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China 看中國-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李 清 照

關於李清照直接而可信的記載,少之又少,甚至連她的原籍、生卒年等資料,也都欠缺。不過,對於原籍,現在基本上已達成共識,為北宋齊州章丘綉江(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至於生卒年,雖有爭論,大致可認定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李清照之父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母王氏,相家女,也知書善文。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讓李清照見多識廣,眼界開闊;而詩書之家使她從小就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她才思敏捷,博聞強記,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卷二)李清照的生活和創作經歷大致可以建炎元年(1127)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大約在十五六歲時,李清照由原籍來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八歲時,與吏部侍郎趙挺之幼子趙明誠結婚。明誠時年二十一歲,在太學讀書。趙家家世顯赫。趙明誠的祖父趙元卿平生酷愛金石刻,對幼年的趙明誠影響很深,後來他對金石亦有相當研究,所著《金石錄》三十卷,考據精確,頗為當時所推重,與歐陽修《集古錄》並稱。婚後,清照夫婦二人志趣相投,詩詞酬唱之餘,共同收集、校勘金石書畫。北宋時的汴京,在大相國寺中設有「瓦市」,每月定期舉行,市場上百物羅列,人來人往,熱鬧異常。據記載,每逢初一、十五,明誠便告假前往,每遇中意的名畫古董,便傾囊購置,有時甚至將衣物典押出去,間或捎些果品小吃,歸來後與清照共同品玩。據《宋史·李格非傳》,李格非博學多才,廉潔奉公,是一位俊邁出眾的人物。但在北宋末年新舊黨爭中,因站在蘇軾一邊而被誣為「元祐奸黨」,相繼被外放、罷官,卒於故里。崇寧二年(1103),朝廷下詔禁止元祐黨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可能因此別夫回原籍。至崇寧五年春,朝廷解除黨人之禁,李清照才得以回京。婚後不久,趙明誠開始出仕,曾任鴻臚少卿。大觀元年(1107),其父趙挺之被罷去相位,不久病死京都。死後三天,蔡京又大興陷獄,命開封府逮捕趙挺之在京的家屬親戚,誣陷趙挺之為元祐黨人,後來終因查無實據,這場風波才算平息。趙挺之死後,趙家隨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災禍,趙明誠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本不喜混跡官場的明誠,便與李清照離京屏居青州(今屬山東)鄉里。青州故第生活好似世外桃源。晉陶淵明曾寫《歸去來兮辭》,抒寫自己對於仕宦生涯的厭棄和歸隱田園的樂趣,其中有「審容膝之易安」,意謂歸隱後即使住在僅能容身的簡陋小屋裡也非常舒適,易於安身。夫婦二人取淵明之意,為書房取名「歸來堂」,稱清照內室為「易安室」。清照亦自號「易安居士」。清照夫婦屏居鄉里的時間長達十年以上,一直著意於收藏整理文物。他們將這些書畫碑文,分類歸冊,每獲一書,即共同勘校,整集簽題,不僅正其偽謬,還品評高下。為了收集整理金石文物,他們生活儉樸,節衣縮食,「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金石錄後序》)。清照夫婦在整理古籍之餘,也常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生活充實而富有情趣。清照曾這樣描述道:「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李清照三十一歲生日那天,明誠為她的一張畫像題辭道:「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這十六個字,可以說是明誠對清照學識人品恰如其分的評價。十年時間,在清照和明誠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收集整理的金石刻辭達兩千種之多,收藏之富,遠近聞名。這段時間可謂清照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也是這對學者夫婦最幸福的十年。此時李清照的筆下一無悲苦之作。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重新出仕,出守萊州(今屬山東)。東萊三年,雖然公務繁忙,應酬漸多,但清照夫婦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金石錄》的研究撰寫上。萊州任滿後,明誠改守淄州(今山東淄博),又授直秘閣。