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父母「包辦」婚姻正在回潮?

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最近,由名嘴金星主持、東方衛視開播的新節目《中國式相親》引起了巨大爭議。節目中的一大特點是,相親時會將父母及親屬意見納入相親的整套流程。這種突出父母意見的設置,令不少觀眾感到,當下年輕人的婚姻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傳統因素的揀選。

尤其是城市中的單身女性,除了需要接受外表、性格、職業等指標的審視外,如今又加上了家境、年齡、甚至生育能力等等來自對方長輩的揀選條件。相親這一行為本身就蘊含著直白的條件審查意味,加之節目中透露出的兩代人擇偶觀念碰撞、男女雙方在婚戀市場上的不平等....這使得《中國式相親》成為我們觀察當下年輕人婚戀問題與觀念的樣本。

隨著春節的臨近,你會擔心迎來長輩的新一輪「逼婚潮」嗎?你如何看待父母對你的婚姻所提出的種種期望?你認為在婚戀「市場」中,女性相較於男性更處於被揀選的地位嗎?你是否認為當下年輕人的婚戀中,有類似父母包辦婚姻現象的回潮?歡迎留言給書評君分享你的看法。

撰文|張豐

 

1

婚姻「市場」:被挑選的女性

 

東方衛視一檔新的相親節目《中國式相親》最近引起了很大爭議。正如這個節目的名稱所顯示的,它是完全中國式的,幾個精挑細選的男子,在父母的陪同下,通過一些環節來選擇伴侶,某種程度上這當然也是父母在選兒媳。

有兩對父母,公然宣稱,自己在孩子面前擁有話語權。一個23歲的嘻哈小伙,看上了40歲的女嘉賓,但是直接被母親給否決了,他委屈地坐到父母旁邊,並沒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據說接下來的一期會是丈母娘選女婿,但是就已經播出的一期來看,對女性有相當大的不公。幾位男嘉賓坐在一個房間內,女嘉賓登場後,他們會評頭論足,「身材好棒」「這是我的菜」,他們以及他們的父母,代表全社會在審視女性。第一個上場的女孩高學歷,性格好,但是被定位為長相不佳,第二位膚白貌美又有錢,但是節目卻聚焦在她40歲的年齡。最終,5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一起表達了對大齡女子的歧視

因為40歲的年齡,林嘉莉在《中國式相親》中受到許多關注與爭議。

 

這種所謂的真人秀節目當然具有表演性,如果誰相信它是完全真實的,誰就弱智了。但是,恰恰是因為這是一場事先安排好的演出(至少在某些環節是如此),體現了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審美觀。

據說,節目組把大量時間都花在調研和尋找嘉賓上,整個節目,被定位為「讓父母放心」,理所當然地給予父母更大的話語權。無意間,節目也展示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子女的聽話與父母掌控欲被展示無遺

 

大多數嘉賓都是90後,他們的父母卻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一種「腐朽」的價值觀:會不會做家務?願不願意多生兩個小孩?如果滿意,則贊一句,你和我們家兒子最配了。這些父母都生活在城市,但觀念之陳舊,讓人懷疑當下是否已經進入21世紀。台下的觀眾,大多也是年輕女性,節目組的用意,大概是給她們一個學習的機會,如何討好你的公公婆婆,真是一個課題。這樣的節目,不但有「包辦婚姻」的味道,更讓女性降低為從屬地位。被審視,被挑選,被嘲諷,被安慰,在這一整套程序中,女性都要努力表現,她們屬於賣方,而市場看起來很殘酷。

2

相親流行:年輕人被工作盤剝日益嚴重

 

最近幾年,中國的電視相親節目大行其道,主流衛視的相親節目,有五六個之多。這種節目的流行,反映出嚴酷的現實:某婚戀網站的報告顯示,在大城市中,相親已經非常流行。28歲「輕熟女」和33歲「優質男」最受歡迎,而「趕場式相親」城市中深圳、北京以及廣州排名前三,而多數單身者都遭受催婚的困擾。在這個激烈的市場中,女性之間的競爭更為慘烈,30歲以上,就有可能被社會輿論歸入「剩女」之列。

將家人意見納入相親流程,是《中國式相親》的特點。

相親的流行,反映出年輕人被工作盤剝得相當嚴重。相親市場背後,是一個同樣殘酷的就業市場,大多數年輕人都需要經常加班,從而缺乏社交機會。這本來是一個以談戀愛為主的年齡,卻根本無戀愛可談。

北上廣深,是適婚青年最集中的城市,同時也是工作壓力最大的城市,這些年輕人不得不選擇相親這一條尷尬的道路。相親的本質,是增加認識異性的機會,在上班的途中,地鐵擠得要死,人流密集,但渴望愛情的青年,竟然無緣結識彼此,還要靠介紹人幫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中國婚姻史稿》作者: 
推薦閱讀:

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結婚了會是什麼樣子?
命中注定要結婚的人會在相識時就感覺到嗎?
你需要婚姻嗎:現在有多少女人懶得結婚
婚姻–無婚姻或無正式婚姻
這兩個字,是婚姻的殺手

TAG:中國 | 婚姻 | 父母 | 中國式 | 相親 | 中國式相親 |