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復仇:一顆子彈嘲弄了誰

姜文的復仇:一顆子彈嘲弄了誰 2010年12月29日 鳳凰網綜合

【編者按】《讓子彈飛》零點場票房過百萬,首映日票房突破三千萬,無疑是給11月以來低迷的影市打了一針興奮劑。全行業都隨之激動起來,影評人追捧有加,院線從業者喊出「5億打底,6億在望」的期待。在年末這個關鍵的階段,大家都在期待一個能讓大家興奮起來的電影來提振士氣,《讓子彈飛》的到來正逢其時,所以受到大家的禮遇自然可以理解。對於亢奮的觀眾來說,《讓子彈飛》是一部素質不錯的商業電影,但是對於姜文這個值得期待的導演來說,絕不是他作品序列中最好的一部,還有不少細節可以商榷。這究竟是致敬市場的誠意之作,還是姜文為了票房而蓄意的「復仇」?在一片讚揚聲中的冷靜意見,也許才是電影從業者們值得關注的。

一顆子彈飛向哪兒?(圖片來源:鳳凰網娛樂)

原以為飛來一顆子彈,聲音震耳欲聾,槍響之後,落英繽紛,可落下的卻只是一些金燦燦的空包彈彈殼,仔細看看還帶點毒。

姜文的《子彈》有些才華,有個聰明勁,有許多雜耍蒙太奇和各種致敬。影片鏡頭華麗,剪輯極其有節奏,有章法,要講的事情也好懂。台詞也有力,透著機巧,聽起來嘎嘣脆,還時有幽默。但是,對這電影的故事我們還得再費思量。

姜文一定崇拜死了美國導演賽爾喬·萊昂內,桌子上蒙著面搞強姦是從《美國往事》裡面條的動作來的,帽子飛到天上被槍打是《賞金殺手》里的招牌鏡頭。面對邪惡霸氣之人,民眾走上街頭奮起抗暴的場景讓人想起《V字仇殺隊》。只不過姜文在影片里把抗暴之後的民眾寫成了搶奪財物的暴民,這可以說是深刻,也可以說是對善良的力量的絕對不信任。影片中用得最多的還是大量的雜耍蒙太奇,這是前蘇聯和中國紅色電影的傳家寶。

編劇的死穴 公平道義的幻滅

鏡頭是花哨華麗,台詞也是有機巧,有幽默,但片子到後來還是露出那點超人意識。人物是個性爆炸了,作者是才華飛揚了,可就是脫不了那點暴力奪取。《讓子彈飛》的編劇有個死穴:姜文演的那個張牧之表面上說劫富濟貧,樹立正義,那他憑什麼把那個替身黃四郎給砍了?在劇作上,砍人頭那一筆可是完成最後大轉折的著力點。按照導演的寫法,張牧之是個英雄人物,他早年追隨過蔡松坡,大概是有些建立共和的好主意。當了土匪也不忘記講些道義,他帶隊伍進城喊的是劫富濟貧號子。「我要做的有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面對惡霸黃四郎,他似乎有點理想:「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沒有你!」可我們接著看到的是,導演為了向《鬼子來了》致敬,為了故事能走到底,就把那假黃四郎砍頭,還戰刀飛揚,血色飛濺!看到前面的故事,我還真覺得這是一個身懷絕技的正義牛仔帶著志同道合的勇士來到小城匡扶正義、建立法治,我都期盼著鵝城能夠就此走向共和了。但是,到了這裡才發現,那個張牧之不過是個進城掙錢搶女人的農民起義豪傑。就這一筆,讓我感到一陣浸透骨髓的陰森氣。難道,為了復仇,為了建立美麗新世界,砍個把人頭是不要緊的?死個把小人物是值得的?這是什麼勞什子西部片,明明是恐怖片嘛。就這故事還六個編劇編的,難怪有網友說讓子彈飛回去。

英雄人物如何可以濫殺無辜之人?

