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慢乃根本煩惱()
印光大師:凈土法要—誡勿輕法與謙德之義 |
發布:清凈乃空 [] 日期:2012-5-7 |
分享到: 0 |
|
||
印光法師:凈土法要——誡勿輕法與謙德之義
印光法師開示:須知佛法,有住持世間法,有唯論理性法。住持世間法,若人不致誠敬,則不為說法。今世道陵夷,不能全依此行。故光於問法之函,任彼如何,亦為彼答。若太傲慢,亦當指斥其過,以不負彼之來意。唯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決不敢允許。以此允許,即是自輕佛法,亦令彼輕佛法。以彼或是不知禮儀,或是我慢自大。自大之人,何可與語。不知禮儀,必使即知。非求人恭敬,乃正不敢輕法與輕人也。 不如此維持,則佛法便不能流通矣。 唯論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薩,又無住持法道之責任者行之,則有深遠之益。凡夫行之,則破壞如來正法,為害不淺。如《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凡見四眾,皆為禮拜,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有以杖木瓦石打之者,則避走遠住,作禮讚嘆曰:「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恐汝不知此義,妄生疑議,故為略說。若凡夫僧,斷斷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薩,亦當依凡僧之章程。如濟顛之師,乃出格高人,仍是繩趨尺步。濟顛,則不守清規,顯大神通。若謹守清規而顯神通,則不能在世間住矣。唯藉此瘋瘋顛顛,以令人疑信相參,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議,以生正信心耳。世之無知無恥之人,從而學之,何不學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學喝酒醉卧數日,而百千根大木,從井中運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裝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種不思議事,唯此種人行之,則無礙。若謹守規矩之人行之,必定當下去世。否則,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文鈔續編卷上·復楊慧昌居士書三(原名宇昌)) 又示:汝前為汝兄求皈依之信,末後署名,只雲謹啟。夫求皈依,是什麼下作不堪之事,不宜施其恭敬,而作此種反不如行人問路之禮貌乎。行人問路,尚復拱手請教。汝代求皈依,只一謹啟,一如問路不拱手,但曰請教耳。則其視皈依之事,及與所皈依之人,乃一文也不值了。今以魔子事問,又是謹啟。我若不說破,汝畢生便墮在我慢貢高中,尚不知其非,久而久之,以致著魔。汝有禮貌,於我何加,汝無禮貌,於我何損。但以汝既以我為師,豈忍不治汝病,而負我之職分乎,故為此說。若認做我求恭敬,呵責汝,則其著魔也,當不在久。此信勿令別人看,免得魔徒造口業。(文鈔續編卷上·復楊樹枝居士書四(民國二十年)) 又示:汝來信,語頗懇切,然猶有輕僧慢法之習氣。此之習氣,實為學道之障。若親來皈依,升座,則磕頭當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說,亦須磕數頭。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啟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問路之克己儀式。汝欲皈依三寶,將資之以了生脫死,又欲報賢妻之恩德,及度脫一切眾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處甚微,頗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 昔順治皇帝,與玉林國師之門人寫信,尚用法弟行痴和南。(行痴,系順治法名。)彼此相形,豈不天地懸隔。光並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說。以若按理性,則固無人我之相可得。況從無始以來,互為父母兄弟等,而將來皆當成佛,以度眾生乎。是以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恭敬之不暇,何敢責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嚴立禮儀,則無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請法等,無恭敬之儀,則不為說。而常不輕,見人禮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猶遠避禮拜。此乃直據本體而為下種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儀軌也。恐汝執此各義,以為光之見局而量小,故為汝略說之,亦系除煩惱之一法耳。 慢乃根本煩惱,學佛以能對治煩惱為有益,故不得不與汝說也。今且將錯就錯,為汝取法名為德謙。謙者,不自滿足之意。《金剛經》,發度盡一切眾生心,令其悉入無餘涅槃,而不見一眾生得滅度者。