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二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二集) 2013/2/17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8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大家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面,經文: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我們學到第十六,現在我們從第十七看起,第十七「七處平滿相」,這個七處,「謂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是我們講頸子這個地方,一共七處,「皆平滿端正」。這是七處平滿端正相。它的業因,「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愛之物施予眾生而感得」,自己喜歡的、愛好的能舍能施,能布施,「表一切眾生得以滅罪生善之德」。自己難捨能舍,難施能施,這是難得,值得讚歎的事情。對自己生滅罪生善之德,同時也能令一切眾生看到你的修學有所感動,他也能夠效法你,向你學習,都能夠發心施捨。發心施捨的人愈多,這個地區的災難就愈少,為什麼?災難的因化解了。
災難之所以形成,不外乎貪瞋痴慢疑。大經上佛告訴我們,貪心感得的是水災;瞋恚所感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的溫度上升,與瞋恚有密切關係;愚痴所感的是風災,颶風、龍捲風這一類的風災;傲慢所感的是地震;懷疑所感的是山崩地陷,現在這些現象我們在媒體、報章、電視常常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把貪瞋痴慢疑放下,自己所有的都能夠施捨,幫助一些所需要的人,滅罪生善,功莫大焉。感化的人愈多,功德就愈大。常常布施,提醒大眾放下五毒煩惱,貪瞋痴慢疑是五毒。造業最嚴重的,帶來災害也是最大的,五種裡面最嚴重的是貪心,最根本的是懷疑,對聖教懷疑,對道德懷疑,對三寶懷疑,對因果懷疑,這個事情比什麼都嚴重。疑心重,一生即使是出家,也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疑這個煩惱對他產生最大的障礙。他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不能明了,當然不能依教修行,不能契入境界,只可以說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一個三寶的種子而已。這個種子不會壞,叫金剛種子,什麼時候成熟很難講,來生後世依舊要搞輪迴。所以,真正聰明人一定要把這一生的機會抓住,決定在這一生成就。一生修為不足,我們可以把它彌補過來,彌補的方法經上講得很多,顯示彌陀、世尊慈悲到極處。
「於無量世」,這生生世世,「可瞋之處,不生瞋心」。完全違背自己的意思,違背性德,違背善心,所謂是看到、聽到就會生氣,在這些境界裡面不生瞋心,這是智慧,這是定功。戒定慧三學就在這些地方看,在一般人不能夠忍受的,你能不能忍。《金剛經》上有個例子,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這個故事。歌利是梵語,歌利王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暴君。雖然是個君王,他不是個好人,喜歡殺人,稍稍不如意就要殺人。忍辱仙人遇到他,他在休息,忍辱仙人就在附近里的山洞,在洞中修行,被他的隨從發現,忍辱仙人跟他們講道,他的隨從統統都去聽了。他醒過來旁邊沒有人,就很生氣,走出去發現他的隨從都在那裡聽忍辱仙人說法,非常惱火,問他,你修什麼?在山洞裡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好,我看你能不能忍,把手砍掉,腳砍掉,一刀一刀的把他處死,叫凌遲處死。問他,能不能忍?能忍。好,再殺。到最後死的時候,問他有沒瞋恚心?沒有瞋恚心,告訴歌利王,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第一個度你。這一段故事《金剛經》只是提了一提,詳細的在《大涅盤經》裡頭。不生瞋心,不但不生瞋心,還生大慈悲心,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得度。這個忍辱仙人,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時候。歌利王是誰?就是憍陳如尊者。佛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就是憍陳如,這說話算話,真沒有生瞋恨心。
