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與城市
溫州商人與城市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體";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溫州市不算大,但它的名氣比一線城市大得多也傳播得更遠。
歷史上因人而出名的地方向來都很多,但是因商人而出名的應該不算太多。
「威尼斯商人」因為莎士比亞而流傳至今。中國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故事因為高陽小說和電視劇而聲名大噪,但是他的家鄉並沒有同樣響亮的名氣。
但是溫州不一樣,近代以來,溫州和浙江商人藉助改革開放的勢頭,胼手胝足開拓事業,靠著中國大陸最早的家庭作坊式和小工廠模式,從最簡單的工作做起,像牙籤、打火機、衣服等等,逐步累積財富,這些人也從做工、做廠變成企業家,甚至跨國企業家。
許多研究者從各地商人群體的作風分析,歸納出不同地域的商人經驗,像杭商、甬商,當然其他省份也有各自特點。
其中溫州商人最大的不同是敢闖,他們很早就在很多遙遠的地方,從歐洲到非洲,用簡單的技術打造屬於自己的市場。
溫州人的財富就是這麼累積的。
他們也很靈活,在政策與時代變遷下,他們不斷轉移自己累積財富、賺取利潤的方式,並且以很多浙商都具備的「抱團」意識出發,尋找不同的投資途徑。但是這一來,他們也被社會視為投機者,近年來在媒體聚光燈下曝露的房地產、煤礦、農產品價格高漲的因素中,似乎都少不了溫州商人的影子。
這些來自溫州的熱錢在國內「炒作牟利」受到道德眼光的指斥,在國外則被稱為攻城掠地。不過對溫州商人來說,所有投資都是自己必須承擔的風險,因為他們是民間企業,而這些投資由於沒有政府的背書,又是走在官方開道之前,往來對象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往往靠的是潛規則和灰色地帶的做法。
2009年前後金融風暴正盛的時候,據說溫州民間資本在迪拜房地產市場就被套牢50多億人民幣;而俄羅斯打擊存在多年的「灰色清關」事件、羅馬尼亞查封華人商鋪,首當其衝都是溫州商人,損失也是數以十億計。在國內,山西煤改也讓買賣煤礦圖利的溫州商人折損250億元。
溫州商人對外界以「炒」字概括他們的投資行為相當反感,在他們看來,這是中國民營企業投資機會受到極大限制的正常反應。
闖蕩似乎是很多溫州商人的特質。他們並不因為賺了些錢就成為守財奴,小心翼翼守在家鄉看著銀行存款免得被人拿走,而是為財富尋找更多更好的出路。
但是富人雖多,溫州城市市容卻相當令人失望。
最近走訪溫州,待的時間其實不長,但是在市區隨便轉轉,所見景象只能說無法與溫州人的財富聯想在一起。
馬路上坑坑洞洞,車行一路顛簸,作為城市門面之一的計程車老舊得很,建築談不上美感,也多陳舊,人行道更不用說。唯一比較氣派新穎的,應該是市政府所在的廣場一帶。
溫州的富裕已經超過一代人,近800萬戶籍人口中,去年人均所得3萬7000多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1000多元,約6000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這在全世界國家是排在百強以內的,比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都富裕。
有人說溫州人雖有錢,但很多企業並不註冊在當地,很多有錢人不在當地納稅。不過溫州政府去年財政總收入411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城市中屬於靠前的行列,對於富裕了很久的城市來說,應該沒有理由不給自己的門面打點得更精緻一些。
美醜難免主觀,不過同樣只去過溫州一兩次的上海朋友也有這種感覺,顯然值得深思。溫州商人在全世界打拚賺錢,包括先進城市,回到家裡卻沒想過可以更「先進」一點嗎?但這是政府的責任。
溫州動車事故也是一個一掃外界對溫州刻板印象的事件。不少外地人發現,溫州人除了會賺錢,也充滿仗義和血性,並不像一般認為的炒家斤斤計較,自掃門前雪。除了連日排隊捐血的溫州人和外地勞工,在殯儀館當義工的還包括家境很不錯的年輕人,還有一些車友會之類的富人團體。
朋友夫婦說,正好某個晚上在路邊遇到個心臟病發的人,他們趕緊叫了計程車送她去醫院,沒想到這名溫州司機堅持不肯收費。他對這個「商人之都」的印象,在臨走之前越來越好了。
推薦閱讀:
※什麼叫商人思維?
※摒「商人治港」 曾蔭權打造全方位政治人才
※明朝時期,商人在哪些情形下,不違反大明律法也會被皇帝和朝廷抄家甚至滅門?
※洪江寶慶會館
※女性從商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