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根本是發菩提心——覺囊在線 -- 活佛法語
學佛的根本是發菩提心。無我利他;
做人的根本是孝敬父母、愛國愛教。
大家由於福報因緣,踏上學佛之路。在了解佛法之後,當準備開始修行的時候,所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發菩提心、發覺悟的心、無我利他的心。
菩薩就是梵語菩提薩垛的簡稱,菩提為覺,薩垛為有情。就是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自己在覺悟的同時,也讓別人覺悟。這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當你不斷的利益眾生的同時,想有不好的結果都不可能!那麼一個人如果有菩提心的話,念經也好、持咒也好。首先不要考慮個人利益,因為在無始劫的輪迴之中,很多的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這是佛所講的。所以我們把這個念經持咒的功德迴向給六道輪迴的眾生,等於利益自己的父母一樣。 修行成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根基,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為根,菩提心為道,菩提心為果。擁有了菩提心,你遲早能成覺悟成佛。 想修持佛法的最開始的一個動念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好像一棵樹的根一樣,你要這棵樹生長旺盛,開花結果,就必須有根。所謂菩提心為道,就是有了菩提心為根本,你的行、走、坐、卧,一切的言行舉止,都是佛法的修證過程,好比樹的生長一樣。那麼最後當你證悟成就的時候,就完全的展開了你的菩提心,它既是重要的根,也不能離開菩提道的全過程,這時絲毫沒有自我執著的概念,見到真如自理,證得空性,菩提心既是佛果。 發菩提心有兩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俗意菩提心和勝意菩提心,也叫相對的菩提心和究竟的菩提心。什麼是俗意的菩提心呢?就是我們還沒有真正領悟到菩提心的真正涵義,或者說還沒有完全做到有菩提心那樣。那麼隨著不斷地修持,你不知不覺地想著要利益眾生的時候,這一切都是很自然就去做時,那就是究竟菩提心。現在我們的發心叫相對菩提心。就是說有一個我在利益眾生,有我就有眾生就有相對,這種相對而產生的菩提心稱為相對的菩提心。當你天天做,不斷地做,直到有那麼一天,你不會想到我去利益眾生而成就,你的所有行為已經忘掉我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究竟菩提心。這時至少你已經是登地的菩薩了,所以佛法的根本就是發菩提心。
在西藏曾經有位上師為利益眾生觀修菩提心法門,在山上閉關了二十多年。結果有一天突然暴發雪崩。很多人都逃走了,只有那個上師如如不動,他在岩石上寫道:如果我真正的具有了菩提心的話,大雪就會立即停止。結果當雪崩到達山洞口的時候,竟然奇蹟般的停下來。這是藏傳佛教大成就者真實的故事! 菩提心有著無法想像的力量。很多人說這個法好,那個法好,其實發菩提心是最好的法。很多人修這樣的神通,那樣的神通,其實最大的神通還是發菩提心。沒有比菩提心更大、更重要的。還有很多人求我快保他發財,快保他順利,多給我一點加持力,其實你發的菩提心越大,你得到的加持力也就越大。就像這個燈光一樣,你發小菩提心的話,只能照亮這個屋子裡的人。如果你發的菩提心像太陽一樣,就能照亮整個世界,你得到的加持力也就像太陽那麼大。有時間我建議大家了解一下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及諸多位佛菩薩的經歷及所發菩提心愿。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很多佛友見面時,一般都要問,你是修顯的還是修密的。其實不能有這樣概念,顯密是相通的。沒有理論光有實踐是不可能的,在實修之前也必須是具有紮實的佛理基礎才可以。因為理論上的開悟會幫你斷除許多實修方面的疑惑。大家這一世投生為人,是被過去世所做的業力所推,今生與佛法有緣是你的福報。自己覺得跟哪個有緣分的話,專修哪個就好了,我們不能有這樣的分別心。 如果你對佛法有分別心的話,那麼就是犯了根本戒。因為我們皈依依靠的是佛,世間及出世間一切法理都是由佛陀證悟所宣講出來的,佛法里不存在哪個法好與不好。只有了義法和不了義法之說,圓滿與不圓滿之分。接觸什麼樣的法,是根據每個人的緣分、根器而定。有些人和密宗有緣分,有些人和顯宗有緣分,這些都是覺悟之路。所以說佛陀講的法你不承認的話,你就等於背叛了佛,你嘴上說沒有背叛,但你的心已經背叛了。 所以我建議初級學佛的人,首先要對佛法有一個全視。了解小乘、大乘、金剛乘,以及到底什麼是佛法。