佛的弟子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違逆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在現前這個社會可能天天都會遇到,你生不生氣?如果生氣,七處平滿相你就沒有了,滅罪生善的功德你也無法修成。所以順境善緣不生貪戀,真正放得下,逆境惡緣不起瞋恚心,以清凈平等心,永遠保持著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現前這個社會做錯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怎麼辦?要原諒他們。為什麼要原諒?世尊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他說,這些人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別怪他,無論做什麼錯事都要原諒他。他的先人、他的父母不知道,沒學過,他的祖父母也不知道,他的曾祖父母也未必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問他可能曉得,很模糊。你就想想看,我們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兩百年是七、八代了,今天提起來非常陌生,他做錯事情怎麼可以怪他?一定要寬宏大量,要原諒他,要好好的去教他,等到他哪一天明白、覺悟了,他自然會修正自己的毛病,會懺悔,會改過自新;沒有人教,永遠不會回頭。這是我們現前處世之道。
自己學佛了,一定要做出個好樣子給別人看。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大眾,我們有沒有做樣子給人看?做樣子就是弘法利生,要去感化別人。像貪瞋痴慢疑,我們要做出來不貪、不瞋恚,對聖賢教誨、對倫理道德不懷疑,做人一定要曉得謙虛、謙讓,學菩薩的布施、持戒,這叫真學,真心學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人決定得生凈土,生凈土就等於成佛了。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這經上講得非常透徹,我們要認真來學習。真肯學,利益無量無邊,利益太大了!一定要真干,不幹得利益是有限的,真正幹得利益是無邊際的。
不但不生瞋心,而且還「樂施眾生」,喜歡布施給眾生。今天這個世界苦的人多,我們要以平等心修布施波羅蜜,以財施、以法施、以無畏施。希望把東西做到盡善盡美,特別是法物,利益大眾的。我們最近做的這個字卡剛剛出來,如果發現這個裡面有錯誤的要通知協會,協會編這些東西的人,提出來給他們做參考,讓他們修正,希望第二版、第三版不再有錯誤,第一版有錯誤這是難免的事情。《群書治要》的英文翻譯也有一些人提出來有些地方不妥當,不妥之處希望他們改正,交到這邊我們來參考,往後二版、三版的時候就修正過來,使這些東西成為完美而沒有欠缺。這是利益廣大的群眾,這是功德事情,好事情。
「隨意所須,得七處滿相」。隨意所須,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喜歡布施給別人,別人就喜歡供養你,一個道理。供養東西多了,肯定有那一天,無論在家出家。在家修行,我以前看到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念佛的人,在台灣有好幾十萬人。我跟他學佛的時候,他老人家七十歲,創辦台中佛教蓮社十年,也就是他六十歲在台中建蓮社,七十歲,十年,蓮友二十萬人。我在台中住十年,離開的時候老師八十歲,台中蓮友有五十萬人。大家對老師無比的尊敬,跟他學習,你就知道供養就多了。老師的生活非常節儉,一天吃一餐飯,自己照顧自己,一直到九十五歲。我們就能想像他體力多好,他不要人照顧。九十五歲了,有兩個同學,是姐弟兩個人,年輕人,發心照顧老師,老師才答應了,九十五歲答應兩個人照顧他。在家居士,他的生活是苦行僧,九十七歲往生的。
實在講,他不應該往生,我們估計他至少能夠活到一百二、三十歲。為什麼提前走?食物中毒。他自己是個非常好的中醫,醫術很高明。古人有一句話說,藝高就膽大。同修煮的面供養他,請他吃,他吃了。這個面有問題,是市面上賣的一把一把的乾的,可能是過期了。這裡頭防腐劑很多,他吃了,吃了之後他用解毒的葯,回去之後趕緊用藥把它化解掉,成功了,第一次成功。過了半年之後,又碰到這麼一次,不知道是誰幹的。他也是,他喜歡當人面吃,讓人家生歡喜心,這慈悲!這一次中毒回去化解來不及了,毒已經擴散了,病了三個月。老師一生沒生過病,這三個月不能講經。我們去看他,告訴我,千萬不要到館子吃東西。他知道館子裡面不幹凈。開過這些店的人都知道,廚房不能看。我們是吃素菜,素菜他洗不幹凈,他哪有時間去洗?水裡頭擺一擺的就行了。所以廚房你去看看,你不敢吃了。
