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效應】滬港通正成為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加速器
文/吳衛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
對於滬港通的正式開通,首先對於內地投資者而言,投資港股不再是少數機構投資者的特權;相應的,對於香港和世界各地投資者而言,終於有一條正式的通道可以打開長久以來幾乎封閉的中國資本市場證券交易。
從首日交易情況來看,境外投資者對滬股的熱情明顯更高,滬港通首日交易額度全部用完,然而港股通首日餘額為87.32億元,剩餘量高達83%。這個數字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內地投資者對於香港股市仍持觀望態度,而對於港股的一些交易規則和交易機制還未充分適應。
而從技術層面來看,滬港通的交易主要是通過三個閉環實現的。第一環是兩地交易所之間的連接,投資者通過本地證券公司將訂單路由至對方交易所,所有訂單將會在到達對方市場後與對方交易所的其他訂單在同一時間競價買賣,確保交易公平。第二環是兩地結算中心之間的連接,投資者先在本地結算中心進行結算,當天交易結束時再由兩地的結算中心進行統一凈額結算,即非總額而是凈額才發生真正的過境,這一制度可以以一個較小的結算額度支撐較大的交易量。第三環是兩地監管機構之間的連接,10月17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共同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緊緊圍繞有利於保護兩地投資者合法權益這一中心任務,將雙方以往在調查方面的合作拓展至線索與調查信息通報、協助調查和聯合調查、送達、協助執行等全方位的合作。嚴厲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及其他跨境違法違規行為。雙方還將加強執法人員交流與培訓,不斷提高跨境執法合作水平,確保兩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均得到全面遵守和執行,維護滬港通健康平穩運行。
誠然,從具體技術層面來看,兩地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可謂首創,然而我們不妨將其與交易所併購相類比。以美國洲際交易所集團與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的合併為例,合併後的洲際交易所成為涵蓋農業、能源、大宗商品、證券及證券衍生品、信貸衍生品以及外匯市場與利率市場在內的全球性交易所。對於洲際交易所而言,併購好處在於可以接收紐約泛歐交易所旗下的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全部業務,而對於紐約泛歐交易所而言則可以使其在激烈的全球交易所競爭以及交易電子化變革中獲得更大市場份額。滬港通雖然不是交易所的合併,但對於一直處於幾乎封閉狀態的內地A股市場而言,與港市聯通帶來的影響絕不亞於一次併購,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滬市想要一成不變幾乎不可能,無論是交易機制、監管手段還是金融產品創新都將迎來重大改變。
就交易品種而言,聯交所有豐富的衍生產品,可以讓投資者更好的實現風險對沖,雖然滬港通初期並不允許投資者投資衍生產品,但是卻可以敦促國內交易所和投資者加快相關機制的學習。從交易規則差異來看,首先港股不設漲跌幅限制,且港股受歐美市場以及國際大宗商品走勢的影響較大,所以對國內投資者提出了更大挑戰,投資者不僅要面對短期大幅波動的可能,而且要關注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會對港股產生怎樣的衝擊。所以,筆者認為允許投資者參與衍生品市場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其次,港股實行T+0迴轉交易,即日內可以不限次數的進行買賣,但是由於內地市場早期出現過度投機現象嚴重,20年來滬市一直實行T+1交易,此次滬港通的實施或許會加速滬市恢復迴轉交易,因此無論是否進行港股通投資,內地投資者都應該預期到交易節奏會逐漸加快,我國正逐漸與國際成熟市場交易機制接軌。
此外我們注意到,滬港通試點初期有不少限制。首先滬股通的標的股是上證180指數及上證380指數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但不包括被上交所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即ST、*ST股票)和以人民幣以外貨幣報價的股票(即B股),滬股通股票共568隻,約佔上交所上市股票市值的90%。然而令境外投資者不能滿足的是,標的股主要以能源、金融、地產、鋼鐵等行業構成,而這些行業短期仍處於下行階段,且大量的深交所上市證券以及上交所的債券、基金均不在投資範圍內。出於對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也是出於對中小股民的保護,滬港通初期應該不會全面開放內地所有投資產品,但隨著投資者訴求不斷加大,以及兩地監管制度、交易機制和稅制的不斷協調,滬港通的投資範圍會逐漸加大。
對於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無疑豐富了內地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渠道,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房地產佔比近70%,股票和共同基金分別占家庭資產份額不超過10%,國內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度較低,資產配置相對單一。滬港通為個人投資者開闢了資產配置新渠道,港股通使股票賬戶和資金賬戶凈額50萬以上的個人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聯交所股票,參與更為成熟的資本市場,有利於其建立更加有效率的資產組合。並且,與歐美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不同,港股通中的股票與內地關係密切,很多都是港股通投資者非常熟悉的上市公司,而且公司的信息披露可獲得性好,相對公開透明。對中小投資者而言,通過香港市場間接參與國際市場是優化投資組合非常理想的方式。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首先,滬港通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促進了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國際資本投資中國市場的主要渠道為審批制下的QFII和RQFII額度,QFII的額度為565億美元,RQFII的額度為2500億人民幣,滬港通初期額度為5500億人民幣,滬港通增加了海外投資者近50%資金配額。此外,相比QFII、RQFII,滬港通的資金靈活度更高(資金無鎖定期),降低了資金占用成本和匯率風險。由於港股通採用雙向人民幣交收制,顯著提高了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資金池,為人民幣在兩地的有序流動提供便利,以此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次,滬港通提高了A股資金規模,逐步改善投資者結構,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與此同時,滬港通短期內可以提高A股資金規模及活躍度,因此可以預期未來滬股通標的股的流動性會有大幅增加。最後,滬港通有望強化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發揮A股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目前我國A市場散戶投資者佔比近90%,而港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60%,滬港通有利於改善A股投資者機構,增加機構投資者比例,促進A股定價合理性,進而推動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充分發揮其直接融資功能。
對於滬港通,各方均有期待,但對於內地而言,最大的希望還是滬股通能夠幫助改善整個行業的報價和價格發現機制,提升市場流動性的同時降低股票市場的投機性,通過對監督制度以及交易機制的完善使得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操作更加透明度及重視公平性,從總體上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質量。(完)
推薦閱讀:
※錯失國際化,高德地圖將落後挨打!
※撥開花繁柳密,還原半島真相
※頻發安倍「丑照」,安倍會毀在安倍夫人手裡嗎?
TAG:中國 | 市場 | 資本市場 | 國際 | 積極 | 資本 | 中國資本市場 | 加速 | 滬港通 | 加速器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