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戲說簡史:(19)大清帝國

戲說簡史:(19)大清帝國

 

努爾哈赤說:我要統一女貞族各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後金政權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皇太極稱清帝後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高皇帝。公元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他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製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公開反叛明朝政府。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誓師伐明,舉國震驚。1619年,明朝在薩爾滸之戰慘敗,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瀋陽,遷都於遼陽。1625春,努爾哈赤不顧貝勒諸臣異議,決定遷都瀋陽。當年農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翌日抵瀋陽。從此瀋陽成為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不過,努爾哈赤在1626年的寧遠戰役中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極繼位。

皇太極說:我要繼續對明朝展開攻勢。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現代學者多認為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台吉」。而皇太極的本名眾說紛紜。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說曾一度被西方學界廣泛接受,但這個名字並沒有在當時的漢文和滿文文獻中登場,因此被認為是錯誤的;很有可能系其稱號「天聰汗」的誤解。在《李朝實錄·仁祖大王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列」的名字登場。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據此文獻,又參照了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等史料,提出皇太極的本名是「黑還」(hekan)的說法。三田村泰助將「黑還勃列」還原為滿語「hekan beile」:「黑還」(hekan)是皇太極的本名;「勃列」(beile)即「貝勒」,是滿洲貴族的一種稱號。1626年,繼位後金可汗,改年號為天聰,史稱「天聰汗」。1636年,皇太極於盛京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多爾滾說:招降吳三桂,攻打北京城。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1626年封貝勒;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輔政,稱攝政王;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去世後,先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後被順治帝追論謀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順治說:愛江山更愛美人。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滿族,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生,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屬相虎,在位1643—1661,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陵寢孝陵(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廟號世祖。

康熙說:江山好管兒子難教。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即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說:說我狠,我就狠給你們看。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乾隆說:我要常下江南視察遊覽。乾隆帝(1711年-1799年),愛新覺羅氏,名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崩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繼位之時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子顒琰,即為年號嘉慶的清仁宗。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64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為61年。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乾隆帝與康熙帝統治的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康雍乾盛世」。乾隆帝亦自認在政治及軍事上有成就,因此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林則徐說:我銷毀洋人鴉片。 林則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嘉慶說:和坤是我爹留給我的遺產……嘉慶(公元1796年至1820年)為中國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的年號,前後共二十五年。嘉慶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洪秀全說:我要造反。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嘉應州,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福源水村。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稱「天王」,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慈禧說:我要錘鍊聽政,木偶戲你當好演呀。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出身於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一個官宦世家。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清朝「無冕女皇」,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稱之者;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死後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

李連英說:老佛爺,有奴才伺候您。清末大太監李蓮英(又作李連英),原名李進喜,蓮英是由慈禧起的名。是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被人們呼為「九千歲」,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

李鴻章說:九億白銀,小意思。李鴻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康有為說:我要維新變法。康有為(1858~1927年),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長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出身於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人稱「康南海」,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信奉孔子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著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等。

梁啟超說:我要進行變法。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任甫,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人稱梁新會。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曾與老師康有為合作進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

譚嗣同仰天浩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1865年-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長沙瀏陽人, 清末百日維新著名人物。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臨刑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33歲年輕英俊的譚嗣同,運筆如劍,雙眉掛霜,在獄中留下絕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袁世凱說:竊國者為諸候?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的軍事和政治人物,北洋系統的領袖。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爭議的是戊戌告密事件,與日簽署《二十一條》,洪憲帝制等。袁世凱於清季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在袁世凱的襄助下, 中華民國成立,袁氏當選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捍衛國土,維護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陸軍,創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他於1916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悍然稱帝,自立中華帝國皇帝,終歸失敗。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沒有了首領,從此中國陷入了數十年民不聊生的軍閥混戰狀態。
推薦閱讀:

男人女人六戲說
戲說男女「出軌」...?
男女之愛三戲說
戲說老婆與情人

TAG:帝國 | 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