我們現在常常在外面旅行,吃東西就非常小心謹慎,能不吃的就別去吃,免找麻煩,餓一餐沒關係,不出大事情。如果萬一吃東西中毒了,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飲食要特別小心。茶館的茶到底干不幹凈都有問題,我們參加宴會,我們自己帶一瓶水去好,我不喝茶,我喝的是白開水,為了安全著想。現在這個社會不安全。人心善,言行都善,處處是幫助別人,替別人著想,我們自己需求的真是隨意所須。同學們送來的都是可靠的,平常吃的這些米、菜、油、鹽我們沒有買過,都是同修送來的供養。菜多半自己種的,米也是自己種的,這就最安全了。所以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末後這一句,「以凈食施得七處滿相」,特別是飲食,清凈的飲食,乾淨的飲料,對同輩是布施,對長輩叫供養,都能夠得相好。
第十八「兩腋滿相」,這個是我們自己能摸得出來。腋,我們這個部位都是凹進去的,不是滿的,可是佛是滿的,佛的這個兩腋是滿的。「即佛兩腋下之骨肉圓滿不虛」,我們是缺了一塊。「系佛予眾生醫藥、飯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後面這一句是修因,佛這些好相怎麼修來的?是給予眾生醫藥,就是供養醫藥,照顧病患飲食起居,又自己能看病,所感的妙相。自己去做功德最大,如果自己年歲太大,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請別人代替你都行。如果有能力,可以開個醫院,這個醫院不要害人。現在這個醫生用假藥的很多,葯都不可靠。真的葯可能很難買到,為什麼?種葯的這些農作物,土壤已經受化肥的染污,雖然種植草藥,那個草藥的效果跟從前差很遠。我們生在這個環境,怎樣能保持不生病、不吃藥,這是上上之策。如果生病,用意念來治療,盡量少用藥物。
意念治病,現在在這個社會慢慢的盛行了,在世界上最出名的,美國的修.藍博士,去年三月他來看過我,他治好幾千個例子。對於病人,不需要跟病人接觸,距離二、三千里都行,他是用意念、用觀想。他的這些資料我看過很多,他是夏威夷祖傳的方法,他學會了。我問他,你給人治病根據什麼道理原理?他告訴我,清凈心。什麼樣才叫清凈心?必須把你的記憶,他不是一個佛教徒,他學的是夏威夷古老的傳統,他說把你的記憶清除,不善的記憶統統清除掉,善的記憶也清除掉,讓你的心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恢復到清凈,這清凈心就起作用了。其實清凈心就是禪定,心裡頭一個念頭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他治病根據的、依據的理論。
對待病人的資料,他只要四樣東西,第一個是姓名,這病人叫什麼名字;第二個是出生年月日;第三個是他現在住在哪裡;第四個是病歷,醫院開的一些病歷,檢查的病歷,他只要知道這四樣東西。治療的方法非常簡單,用觀想的功夫,跟病人不要見面,不需要見面的。每天做三十分鐘,等於修定一樣,觀想自己跟病人是一體,把病人跟自己融成一體,然後展開病歷,那就是自己的病歷,自己用清凈心來調理,讓病毒的細胞恢復健康。一天半個小時,連續一個月,自己這個身體裡面病毒沒有了,對方病就好了。不需要醫藥,也不需要打針什麼,什麼都不需要。他的口訣就是四句: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口訣,也就是他半個小時觀想的時候就念這四句。這對誰說的?對那個病毒細胞說的。每一天半個小時,一個月三十天,病毒細胞統統恢復正常,這病就好了。
他來看我,我很喜歡。我說你要傳,要多人學會,真的萬一到將來有災難的時候,醫生沒有了,醫院沒有了,醫藥沒有了,生病怎麼辦?這個什麼都不要,這個方法能救人。他已經在開班教學了,而且這個班很多,很多地區都有,日本有,台灣也有。我說對,應當的。他今年七十四歲,去年跟我見面七十三歲,今年七十四歲。所以要歡喜布施醫藥。我們學會了之後先訓練自己,把自己身體調好,自己身體的毛病,用修.藍博士這個方法,每天半個小時調自己的身心。這半個小時不能讓任何人打攪,最好什麼手機、電話都拔掉,半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你就念這四句話,心裏面無論是善是惡,統統放下,用清凈心念這四句話,念給自己身上帶著病毒細胞的給它聽。一天半小時,一個月,你身體就恢復健康了,什麼病都沒有了。這可以試試看,它沒有副作用,就是真誠心、恭敬心,沒有絲毫懷疑,感恩的心,就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
