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業大裁員 中國或裁減20萬個營業網點

2016-01-11 11:39:07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北京)分享到:326中國銀行業協會常務副主席楊再平甚至公開預言稱,未來若干年中國20多萬個銀行物理性網點或不復存在。(原標題:全球銀行業大裁員)直到扛著塞滿辦公用品的箱子離開,戴維斯還是習慣性地摸了摸華爾街街口的銅牛塑像。五年來他一直如此,指望它可以帶來傳說中的轉機和財富。如今牛角牛尾早已被像戴維斯一樣的金融圈逐夢人蹭得發亮,屬於他的華爾街劇情卻早早謝幕。「躲過了2014年的裁員名單,還是沒有躲過2015年,投行部、零售業務部、抵押貸款部成了花旗裁員的重災區,華爾街的頂級銀行幾乎全都如此。」戴維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當收到解約信,身為花旗銀行投行部精英的他,甚至感到與華爾街這個充滿資本魔咒的「夢工廠」永別了。記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花旗貼出的裁員黑榜上就不乏大佬出沒。花旗前CEO查爾斯·普林斯的弟弟、負責營銷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史蒂夫·普林斯也榜上有名。而在過去幾年已陸續將員工總數削減三分之一的背景下,這個全美銀行業的翹楚仍計劃在2016年再下重手,裁減2000個崗位。戴維斯當前最大的困境莫過於他很難再在華爾街找到一份順意的老本行工作。與花旗咫尺之遙的距離內,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世界級銀行都陷入了愈演愈烈的裁員大潮。而華爾街興衰正是全球銀行業的縮影。不僅僅是戴維斯們不得不困惑地站在這方金融聖地,看著飄揚的美利堅旗幟發出嘆息,這股洶湧潮水還在歐洲不斷蔓延:倫敦、蘇黎世、法蘭克福、愛丁堡、米蘭……歐洲銀行業的裁員地圖幾乎遍布各地。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各銀行2015年底已經提前昭告的新年裁員計劃顯示,全球銀行業2016年至少還有12萬人即將下崗。雖不像歐美銀行那樣猛刮裁員風暴,在銀行業態大變革的動蕩時代,告別黃金成長期的中國傳統銀行業也寒風勁吹。2015 年10 月29 日,德國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召開發布會,透露將裁員15000 人。2015 年11 月3 日,香港,渣打銀行宣布將裁員1.5 萬人。歐美大銀行同步大裁員摩根大通去年裁掉1萬人;美國銀行去年裁了7.1%;花旗8年裁了36%;巴克萊計劃2年裁3萬;滙豐目標裁5萬……「現在我們看到華爾街簡直成了各式各樣裸泳者的海灘。」這句股神巴菲特在次貸危機發生後放出的名言也可以套用在當下的傳統銀行業身上。春江水暖鴨先知,爭相裁員的舉動似乎成了「裸泳者」最後的遮羞布。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晴雨表的美國銀行業寡頭,發展趨勢已集中顯露疲態,紛紛選擇大舉裁員斷臂求生,其中,資產排名最先的幾條大鱷無有完卵。資產位居榜首的摩根大通銀行2015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裁員至少1000人,全年在消費者和社區銀行業部門裁員總數達到了約10000人,目前員工數和峰值相比減少了20000人之多;資產屈居其後的美國銀行2015年二季度裁減2979名全職員工,占員工總數的1.4%,全年員工下降了7.1%,相當於每100名員工中就有7名在2015年離開崗位;資產列第三的花旗銀行更是成為裁員大戶,從金融危機以來到2015年9月底,花旗已有約13.5萬員工下崗,相當於裁員36%,僅2016年初宣之於口的裁員人數就有2000人;資產位居第四的富國銀行也宣布將裁員1000人。而這股聲勢浩大的裁員颶風同樣刮遍歐洲大地。在與華爾街分庭抗禮的倫敦金融城內,巴克萊集團計劃在今明兩年內裁員超過3萬人,以此達到2017年年底員工人數少於10萬人的目標;去年第三季度,渣打銀行裁員約4000人,並打算在2018年前削減1.5萬個工作崗位;更有甚者,急於收縮戰線的滙豐銀行提出未來將大刀闊斧地裁減5萬人。倫敦的「風向標」也令整個歐洲銀行圈動蕩不安。歐洲十大銀行自2015年6月以來宣布裁員的規模高達13萬人,超過了這些銀行2013年和2014年裁員的總數。此前一直將員工總數維持在2010年峰值附近的德意志銀行近日宣布,計劃2018年前裁掉2.6萬個崗位。此外,一些國家的代表性銀行亦深陷其中: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決定裁員1.82萬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2.4%;荷蘭合作銀行2016年將裁員9000人;瑞士信貸宣布裁員5600人;法國巴黎銀行裁員近2萬人,法國興業銀行也緊追其後,裁員1.5萬人。次貸後遺症:歐美銀行傳統業務「失寵」住房抵押貸款、投行和零售業務均成「棄子」值得注意的是,據記者粗略統計,儘管自次貸危機發生後,歐美銀行持續不斷的「瘦身」並不罕見,但2015年公布的裁員總人數至少達到了10萬人,直追2008年危機爆發時最慘烈的風暴眼時期。