殺掉無辜替身黃四郎那一筆既使人物露出那以暴易暴的狗熊本色,也使導演和編劇們糊裡糊塗地犯了講故事的天條。去看看好萊塢電影就知道,英雄人物濫殺無辜之人,不可以的。本來我還真以為張牧之是一個匡扶正義的牛仔,誰知道還是在高粱地里行走的法西斯。這區分善惡何止是講故事的道理,是我們人類幾千年才建立起來的一點文明。中國古代人對這也有些好的講究,孟子就說過:「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從積極處論說,姜文是中國大陸少見的有荷爾蒙外溢的導演。可是他們這些被烈日灼傷的「貴族」孩子就知道奪天下,不知道殺人是壞事情。從這片子看,姜文的這點難得的力比多衝動還只學會了打槍、砸玻璃,扛起女人進高粱地,還沒學會怎樣給茶花女唱小夜曲。更不用說跟美國牛仔學會挺身抗暴,孤身面對那空蕩蕩大街上歹徒的槍口。

正對觀眾胃口:只求電影快感 不管善惡分辨

姜文導演和一干編劇人等寫到那濫殺無辜的一筆顯得毫無自覺。但是,那一筆就顛覆了整個的人物和故事。從眾多評說來看,我們這裡的觀眾也樂此不疲,挺可怕的。對此,羅永浩在微博寫道:「砍掉無辜替身的腦袋那一場戲也太惡劣了,還砍得那麼理直氣壯。整天拿藝術作品討論思想認識固然無趣,但大家都沒意識到這種納粹傾向也是不正常的。」

這種片子正對當下中國觀眾的胃口:只看視覺飛揚,不管善惡分辨,只求電影快感,不管故事倫理。這不,姜文這片子,現在票房正好。(郝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子彈》夠刺激卻難投入(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張麻子因為六子的死開始復仇之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夠刺激 難投入

看《讓子彈飛》爽則爽矣,卻少了那種真正置身其中的情感投入。就好像坐雲霄飛車,心臟都快要從嗓子眼裡蹦出來了,夠刺激吧?但那種樂趣和自己開車,邊找路邊換擋,到底還是兩碼事。

投入感的缺失,首先是因為《讓子彈飛》中張黃斗的勝負沒有懸念。雖然中間有個馬邦德不停插科打諢,但只要張麻子出手,黃四郎就必輸,而且每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敘事方式,有點像動畫片《阿凡提》《貓和老鼠》,每個小故事都緊湊、緊張,但是通片來看,就缺少令人牽腸掛肚的東西。

張麻子動機搖擺

投入感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張麻子行事動機不明。他起先進城,可確定是為掙錢。六子死後,他的任務從「站著掙錢」變成報仇。可是如何才算報仇?是殺黃四郎的人,還是要黃四郎的錢?整個報仇過程中,張麻子的想法游移不定,他時而想殺人,時而想騙錢,時而想逗黃四郎玩,時而想的又是整個摧毀黃四郎的意志。作為觀眾,你無法確定他什麼時候想做什麼,自然也就無法對他產生期待。張麻子確實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追求的是徹底打垮黃四郎,而不僅僅是從肉體上消滅他;他要贏得體面,贏得漂亮;他常常不按牌理出牌。熟悉姜文的人會說,張麻子是姜文所有自導自演的電影中,和他本人性格最接近的角色。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對演員的遷就,才導致對故事的照顧不周吧。(王陳)

《子彈》徑直向市場飛去(圖片來源:鳳凰網娛樂)

姜文可成為」姜小剛「?(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姜文直奔市場而去

姜文的第一部導演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替夏雨拿了個威尼斯影帝,第二部《鬼子來了》在戛納得了個評審團大獎;第三部《太陽照常升起》再次進軍威尼斯影展,收穫卻是顆粒全無,而且落了個「大家都看不懂」的評價。

正如一些影評文字所說,《讓子彈飛》是姜文憋了一肚子悶氣之後的解脫,是他壓抑中的一聲咆哮,一陣釋放!

這次,他的電影不必再以奔什麼影展為目的,他要奔的,是市場!

馮小剛說:等到姜文開始執導商業片,我就說感到威脅來了。私底下,馮小剛亦經常對人說,最服的人,就是姜文!當年,姜文曾邀請馮小剛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客串老師。時隔十數載,一晃眼,馮小剛已成為內地國產片的票房大腕,而姜文雖只執導過四部片,但名氣卻無人能及!姜文請馮小剛再次客串,正好是他終於向票房妥協的表態;另一意義,是兜兜轉轉多年之後,發覺原來當天分道揚鑣,終歸還是要走上同一條路!

