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揚州歷史上曾十次「城毀人亡」(下)

      見習記者 李興鵬

  昨日,本報獨家揭秘了揚州歷史上曾十次遭「城毀人亡」的前五次「烽火」,今天本報再次為讀者呈現後五次「烽火揚州路」。後五次「烽火」包括了宋金交戰、元滅南宋、明朝滅元、清軍入關和太平天國運動時揚州城所經歷的屢次「兵燹」。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揚州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從此褪去了「乾隆下江南」時華美的外衣,一蹶不振。時至今日,揚州的經濟重新走向騰飛,而這中間,則經歷了100多年的陣痛。

  第六次浩劫:南宋

  宋高宗棄城而逃,金兵殺開「烽火揚州路」

  隨著唐王朝走向衰亡,揚州也因唐末的藩鎮割據而屢遭兵燹。這期間,楊行密攻佔揚州、後周攻南唐的揚州之戰、韓令坤攻取揚州……每一次兵禍都給「滿目瘡痍」的揚州城帶來了更加毀滅性的破壞,直到北宋平定江南之後,揚州才最終獲得了短暫的和平發展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了當時的北宋首都汴梁,北宋滅亡,隨後宋高宗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南宋建都於南京後,揚州自然就成了江北地區抗擊金兵的「前沿陣地」。據文史專家介紹,宋高宗即位後,「撥款十萬緡」,下詔命當時的揚州知州呂頤浩負責修繕揚州城池,用以防禦金兵的進攻。呂頤浩在揚州舊城的基礎上改築成了「宋大城」,而「宋大城」的故址就在今天的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的南面。

  不久後,金兵南下,戰火一路燒到了揚州。南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永遇樂》裡面描述了當時的場景:「烽火揚州路。」 「公元1129年,當時的金兵統帥完顏宗翰派兵奔襲揚州,當時宋高宗也在揚州,聽說了金兵快打過來的消息,嚇得魂飛魄散,一路逃到了瓜洲,從那裡坐船逃回了南京。」據文史專家介紹,金兵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揚州,並在揚州大肆搶掠了三天三夜,而且還放火焚燒屋舍,屠戮百姓。不僅如此,金兵後來又攻佔了真州(今儀征市)。金兵撤離揚州後,城內的倖存者已經是寥寥無幾。

  第七次浩劫:宋末元初

  揚州「雙忠」死守揚州,士兵「烹子而食」

  揚州城內曾有一座雙忠祠,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座祠堂是後人為了紀念南宋著名愛國將領、死守揚州的民族英雄李庭芝和姜才兩位「雙忠」的。據文史專家介紹,原先的雙忠祠就在揚州城內的雙忠祠巷子裡面,後來由於市政建設,被拆除了。

  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統一中國,於公元1268年發起滅南宋的戰爭。「當時主攻揚州的是元朝大將阿術,此前他曾在丁家洲之戰中大敗宋軍,此時來攻揚州,兵鋒正銳。」文史專家告訴記者,當時金兵並沒有直接進攻揚州,而是繞道揚州西面佔領儀征,然後又包抄到西南,佔領瓜洲,隨後切斷了揚州城內守軍的糧道,並對揚州形成了包圍之勢。當時揚州的守將正是李庭芝和姜才,元軍發動進攻後,受到了城內守軍的堅決抵抗,揚州一時難以攻取。

  阿術久攻揚州不下,便下令圍困揚州,當時城內的糧道已被切斷,阿術料定宋軍難以久守揚州。「在此之前,揚州剛剛遭受過火災,城內的房屋大半被燒毀。現在又被圍困,無疑是雪上加霜。」文史專家告訴記者,元兵才圍城幾個月,城內的糧食就吃光了,餓死的百姓滿大街都是。「後來,饑荒越發嚴重,城內百姓有餓死的,其他人都爭相割他的肉來吃,一身肉很快就被搶完了。當時的守將李庭芝也沒有辦法,只能把牛皮、麩蛐這些東西給士兵吃,有些士兵甚至"烹子而食",堅持作戰。」城破之後,城內到處都是餓死饑民的屍首,僥倖倖存的也是奄奄一息。

