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人們如何「玩轉旅行」
說起旅行,許多人心嚮往之,嗅嗅芬芳的花香,記錄旅途的點點滴滴,就很美好。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聽起來很浪漫,可到底該怎麼走呢?美國人搭順風車,英國人坐火車,瑞士人騎自行車,加拿大人開房車,德國人徒步,俄羅斯人療養旅行,日本人家庭旅行,最土豪的沙特王室,出行均乘坐私人飛機。
無論哪種方式,都能幫助人們去看世界。世界那麼大,有空的話,何不去看看?
美國搭順風車文化的發源地豎起大拇指搭順風車源於美國。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原油與橡膠短缺,民眾相繼失業,更負擔不起汽車。1937年,美國14個州通過法律,將豎起大拇指這個手勢定義為搭便車。1970年,石油危機讓美國汽油價格大幅上漲,為了節約用車成本,政府和大型企業都提倡人們搭順風車上下班。美國政府還設置了快速共乘車道,這條車道位於高速公路的最左邊,必須是一車乘坐三人以上,通常情況下,該車道的車流比較順暢,很少出現堵塞的情況。根據統計,當時30%的美國人上下班都要拼車,許多人通過拼車還結交了新朋友,甚至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1970年到1985年是美國搭順風車文化的黃金時代,人們不僅搭順風車上下班,更選擇這種方式去旅行。如果想去下一個目的地,人們只需要在公路邊豎起大拇指,再舉著寫有HOV字樣的標誌牌,一定能搭上順風車。HOV是「多人乘坐車輛」的英文縮寫,標誌牌上面還要寫上目的地和幾人乘坐,方便司機選擇。搭順風車還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範,這些規範也是禮節和規則,違反的話沒有法律制裁,但如果遵守規範,司機和搭車者都能一路愉悅。例如,搭車者說「謝謝」之後不要主動另起話題;司機想聊天的話,話題不要涉及宗教和政治;車內保持乾淨整潔,搭車者不可在車內補妝或梳頭。同時,搭順風車相關網站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在各個州的順風車網站上,司機和搭車者可以看見彼此的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愛好和職業等,便於人們進行雙向選擇。
然而,搭順風車去旅行有一定風險。1977年,20歲的美國姑娘科林想去另一個小鎮遊玩,她在路邊等著搭順風車,一對帶著小孩的夫妻停了車,科林上車後就被夫妻二人帶回家,並被囚禁在一座棺材中。每當被放出來時,她會被殘忍地虐待,還被迫與夫妻二人簽訂了「服從協議」,她甚至還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即對加害人產生好感和依賴心。七年後,在警方的搜救下,科林才逃離了這場磨難。
如今,由於人們居住越來越分散,且家庭收入增加,每家平均擁有汽車數量在2輛以上,人們不再需要搭順風車。即使美國政府一再倡導這種互利互助、低碳環保的出行模式,大家也還是更願意開著自己的車去旅行或上班。
趣味鏈接:機器人搭順風車時不幸「遇害」2015年,由瑞爾森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組成的加拿大研究團隊製造了一隻名為伯特的小機器人,伯特的任務是搭順風車環遊世界。研究團隊稱:「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看看伯特能否取得人類的信任。」
事實上,伯特自己並不會移動,它通過語音技術與人進行互動,尋求路人的幫助,來實現旅行的目的。這個具備3G連接能力和GPS定位功能的機器人已經遊歷了加拿大和歐洲,它的身體與五歲孩童大小相仿,每20分鐘會自動拍攝照片,記錄旅途見聞。研究團隊將伯特拍的照片發布在網路上,比如伯特觀看了球賽、參加了婚禮、乘坐了摩天輪,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伯特在7月份開始了美國之旅,它在東海岸通過搭順風車旅行了兩周,好心的路人將它抱上汽車再抱下去,讓伯特在最容易被看見的位置等待搭下一次順風車。然而,伯特突然與研究團隊失去了聯繫,經過調查,研究團隊發現伯特的電池被蓄意破壞,它的旅行不得不提前結束。美聯社還對伯特的美國之旅進行了跟蹤報道,記者寫道:「研究團隊決定不公開伯特『遇害』的照片,據說這隻小機器人被破壞得四分五裂後扔在了路邊,如果讓喜歡伯特的孩子們看到,他們該有多難過。」