趙明誠的出仕,給夫妻琴瑟相合、寧靜淡雅的美滿生活注入了一些離別相思的況味,李清照筆下一首首優美動人的相思怨別之作即由此產生。《一剪梅》、《醉花陰》、《鳳凰台上憶吹簫》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佳作。不過,他們別離的時間並不長,往往是明誠赴任不久,清照便跟隨前往,因而她這期間吟誦的離別相思之作多是哀而不傷,即便苦澀也帶著清透明朗,雖然嘆息但不失輕盈美好。清照也許從來沒有想到,真正的苦難還在後面。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稱「靖康之變」。五月,欽宗之弟趙構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汴京失陷消息傳來,夫婦倆急忙趕赴青州,急欲轉移十幾年苦心經營的書畫金石。豈料禍不單行,趙明誠遠在金陵(今南京)的母親亡故,趙趕緊南下奔喪。原來打算大批運送南方的器物,只好去其沉重累贅者,從簡而行。明誠載書籍物品十五車,匆匆乘船南下。建炎元年(1127)八月,趙明誠被南宋朝廷任命為江寧(今南京)知府。這年秋天,青州兵變,兵荒馬亂中,清照慌忙中只攜帶得一件蔡襄書寫的神妙帖逃出了青州城。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兵南下,攻陷青州,一把戰火,將清照夫婦數十年心血、十餘間屋的收藏統統化為灰燼。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南下逃亡,歷經劫難,總算逃到丈夫身邊。此期,她極關心國家命運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寫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詩句,表達了對於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極大不滿。初到南方,她尚有雪天頂笠尋詩的雅興,但這短暫的寧靜很快又被打破。建炎三年(1129)二月,趙明誠被改任為湖州知府。當時任命剛下,他還未動身赴任,不料城內發生兵變,叛軍夜半鼓噪而出。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沒有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縋城逃走。事定之後,趙明誠被罷官。他帶上從青州第一次捎出的十五車金石書畫,直上蕪湖,準備由蕪湖再轉去江西贛水。五月,明誠和清照剛到池陽(今安徽貴池),朝廷又命明誠知任湖州(今浙江吳興)。皇命甚急,趙明誠冒暑奔赴行在建康(今南京)領旨,辛勞過度,到建康後隨即病倒,又因用藥不慎,病勢轉危。清照聞訊,急急趕去,等趕到建康,他已病入膏肓。明誠自知病危難回,八月十八日,寫下遺詩,絕筆而終。清照悲痛欲絕,含淚作祭。恩愛夫妻,伉儷情深,從此永訣。明誠死後,清照大病。豈知家痛未了,國難又至,金朝又興兵南下,建康形勢危在旦夕。九月,金兵攻陷山東萊州、密州,十二月又攻陷洪州,清照托妹夫捎往洪州的二萬二千卷書籍畫冊,全部雲煙散盡。洪州失陷,道路不通。在清照病體難支、無處投奔的時候,竟有人慾置清照於死地,謠傳她有通敵之嫌。明誠病重期間,有名為張飛卿者,曾攜一玉壺來請他鑒別,並想持此賣得高價。當時明誠指出它實珉非玉,退還其人。誰知此事竟被人造謠說是他們夫妻以玉壺投獻金人,賄賂通敵。這使得李清照大為驚惶,她於是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銅器等物品進獻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脫。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軍打到了長江沿岸,宋軍的沿江防線很快崩潰,金兵一路燒殺擄掠,直奔杭州而來。這時的南宋小朝廷,惶惶如喪家之犬,宋高宗帶著一班臣僚逃難而去。就在這烽火連天、兵荒馬亂的日子裡,清照緊隨高宗逃亡的路線,輾轉追隨。趙構一行經越州(今紹興)、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苦苦地堅持著。此間書畫器皿,或被人乘亂劫去,或在兵亂中散佚丟失,只剩十之三四,清照縱然心中萬分疼惜,但亦無可奈何。最後總算在章安趕上御舟,找到弟弟李迒。她先是隨弟弟到衢州,第二年春,局勢進一步穩定了,才又返回越州。這一年(1131)宋高宗改元紹興。到越州後,清照寄居在當地一戶姓鐘的人家。此時她已把所有的銅器投交朝廷,自己只留了幾竹簏書畫硯墨等物,而這僅存的什物竟被盜賊偷走大半,清照發覺後悲痛欲絕。紹興二年(1132)正月,高宗返回杭州,暫時定都於此,改稱臨安。清照這時也來到了臨安。剛剛喘下一口氣,她又所遇非人,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這一年,清照嫁與張汝舟。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但結婚之後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巧言騙婚,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清照視之如命。