下面第十九相,「身如師子相:又作上身相、師子身相」。這三種,這是不同經論裡面說的三十二相的第十九,文字大同小異,意思完全相同。「謂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師子王」。獅子站在那個地方,它那個樣子確實很嚴肅,這些小動物看到它都害怕,都躲得遠遠的,這是獸中之王。下面是講他修因,「系佛於無量世界中」,這也是過去生生世世,「未曾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通常人造業,可以說口業最容易犯,很難受持。妄語,欺騙人;兩舌,挑撥;綺語,花言巧語,也是欺騙他人;惡口,說的話態度、語氣很難聽,讓別人聽到不舒服。這幾乎是現代人最普遍的一種病態,原因還是從小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沒人教他不懂,這也難怪。我們如果不學傳統文化,不學佛,態度跟他們差不多。學了這麼多年,慢慢的明白了,知道這些是錯誤的。人與人之間,與天地萬物,不應該欺騙人。說話有分寸,該不該說,該說的要怎麼說才能讓別人聽到生歡喜心,願意接受。是好事,態度不善,人家聽了不舒服,也不會接受你的。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個愛心,常常存著一個愛護別人的心,態度、語氣自然就不一樣了。長輩能愛晚輩,領導能愛被領導的,能愛他的下屬,言語自然柔和、真誠。這樣的態度、這樣的言語下屬聽到了感恩,糾正他的錯誤他永遠記住,不會再犯,效果就達到了。是好心,看他做錯事情,把他叫過來狠狠教訓一頓,他不敢不聽,但是背後陽奉陰違,沒有感恩的心。你看,同樣是一樁事情,心態不一樣,效果天淵之別,這個我們要懂得。
「教人善法、行仁和」,仁是仁愛,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和睦,和諧,溫和。「遠離我慢而感得此相」,身如師子這個好相,這給我們講因,對一切人恭敬、謙虛,沒有傲慢,沒有嫉妒,才能感得這個相。「表威容高貴、慈悲滿足之德。於無量世」,這是講佛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自無兩舌」,不但自己不造口業,也常常教別人,「教他不為」。所以,「得上身、頰車二相。修十善法故得上身如師子王相」。十善是佛門修行的根本法。最近這十幾年,我們提倡修三個根,儒釋道的三個根,儒家的根本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本是《十善業道》,都是屬於小部經,小到不能再小,確實是教啟蒙的。雖然小,它是根,不在這上紮根,你所修學的一切都不會成就,為什麼?你不能得定,你不能開智慧。戒定慧三學我們要牢記在心頭,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學佛的目的是開智慧。
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清凈心來。所以,不認識字沒關係,不認識字也能成佛,只要得清凈心,他就開智慧,智慧一開,不知道的東西全知道了。有人懷疑,懷疑的人挺多,哪有這種道理,不學就會了?真的,不學就會了。釋迦牟尼佛雖然十九歲出去參學,三十歲,他放棄了,他修定,開悟了。他一生所修、所教的,絕大多數都沒有老師。我們試問一問,《華嚴》誰教他的?《法華》誰教他的?《般若》誰教他的?這都是古印度宗教裡頭沒有的,那些大哲學家也不懂的,誰教他?沒人教他。這是什麼?是自性里本有的般若智慧。開發自性智慧的鑰匙就是禪定,得禪定的秘訣就是持戒。所以不持戒不能得定,不得定不能開慧。戒律重要!不從這上面紮根,像蓋大樓,沒有地基,蓋個茅蓬可以,蓋大樓是決定蓋不成的,它會倒下去的。佛法要興,人人持戒,佛法興旺了。我們學佛,戒律不要,無論用多少時間、多少心血,到後來是一無所成,所得到的是什麼?是佛學知識,佛學常識。佛學裡頭的精髓你沒有接觸到,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沒有人能教你,只有自己真干,持戒、修定、開慧。