  第八次浩劫:元末明初

  「食人張」殺城民以人肉充糧,城內百姓僅剩18戶

  朱元璋起義攻克南京,為了鞏固統治,便派遣部將攻取南京周邊的城市。繆大亨作為朱元璋的部將,此時被委以攻取揚州的重任。

  繆大亨切斷糧道,長期圍困揚州,等到城內人困馬乏之際,再率軍強攻,一舉拿下。「當時鎮守揚州的元軍將領名叫張明鑒,這個人的事迹只能散見於《明史》對繆大亨的記載。」據文史專家透露,張明鑒這個人極其殘暴,他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吃人肉,而且喜歡吃生刮的人肉片。因此他就有了「食人張」的外號。根據《明史》的記載,「明鑒遂據城,屠居民以食。」當時的揚州城由於長期被圍困,張明鑒便屠殺城民,以人肉供應守軍當糧食吃。手段極其殘忍。據介紹,繆大亨破城時,城中十室九空。後經統計戶籍,城中居民僅剩18戶。

  第九次浩劫:清順治朝

  「揚州十日」清軍血洗揚州,收殮屍體超80萬具

  明朝末年,清軍入關,戰火又一次燒到了揚州城下。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軍將領多鐸率軍南征,企圖消滅定都南京的南明政權。揚州作為江北重鎮,而且還是南明政權所在地南京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時的南明政府為了防禦南京,抵禦清軍的進攻,特地在長江以北的地區設立了"江北四鎮",由高傑駐徐州,劉良佐駐壽州,劉澤清駐淮安,黃得功駐廬州,對南京和揚州形成一個保護網。」文史專家透露,揚州處於江北戰場的核心位置,南明政權派遣當時的「國防部長」史可法親自帶兵坐鎮。「但是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江北四鎮在清軍的猛烈攻擊下,或陷或降。很快,南明政權在長江以北的根據地就只剩下揚州了。」

  「史可法一到揚州,就開始著手揚州城及其周邊的防禦。」文史專家介紹說,後來清軍將領多鐸率兵圍困揚州,當時的南明政權在江北已無立足之地,揚州也已經成了一座孤城,破城只是早晚的問題。多爾袞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信給史可法勸他投降,但被史可法拒絕。後來清軍用「紅夷大炮」攻城,揚州城牆多處被炸毀,最終清軍攻入揚州,史可法也英勇就義。「由於史可法的堅守,致使清軍攻城付出了很大代價,後來清軍攻入城中,守軍又與清軍進行了巷戰。」文史專家介紹說,由於城內軍民的頑強抵抗,多爾袞下令屠城。「根據《揚州十日記》的記載,當時清軍在揚州連續屠城十天,揚州城內僅被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相當於兩三次南京大屠殺,真是慘絕人寰。」

  第十次浩劫:清末

  太平軍「三進三出」

  揚州府少了170多萬人口

  200多年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尤其是1853年洪秀全佔領南京後,揚州便一直飽受戰亂之苦。「清朝政府為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分別在天京的東部和江北的揚州建立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

  「揚州到南京的距離只有100公里。隔著一條長江,北邊是清軍防守的揚州,南邊是太平軍控制的南京,因此揚州地區就成了清軍和太平軍交戰的主戰區。」文史專家介紹說,為了繼續北伐,同時解除對南京城的威脅,太平軍分別在1853年,1856年和1858年三次與清軍交戰,並三次攻破揚州城。太平軍「三進三出」揚州城,連年的戰火對揚州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拋開別的不談,單單從人口這一個方面來說,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這段時間裡,揚州府的人口就減少了170多萬。人口幾乎減少了三成,而減少的人口大部分都是揚州城的。」

  據悉,後來清軍的江北大營重新佔領揚州後,清軍主帥認為全城百姓都跟著太平軍一起謀反,下令關閉城門,對城內百姓燒殺搶掠,當時整個揚州城都被「搜洗一空」。「就連婦女身上穿的衣服都被清軍"剝取凈盡"。整個揚州城被搶掠一空,清軍用騾馬車運送在揚州掠奪的財物,整整運了七天七夜。」文史專家透露,不僅如此,當時的清軍統帥琦善還下令放火燒城,整個揚州城籠罩在一片火海當中。而這僅僅是太平軍"一進一出"揚州城,隨後又發生了兩次同樣的悲劇,揚州從此一蹶不振。    
推薦閱讀:

【憶。揚州】(五)史公祠
煙花三月下揚州(瘦西湖篇)
春風十里揚州路
吃了春天的幾餐飯,覺得人間還是值得
燈下漫筆丨揚州慢

TAG:歷史 | 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