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審美賞析

據資料記載,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之亂而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後來為懷念愛妃楊貴妃,便以此作此曲。之後柳永藉此作為表現離別傷感之作的詞調。這首《雨霖鈴·寒蟬凄切》表現詞人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全詞如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緒, 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分上下片,上片詞人寫離別之情。詞人開始寫道:「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驟雨」即陣雨。「都門帳飲」也就是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就是說沒有情緒,無精打采。「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代稱。「凝噎」(或「凝咽」)即悲痛得說不出話來。意思是說,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夫已催促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這裡。這裡,詞人從日暮雨歇到執手而告別,一氣貫注,依次描述離別的場面,並把雙方惜別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特別是在雨夜送別,更有不同的感受。其中,詞人用了「催」字,不但表明了「驟雨初歇」而急於離別之意,而且可以想見依依惜別,不忍離去的躊躇與內心的深沉感傷,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無言之美。

接著寫道:「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去去」表示行程之遠,越走越遠。「暮靄」也就是傍晚的雲氣。「沈沈」即深厚的樣子。「楚天」就是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意思是說,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詞人在此通過空間描寫,不但突出了遠離別,而且提高了詞作的審美境界,蘊含著深沉而凄楚的情感

下片詞人述懷之感,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詞人寫道:「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是的,從古到今確實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莫說在那「冷落清秋節」啊!詞人接著說「念」(即「想」),就是一種預設,想到離別後的處境及其所產生的離別傷感。無奈之下,也只好借酒澆愁。然而,這樣下去,也不知道今晚醒來在何處啊。這裡,詞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念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予以盡情點染。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楊柳岸、曉風殘月」借物抒情,不但營造了離別不舍的氛圍,而且「柳」這一意象在古代詩歌中具有「留」之意,「月」這一意象又有「引人生情」之意,兩個意象的結合,可以說最為巧妙地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

最後寫道:「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經年」也就是一年又一年之意。「風情」往往是指男女之間的戀情。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一樣,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漸行漸遠,漸行漸久,分別之後,那無盡的思念,即使在「良辰好景」,也是「虛設」的。而那時候離別所產生的思念之情更是「無語凝噎」,真是「更與何人說」呢?情到深處更無言。可以說,詞人通過這樣實境與虛境的結合,前後照應,層層鋪敘,不但淋漓盡致表現了離別時那無窮無盡的愁思,而且拓開了詞作的空間,在實境與虛境的結合中營造了「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境界之美。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層層鋪敘,盡致情感;其次,反覆照應,強化情感;再次,言語自然,表情凄婉;第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五,虛實結合,意蘊深刻。


推薦閱讀:

《雨霖鈴》抒寫離愁之法淺析
劉小晴書柳永詞《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詞 《雨霖鈴》柳永(賞析)
宋詞鑒賞4:柳永《雨霖鈴》賞析,宋仁宗昏君!

TAG:審美 | 賞析 | 雨霖鈴 | 寒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