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雖然學佛,沒有正式上過課,講堂裡面講經他一次沒聽過,禪堂裡面參禪他沒有進過禪堂。正式聽一堂課是五祖半夜三更在方丈室召見他,跟他一個人講的,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沒人教他。開悟之後怎麼樣?開悟之後,五祖把衣缽給他,叫他趕快躲避起來,逃走,不要讓人看見,他逃難去了。在路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念《涅盤經》,他在旁邊坐著聽。諸位要知道,那個時候他沒剃頭,他只二十四歲。等到比丘尼念了一段經,放下來了,他跟比丘尼講解剛才你念那段經文的意思。講得非常好,比丘尼五體投地,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本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我沒念過這些經。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識字不識字、學經不學經沒關係。這些話非常重要。與什麼有關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與這個有關係。他全放下了,全放下就成佛了。
法達禪師一生受持《法華經》,念《法華經》三千多遍,到曹溪去參訪見六祖,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沒有聽過,他不認識字,他不看經的,沒有聽過,你既然念得這麼熟,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才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後頭不要念了,我全知道。給他講《法華經》大意,他開悟了。惠能大師的《涅盤經》沒人教他,《法華經》也沒人教他,根本就不知道,一接觸為什麼全通了?一切法不離自性,這一句話大乘經上講得很多,只要你見性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你全明白、全通達了。道理就在此地。
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要一見性,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的。這是東西方教學理念不相同,方法不相同,用東方的方法教學,他會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用西方人的不行,西方人只有博士、碩士,只有這些東西,沒開悟,沒見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跟中國古聖先賢學,可以有小成就,世間法能通達,出世間法不行;跟佛學、跟菩薩學,世出世間法全通達。例子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學聖賢、學菩薩最重要的,真心,真誠心,虛情假意得不到。所以首先要學真誠,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真誠,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別人用假的對我,我用真的對他,你才能得到佛法。如果你不甘心、不情願,他欺騙我,我為什麼用真誠對他?那你跟他一樣,你這一生在聖賢學術當中一無所得。這是什麼?你錯用了心。妄心,你只學到的虛妄,真心能得到真實。所以修十善法,得上身如師子王相。
底下第二十相,「身端直相」,端正,「又作身廣洪直相、廣洪直相、大人直身相」。這是經論裡頭常見的,有這些文字,統統說的是一樁事。這下面解釋,「謂於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佛是個高個子,大而直,說明他健康,勇猛有力,這是一個健壯之相。「乃以施藥看病,持殺、盜戒」,不殺生、不偷盜,「遠離憍慢」,沒有驕傲,沒有貢高我慢的習氣,這所感得的。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跟我們總結《華嚴》四德,這是世尊圓滿具足的。第一個,隨緣妙用。佛示現在人間,確確實實是非常慈悲,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能遷就眾生,不需要眾生遷就佛,雖然恆順眾生,內心清凈,一塵不染,這叫妙,妙用。我們隨緣不妙,我們隨緣會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就是凡夫。隨緣,能夠做到不執著,隨緣,不執著,那是阿羅漢;隨緣,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隨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成佛了,那是法身菩薩。這叫隨緣妙用,第一德。
