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戰神韓信為何被譽為「成語第一人「

  韓信是中國漢代大軍事家,他出生在江蘇淮陰,在跟隨劉邦的戎馬生涯中,韓信從未打過一次敗仗,被後人譽為中國歷史上的「戰神」。有意思的是在中國諸多的成語中,除了胯下之辱、獨當一面、金石之交、逐鹿中原等外,近七十個成語都和韓信有關。韓信也因此號稱「成語第一人」。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韓信所處的時代是成語發展的高峰期,這位英雄備受推崇,跟他相關的成語比比皆是;二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中對韓信的記載妙筆生花,成就文化佳話。在這些流傳千古的成語中,我們究竟能看到一個怎樣的韓信呢?  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指極大的侮辱,奇恥大辱。韓信自幼父母雙亡,到處不受待見,但是他自己非常勤奮,經常讀兵書。有一天讀完兵書後,他走入淮陰市中,受到一幫惡少的挑釁。其中有位身強力壯的屠夫指著帶刀佩劍的韓信說,如果你有種的話就刺我一劍,否則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沒有聲張反對,從屠夫的胯下鑽過去。韓信為什麼能忍受這種侮辱。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孰視之」,就是經過仔細的打量,說明韓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時秦朝的法律特別嚴苛,如果有人當街私語就會被抓,何況當街殺人,自己也會送命的。所以韓信是忍大丈夫不能忍,為了遠大的報復而忍。後來韓信當了楚王后,以德報怨,說這個屠夫是壯士,將他賜做楚國中尉,足見韓信的胸懷。  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韓信年輕時,到處蹭飯吃,先去了一個有故交的南昌下鄉亭長家,後來被亭長老婆嫌棄而離開。有一天,他來到一條河邊來釣魚,饑寒交迫,面露憔悴,這時河邊有一群漂婦(漂洗絲絮、棉絮的婦女),其中一個漂婦就把自己的飯讓給韓信吃。韓信年少孤傲,也沒說話,就接受了。以後這位漂婦每天都來給他送飯吃。韓信很是感激,對她說,日後我富貴了,必定報答你。《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這位漂父說,你看你一個大老爺們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看你你就是個落魄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我不求你的報答的。韓信很慚愧。後來韓信發達了,把這個漂婦叫過來,賜予她千金,也把那位亭長叫過來,賜予他百錢,並說他「小人也,為德不卒」,意思是你怎麼不做完呢?我只能給你一百錢了。  國士無雙與登壇拜將  韓信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才華被譽為「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秦末戰亂頻繁,韓信身世坎坷,仗劍走天涯,先投奔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後又投奔了項羽,但項羽對韓信並不看重。他轉而投了劉邦。這與當時漢軍中的蕭何分不開。當時,蕭何相當於漢軍中的後勤部長,蕭何將韓信推薦給劉邦。劉邦當時經常打敗仗,心情很低落,將韓信收下,當時他手下好幾十位將軍都跑了,韓信一看,此地也不可久留,就走了。蕭何於是連夜追趕,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為什麼能征善戰的大將不追,追韓信,韓信是什麼人?《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這樣記載:「(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劉邦這才仔細考慮,重用韓信,並把他拜為大將軍。登壇拜將,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在著名的《漢中對》中,劉邦問,我怎麼得天下呀;韓信說,大王您比項王要強得多。因為我在項王帳下當過官,項王的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太重,並強調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他說項王對百姓過於殘暴,對此百姓積怨已久,建議劉邦要以「仁德」贏天下,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重要得理念「大一統」,對漢政權及中國後來得歷史都產生了重要得影響,比諸葛亮《隆中對》中「三分天下」的理論更有先見之明,足見他的才華。  推陳出新  蕭何當時是漢軍得後勤部長,糧倉的糧食經常壞,新糧又不停地送來,大夥總是先吃堆在上面的新糧,再吃舊糧時舊糧就發霉了,因此漢軍經常缺糧。韓信當治粟校尉時,這個事情就不再發生了。他將糧倉分成兩個門,一個進新糧,一個出舊糧,這就是「推陳出新」的由來。蕭何觀察到韓信是個細微之處人,如此細小的事都能做好,前途肯定無量。所以後來才將韓信推薦給劉邦,韓信的成就離不開蕭何的賞識和推薦。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被劉邦重用後,打得第一仗就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暗度成倉」。這個成語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鴻門宴》之後,劉邦被項羽貶到了漢中還有巴蜀之地當漢王去了。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到了蜀中之後就把一路上過去那個山間棧道給燒毀了,第一向項羽表示我絕無東顧之意,不和你爭天下,就在這老老實實做漢王,第二,因為項羽當時封了章邯雍王,就是在關中地區,等於把著劉邦。自從劉邦得了韓信之後,跟項羽爭天下的決心越來越大。韓信開始以實際行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先派樊噲一萬多人修那個棧道,懸崖峭壁之間修棧道豎起一些柱子,然後上面鋪木板,工程浩蕩,幾百里棧道怎麼可能修完呢。章邯得知消息後不屑一顧,根本不把韓信放在眼裡。韓信將樊噲作為煙霧彈打出去,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出勉縣越過秦嶺,直接就到了陳倉,出乎章邯意料,等他反映過來為時已晚。