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汪國真因肝癌不治去世 在詩壇仍存爭議|汪國真
汪國真的詩歌備受追捧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南都資料圖片
汪國真 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起致力於詩歌創作,1990年起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等雜誌專欄撰稿人。1990年,汪國真第一部詩集《年輕的潮》由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同年被《新聞出版報》列為十大暢銷書之一。上世紀90年代的青年大學生成為汪國真第一批熱烈粉絲,在北京高校出現汪國真詩歌演講熱。2005年起,汪國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擔任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
南都訊 昨日凌晨2時10分,著名詩人汪國真因肝癌不治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這位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詩集銷量逾百萬的詩人,帶走了一代人的青春與迷思。
「汪國真熱」掀起
汪國真生於北京,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表詩歌作品,隨後掀起一股「汪國真熱」。當代不乏暢銷小說家,但汪國真可能是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暢銷詩人」。他的詩歌以北京為根據地,逐漸輻射到全國各個省會、地級市、縣鎮甚至鄉村。
上世紀90年代,在相對閉塞孤寂的二三線城市,汪國真也許是年輕人最「時髦」的文學給養。也許沒哪個當代詩人曾被這樣傳唱:不是在井邊柳下,而是在圖書里、報章上,在明信片、日記本、同學錄的插頁里。某種程度上,汪國真的「膾炙人口」在中國新詩史上是罕見的。
春節前,汪國真被查出肝癌晚期。此時,他正準備將近期創作集結成一本新書。與病魔抗爭兩個月之後,詩人撒手人寰。住院期間,有兩位忠實讀者一直陪護著。
「中國詩歌萬里行」總策劃、詩人好友祁人說,汪國真影響力很大,走到哪裡都有很多粉絲。那個年代,大家接觸的世界相對小些,汪國真的詩歌能讓人一下子激動起來。那個年代的人思想不複雜,生活不複雜,清純詩歌得到廣大讀者喜歡。汪國真之後,沒有哪個詩人的作品出版數能超過他,「什麼是好詩,就看有多少人喜歡你。三個人喜歡這首詩,就有三個人為之振奮。但一百個人,一千萬人,或者更多百姓喜歡你的詩,就有更多的人為之振奮。這是最好的詩歌標準。」
在詩壇仍存爭議
其實,汪國真內心蠻矛盾的。一方面擁有熱情的讀者,擁有巨額銷量,另一方面受到專業詩歌圈的冷落,「走到任何地方,讀者、群眾對他的歡迎,超越很多當今著名詩人,他會很興奮。」
「詩歌圈的機構、刊物一般不約他的稿,在圈內他參加的活動也非常少。」祁人說,汪國真曾自我懷疑,問他:「難道我這樣寫詩是錯的嗎?」汪國真相對內向,但會在一些很大場合有爆發力,有些評論家會覺得他有點狂。但他不是狂,而是在某種場合下真性情的爆發。
與汪國真一樣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批評家李雲雷說,雖在民間讀者眾多,但詩歌界對汪國真不太承認,「但他在社會大眾層面有很大影響,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比較重要的一個文化現象。在當時比較喧囂浮躁的社會環境,為大眾提供寧靜舒適的空間,起到獨特的作用。」
詩人張執浩表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汪國真熱」印證那個時代大眾的審美需求,「汪氏『雞湯』過人之處在於,他用一種貌似真誠的話語慰藉人心,有一種簡單平實的『正能量』。但從現代詩真實處境來看,他的詩遠沒有達到同期詩歌的高度。如何看待一個詩人的社會影響力,理性地將之與文學影響力區別,這可能是我們始終會面對的問題。」
一生創作的總結
汪國真的詩不僅市場表現好,還有多篇作品入選中學語文教材。2014年,他的詩集英文版、韓文版、日文版也在海外出版發行。
進入新千年之後,汪國真不怎麼寫詩。祁人說,他為數不多的創作都是在「中國詩歌萬里行」採風過程寫下的,「印象很深的是關於榮縣大佛的詩作。他的詩在現在詩壇來說確實是非常淺顯。從創作而言,他可能確實很難突破、提高,他把主要精力轉向書法或音樂創作。有很多唐詩,他會自己作曲。」
雖然如此,近年汪國真的詩集卻不斷再版。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汪國真經典代表作》(上下冊),收入早期、近期詩歌數百首,是對汪國真一生創作的總結。作家出版社副主編、《作家文摘報》主編張亞麗說:「之前我做席慕蓉的一些詩,反響很大。我們去北大做活動,場面極其擁擠,很多學生找不到座位,現場需要保安來維持。沒想到在這個時代,人們還是需要詩的。兩本書出版之後,汪國真很滿意,覺得是對他一生創作的歸納。」