第二,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就是威儀有則,這個就是要給眾生做榜樣。我們人,一個人從早到晚,言行舉止都給眾生做個好樣子,這是無量的慈悲。佛教的家庭,當然你要度眾生,先度自己一家,你做得都如法,家裡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你,沒有一個不尊重你,都向你學習,你一家就感化了。這一家不能感化,說感化別人,無有是處,做不到。能感化一家,你能感化一個團體。
古時候很容易做到的,現在很難,難在哪裡?社會影響力太大了。第一個影響就是電視,現在人誰不看電視?電視裡頭教你什麼?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全是教你負面的,跟佛法、跟聖賢學術完全相違背,所以就非常困難。真正要想把佛學好,這些東西不能接觸,永遠放下,那就對了,不要去碰它。我學佛六十多年了,只有前十年偶爾還看看電視。那個時候電視比現在乾淨多了,五十年前沒有這麼複雜。以後不再看電視了,報紙也不看了,雜誌、廣播統統斷絕了,甚至於連一般書本也斷絕了,看的書是古書、經典,這個之外,統統絕緣了,才能保住清凈心,才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那有些重要的信息不能不知道,怎麼知道?有一些好心的同學,每一個星期送我一份資料,大概還沒有這麼多,這個星期發生的一些大事標題告訴我,內容就是愈少愈好。所以我大概情形了解一些,我知道世界上災難很多,他們送給我的。今天又送給我一份最近這個星期的,我才知道太空有隕石落在地球上,好像不止一處,俄國有個地方落下一個大隕石,重量超過十噸,這麼大的,受傷的人有一千多人,這從天而降,造成災難。還有別的地區也有,可能沒有這麼嚴重,各種災難。我看到,這都是正常的,因為佛經上講的,災難的根源是人的心態,現在人心不好,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這是非常不好的心態,這在佛法講,造的業很重,果報不好。佛菩薩跟我們恰相反,佛菩薩起心動念想別人,沒有想自己,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諸佛菩薩就這麼一個念頭。
苦樂從哪裡來的?從覺迷來的。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有苦,為什麼?對於一切事物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也做錯了,就帶來災難。如果覺悟了,他就明白了,他的思想言行與實相相應,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就是修福,這就是積德。人知道修福積德,身心健康,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佛了解,用什麼手段幫助眾生?用教學。所以每一尊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統統是教學,也就是用教學為手段,幫助大家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個樞紐,真正的目的是讓大家離苦得樂,這就是佛陀教育,這是聖賢教育。佛陀是聖賢當中的聖賢,聖賢沒有講到這麼圓滿,佛講圓滿了。這個教育太好了!我們是過去生生世世有福報才能遇到,沒有福德因緣遇不到。遇到之後我們要珍惜,要求了解明白它,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依教奉行,我們學著干,施藥、看病,真干!
不殺生,不殺生從哪裡做起?不吃眾生肉,從這做起。蚊蟲螞蟻都不可以殺,它要叮住你,也不過就是在討飯,討一頓飯。你要慈悲,你就讓它吃飽了再走,不能一巴掌把它打死,它沒有犯死罪;不喜歡,搖搖趕它走就好了,不要殺它。對蚊蟲螞蟻、小動物要愛它,不殺生。不偷盜,不偷盜要從不佔別人便宜,斷這個念頭,不偷盜就能夠持得很清凈,小便宜都不可以。念念利益眾生,布施眾生不求回報。遠離驕慢,學謙虛、學恭敬、學拓開心量,包容一切。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量大福大」,度量小,不能包容,這個人福報有限。什麼都能包容,對待眾生要用平等心,要真正去關懷、照顧,幫助他,成就他,這是念念不能忘掉的。「能令見聞之眾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止苦是什麼?眾生看到你生歡喜心,生歡喜就離苦了。得正念,沒有邪念,沒有邪思,知道佛菩薩修十善得這樣好、圓滿的三十二相,我們要想自己相好、身體好,一定要斷惡修善。這是佛現身說法。
