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守夜人:托克維爾逝世179周年

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7.29~1859.4.16)

歷史上的今天

1859年4月16日約19:15,法國戛納的一座別墅里,飽受病痛折磨的托克維爾在親友的陪伴下,在修女們《又聖母經》的禱告聲中,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他的痛苦與掙扎終於結束,他那超然的天才、高貴與良知,卻穿越兩個世紀,到達今日——並且,將直至永世。

兩個世紀前的預言

22歲的法官

與亞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鳩、柏克等人不同,托克維爾不僅是政治家,還見證了初生的民主。更令人驚嘆的是,他不僅書寫舊時代,更預言了至少200年的人類趨勢:英國的秩序傳遍世界,美國成為獨一無二的最強國家,亞洲各國漸次衰亡,俄國走向專制擴張,嗜血的法國大革命成為各國轉型的榜樣……

大革命的專制輪迴

為了讓鮮血儘快流走,殺人工廠專門開鑿了溝渠。——阿克頓《法國大革命講稿》

生於貴族世家,在革命年代是大不幸。外祖父因出庭為國王辯護,被羅伯斯庇爾送上斷頭台。父母被株連入獄,9位親人只有4人走出監獄。拿破崙終結了大屠殺,卻將國人綁上擴張的戰車。此後100多年,法國從未獲得安寧:粗鄙和暴力成為引以為傲的品質,國家機器肆意踐踏個體尊嚴。

他重新定義了政治

革命浪漫:嗜血的專制輪迴

托克維爾一生經歷四個王朝、兩個共和國,卻始終對宣揚仇恨、殘殺同類的主義深惡痛絕。他堅決抵抗君主專制,還預見了民主的風險;他無比珍視財產權和市民團體;他的政治哲學被奉為「托克維爾定律」;無論談論美國、民主還是革命,都無法迴避他的思想……毫不誇張地說,他重新定義了人類政治。

預言世界民主大潮

1831年,為了尋找「有益於人類的政治」,26歲的托克維爾赴美國考察。他在這裡發現了法國喪失已久的貴族氣質:公民精神。他高度讚揚美國「分權制衡」的憲政思想、「日漸壯大的平等精神」。他敏銳地察覺到,這種「以安定、法治和教會為依託的民主」,必將對歐亞大陸的等級特權制度造成巨大衝擊。

反對烏托邦

1848年2月,烏托邦主義者在倫敦向私有制宣戰。托克維爾卻在巴黎發表演講,堅決捍衛自由市場:自由與私有財產須臾不可分離;烏托邦主義沒有民主,更沒有自由;民主帶來平等的自由,烏托邦只會帶來平等的奴役!

反對君主專制

1851年底,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復辟稱帝。托克維爾聯合議員們集會抗議,因「叛國罪」被捕,一小時後被釋放,心灰意冷的他隱居鄉間。歷史記住托克維爾,僅因為他的兩部半著作:一部外國遊記,一部回憶錄,還有一部未完成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不合時宜的人

30歲時,托克維爾出版《論美國的民主》,引起世界轟動。36歲時,他憑藉此書成為法蘭西文學院最年輕的院士。隨後,他發表了更為深刻的第二部,告誡人們警惕「多數人暴政」。令他失望的是,該書遭受了冷遇。

英國妻子瑪麗·莫特利(1830)

在《回憶錄》中,他對1848年二月革命中的著名人物(包括他的前輩和國王)都作了尖銳的批評,因此他至死不願發表。

托克維爾定律

路易十六被斬首

《舊制度與大革命》出版於1856年。後世的所有革命者和統治者,幾乎都拜讀過此書。但他對妻子說:這本書不會討好任何人,只有愛自由的人才會喜歡它。他以詳實的史料證明:革命不是發生在壓迫最重的時期,而是壓迫開始減輕時;經濟繁榮不能為專制政權帶來合法性,只會加速革命的到來……他告誡人們:改革一旦開始,萬萬不可停止!

自由的守夜人

托克維爾率先指出:權力無論如何產生、歸何人掌控,只要不受制約,就必然作惡;激進革命不一定帶來自由,卻時常帶來新的專制;民主是實現自由的最佳方式,但也可能淪為新的專制;即便人們喜歡被奴役,自由體制也可以「讓他們活到回心轉意」……因此他堅決主張:自由高於民主!必須限制一切公權力!

遺忘他意味著什麼

先知與時代的疏離,與其說是他的悲劇,不如說是人類的狂妄和短見所致:托克維爾被遺忘的這兩個世紀,恰恰是暴力革命最頻繁、極權災難最深重的時代。歷史證明:托克維爾對民主和革命的審慎,源於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根植於他的良知、誠實與謙卑。


推薦閱讀:

革命的實質與遺產:《舊制度與大革命》
托克維爾的中國啟示:覓渡!覓渡?渡何處?

TAG:自由 | 逝世 | 守夜人 | 托克維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