張亞麗透露,汪國真近來又在寫作,過年時候還通過電話,汪國真說新的詩稿快準備好了,「一個月前,我收到《汪國真經典代表作》的續簽合同,他是讓妹妹寄的。我回信說收到了,他沒回,後來才知道兩個月以前他已經住院,手機也關了。」目前,作家社正在籌備追思會等活動紀念這位詩人、朋友。
追憶
暨大明湖畔的那位詩人走了
「上月還與他通話,一切與往常無異。」汪國真去世消息傳來,汪國真的母校暨南大學不少師生倍感意外。昨日,同班同學倪列懷的電話響個不停,不少是同學打來詢問消息的。曾經成為許多人青春回憶的詩人汪國真,自己的青春學子歲月是在暨南大學度過的。那時,他是同學們口中的「小汪」。
因「字太差」選擇寫詩
1978年,汪國真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當時,大學校園風行創作,汪國真大一時開始寫詩。
為什麼選擇寫詩,而不是小說散文?汪國真曾在訪談中詼諧解釋:「我當時字寫得非常差,覺得寫小說、散文要求字數較長,編輯要看這麼差的字,我覺得是很痛苦的事,可能看不下去,發表幾率非常小。如果我是寫詩,字再差,詩因為很短,編輯在厭煩之前已經把這詩看完了,如果他覺得寫得不錯,沒準就發表了。」
「那時文學盛行,不光是中文系,其他系的學生都喜歡搞點文學創作。」倪列懷回憶,當時班上約60名學生,「汪國真成績不冒尖,中等偏上,沒掛科,不顯山不露水,也不是特活躍。」
詩作意外見報激發熱情
汪國真給大家最多的印象就是愛寫詩,愛投稿。「他恐怕是班上退稿率最高的。」回憶起汪國真年輕時的創作熱情,倪列懷記憶猶新,「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每個月接到最多的就是退稿信,可就是這樣,他沒有放棄過。」
1979年4月12日,中國青年報發表汪國真第一組詩《學校的一天》,共有五首詩,從早上晨練到早讀,然後是球場、自習,晚自習等,第一首這樣寫的:晨練/天將曉,同學醒來早/打拳做操,練長跑,鍛煉身體好。詩雖稚嫩,但汪國真後來評價這首詩是他「創作的基點」。
其實,這首見報「處女作」還是倪列懷給「送」進中國青年報,「那時,我們出黑板報,我把這首詩抄到黑板報上。正好中國青年報記者來採訪,看到這組詩覺得不錯,就登報紙上。」倪列懷記得因為這組詩,汪國真收到稿費2元。
早期詩歌多數寫校園
愛寫詩愛投稿的汪國真,大學時期付予刊表的文字並不多。同班同學李軸宇說,「班上有一批優秀的校友,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大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有作家夢。很多人後來忙著應付考試去了,很少練筆,汪國真始終把更多精力放在詩歌上。」
「學生生活很簡單,暨大校區旁處處是農田,出去一趟不容易。我們學生最多就是參加學校組織活動的時候才外出,平時就是去北京路,逛逛書店。」倪列懷說,汪國真很喜歡到學校明湖畔去找靈感,他曾為暨大真如路作詩《校園的小路》。
李軸宇說,汪國真在詩歌這件事上,方向從沒迷惘過。「他剛去中國藝術研究院只有基本工資,沒有什麼福利。不少同學忙著跳槽、下海,但他就可以安下心來寫作。正是這麼多年痴迷、創作,才有了他後來的成就。」
上紀世90年代初,汪國真一夜爆紅,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對母校感情非常深厚。暨南大學100周年校慶,汪國真專門寫了一首名為《感謝》的詩: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他的詩
山高路遠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還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摘自《汪國真經典代表作》(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
緬懷
生命總要呈現灰色
永遠新鮮的是歲月的河
別悲哀,同夕陽一道消逝的
是我的身影
如果你理解大地的沉默
也就理解了我
擁有時光的時候
還不知道怎樣珍惜
懂得珍惜的時候
光陰已不太多
年輕的時候,也曾渴望安逸
年老的時候,總是懷念漂泊
生活並不都是快樂
回憶卻是一首永恆的歌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張中江 尹來 通訊員 盧健民 蘇運生 實習生 區明堅
(原標題:著名詩人汪國真逝世 帶走一代人的青春與迷思)
編輯:SN117
推薦閱讀:
※養了14年的狗狗去世,它的遺產讓女主人失控大哭!
※著名演員柏寒因病去世 經紀人稱海清陪護到最後
※公公突然意外去世,小姑獲得全部遺產,一年後婆婆卻哭瘋了
※十位去世的武打男星
※大家去世後願意捐獻眼角膜嗎?另外想詢問關於眼角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