第二十一相,「肩圓滿相:又作肩圓大相、兩肩平整相。即兩肩圓滿豐腴,殊勝微妙之相」。這肩膀,我們一般人的肩膀往下垂,佛的這個肩膀,這是平的,比我們這高,平的。我們中國人穿的衣服是最講究的、最舒適的,寬袍大袖,都是大器。外國人穿的西裝,把身體包得緊緊,小器,但是他的肩膀裡頭墊,墊肩墊得很高,就這個意思。他的肩膀墊得很高,那不是真的,是假的。佛的肩膀高是真的,他沒有墊肩。所以這個服裝裡面有學問,中國服裝跟外國那就是不一樣,中國人是寬宏大量,一切能包容,外國人包得緊緊的,不能包容。中國要有中國的禮服,這學外國,外國有些東西可以學,有些不能學。所以孫中山先生走得太早了,他要多活十年,中國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他對於東西方的文化認識得非常清楚。
我是前幾年,在台灣看牙周病,住了八個月。台灣有很多朋友來看我,他們兩黨的人都有,常常有一些政治的話題。我也不懂這個東西,臨時叫人給我找一本《三民主義》,我來看看。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頭有一段,中山先生說的,在那個時候,外國人比中國強的,就是中國人比不上他們的,只有一樁事情,機器。機器這個玩意,中國不如外國人,除這一樣以外,外國不管什麼東西都不如中國人,他要到中國來學習,我們學它只學機器就行了。這一句話太重要了,國民黨沒有大力的把它宣揚出去,讓我們國家的民眾產生極大的誤會,認為外國什麼都好,中國樣樣都不如人,錯了。民族主義這段話應該把它印成單張,到處給人張貼。我們今天最悲慘的是什麼?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好像什麼都不如人,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因為我們自卑,人家瞧不起我們。過去不是這樣的,前清盛世,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外國從工業革命才開始,才發明這些機器。我們一定要讀中國歷史、讀世界歷史,對於過去要有個正確的認識,才能夠開拓未來的空間。
兩肩平整,這個因「系由造像修塔」。現在人喜歡造佛像,造大佛像,幾十米高的大佛像;修塔,建寺。我很少看,我看了一些照片,富麗堂皇,美輪美奐。這也應了釋迦牟尼佛「五五百年」,這是世尊的預言,佛滅度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去佛不遠,感念佛陀的教誨,人人能嚴格持戒。第二個五百年,禪定堅固。第三個五百年,多聞堅固,研究經教的多了,真乾的人少了。第四個五百年,叫塔廟堅固,教也不研了,蓋廟,一個比一個大,來比賽,修福。第五個五百年是現在,斗諍堅固。佛說得很正確,現在人誰都不服誰,個個都是老大。佛門不團結,同修一個法門的都不能團結,門戶之見,我在國外遇到很多。所以國內有一些人提倡,這是佛門裡頭兩句老話,「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互相讚歎,佛法就能興旺;互相批評,互相毀謗,自贊毀他,佛法會滅亡。我們今天做的事情是興佛法還是滅佛法,自己心裡明白,興佛法,無量功德;滅佛法,那是無間地獄,決定避免不掉。
這裡我們看到造像修塔、建造寺廟。今天建得很多,硬體設備非常完美,修行的人在哪裡?修行人真有!再一放廣告,人馬上就來了,什麼人來教?教的人沒有了,我們怎麼辦?這是大問題。沒有老師,能不能興教?能。如何興教?一定要做古人的私淑弟子。現在沒老師,古時候祖師大德我們依他做老師。像我們今天學習《無量壽經》,我們以誰為老師?以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做我們的根本老師,他給我們定了方向、定了目標,我們決定不能走錯,一定要遵循。那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會集這個本子,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這個集注。他們都往生了,我們一心一意就學這部經、學這個註解,一生不改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註解要念,天天要念,年輕人最好是連經帶註解統統能夠背過。
