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茶具小史

廣義而言,茶葉採制和貯藏、飲用的器具統稱為茶具。唐代陸羽的《茶經》中記載了貯茶、烤茶、煮茶和飲茶等茶具24件,真正屬於飲茶的用具其實很少。我們這裡所說的茶具,主要指煮茶、泡茶、飲茶時所用的茶壺、茶碗、茶杯和茶盤等。

南宋無名氏《斗漿圖》,生動反映了宋代的鬥茶文化

我國古代對茶的稱呼很多,一般認為,在唐代以前,廣為流傳的名稱是「荼」,還有茗和檟等。到了唐代,荼才定型為茶。唐代以前,人們最看重的是茶的藥用價值,把茶當作治病藥品,只是偶爾飲茶止渴。唐代飲茶之風興盛,畫風突變,換了粗放豪飲,變為慢煎細品。

如何慢煎細品呢?唐代茶學大家陸羽先生在他的《茶經》專著中,提倡唐代最有代表性的飲茶法——煮茶法。唐代茶葉的主要形態為餅茶,煮茶即把餅茶碾成細末,再放到釜中即鍋里煮,一次煮出的茶以三碗為宜,多則寡而無味了。唐代煮茶盛行時使用的盛茶器,以玉璧足碗為主,也有人稱「甌」。唐代皮日休曾作《茶甌》一詩。談到茶甌的質地外形時,用「圓似月魄墮,輕如雲魄起」來形容。形似滿月,質地如雲,用如此精美的茶甌品茶,對飲茶者真是錦上添花。陸羽認為浙江越州瓷窯的青釉瓷最好,類玉類冰,其淡青色光芒與綠色的茶湯交相輝映,讓人把盞言歡,愛不釋手,甚至要買櫝還珠了。

浙江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裡的制茶器械

與唐朝煎飲茶的方式大相徑庭,宋代流行點茶、鬥茶的飲茶方式。代表性的飲茶器具有茶匙、茶筅(xiǎn)、茶盞、茶托和湯瓶等。點茶不再把茶末放到鍋里煮,而是用湯瓶先煮好水,用茶匙把茶末放入茶盞,直接沖入開水,將其調成均勻的茶膏。然後一邊沖水,一邊用茶筅擊拂茶湯,直到溢出細密的白色泡沫,即可慢慢品嘗了。這個過程要有茶匙、茶筅、茶帚、茶盞、茶托和茶巾。茶匙要重而有力。「茶筅」就是一把小竹帚,一頭破竹成絲,差不多相當於今天攪蛋器一類的工具,日本茶道至今還保留著這種茶具。

宋代的茶盞,主要產於福建建陽窯的黑釉瓷備受推崇,取代了唐代唯淡青色越瓷為佳的局面。建盞是黑釉瓷中的佼佼者,通體透亮,在鬥茶時,更容易看清楚茶湯里的湯花和邊上的水痕。在這其中,盞體偶然燒製成的「兔毫」「玳瑁」「鷓鴣」等圖案的釉盞,更是茗器中最為人珍視的,曾被日本茶道奉為神器。茶盞和茶托是宋代點茶、鬥茶時的必備武器。茶盞是一種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茶托是和茶盞聯合使用,放到茶盞下面套疊一起,點茶時連托帶盞托在手中,絕無燙指之患。茶巾是點茶、鬥茶時的清潔和裝飾用具,屬於輔助性茶具,但在宋代點茶中是必不可少的點綴。宋代茶巾品種很多,綾羅綢緞應有盡有,具有較高的裝飾價值和欣賞價值。

故宮博物院里的茶船

明清「鬥茶」之風萎靡,團茶廢棄,散茶興盛,飲茶常用與現代類似的沖泡法,茶具和飲茶程序較之前代簡化,但更注重精美別緻的茶壺和茶盞,清代茶具中出類拔萃的是江西景德鎮生產的白釉瓷(景瓷)和江蘇宜興生產的「宜陶」。元代時,景德鎮燒制的白胎青釉茶盞就已經非常美觀,製造技術十分高超。明清以後,景德鎮生產的茶盞、茶壺、茶盅等品種越來越多,釉色瑩白,質量精良。明代景德鎮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所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清代景德鎮瓷器又發明了琺琅彩、粉彩兩種新形式。清代茶壺造型豐富,康熙五彩竹花壺、乾隆粉彩菊花壺等精美的茶壺很有名氣。

在琳琅滿目的清代茶具中,康熙年間的蓋碗開了一代先河,延續至今,是當時飲茶器具的一大改進。蓋碗中的康熙豆青釉五彩蓋碗和雍正粉彩蓋碗尤為精良。嘉慶時期,還出現了一種蓋杯。與明清時的「景瓷」茶具相互輝映的是江蘇宜興生產的紫砂陶壺,稱為「宜陶」。紫砂茶壺色澤豐富多彩,但都古樸淡雅,有一種低調奢華的大雅之氣,返璞歸真,很有文化韻味,因而備受文人名士的青睞。 

浙江寧波博物館裡的越窯青瓷荷葉帶托盤茶葉盞

茶具發展到現在,很多家庭都設有茶海供三五好友品茶聊天。茶海是便於烹茶、品茶的傢具,備有排水系統,以方便將第一次泡茶(洗茶)的水倒掉,同時用來洗茶壺和茶杯等。現代的茶葉也是直接沖泡即可的成品,茶具向精密化方向發展,主要有茶壺、茶杯、茶碗、茶盞、茶托(也稱茶船)、茶盤、茶荷(用來盛放待泡干茶)、茶盅、茶匙、茶則、茶漏和茶缸等。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漏,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被稱為「茶道六君子」。茶匙,盛茶入壺時使用;茶針(茶通)的主要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把茶葉在壺底撥勻;茶夾,也叫茶鏟,可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夾著茶杯清洗,防燙又衛生;茶則,又稱茶撥,主要用於挖取壺內泡過的茶葉,也可與茶匙配合使用,撥弄茶葉到茶壺裡,故名茶撥;茶漏放在壺口防止茶葉掉落,也叫茶斗。另外還有茶巾、養壺筆、茶寵等茶具副產品。這一大家子茶具品種齊全,互幫互助,才能顯示「茶道」的藝術魅力。

茶寵多為紫砂或澄泥燒制,也有瓷製、木製或石制。飲茶者以茶水日日滋養,時時把玩,久而久之,茶寵光澤明亮、溫潤可人,彷彿有了靈性。

茶具如此之多,當然應該有相匹配的環境方能成為雅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嘗新茶》一詩中說:「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喝茶需要五美,即新茶、甘泉、潔器、晴天和嘉客。現代作家周作人喝茶的心得也十分令人神往:「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天寒地凍,晚來欲雪。朋友家正有「紅泥小火爐」,我們且去慢飲一杯紅茶取暖吧,「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

(選自《月讀》2016年11期)



推薦閱讀:

等知乎茶道大神給些中肯建議………
用三件杯泡茶有什麼缺點?
我的柴燒之路-柴燒全過程記錄
紫砂壺的口蓋不嚴密?有時是故意而為之!
講閑話·為什麼說好壺要「干泡」

TAG:知識 | 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