那麼,全球銀行業究竟發生了什麼?裁員聲浪為何在次貸危機硝煙漸熄之時甚囂塵上?華爾街一家銀行的戰略管理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稱,從深層角度看,如此強勁的裁員風是與歐美銀行傳統業務的轉型動力息息相關。其中最主要的戰略「棄子」就是曾經風靡全美的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部門。在2008年前,這類業務佔到了美國各家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25%左右,美國8000多家銀行中,絕大多數都熱衷於此。「儘管華爾街銀行在次貸危機後迅速扭虧為盈,但是各大銀行財務報表當時都靈活利用了現行會計制度,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損失並沒有完全體現在報表中,銀行有意壓低了消費信貸相關資產的風險和撥備,所以現在仍然處於一個傳統業務持續釋放風險的過程,各個銀行都在趁此逐步調整戰略重點。」該人士如是說。據他解釋,華爾街銀行被裁撤的人員大軍中,有不少來自傳統的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部門,「一方面是次貸危機後房屋抵押貸款和商業地產貸款壞賬還在加劇,另一方面美聯儲已經進入了加息周期,抵押貸款利率上漲,對貸款人的吸引力下降,業務前景十分昏暗,各大銀行都想擺脫這塊雞肋。」據悉,作為美國最大的房貸銀行之一,富國銀行就揮手砍掉了近7000個相關崗位,相當於10%以上的房貸部門員工已經被削減,同時去年還關閉了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的房屋貸款辦事處。「拿這個部門開刀主要還是裁掉了許多後台操作部的員工,因為原先執行這些步驟的基層員工規模很龐大,像在美銀、摩根大通動輒就有上千人,每年的薪資成本可以達到數億美元。」上述人士對記者補充道。另一個「棄子」則是曾在危機前主導金融創新的投行部,由於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正是次貸危機導火索,所以已然魅力不再的銀行投行部門開始「失寵」。比如巴克萊就毅然決定在2016年之前將投行部占集團總資產的份額由50%降到30%。蘇格蘭皇家銀行計划到2019年在美國和亞洲地區對旗下投行部裁員1.4萬餘人,相當於該部門員工總數的74%。除了上述兩塊傳統業務,遭到歐美大銀行大幅裁撤的還有零售部門。正如美國銀行公告所言,隨著自動取款機的增加,其在美分行數量下降1%;渣打銀行也在全球零售銀行部門裁減了4000人;滙豐銀行則將表現不佳的零售業務出售變現。波士頓諮詢公司研究顯示,未來全球零售銀行業中,通過互聯網和移動渠道完成的銷售與諮詢所佔份額將從2012年的15%增至2020年的40%以上。中國銀行業:基層櫃員最先丟「鐵飯碗」中國未來將有20多萬個銀行物理性網點不復存在儘管中國國內銀行沒有像歐美頂級銀行那樣來勢洶洶地頒布大規模裁員令,但無人化辦公的趨勢也同樣成為人員數量悄悄「減負」的主因。記者逐一查閱幾大銀行財報發現,多數銀行基層員工隊伍正在縮減,曾經被認為是「鐵飯碗」的工作遭遇互聯網時代的猛烈衝擊。從中國國內2014年情況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在櫃員配備一欄中,人員均比2013年有明顯減少。其中工商銀行一年減少櫃員達到了12024人,佔總櫃員人數121228人的10%;與此同時,工行在2014年共減少了營業網點與實現功能分區營業網點128個與49個。到了2015年上半年,工行自動櫃員機交易額同比大增17.8%。2014年中國銀行櫃員也減少2535人,占現有櫃員人數的3%;建設銀行櫃員減少2851人,為現有櫃員人數的2.5%。 2015年半年報則顯示,建設銀行在去年上半年員工數減少了6204人,投入運營的自助銀行新增1267家,在線運行現金類自助設備半年增加3549台;而中行去年上半年也減少了3861人,自助終端的數量連續維持兩位數增長。交通銀行也在2014年新增了1029個自助銀行,到了2015年上半年,自助銀行與人工網點的配比從2014年的1.27:1,大幅提升到2.41:1,遠程智能櫃員機在全行加速推廣。全球銀行生態正在重塑之中。中國銀行業協會常務副主席楊再平甚至公開預言稱,未來若干年中國20多萬個銀行物理性網點或不復存在。巴克萊前CEO安東尼·詹金斯也隔海呼應,要在洶湧的科技金融變革中圖存,未來10年金融業的員工和分支機構可能最多減少50%,即使情況沒有那麼嚴峻,至少也會削減20%。「銀行縮減員工規模的趨勢肯定會加速,分支機構顯然已經落伍,除了ATM機存取款,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消費者可以在線支付賬單,甚至還可以在網上操作更為複雜的項目,像美國已經流行網上申請住房抵押貸款,而分支機構的辦公房產一般是租借來的,有些還位於城市繁華地段,房租費用也不菲,銀行完全可能逐漸退出。」擁有民營背景的某銀行一位高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出走」的銀行高管們去哪兒了高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數倍「高薪」挖人如果說基層縮水是折射出金融科技進步帶來的業態蛻變,那麼,高層出走則勾勒著業內對傳統銀行業發展的黯淡預期。