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 無論顯密,最根本的就是發菩提心。有菩提心的話,你做什麼事都會如法的。如果你沒有無我利他的心,貪念就會出來,就會嫉妒別人。愚痴、傲慢、疑惑的心就會出來。隨之而來的自私、兩舌、撒謊、惡口、騙人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菩提心的原因。 我們天天都要按照你的發心來做事。誰修行的好,我們都應該隨喜他的功德。如果你修的不好,更要隨喜人家的功德,如果他將來開悟成就了,還可以來度你。修為越高的人,傲慢的心、嫉妒的心就越少。有些人皈依,是為了他的那個生意得到保佑而來。生意順利了,他說是師父加持的。一旦不順利,就說師父不幫他。有的人還說我都念那麼多咒語了,怎麼還不好呢?這個時候,他就會對佛法懷疑,對師父懷疑,障礙就出現了。 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皈依也不是他們理解的那個概念!修行成就也沒有那麼簡單。從佛法的因緣來講,有善緣有惡緣。善緣必須得迴向給眾生,惡緣必須得懺悔。惡業不消除,學佛做事總會出現障礙。學習佛法是求得智慧之道,佛陀這位偉大的覺者,兩千六百年前就已經證悟了世間、出世間的種種法相和真理。所以大家要記住這些,多親近師父和大善知識,多聞佛法、廣結善緣,懺悔消業、遠離惡緣。 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弟,講法一流,很多方面比釋迦牟尼還厲害,但他為什麼沒有成佛呢?這是因為他有嫉妒、傲慢的心,他沒有菩提心。所以釋迦牟尼有菩提心做根本他才會成佛。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誠心、方向正確,就一定會成就的。還有些人向上師請求一位力量最大的護法。護法是護持我們修持佛法的,是護持佛教正法的。我們來求護法,總是有一種安慰心,想有一個東西來保護自己。那麼最大的護法就是菩提心,因為能傷害你,能給你帶來種種障礙的,都是有情眾生,都是在六道中輪迴之內的。脫開六道輪迴的,是不會傷害你的。你有菩提心的話,就是讓六道輪迴的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證悟成就。那麼把孽緣、有情,當成是你朋友,帶他們一起修行,他們是不會傷害你的,所以菩提心是最大的護法。
一個人有了正確的發心,那麼他以後所做的一切都會改變,他的行、走、坐、卧,他哪怕一個呼吸都是在利益眾生。你唱歌、跳舞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果你沒有菩提心,即使你天天念佛、持咒,也不能利於眾生,只屬於自我修行。發心大小不一樣,所得到的功德也不一樣。 有了菩提心作為根本,在修持中凡夫的種種意識才可以慢慢的轉換成智慧。如能分清自己是在貪愛、執著的時候,應觀想:願此貪執能代換和清凈一切眾生之貪業果報,這樣便能將貪執轉化為善業。 當你發怒時,應觀想:願此嗔恨能代換一切眾生之嗔業,並清凈眾生嗔業之苦果,令眾生皆除嗔心,享受極樂。同樣當你散漫愚鈍時,也應觀想:願以此愚痴無明代換一切眾生之愚痴,凈除一切眾生的無明,令眾生智慧增長。所以經過這樣的發心觀想,便能轉化意識成為智慧、功德。 此外發菩提心的同時,以及修四加行的最終目的有一項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修忍辱。我們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一切逆境、苦難,對於修行是極其有益的。因為當我們處於順境的時候,心是極為散漫的,我們很難想到修行這回事。也只有當我們處於苦難困境時,才能深深體會一切眾生的痛苦,而發出慈悲心,故眾生不但是給我們機會修忍辱的人,也是我們發展慈悲心的對象。所以我們更接近於開悟,也更遠離惡業的造作了,我們實在應該對一切眾生心存感激之心才對。 逆境、不幸和仇敵都能增進佛法的修持,而通常我們認為親近的人卻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他們奪走了我們修行的時間,阻礙了菩提道上的進展,由此一切冤家仇人,我們皆應視為如善知識一般,並且應盡一己所能地利益他們。同時應將一切功德迴向給他們,所以這種清凈的心境是很重要的。 佛陀所傳的一切法教,都是為斷除我執,斷除各種煩惱毒,我們應當自我觀照,發現你的我執隨著修行而愈來愈弱的話,你的修持便是正確的了。 一般世間法不說修行這兩個字,大家統稱的是「做人」。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見解來評價一個人,而且只是自己經歷過的,所以看法肯定不一樣。但無論如何,作為世間法評價一個人是否有德行,是否做人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孝順父母。父母是給你肉身、給你生命的人。