德國徒步是一種時尚徒步旅行對於德國人來說,是一種時尚。他們樂於用腳丈量山巒,既放鬆身心,也舒展筋骨。德國的徒步旅行分許多種,包括山間徒步、遠足、運動徒步、夜間徒步、光腳徒步,徒步的形式取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勇氣。
德國徒步協會曾定義過徒步旅行,稱其是一種在山水風光中的業餘活動,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且徒步的時間需超過一個小時,並針對目的地的特殊條件,預先安排旅行計劃、準備適當裝備。協會發言人稱:「徒步對心臟、血液循環、肌肉、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都有好處,讓身體和精神同時放鬆。徒步也是一種沒有成績壓力的體育運動,人們徒步的初衷或許只是好奇心,這種舒適而緩慢的運動非常受歡迎。」
根據德國徒步協會提供的數據,16歲以上的德國人中,有67%的人是「活躍的徒步旅行者」,即4200萬人,他們不僅在度假時徒步旅行,平時也愛徒步,以親近大自然。在活躍的徒步旅行者中,50%的人會選擇在起伏較小的山地中進行中等強度的徒步旅行,29%的人選擇平原或海邊進行徒步,9%的徒步旅行者追求攀登高峰的刺激感。
德國的步行小道總長約20萬公里,人們每周徒步線路的平均長度為9.3公里。德國徒步協會發現,儘管活躍的徒步旅行者平均每年會走上90公里,但行走時間卻減少了,「大部分徒步旅行者的本意並非自我挑戰,他們更傾向於徒步的舒適性。」
如今,德國每年有3億餘次徒步旅行活動,吸引眾多人參加。「徒步旅行者最看重的是過程和體驗,」德國徒步協會發言人稱,年輕人認為徒步是時尚,老年人則認為徒步有益於健康。
英國旅行一定要坐火車如果你和一個英國人說你正在旅行,那麼他肯定會跟你說:「朋友,在英國旅行一定要坐火車。」對於英國人來說,旅行和火車有著必然的聯繫,因為最美的風景是鐵路可以抵達的,最放鬆的旅行方式就是坐火車。
的確,英國是鐵路和火車的故鄉。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正式通車,從斯托克頓到達林頓。這條鐵路處於產煤地區,資本家早就擬定了鐵路建造計劃,卻遭到了封建貴族的反對。貴族們認為,火車冒出的黑煙會對莊稼的生長不利,幾經波折後,這條鐵路才得以建造。隨後,更多鐵路被修建,火車的線路逐漸變得四通八達,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1840年,布萊德寫了一本《火車旅行指南》,這本書鼓勵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坐火車去旅行,布萊德會羅列每一站的旅行景點,並講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他還向人們推薦了餐廳和住宿。《火車旅行指南》徹底改變了英國人的旅行方式,人們根據書上的推薦,坐著火車去英國的小城鎮遊覽參觀。2010年,BBC紀錄片節目組決定重走布萊德的路線,該紀錄片名為《坐著火車游英國》,主持人坐火車從利物浦到斯卡伯勒、愛丁堡到柯克迪、布格爾到梅瓦吉西等,讓觀眾看看英國今昔的對比與變化。
在英國的影視作品裡,火車的出現頻率非常高。1996年的電影《猜火車》反映了那個時代英國年輕人內心的迷茫,火車承載著年輕人流浪的夢;在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專列載著小魔法師們前往學校,穿越了美輪美奐的蘇格蘭高地,在現實生活中,這趟專列是從威廉堡開往瑪蕾格,人們夏天可以看到大峽谷,冬天可以看到山上的積雪,是感受大自然的絕佳方式;深受英國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托馬斯與朋友》也是和火車有關,擬人化的藍色小火車和他的朋友們居住在一座島嶼上,他們一起成長的故事充滿趣味性。
瑞士騎行者的「天堂」瑞士是歐洲最早提倡「小車入庫」和「騎自行車」出行的國家。起初政府鼓勵人們購買私家車,但當人手一輛私家車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在所難免。這時,瑞士政府提倡人們騎自行車出行,並首先解決了自行車專用道問題。