韓信和樊噲合軍一處,最後把章邯圍起來,章邯無奈,自殺了之。這麼一個沙場老將就這樣敗給第一次率軍打仗的韓信手下,這就是寫入兵書的三十六計之一——暗度陳倉。  背水一戰與拔旗易幟  「背水一戰」,比喻在很艱難的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韓信要滅當時的趙國。趙王二十萬大軍守在井徑口,韓信率領不到三萬的軍隊在距井徑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他派出兩千騎兵,每人手持一個漢軍的紅旗讓他們抄小路到趙軍大營的背後埋伏著,安排妥當後,他自己率領這些主力越過綿蔓水就開始背水而陣了,當時的趙國軍將大笑,哪裡可以背水而戰呢,這是兵法大忌。趙軍正在輕視漢軍之間,太陽升起了,韓信的漢軍主動攻擊,趙軍以數十倍於漢軍的人數迎面而上,韓信很快就往後撤退,趙軍傾巢而出,就在此時,埋伏的漢軍沖入趙營,把漢軍的紅旗插滿趙營。有一個成語叫「拔旗易幟」,就是從這裡出來的。韓信退到綿蔓水邊上,還是很冷靜地指揮作戰,在這個時間激起了漢軍極大的戰鬥力,士氣大振,雙方打得不相上下。趙軍一看一時半會難以將漢軍打敗,在準備撤退時回頭一看大本營插滿了紅旗,趙軍被韓信的神兵神將嚇壞了,士氣頓時鬆懈。韓信三萬人的軍隊把趙軍二十幾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趙王被韓信生俘。這一戰中足見韓信「攻心為上,攻城次之」的智慧和勇氣。  十面埋伏與四面楚歌  韓信有著過人的智慧,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登上王位,這個過程中,最著名的一個戰役就是垓下之役。從這場戰役中也誕生了一個著名成語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鼓勵無援的窘迫境地。劉邦和項羽交戰多年,正在項羽衰敗的時候,劉邦任用韓信為總指揮和項羽交戰。最後到了垓下,現在安徽省靈璧縣境內,韓信採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將項羽包圍的密不透風。一天夜裡,項羽聽見包圍他的漢軍將士唱起楚地的歌謠後大驚失色,以為老家也被漢軍佔領了。這種情況下,項羽連戰連敗,最後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他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臨陣自刎。在四面楚歌聲中,十面埋伏之下把韓信將項羽送到了末路,韓信那時才二十七八,項羽也不過三十歲,這是兩個青年男子之間的巔峰的對決,韓信襯托出項羽的悲劇色彩。  「問路斬樵」與韓信無關  韓信也是一個悲劇英雄,有一些不好的成語也會加在他的頭上,比如比喻過河拆橋,恩將仇報的「問路斬樵」。這個成語來源於明朝的一部小說《西漢演義》,小說中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初出茅廬的韓信要從項羽的軍中逃跑去投奔劉邦,遭到了項羽部隊的追殺。當韓信跑到一個交叉口時迷了路,情急之時一位樵夫路過,好心地為她指了路,然而當韓信謝過樵夫之後不久,又把他殺了。他認為,樵夫既然能告訴我路徑,肯定也會告訴楚軍我的行蹤,於是將他殺死。有關專家查閱史書,史書上並沒有這個記載,韓信和劉邦進行「漢中對」的時候,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項羽最大的一個缺點是「所過無不殘滅」,韓信以此為例勸誡劉邦要仁德。有這樣理想的人,怎麼能幹出這種「問路斬樵」的事情呢?  「多多益善」引劉邦起疑  作為一個常勝將軍,韓信有沒有驕傲自滿的時候。史書記載有的。成語「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劉邦打敗項羽後建立西漢,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由於韓信深受將士愛戴,出入都有軍隊護衛漸漸引起劉邦猜忌。漢六年,劉邦聽信讒言假借出遊南方的雲夢澤號令諸侯在他路經楚界陳縣時前來會見。韓信趕來迎接劉邦時立即被捆綁押回洛陽。隨後劉邦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侯。韓信心理不滿, 「日夜望怨,居常怏怏」,很不快樂。劉邦找機會把韓信叫到宮中,他倆閑聊軍事,劉邦問韓信,樊噲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可能兩萬,夏侯嬰可能帶四五萬。最後聊到劉邦,劉邦問,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能將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恃才傲物,臣多多益善,帶多少兵都沒事,劉邦殺心頓起。劉邦又問,那你為何還在我手裡做事?韓信機智地說,韓信善將兵,陛下善將將,您有更高的領導才能,劉邦這才稍微舒服點。多多益善這個成語暴露了韓信性格中恃才傲物的缺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事情成敗好壞都由於同一個人。歷史上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把他賺到未央宮殺掉,「夷三族」,也是這位蕭何。史書上記載,劉邦有個老哥們,叫陳狶,他被任命為巨鹿令,他赴任之前淮陰侯韓信把他邀請到自己的宅中,屏去旁人,對他說,公所居天下重鎮,又是陛下的幸臣,您走後肯定有人說你壞話,陛下肯定會生氣,帶兵去殺你,那時候由我在軍中做內應,天下可定也。陳狶說,就聽您的。韓信有沒有造反,史學界有爭議。《史記》中的記載也破綻百出。韓信最後也不是劉邦殺死的。《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高祖已從狶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透露出殺死韓信的命令不是他下的,而是呂后下的。呂后這個人想劉邦死後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政權後最難駕馭的就是韓信了。但是韓信的死是經過劉邦默許的。因為蕭何將他介紹給劉邦,也因為蕭何將他引入宮中,呂后將他誅殺。這就是韓信的命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推薦閱讀:

」兵仙「韓信為何非死不可?劉邦為何不忍心也要殺掉他?
匈奴未滅,韓信先死,是什麼促使大漢帝國放棄這個天才統帥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三)月下追信
廣西韋氏均為韓信後代嗎?

TAG:西漢 | 韓信 | 成語 | 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