我曾經在一九七七年,我五十歲那一年,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那一次講了四個月。在香港遇到一位專攻《楞嚴經》的,香港稱他為首楞嚴王,一位老法師,他一生專攻《楞嚴》,叫海仁老和尚,那個時候九十多歲了,我有緣跟他見一次面,向他請教。他一生專攻,就是一門深入,他所依的是蕅益大師的註解,蕅益大師《楞嚴經》註解叫《首楞嚴經文句》,蕅益大師作的。他的學生,你跟他學,做他的弟子,這一部經跟註解要背得很熟,背不出來他不收。所以他一生只有六個學生,這六個學生都是能背《楞嚴經》註解的。我們發個心學《無量壽經》,要背這個《無量壽經》註解,真正能背過,你就是夏蓮居、黃念祖的學生。把這個經跟注果然念上一千遍,我相信你開悟了。念上一千遍,你心定了,用讀經的方法修定,定久了一定會開悟。這是個好辦法,沒有現前指導的老師也沒有關係。這個裡頭有生字,查查字典,把音都查出來,天天念,一遍一遍的念,一天要用至少十個小時以上讀這部經,讀上十年就有小成就,二十年就有大成就,也像海仁老和尚一樣,成為專家。他六個學生當中我認識兩個,其中大光法師,這人都不在了,他六個學生都不在了,跟我相處最好,每一次到香港我們都會碰頭,都會見面。三十五年前在香港講經,聽經的法師很多,有十多個人,居士多。三十五年之後,三分之二的人都不在了,還有幾個,年齡都超過八十了,這個地方讓我們親身經歷,看到人命無常。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是不是真的抓住這個機會認真修學?世出世間只有一樣是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其他大乘教這個法門門檻太高,我們的智慧不夠,善根不夠,能力不夠。凈土這個法門它要的條件只有三個,我們可以做到,第一個,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頭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我真正想到極樂世界去,我想求往生,這第二個,真想去。第三個,老實念佛。剛才我說的學經教,每一天讀經,讀經也是念佛,一天念十遍,跟念佛的效果完全相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的功德超過造像,超過修塔,超過一切功德,無比的殊勝,因為念佛能往生,往生就成佛了。造像修塔是修人天福報,如果沒有真正修行人在裡面修持,這個塔廟功德就非常有限,因為裡頭沒有人在修。「表滅惑除業等無量功德」。
下面是「四十齒相」,我們一般人只有三十六顆牙齒,佛有四十顆牙齒。「謂常人但有三十六齒,唯佛具足四十齒」,牙齒好。「此相系由遠離兩舌、惡口、恚心,修習平等慈悲而感得」,總不離十善、五戒。五戒十善一定要認真去修學,養自己的慈悲心,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修習平等慈悲而感得,「常出清凈妙香」,佛的口有香氣。「此一妙相能制止眾生之惡口業,滅無量罪、受無量樂」。這四十齒相,眾生看到一定有所感動。佛是個善人,在世法講,世間善人當中最善之人,佛陀的教育就是至善的教育。人家就問,我們辦這個教育幹什麼?學這個幹什麼?學做善人,學做好人。
現在社會亂了,我們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說,「子不教,人心壞了」,兒子沒有教好,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這兩句話,看今天的社會,完全說中了。所以,今天的問題是怎樣來救人心,人都能夠回心向善,這個社會所有問題全都解決了。制度固然重要,是其次,制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人心。佛教是糾正人心的教育,人心好,制度不好,一樣做好事;人心不好,制度再好,他還是幹壞事。由此可知,制度確實在其次,要把人心擺在第一位。中國人對教育最有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經驗,這些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族群找不到的,唯獨中國有。所以湯恩比說(這英國人),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說得一點都不錯,他內行,他懂得中國東西,認為今天這個社會,整個世界,除這個沒有別的辦法,能幫助社會恢復正常,恢復安定和諧。這也是佛生生世世,「以十善法,教化眾生,眾生受已,心生歡喜,常樂稱揚他人功德」,這是稱讚別人的好處,感得的好相,「得四十齒、白凈相、齊密相」,這後頭都會說到,後面還有這兩種。「於諸眾生心平等故得四十齒相」,是修這個因,而感得的這個果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一集)
※蕅益大師凈土選集—詩偈(凈土偈(十四首)有序)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八集)-凈空老法師
※第七編 禪宗與凈土 禪佛二門,到家一著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八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