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眩暈、耳鳴

      

心悸是指自覺心跳加快並且加強,伴有心前區不適感,有心臟跳動異常快速,或不規則現象存在。此病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並存。心悸雖然沒有生命之憂,但病情會時好時壞,遷延不愈,嚴重的甚至令人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艾灸能疏經活絡,調氣血,根據不同的癥狀加艾灸副穴可防治這一疾病。

   

穴位密碼

治療心悸的特效穴位:心俞穴、內關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腎俞穴、氣海穴

   

●一般艾灸

   

艾灸心俞穴

    心俞穴的位置:心俞穴位於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宜採用迴旋艾灸。艾灸時,被艾灸者俯卧,艾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對準艾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艾灸。

    作用功效:理氣寧心。

   

艾灸內關穴

    內關穴的位置: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腕關節橫紋中央上2寸處,左右臂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取坐姿,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

    作用功效:養心安神,理氣寧心。

   

●辨證加艾灸

  

癥狀 心悸的同時出汗、氣短。

   

加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

    艾灸方法:採用溫和艾灸的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艾灸。

    作用功效:滋長氣血,補腎益氣。

   

癥狀 腹脹、大便稀薄。

   

加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宜採用溫和艾灸。被艾灸者俯卧,艾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

    作用功效:調和陰陽,調理氣血。

   

癥狀 多夢。

   

加艾灸腎俞穴

    腎俞穴的位置:腎俞穴位於背的中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宜採用溫和艾灸的方法。艾灸時,被艾灸者俯卧,艾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艾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艾灸。

    作用功效:溫經祛寒,益腎助陰血。

   

癥狀 手足冰冷。

   

加艾灸氣海穴

    氣海穴的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宜採用迴旋艾灸。艾灸時,被艾灸者仰卧,艾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艾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2次,每次艾灸10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推薦閱讀:

敲敲打打這些穴位助睡眠
冥想真的有用嗎?
脆弱、敏感、孤獨、內向、壓力大、很難融入新環境新集體、想太多、強迫症等集齊一身該如何去克服、改變自己?
長期早醒睡不好?你需要警惕了!

TAG:失眠 | 治療 | 耳鳴 | 健忘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