當張汝舟的要求不被滿足時,便百般折磨,欲置她於死地。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決定擺脫這小人。但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談何容易,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原來,張汝舟曾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幸好負責審理此案的兵部侍郎翰林學士綦崇禮敬重清照的人格,並與趙家有親姻關係,經他營救,清照被拘押九天就放了出來。在古代,一個女人,特別是像清照這樣的讀書女人的再婚又離婚,勢必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歧視。在當時和事後一些記載李清照的史書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華,同時又無不以「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蕩無歸」記之。關於李清照再嫁之事,歷來有爭論,至今學者仍有不同看法,但從已有的資料來看,不少宋人都記載了清照改嫁一事,當屬可靠。紹興三年(1132),趙明誠的二哥趙思誠試中書舍人來到杭州。清照多一親戚相依傍,生活較為安定,心情也漸趨平靜。她開始整理明誠的《金石錄》,並為之作序。數年之內,連遭不幸,清照承受著巨大的精神重負,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況極其悲慘。此時,她已完全從位高名重的名門閨秀,淪落成與流民為伍的閭里婦人。關於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況,缺乏資料記載,但我們相信,隨著時局的穩定,她的生活也漸趨平靜。以後的幾十年中,她基本上一直居住在臨安。雖然不能獲知更多的情況,但從她的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孤獨。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漸入暮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和一些詩朋畫侶來往。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隨著親朋相繼離世,生活更加孤單,加之年老多病,無人照管,其心境之凄涼可想而知。大約是紹興二十五年(1155)或之後,李清照悄然離世,享年當不少於七十二歲。清照才華卓著,詩詞文賦,各擅勝場。流傳至今的詩有十多首,收入《全宋詞》中的詞共四十八首,數量雖然不多,但幾乎每首都是精品。其中最能代表李清照的文學成就,並確定她在中國文學史上重要地位的是詞。清照之詞,多以吟唱愛情、人生為主。她早年愛情的幸福與離愁、後期的不幸與憔悴孤獨,都體現在詞作中。她的詞風,前期輕盈委婉;南渡後,一變而為沉重哀傷。清照詞深具含蓄婉轉、輕靈細柔的女性之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詩之所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大意是說,詞具有柔婉輕靈、韻味悠長的抒情特性。清照身為女性,天性所近。宋詞中不乏相思怨別之作,但多半是男性詞人的單戀或代擬女性相思,而清照之詞則是以女性的敏感細膩來表現女性的內心情感世界,格外真切動人。清照擅長從景物和日常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中選擇表達情思的意象,往往用簡練平常、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傳達複雜微妙的情感流程。她善於將清新樸素與精美雅潔的風格相結合,語言口語化又有精心洗鍊之功,既曲達情思,又巧合音律。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一經她提煉熔鑄,就顯得別開生面,風韻天然,創作出一種清空如話、純潔無滓的佳詞。清照詞的特殊魅力就在於它一如作者的人品,於怨艾纏綿之中有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讀下去。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暫且不論其他詩人詞人如何,李清照的確是不愧為婉約詞宗的。
推薦閱讀:

法治中國道路的四個基本理論問題
流感下的中國:這些最需要保護的人,卻無人幫助
此人和劉邦齊名, 卻讓中國陷入三百年黑暗歷史, 課本上說他是大英雄
什麼是中國式旅遊?
中國實戰拳學---意拳(姚宗勛著)

TAG:中國 | 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 精品 |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