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就單憑給你生命和肉身,這個恩情你是報不完的。 正法年代就有記載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史例:當時佛陀率領眾菩薩及比丘行進時,發現路邊有枯骨,並五體投地向這堆枯骨禮拜。世尊的這番舉動,使得眾弟子都狐疑不解。於是佛陀答言:「這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的祖先及多生以來的父母,所以禮拜。」 佛陀說:「女人在世時,沉溺於情愛,不知聽經禮佛,以生育為職事,以奶哺養小孩,乳由血變,所以憔悴?即女人死後,骨骸色黑,分量較重」!母親身孕十月,備嘗辛苦!懷胎一月,小生命猶如草上露珠,朝不保夕;二月猶如凝結酥油;三月,像凝結血塊;四月,稍有人形;五月,頭、兩手及足也形成;六月,六精眼、耳、鼻、口、舌、意,頓開。七月,長出三百六十片骨節及八萬四千毛孔;八月,頭腦已近成熟,有意識靈性,身上九孔都開;九月,在母體內雙手雙足亂踢亂捶,有如須彌山動,使母寢食難安。
胎兒自受胎到呱呱墜地,其間吸食母血,轉為營養而得生存;到了第十個月,準備出生,為使孩兒生產順利,母體血流成河,使胎兒能夠順血河而下;若遇安產,孩兒卷手卷腿,順利生產,少傷母體,減少母痛;若遇難產,手腳亂踢亂抓,使母痛苦不堪,如千刀割體。 慈母至少有十大恩德:第一是母親懷胎愛護之恩德。第二是母親分娩受盡極苦之恩德。第三是既產得愛兒卻忘了為子所受的一切憂苦之恩德。第四是哺食愛兒,美味喂嬰之恩德。第五是為使幼兒安睡,寧可自己受潮受凍之恩德。第六是以乳哺兒,兒肥母瘦之恩德。第七是為兒洗滌不凈,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漿裂之恩德。第八是兒若遠行,母依門遙望,流淚想念之恩德。第九是願代兒受苦,無限體恤之恩德。第十是慈母愛兒永無休止之恩德。 從母親十月懷胎到呱呱墮地的嬰兒,以至童年、少年、青年,父母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來教育子女明禮義、修德性。聽完世尊這些話,眾善知識個深感悲痛,哀傷不已,有的五體投地向空跪拜,有的捶胸自責,有的悲過昏死。不久眾人醒過呼著:「這些太痛苦啊!父母為了子女也太痛苦了!太叫人心痛了!」 接著佛陀又作說明:假如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繞須彌山而行,將皮肉磨破,又穿透骨髓,也不叫苦;鮮血流下來,淹沒了足踝,如此經過百千萬劫,仍然報答不盡父母的深恩。 假使有個人,生在饑荒之年,割肉供養父母充饑;雖然是孝心,但經百千萬劫,還是難以報答父母的恩德之萬分之一。 假使有人,為了祈求父母的平安長壽,以自己的身體來點燃佛前的燈,如此供養如來,經過百千萬劫,還是不足報答父母的深恩。 假使有個人,為了善盡子責,代替父母吞下火熱的鐵丸,全身被炙鐵燙傷,焦爛不堪,如此經過了百千萬劫,還是不能報答父母的深恩之萬分之一。 佛陀舉例了眾多的難報恩情,使得大家個個悲傷落淚,心如刀割般的難受,共同尋找報恩之法。佛陀見大眾皆有愧意,即歡喜地告訴大家:「如果想報父母深恩,至少應該為父母做下列六件事:一、傳印這部經;二、讀誦這部經;三、懺侮一切罪過;四、虔誠供養三寶;五、必須受持齋戒;六、多布施勤修善法,廣植福本。這六件事都能辦,就是孝子;反之不孝父母之人,命終死後,必然墮落阿鼻地獄。
佛陀開釋:「要想報答父母的恩德,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傳印此經,使此經廣為流通,能捐印多少冊,就能見多少尊佛。凡是捐印經書能啟發眾生的人,諸佛必然常常垂護在他的身旁。並且,經佛力加持,使其父母及本人得生天人,不受地獄之苦。 我們說從佛陀開釋的父母恩重難報經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不宣揚著孝順父母的重要,也很自然的成為做人的一個標準。 此外,熱愛自己的祖國、接受教育是每位公民所應該做到的。作為一個佛弟子,連起碼做人的標準都不夠,更不要說學佛了。 我本人一直主張創建和諧社會,因為不管在政治上還是佛法中,他們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社會更安定,讓民族更加團結。 所以,學佛成就的根本是發菩提心,做人的根本是孝順父母,愛國愛教。推薦閱讀:
※5.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常福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06)——通過觀察以後發起的菩提心才會堅固
※卍新續藏第 58 冊 No. 1010 勸發菩提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