和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最好的方法就是動起來,越是思慮越要運動,最起碼在手頭工作告一段落後必須運動;唱歌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能夠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缺氧。

    二是遇事常鑽牛角尖,思慮下去即便於工作生活毫無價值,也是陷進去出不來。這種情況比較麻煩,因為主要是性格心態問題。如何應對?當然還是要多運動,再者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培養興趣愛好、多交朋友、做義工、當志願者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你想想,鑽牛角尖都是為自己,很少有人為別人著想而鑽牛角尖的,不要太多考慮關注自己,那就移情於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朋友交流、奉獻社會吧。

    七情鬱結,就是內心敏感,七情波動於內而不發泄表現出來,最傷肝,肝傷則必傷脾。如何避免七情鬱結?要注意培養開朗外向的性格,使七情暢達又適度。說到底,還是不要太關注自我,太在意自我感受,要把注意力從內在轉移出來。沒有別的靈丹妙藥,沒有一勞永逸的簡捷方法,只能是一點一滴注意性格修養、德行培育。關心別人,奉獻社會,愛護環境,不要說真正做到這些,就算是動了這些心思,心嚮往之,就會感到回頭是岸,舒暢很多,煩惱少很多。當然,如果性格內向,少有七情鬱結,而內心確實平和,表裡如一,也不會有問題。

    任何體質的精神養生,都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修為,而不是依賴或抱怨社會、別人、藥物。如果人人都注意精神養生、個人修為,使七情暢達又適度,整個社會就會和諧,而和諧又使每個人減少很多情志困擾,由此進入良性循環。要知道,和諧不意味著個人的絕對無拘無束,恰恰相反,和諧是用每個人的自我約束換來的,也就是用約束換舒暢。

起居養生:謹避風寒,不要過勞

氣虛體質是比較嬌嫩的體質,不能形體過勞,不能思慮過度,容易水土不服,常遭六淫侵襲(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異常的天氣變化)。氣虛體質容易疲勞,喊苦、喊累,不太能經得起過於沉重的生活負擔、生存壓力。

體質形成中先天稟賦很重要,如果一個情緒平穩、生活規律的人卻英年早逝或者疾病纏身,這可能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個人無法改變的各種污染(氣、土、水、食、居),二是自己不能選擇的先天稟賦。在同樣的污染環境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這就要看先天稟賦與個人修為了。

      氣虛者首先要遵循適合各種體質的基礎養生原則:不熬夜、三餐規律、大便定時、堅持適合自己的運動。

      居處要避免虛邪賊風。通風納涼時門窗要敞開,避風保暖時就要關閉嚴密。坐卧休息要避開門縫、窗縫,從門縫、窗縫吹進來的風在人鬆懈慵懶的時候最傷人。休息睡眠時更要避免穿堂風、直吹風,尤其要保護好人體幾個重要的「門窗」不受風寒。

      氣虛體質要避免過度運動、勞作。有個下崗中年女性朋友,屬於氣虛體質。有一次,她聽了一場鼓勵鍛煉的健身器械商業性推廣講座,講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把聽眾說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的人當場就買了。而我的朋友由於經濟問題沒有買,但是從此狂熱投身於運動鍛煉:早上爬山,中午稍事休息,下午瑜伽,晚上跳舞。沒過多久,就堅持不下來了,為什麼呢?很累,疲勞,膝關節痛,胃也不舒服。這是因為過度運動而加重氣虛體質偏頗了。

      有些人運動鍛煉像抽風似的,一旦生病知道健康重要了,就拚命地運動;一旦得不到運動帶來的好處,很快就冷卻下來,恢復從前的生活方式,使氣虛更加明顯。像這個朋友,上午爬山了,下午和晚上就不要有大運動量了,晚飯後散步就行了。運動鍛煉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呼吸吃飯一樣。懷著太強的功利目的去鍛煉,最容易出現上述「抽風」現象。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就容易堅持下來。只要堅持,天長日久,自然就會健康。

      氣虛體質的女性比較適合慢跑、散步、優雅舒展的民族健身舞蹈、瑜伽、登山。因為這些運動是和緩的容易堅持的有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好調整呼吸,而不是急促短促很淺的呼吸。