譬如天地覆載,但盡生成之分,不居生成之德,此真所謂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乃所謂「謙謙君子,有終吉」也。能「謙」,則一切所應擔荷者,咸擔荷之。雖至聖賢地位,總覺人皆勝我。如海納川,如空含象,絕無一物拒之不納不含者。汝能善體此義,則身雖勞,而心常逸,其利益當自知之。 余當看《文鈔》,及凈土諸書,此不具書。《文鈔》,尤為初發心者,不可不讀之書。以其言淺近詳悉,又多有發揮居塵學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學佛,而以至誠,正,修,齊,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佛法實積極博愛,不知者,反以為消極,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謂為蠱惑愚俗。以故漸漸積習至今,發為廢經廢倫等,不忍聞見之惡劇。使人人知因果報應,知死後而神識不滅,隨罪福以升沉,何至有此種現象乎哉。(文鈔續編卷上·復陳逸軒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
||
上一篇:凈空法師:所有的順逆境都是考驗 |
印光大師:世人在父母臨終都是行羅剎女之愛(文白對照) |
發布:四好 [] 日期:2012-5-20 |
分享到: 0 |
|
||
世人在父母臨終都是行羅剎女之愛 原文 閱與妙真師書,不能吃飯,麥飯饅頭能吃,不足為病,又何須求中西醫醫治乎。所云日誦地藏經一卷,今又欲默讀法華經一卷。若精神足則可。否則專以佛號代經,則省心力多矣。汝家眷屬,尚欲汝開葷,可謂痴之其極者。尚須以臨終助念之利益,及預先揩身換衣哭泣之禍害,為認真訓示。否則或致行羅剎女之愛之孝,則彼與汝同受實禍矣。此事須常說令聽熟。現在就要令兒女媳孫於朝暮陪念。念熟,則臨終之助,方有可靠。否則王少湖、朱石僧之話,恐被一念孝心所破壞。不做到推之下井,又加以大石群相打擊,決不甘心。世之孝子賢孫不知佛法者,一千人絕無一個不是如是之孝。此與羅剎女謂所吃之人曰:「我愛汝,故吃汝;」了無二致。羅剎女因愛而吃,是為真愛。無知眷屬因孝故令開葷,因孝故預先揩身換衣哭泣,使亡者正念全失,念佛之功盡棄。本可以了生死超凡入聖,必使其聖境現而復滅,又復入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方肯歇手。此無知眷屬之大孝特孝也。陳飛青將死,其子有信來,光為說臨終助念之益,瞎張羅之禍。幸其子依我所說而行,故頗好。三日前接光信,人已神識不清,話每錯亂。光信內加點大悲香灰,隨即沖服,神識即清。即為助念,伊尚掐珠,念至斷氣後許久,手尚作掐珠動。光亦與其子說,世之孝親者多半都是羅剎女之愛。汝若肯依我的話,方為真孝。光之話激烈,故二子頗為感動。今又欲汝之兒女媳孫,與飛青之二子同,故為略述如上。汝之病,不算大病。香灰水服之,或可好。即不好,何必定要吃飯。麥粥比米粥養人,力道大,饅頭乃北人日日當飯吃的,又何足介意。至於發願求病好,或可如願。即不如願,亦不可發痴固求,或恐反致有損無益。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念,世間事一一通身放下。眷屬再能與陳飛青之子同,則可決定往生矣。若或有生人天之念,則西方便無分矣。以生死心熟極,一絲毫力,可敵了生死心千鈞。書此,祈慧察。(民廿七 十月十四日)——《印光法師文鈔》之《復倪文卿居士書》印光大師 著述 |
印光大師:破見罪比破戒罪更要重(文白對照) |
發布:天竺意 [] 日期:2012-1-16 |
分享到: 4 |
|
||
破見罪比破戒罪更要重 原文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饉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後輪迴。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
||
印光大師對於一位夢入華嚴法會的居士開示(文白對照) |
發布:天竺意 [] 日期:2012-1-27 |
分享到: 4 |
|
||
印光大師對於一位夢入華嚴法會的居士開示 原文 嘉夢頻得,乃宿因現懇所感也。大寺院,即華嚴法會。但以未破煩惑,只見劣相,不見勝相。然亦頗不容易見此境界。至於長者取水賜飲,乃文殊菩薩以甘露賜汝也。宜常勉力,庶不負此一番加被之恩德也。良以博地凡夫,多隨境轉。故曾子於將死之時,始說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不到臨終,尚恐或有陷溺,不敢說此大話。今之好說大話者,皆是絕不在腳根下用功之狂夫也。令友舌根不利,乃其宿業。念法華固好,念佛念觀音,亦能消業增慧。不可固執,謂唯念法華方能也。念佛若真至誠,尚能超凡入聖,豈止令舌根利而已哉。(丁丑年元月二十五日)——《文鈔》之《復慧才居士書》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614.html |
||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不要把快樂寄托在外境,慢慢修,先去掉煩惱枝葉
※做到這4條,還怕什麼煩惱
※生活,不求轟轟烈烈,只要安安心心;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不論鈔票多少,每天開心就好*
※你自己的內心別人帶不進來煩惱
※和以前的好朋友三觀不同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