記者發現,因為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周期密不可分,資歷深厚的高管另起爐灶成了國內外皆然的現狀。越來越多優秀的華爾街銀行家跳槽甲方,直接為他們提供諮詢服務的客戶效力。比如摩根大通的客戶製藥商AbbvieInc挖走了該行北美區併購業務的聯合主管,出任公司首席策略官,而這位主管早在1994年就加入摩根大通,堪稱股肱老臣。谷歌則一舉撬走被稱為華爾街最有權勢女性的RuthPorat,她在1987年就加入摩根士丹利並高居首席財務官之位;為貝萊德效力7年的首席財務官也宣布離職,投身互聯網短租平台Airbnb;Snapchat亦聘請了瑞信主管互聯網銀行業務的首席策略官。在國內,2015年有52位上市銀行高管離職,刨去反腐、退休等原因,共有34位是因工作變動「出走」。《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與過去銀行高層絕大多數屬於「圈內消化」的跳槽模式不同,去年轉投互聯網金融的就有7位,佔比超過了20%,正在日益崛起的新興金融業態成為離職高管的熱門去處。其中,第一類是實力雄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如螞蟻金服、陸金所;第二類是知名企業涉足金融板塊的新公司,如樂視金融、萬達金融;第三類則是民營銀行、地方交易所等新興機構。以陸金所為例,2015年1月,平安銀行原副行長陳偉宣布出任陸金所常務副總經理;2月份,陳德康從興業銀行副行長職位退休,出任民營性質的微眾銀行監事。此後,浦發銀行總行上海審批中心原副總經理楊峻出任陸金所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執行官,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原副行長黃文雄也加盟陸金所出任副總經理。萬達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高管團隊也包括了建設銀行原投資理財總監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王貴亞、渤海銀行原行長趙世剛等人。蘇寧金融常務副總裁則是華夏銀行原副行長黃金老,而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後擔任研究工作的王永利也被樂視挖走,出任樂視金融CEO。據記者了解,薪酬很可能是這些深耕傳統銀行業多年的大佬們「用腳投票」的原因。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離開高盛去往Twitter的投資銀行家AnthonyNoto 2014年收入達到7280萬美元,約是高盛開出價碼的三倍之多。而在國內,央企高管限薪令成為高管們華麗轉身的動機之一,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銀行薪酬下降的消息不絕於耳。另一方面,一些銀行開始啟用風險薪酬延期支付政策,風險薪酬部分收入可能會隨著不良率高企而縮水,很多管理層受到影響。【相關新聞】銀行真成"弱勢群體"?金融業十年內或將裁員50%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大行的裁員風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2015年前三個季度,這些大行宣布的裁員人數已經達到5.2萬人。據統計,被裁員工第四季度至少有4.7萬人。2008年以來累計公布裁員人數已約有60萬人。此外,更有專家預計,在科技變革的衝擊下,未來十年金融業的員工和分支機構可能最多減少50%。銀行裁員潮延續 大摩固定收益部門猛砍25%摩根士丹利正式宣布裁員1200人,其中固定收益部門裁員人數為470人,該規模相當於該行全球固定收益部門員工人數的25%。裁員覆蓋高級執行董事到初級分析師。另外700餘個職位則是和固收相關的後勤支持。上述裁員將令摩根士丹利一次性支出1.5億美元的裁員補償費。巴克萊前CEO:未來10年全球銀行業將裁員50%巴克萊前CEO詹金斯(Antony Jenkins)稱,未來10年全球銀行業需要裁減半數員工和分支機構,才能在洶湧的科技變革中求得生存。在一場題為「金融服務優步(Uber)時代的來臨」的演講中,詹金斯認為,「未來10年,金融業的員工和分支機構可能最多減少50%,即使情況沒有那麼嚴峻,至少也會削減20%。」圖說金融:銀行高管離職潮

1/21一、今年已有35位銀行董監高離職。截至8月17日,根據上市銀行發布的公告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5位銀行的「董監高」辭職,涉及崗位從行長、副行長到風控總監、首席信息官等。
推薦閱讀:

如果你換了好幾家公司都倒閉了,那該怎麼辦?
四十歲,你的公司開始裁員
業內頻現裁員風波,互聯網泡沫要破了?
沃爾瑪稱縮減採購並非裁員而是優化 被指「亂投醫」
好公司,為什麼裁員?

TAG:銀行業 | 銀行 | 中國 | 行業 | 裁員 | 網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