      大家不要忘記,氣虛關乎脾肺,氣由水谷精微之氣和自然清氣組成,前者來自脾臟,因此要好好養脾;後者來自肺臟呼吸,因此要保證呼吸質量。能夠調整呼吸、加深氣息的鍛煉是真正的鍛煉。當然,人體之氣還包括先天元氣,但是先天是不能選擇的。

      現代體育運動似乎離人類強壯體魄、健身防病的初衷越來越遠,承擔了全民健康以外的太多責任。而具有養生保健意義的運動鍛煉,一定是有呼吸要求的,會要求意守丹田、氣沉丹田,追求氣息的深沉綿長,這對於氣虛、陽虛、痰濕體質特別重要。而現代體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強」,只有客觀限度,沒有心理限制和健康指標。只要想得到,你就去做,所以體育比賽中才會服用禁藥層出不窮;職業運動員的壽命不比一般人長,而且多數是帶著滿身傷痛退役的。

      養生是一種生存智慧,它會讓你透過許多現象抓住本質,體悟「道」。但凡抓住本質,觸摸感知到「道」了,你自然就淡定平和、從容鎮靜,而不會一驚一乍、抽風、偏激、過分地去生活、工作和思考了。

      音樂可以滋潤生命,養育靈魂。不同體質和性格心理的人,對音樂有不同的選擇偏好。比如說氣虛、陽虛的人,情緒經常偏於消沉,可以聽一些興奮性的、振奮性的音樂。像濕熱、陰虛體質的人,很容易躁動,就應該聽小夜曲、搖籃曲等柔美的輕音樂,人慢慢就會不那麼躁了。學習唱歌,練習氣息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建議美容院的美容師,在給顧客做皮膚護理或者舒緩筋骨、放鬆之前,先初步辨別顧客的體質,根據不同體質、性格心理,把客人分在不同的房間,選擇不同的音樂播放。如果一個人,不喜歡音樂、不經常運動又疏離自然,那他工作之餘閑暇時候幹什麼呢?最常見的就是長時間的麻將鏖戰、推杯換盞的酒席應酬、昏天黑地的網遊網戀、坐擁沙發盯著電視、在充滿裝修污染的房間睡覺或卡拉 OK 、拿著電話飛短流長。如果這些是一個國家不少人的生活方式,那社會風氣就會可想而知,國民體質也不難推測。讓我們喜歡音樂、歌唱、運動,走進自然吧。

藥物調治:四君益氣,屏風固表

大棗、人蔘、党參、淮山藥、黃獲、紫河車、茯苓、白朮、慧蔽仁、白果等都可以用來補氣,平時可以煲湯用。

比較安全的方劑有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葯組成。可以把甘草去掉,用其他三味煲瘦豬肉湯來補氣。

如果總是面色白、血壓低,還經常頭暈,蹲下後一站起來兩眼發黑就要暈倒,這種情況特別嚴重的話,可以吃一些補中益氣丸。

氣虛主要表現在氣候和溫度一變化,就打噴嚏、感冒或者皮膚過敏者,吃玉屏風散顆粒或者薯蕷丸。

如果吃東西很少,稍微吃點東西肚子就開始脹或者經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者,可以吃香砂養胃丸。

如果不能動腦子,一動腦子就失眠,睡不好、吃不好,經過一段時間,臉蠟黃,心慌,工作起來注意力也渙散了,記不住東西了,工作效率明顯下降,怎麼辦?可以吃歸脾丸。

四季保養:春捂秋少凍,夏溫冬平補

四季的基礎養生就是順應自然陽氣的升降出人,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妨礙不逆勢而為就是了,各種體質養生都要遵守這一原則。

      四季養生應和飲食、精神、起居、藥物、經絡結合,只是更為強調上述方法應用的時間性、季節性。實際上,體質養生還應該結合空間、地域,時空結合、坐標準確,針對性才能更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如嶺南沿海和西北高原的氣虛體質養生就有差別。關於這些,以後再討論。

     