政府專門建造了自行車道,自行車道顏色為紅色或黃色,與機動車道區別明顯,且自行車道上畫著騎車的圖案,讓騎行者一目了然。當機動車見到騎行者時,會主動放慢速度;路口還有針對自行車的紅綠燈,方便騎行者直行或左拐。因此,在瑞士,自行車的路權高於機動車,有的路段會有三條自行車道。如今,瑞士的自行車道覆蓋了90%以上的道路。
瑞士的孩子們在學校里通過自行車考核後,便可以與父母騎車上路,他們會選擇騎親子車,即家長在前面騎行、孩子在後面騎行,且自行車是連體的,相當於雙人自行車,只不過車體是前高後矮。每到周末,山林中總有穿著鮮艷騎行服、戴著頭盔的瑞士人騎車旅行,他們在上坡的緩慢與下坡的速度中,享受著自由歡暢。
加拿大超七成國民選擇「房車旅行」加拿大人喜歡將旅行和生活完全結合起來,他們把家安放在車輪上,認為這是一種個性化的休閑方式。普通的房車裡有卧室、衛生間、客廳、廚房,還配有空調、冰箱、微波爐、沙發等,在行駛和住宿時能全天供應電力,因此房車也被稱為「移動之家」。對於加拿大人而言,「車子外面是世界,車子裡面是家庭」,因此,加拿大也被稱為「房車的國度」。
如今,加拿大有約3400萬人口,72%的人會選擇房車旅行,因為房車旅行而發展的房車營地,也成為北美最規範、最現代的旅遊度假地。加拿大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合理,與自然風光緊密結合,各項設施齊全,一些設計方案曾多次在國際房車營地大展中獲獎。例如,溫哥華的國家公園裡就有多處房車駐紮營地,深受當地人歡迎,房車在這裡能進行水、電、天然氣的補給,像在家裡一樣方便。
沙特王室成員乘私人飛機旅行沙特王室的成員出行均乘坐私人飛機,在所有的私人飛機里,最豪華的私人飛機屬於王子塔拉勒,他曾花費3億美元購買空中客車A380,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飛機購買者。
塔拉勒被稱為「中東巴菲特」,他已經擁有一架改裝過的波音747和空中客車A321。作為沙特王室的一員,塔拉勒的父親早年與王室鬧翻,因此,塔拉勒沒有機會從政,改為從商。他最著名的投資成功案例是1980年大量購買花旗銀行股票,如今,他也是花旗銀行的最大個人股東。
2013年,塔拉勒購買了私人定製版A380,其中最特別的設計是電腦控制的祈禱,無論飛機飛到哪裡,祈禱時用的墊子都會自動指向麥加城。除此以外,飛機最底層改為了勞斯萊斯車庫,方便塔拉勒直接上下飛機。由於塔拉勒並沒有繼承權,此架A380還特意為塔拉勒設置了專屬王座,只有他能使用。
對於沙特王室的奢侈生活,塔拉勒說:「財富是一種祝福,如果財富被正確使用,那不叫浪費。我認為,包括我在內的每位王室成員都有理財觀念,所購買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價值。」
日本家庭旅行,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日本人旅行的時間集中在櫻花季,且以家庭為單位。每逢春天,日本的父母會讓孩子做旅行計劃,全家人在櫻花盛開時出行。
在家庭旅行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要擔任計劃實施者,也要做好自我管理,比如自己收拾行李、自己背書包、不給父母添麻煩,日本父母重點要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意識,這也是日本中小學所提倡的「獨立教育」理論:「孩子需要具備獨立的生存能力,擁有獨立的人格。」
俄羅斯漫長的寒冷冬季催生療養旅行俄羅斯的冬季漫長寒冷,非常不適合病人生理和心理的治療,因此,療養旅行成為最符合病情醫治的出行方案。近些年,俄羅斯的療養遊客數量不斷增長。
對於病重的俄羅斯患者,醫院會推薦鄰近的德國,安靜的自然環境有利於身心健康。對於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醫院會推薦西班牙,那裡每年300多天都是陽光普照,奔放的舞蹈、廣闊的海灘、樂於助人的西班牙人都成為俄羅斯心理康復病人旅行的首選地。「俄羅斯人對名勝古迹不太感興趣,他們更喜歡慢節奏的旅行,許多身體健康的人也會選擇療養旅行,去感受下陽光海灘的熱情。」俄羅斯醫療旅遊協會負責人說。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海灘是沙子,有的卻是石子?
※去北極圈遊玩是一種什麼體驗?
※2017,去三亞旅遊要怎麼玩?
※機長有話說 | 滑行 起飛 降落哪個階段最具挑戰
※請問新加坡值得一去的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