大卡士向市場投誠

向市場投誠的第一綱領,是用大卡士。所以除了姜文必然的本色演出外,姜文還用了兩張支票和兩封信,分別打動了葛優和周潤發。華語片的觀眾,多久未見過這樣的強強對碰,而姜文對兩位巨星,更完全百分百地發揮了他們的作用,周潤發演大反派,表現土豪的惡,粗中有細,加上「替身」的設計,彷彿「賭神」里那個失憶的高進,又回來了;葛優演偽冒師爺的狡詐縣長,那份見風使舵、吃裡扒外的人小人物風範,除了他還有誰可勝任?(更懷疑葛優在《趙氏孤兒》中的程嬰,那是觀眾「接受」的葛大爺嗎?)至於姜文自己演的麻匪,就像他的自信、狂妄,一個「霸」字涵括一切!

一切為了觀眾的智商

告訴觀眾這是為你們而拍的第二要義,是大家一定要看得懂!這是在《太陽照常升起》失利後,痛定思痛的決定,通俗淺白毫無冷場,宣傳重點是告訴入場者,先去洗手間,因為130分鐘分階段,毫無「尿」點(意即沒時間去撒尿了)。做得到嗎?的確做得到!

但姜文和朱延平這種純商業挂帥的導演的分別,是他並不甘心只平鋪直述一個好玩的故事。作品中還必須有寓意,有內涵,有隱喻,有嘲諷,而且言之有物,發人深省!《讓子彈飛》於是選擇了一個模糊歷史背景的軍閥時代,天馬行空又意有所指地創作,你能領會多少是觀眾的事,起碼,這個背景不犯禁。

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圖片來源:鳳凰網娛樂)

對於國民性的深刻揭露

很多人從《讓子彈飛》里看出革命演義的端倪來,但整個革命的演進過程,到了最後,卻是一個黃四郎倒下去,無數個黃四郎站起來。讓我們再來看看姜文在《讓子彈飛》里,是如何看待民眾的。剛剛為其申明大義就迴轉過來反咬一口的涼粉販子,再到片尾瘋狂搶奪勝利果實的一干平民。前者在被活活冤死的張默眼裡,是「不老實」。後者,在張牧之與黃四郎,疑似惺惺相惜的對談中,所折射的是村民的「不體面」。連張牧之落座的靠椅也被急眼急色的村民擄去。假如說張牧之是錢也不要,女人也不要。那麼鵝城居民一開始也是錢也不要,槍也不要,之所以能群威群膽,無怪乎假黃四郎被斬首示眾後,民眾才從觀望者變成群情激憤的參予者。也就是說,浮財和獲得浮財的武器,並不是這場「革命」成功的關鍵,重要的是這場「革命」的安全性。由此,姜文對這群既「不老實」又「不體面」的民眾,已沒有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他選擇離開。所謂的英雄可以為民眾謀福創利,卻不願與民眾站在一起。

有什麼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

在姜文的前作《鬼子來了》中,對國民的劣根性進行了近乎鋪張的描摹。而到了《讓子彈飛》則乾脆大筆一揮,一筆帶過。其實這不僅僅是所謂的國民性的軟肋,而是更寬泛的人性的弱點。姜文沒有為此表示出痛徹心扉的絕望,而只是在享受他凌駕於眾人之上的孤絕。反觀周星馳的大部分電影,他從不避諱升斗小民見錢眼開,有色必好的特色。但他認為人性的這些缺陷均無傷大雅,且不影響小人物夢想的展翅高飛。更關鍵的是,周星馳是以自嘲的態度,滿心歡喜地與平頭百姓樂呵呵地打成一片。再看,《讓子彈飛》這部從骨血里,毫不親民的電影,不出意外的話,勢必會獲得廣泛民眾的熱捧。魯迅曾說過:「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總統」,放到《讓子彈飛》這兒就是:有什麼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中國觀眾大概都渴望被征服,而並不熱盼與人肩並肩地共同走在大路上。

還是《讓子彈飛》里,姜文扮演的張牧之第一次對鵝城民眾的訓話。他一邊開槍,一邊讓平民不用跪著,可他們還是跪了下去。當然也是在槍聲的震懾中,民眾才重新站了起來。這讓人不得不又想起一句名言: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我們都跪著。(賽人)

這樣看來,無論是從票房、從口碑、從自己想要嘲弄揭發的寓意種種方面來看,《讓子彈飛》可謂姜文一雪前恥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復仇」行動。從各方反應來看,姜文的這次「復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推薦閱讀:

復仇起來各有高招
復仇者之死1:陳傑為什麼虐殺警察的家人(滅門)?
刀客【壹】
楚風:呼喚公正、理性和良知——張扣扣報殺母仇之我觀
張扣扣案只能通過法律了斷

TAG:姜文 | 子彈 | 復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