      在季節轉換、氣候變化的節點,就是二十四節氣,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大暑、冬至、大寒以及氣溫驟升驟降(如倒春寒、秋老虎)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倒春寒,指初春(一般指 3 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 4 月或 5 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 10 ℃ 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時持續時間長達十天半個月。李清照有詩云「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應該說是老人、小兒、陽虛、氣虛者最難將息。在四季氣候分明的地區,「春捂」就顯得特別重要,一是有助於陽氣升發,二是有助於防禦風寒。在倒春寒期間,不宜再因為天氣寒冷而像冬天一樣吃大熱大補的食物了。

      秋老虎是指立秋( 8 月 8 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 8 、 9 月之交,持續日數 7 一15天。這種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向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秋老虎尚存盛夏餘威,但是畢竟入秋,因此晝夜溫差大,白天炎熱,夜晚涼爽。氣虛體質的人在秋老虎時比較辛苦,因為夏季是「無病三分虛」,經過炎熱的夏季機體往往疲憊虛弱,氣虛體質尤其明顯。「壯火食氣」,「壯火」就是機體過於亢盛的陽氣、大辛大熱的葯食、酷署炎熱的天氣,「食」就是消耗、耗損,「氣」就是正常的氣、正常的臟腑機能。白天可以喝些酸梅湯、胡蘿蔔竹蔗水、西洋參茶,以消暑氣燥氣;晚上尤其要注意防寒避風。

      「冬季進補,秋先墊底」,不要一入秋,胃口稍微好一些,就大魚大肉、補品吃起來。為什麼?因為脾胃一怕肝臟欺負.二怕濕邪氤氳。夏季「署氣當令」,「暑必挾濕」,空氣濕度高,暑濕困脾。所以夏天人的脾胃消化不太好,再因為經常吃冰凍寒涼或不潔食物導致拉肚子,就會虛上加虛。

      到了秋天,脾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不要著急進補,先吃一些清淡的東西,喝一些粥,讓脾胃好好地休息一段時間。假如整個夏天吃冷東西太多,這個時候不妨稍微瀉一兩次,就是讓大便的次數稍微增多,把夏天積在腹內的冷東西瀉出去,讓脾胃輕裝上陣。

      脾胃得到休息以後,一般冬至過後就可以慢慢進補了。冬天進補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吃一樣的東西,都去吃羊肉、狗肉,或者吃很補的東西,要看每個人具體的體質。陰虛補陰,氣虛補氣,陽虛補陽,因人而異。比如說氣虛的人,不要和陰虛的人一樣,冬天吃排骨煲熟地,喝了以後,氣沒補上去,先喝出厚舌苔來,肚子脹得不得了。秋冬進補,也要注意因人而異。

      大署時分,避暑去濕,可以煲冬瓜綠豆扁豆湯。「小暑黃鱔賽人蔘」,可以在小暑前後進食黃鱔,補氣以抗大暑之酷熱。西洋參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寒時分,燉當歸生薑羊肉湯。春分節氣時灸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以明目。秋分節氣時灸足三里以健脾胃。夏至節氣時喝荷葉茯苓蓮子粥,艾灸中脘穴。冬至節氣時可以燉老母雞湯,艾灸關元穴。

經絡調養

氣虛體質養生所用主要經絡和穴位有任脈的中院、神闕、氣海,督脈的百會、大椎,足太陽膀眺經的風門、肺俞、隔俞、脾俞以及足陽明胃經的天樞、足三里。每次選 2 一 4 個穴位,點按、艾灸、神燈照射均可,最好是灸。

      或者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穴位搭配:

      經常腹脹、消化不良、便爛 ― 中脫、天樞、足三里。

      經常感冒,打噴嚏、鼻子發癢 ― 風門、肺俞、脾俞、足三里。

      經常疲勞倦怠,舌頭齒痕明顯 ― 神網、氣海、隔俞、脾俞。


推薦閱讀:

不同臟腑都會發生氣虛,表現各不同!
人蔘對氣虛的幫助
大男人說自己氣虛丟不丟人?時常來點人蔘補補也是正常吧
10種食物對改善氣虛有益

TAG:養生 | 體質 | 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